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1)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关键词】:东方式插花清新自然西方式插花富丽堂皇插花艺术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国内外插花界的朋友们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因此,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
一)插花艺术的特点插花艺术虽与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艺术学科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时间性,随意性,装饰性,自然性等等。
时间性:由于花材都不带根,没有根部,吸收水分及养分受到限制,以植物种类及季节不同,水养时间少则1~2天,多则10天或个把月。
因此插花作品供创作和欣赏的时间较短,属于快捷的临时性的艺术欣赏活动,要求创作者与欣赏者抓紧时间插作和品味。
随意性:这表现在选用花材和容器都很随意和广泛,档次可高可低,形式多种多样,常随场合和需要而选用。
高档的气生兰、鹤望兰、火鹤花、切花月季固然很美,而路边的狗尾草、酸模、芦花、蒲草、车前草同样可有用;芹菜、辣椒、豆角、萝卜及各种水果常是家庭和饭店插花的好材料。
其构思、造型可简可繁,可以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以及作者自己的心愿,随意创作和表现。
因此,插花作品在选材、创作、形式、陈设、更换上都较灵活随意。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同为花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二者在风格、手法和审美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中式插花讲究凝重、典雅、含蓄,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和意境的表达;而现代插花更加注重个性、创新和表现力,追求活力、变化和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本文将就这两种插花艺术进行浅谈,探讨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传统中式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宗教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其特点是注重枝干的线条、花朵的色彩和姿态、器皿的造型等方面的和谐搭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境界。
传统中式插花更注重对自然的尊崇和表达,主张“雅”、“静”、“淡”、“幽”,通过花材的精选和摆放,展示自然之美,表现作者的情感。
在材料的选用上,传统中式插花偏好中国传统的花材,如梅、兰、竹、菊等,尊重季节变化和自然之美。
传统中式插花强调的是情感的凝聚和意境的营造,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池楼》中的“山光忽一闪,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微之美的感悟和赞美。
这种抒发情感、寄托情思的方式也体现在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中,通过花材的精选、摆放和造型,表现出一种含蓄、凝重和典雅的审美情趣。
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不但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净化。
二、现代插花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插花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现代插花艺术。
现代插花艺术倡导创新和个性,更加注重对材料的多样性和表现力的挖掘。
现代插花艺术突破传统的束缚,不仅大胆地运用了国内外各种花材,而且结合了钢、玻璃、陶瓷等现代材料,使插花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在造型和风格上,现代插花艺术更加强调对空间、形式、颜色的创新和表现。
在手法上,现代插花更加灵活多变,注重对花材的切割、揉搓和组合,通过独特的手法和技巧,使插花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现代插花既可以取材于自然,也可以融入当代的生活元素,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风貌。
中国式插花的特征中国式插花特征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弯曲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插花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式插花的特征中国插花(chinese floarr)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插花(ikebana)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象征意义中国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
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
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
文化艺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通俗的说,减轻我们的生活负担,莫名其妙地使我们开心或谓之赏心悦目者,是为艺术。
领导(管理)艺术指在领导(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艺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好胜心态,也是对同类之间显现自身能力的一种表现。
中国插花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它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插花一、中国插花的起源及历史进展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份,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硕的文化底蕴。
大约在5000连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咱们的先人就把漂亮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
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能够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能够看到。
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中国最先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
”这是描述男女青年为表达彼此倾心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
他们折下的花枝确实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最先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医生屈原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那时有采摘香花佩带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朋志,给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进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觉的唯一的初期中围插花。
隋唐时期,是中国插花艺术进展史上的兴隆时期。
每一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
牡丹在唐朝处于国花的地位,宫庭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超级讲究的排场。
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和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歌颂,再饮美酒方能尽兴。
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成效。
在现在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普遍。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当场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利用。
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悬挂和壁挂。
简述传统东方插花风格特点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是一种源于古代东方文化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与西方的插花风格有所不同,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简约、典雅、平衡的美感。
下面将对传统东方插花风格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东方文化中,自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插花艺术也是要通过花材的形状、色彩和姿态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东方插花还融入了人文的因素,通过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布局,表达对人类生活和人类情感的关怀和理解。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强调简约和克制。
东方人崇尚简约和克制的审美观念,认为简约能够使事物更加纯粹、凝练和高雅。
因此,在东方插花中,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形式都力求简洁明快,通过少量的花材和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主题,避免过多的装饰和繁杂的花艺技巧。
第三,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注重平衡和谐的美感。
东方人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认为事物的美是通过平衡和谐的组合来实现的。
在东方插花中,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布局都受到平衡和谐的原则的指导,力求在空间上达到均衡的效果。
花材的高低、左右的分布、色彩的搭配等都要经过精心的考虑和调整,以达到整体的平衡和谐。
第四,传统东方插花风格追求自然与真实的美感。
在东方插花中,强调自然界的美丽和真实性。
东方插花不追求花材的形态和色彩的变幻,更注重体现花材的原始美感和真实的形态。
插花师会根据花材的特点和形态来选择合适的插花方式,使花材的美感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注重情感的表达。
东方人善于表达情感,插花艺术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花材的选择和插花的布局,插花师可以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情感。
插花师可以通过花材的形态、色彩和布局来表达情感,使插花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传统东方插花风格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简约克制、平衡和谐、自然真实和情感表达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东方插花在艺术表达中独树一帜,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和思考。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
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
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
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
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
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
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天香远溢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
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典插花知识点总结一、插花的起源与发展古典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那个时候,插花是一种宫廷和贵族社交活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时期,古典插花经历了繁荣的时期,当时形成了七文七艺之一的插花艺术。
明清时期,古典插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插花技术得到了更为精湛的发展。
至今,古典插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古典插花的特点1. 古典插花讲究“虚实”和“高低”。
它追求“虚”与“实”相间,高而不倒,低而不漏,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2. 古典插花注重意境的表达。
它的创作灵感源自自然界,通过花卉的形态、色彩和香气,表达出一种意境,带给人一种心灵的享受。
3. 古典插花注重构图。
在古典插花中,花卉的摆放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精心构图的,追求一种对称、平衡的美感。
4. 古典插花追求花器和花材的搭配。
古典插花追求花器和花材的高度融合,追求花器和花材的和谐统一。
三、古典插花的基本技术1. 基本花器相关知识。
古典插花最基本的花器有花瓶、插花盆、花器架、插花篮等。
古典插花花器的选用要根据插花的形式和用途来选择。
2. 基本插花工具的使用。
古典插花的基本工具有插花剪、镊子、插花泥、插花剂、插花绳等。
这些工具起到了插花、修剪、保持鲜花状态的作用。
3. 基本插花造型。
古典插花的基本造型有直插、横插、斜插、碎插等。
这些插花造型的技巧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来掌握。
4. 基本插花色彩。
古典插花的色彩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技术,需要根据花卉的种类、数量和特点来选择,做到色彩的协调和搭配。
四、古典插花的流派和作品古典插花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最有名的有“山水插花”、“佛道插花”、“宫廷插花”和“民间插花”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在古典插花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寿字插花》、《兰花插花》、《菊花插花》等。
中国传统插花一、中国传统插花的基础理论(一)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的特点1、色彩—淡雅平和,不喜欢浓艳的摆布。
2、构图、花材—简洁、疏朗,有概括力,善用减法。
3、寓意—除了在形式上给人视觉上美的感受外,还有其内在的意境,“情聚一束,意存深远”。
中国插花以意趣为先,形色次之,再是色彩;日本的插花是以型为先,意境次之,再是色彩;西方插花是以色为先,其次是型,再是意境。
4、插花与器皿、几座连在一起欣赏—器皿、几座以自然古朴为佳,整个插花作品与环境协调,融为一体。
(二)中国传统插花的四大类型(以作者的创作心态分)1、理念花—表达个人愿望和理想,重视社会美,使人性升华,以理为表,以意为里,讴歌高尚人格。
以瓶花为主,花材以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为主,结构上以清为精神所在,以疏为意念所归,注重枝叶形态的线条美。
2、心象花—以情为出发点,偏重于主观手法的表现,插时选取有神态的花材,甚至强调缺陷美,是抽象式的个人风格的表现。
3、写景花—以花器作为大地,以花草作为自然生态,旨在赞美大自然,枝条自然舒坦,空间感利落有致。
4、造型花—以花果外形色泽为造型基础,其目的是配合环境,创作唯美的设计摆设。
(三)这个传统插花的表现技法1、运用线条的枝法插花中的线条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表达创作者的情感。
线条的作用:控制和扩充空间,线条可吸引注意力,引领想像—静态线条表现宁静、平和、缓慢,动态线条表现激情、活力。
线条是中国式插花构图的骨架,它支配整个插花作品,确定插花的高度、宽度、深度。
(四)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要求1、比例即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如果能令人产生美的感受,就是一个优美的比例。
3:5:8的数量值被称为黄金分割比例,插花中的这种比例主要是协调花材、花器花型构架之间的美感,使插花的造型表现出匀称的形态。
2、呼应插花构图采用呼应的手法,使作品更灵动,意境更突出。
呼应有情势上和色彩上的呼应,这是根据材料的阴阳背向、色彩条件加以安排,使其俯仰之间、顾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浑然一体,从而生机勃勃。
简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风格简述一、概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是指源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以自然为灵感,以空间为载体,以美学为基础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插花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花神信仰。
唐代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插花逐渐成为寺庙中常见的活动。
到了宋代时期,插花逐渐走向民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特点中国传统插花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它追求“静中见动”、“动中有静”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在色彩上注重淡雅清新。
3. 代表作品中国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等,其中以“三友”最为著名。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日本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日本传统插花起源于7世纪时期的佛教寺庙。
在16世纪时期,随着茶道文化的兴起,插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2. 特点日本传统插花注重自然和生命力的表现。
它追求“生机勃勃”、“自然流畅”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不对称和不规则,在色彩上注重鲜艳明快。
3. 代表作品日本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生け花”、“華道”等。
其中,“生け花”是指将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石头、水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丽的景观,“華道”则是指以花卉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四、韩国传统插花艺术风格1. 历史渊源韩国传统插花起源于高句丽时期的祭祀活动。
在朝鲜时期,插花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文化活动。
2. 特点韩国传统插花注重形式和色彩的表现。
它追求“简约而不失华丽”的效果,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平衡,在色彩上注重浓郁艳丽。
3. 代表作品韩国传统插花代表作品有“碧玉瓢”、“百合花”等。
其中,“碧玉瓢”是指将各种自然元素(如植物、水、石头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百合花”则是指以百合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有何特点?传统插花艺术源于民间,自古以来形成了民间、宫廷、宗教和文人插花四大类。
(1)民间插花民间插花是我国插花之源头,历史悠久,自唐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以普及。
在宋代“插花、挂画、点香、品茗”被称为生活四艺,说明插花已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民间插花取材广泛,少则三四种,多则十余种,所选花材喜色彩艳丽缤纷、寓意吉祥。
花器质地、纹饰等富于变化,配合其他配饰,如对联、结饰等,多与民俗相结合,用于节庆、祭奠、祈福等场合,具有朴实纯真、简洁明快与喜庆热闹的风格。
(2)宫廷插花宫廷插花,可追溯至周时期,自汉代后流传于皇宫、官府中,专为皇宫帝后、官府豪富之人玩赏。
至唐代开始,宫廷插花以讲究排场、色彩华下亡丽、装饰味浓厚为特色,插花作品体形丰满硕大、枝叶茂盛,插作时有严格的程序,从选用花材、容器、配件、陈设的环境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充分显示出皇家豪门的权势、富有与威严。
这种富丽堂皇的宫廷插花,在历代皇宫、豪门中盛行不衰。
(3)宗教插花主要指道观与寺庙中的插花。
道观插花,是用于道教庙观的插花。
《山海经》、《楚辞•九歌》等书中有以花祭神、求仙、祈福等记载。
道观插花有献于神前之花与丹房花两种形式,前者多用桃果、灵芝、牡丹、松、柏以及珊瑚、寿石等花材,花器也较华美,造型丰满,以表达吉祥、福寿之意;后者以菊、兰等飘逸、秀雅之花,表现返璞归真、清新自然的境界,花型较小,色彩淡雅。
因此,道观插花具有宏、丽、清、逸之风格,既有天仙宝境般的瑰丽,又有供奉祭仪中的严整、平和之韵致。
寺庙插花,是一种用于佛教仪式与佛前供奉的插花。
多选用莲花、牡丹等大朵艳丽之花,花器亦较华美、醒目,花枝多严谨对称,表现佛教净土极乐世界之意境。
具有色彩华丽、花朵硕大、花姿端庄、花型严谨对称的特点。
另一种形式则是禅室插花,为佛家禅僧日常起居处陈设之花,用花量极少,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选用百合、柳枝等色彩淡雅之花材,表达空寂、绝尘、无我、纯净、慈悲的境界,禅室插花以空、寂、清、净为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的造型法则
中国传统插花有一些造型法则,如下:
1. 整体均衡:中国传统插花追求整体的均衡和谐,注重在整个插花作品中保持各个元素的相对平衡,让人感觉舒适和谐。
2. 空间感:中国传统插花注重插花作品的三维空间感,将花材在空间中有层次地安排,使插花作品看起来更具有深度和立体感。
3. 对称布局:中国传统插花常常采用对称布局的方式,使插花作品左右两侧对称,给人一种平衡和稳定感。
4. 采用自然元素:中国传统插花倾向于使用自然元素,如花朵、树枝、叶子等,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和追求。
5. 合理利用空间:中国传统插花注重合理利用容器的空间,将花材合理地填充在容器中,使插花作品看起来饱满而不杂乱。
6. 强调线条:中国传统插花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花材之间、花材和容器之间的线条组合,形成有韵律感和动感的插花作品。
7. 运用色彩:中国传统插花注重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常常运用鲜艳的颜色或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使插花作品更加生动鲜明。
这些造型法则使得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韵味。
中式传统插花艺术赏析摘要:一、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概述二、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三、中式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四、欣赏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方法五、当代中式插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正文:中式传统插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鼎盛于明清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式插花艺术以大自然为依托,注重表现花木的自然美、形态美和意境美。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审美标准以及如何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概述中式插花艺术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强调花与枝、叶与果的和谐搭配。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通过修剪、蟠扎、捆绑等手法,将花材组合成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展现了作者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二、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1.自然美:中式插花艺术强调花材的自然形态,追求花与枝、叶与果的和谐搭配,展现出大自然的美。
2.意境美:中式插花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寓意,如祝福、赞美、抒怀等,通过花材的选择和布局,展现出作品的意境美。
3.造型美:中式插花艺术注重造型设计,通过花枝的修剪、蟠扎等手法,创作出优美的造型。
4.色彩美:中式插花作品注重色彩搭配,以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中式传统插花的审美标准1.和谐:中式插花作品要求花材、容器、配件等元素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2.平衡:作品中花枝、叶、果的分布要均衡,避免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
3.对比:注重花材、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对比,使作品更具变化和层次感。
4.简约:中式插花艺术讲究简约大方,避免繁琐和杂乱。
四、欣赏中式传统插花艺术的方法1.欣赏造型:观察作品的整体造型,评价其美观、和谐、平衡等方面。
2.欣赏色彩:关注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感受其丰富、和谐的视觉效果。
3.欣赏意境:解读作品所表达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寄托。
4.欣赏技巧: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修剪、蟠扎、捆绑等手法。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
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
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
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
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
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
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
天香远溢
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
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 (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 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
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
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
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
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
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
如玉兰、海棠、牡丹组合一起,名为“玉堂富贵”;松、竹、梅,名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等。
民间还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习俗,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传统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更多精神上的意义,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魅力。
以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苍古等等。
其寿命也较长又易加工整形,可以自由构图,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轮廓、体量、质感与动态,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
注重画面的完整统一并与环境和谐;讲求诗、书、画、印与花的协调结合是中国传统插花又一重要的特点与风格。
如花材之间的有机结合,容器与造型的浑然一体,几座与配件的运用,题跋的搭配以及多层次的欣赏方式(酒赏、香赏、茗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插花不仅是与书、画密切关联的多学科的艺术,而且也是融生活于一体,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