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2.46 KB
- 文档页数:5
任务型教学法: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任务型教学法本文话题:任务型教学法心理学个人经历教学案例语言教学法马笑岩,瞧秀梅(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任务型教学模式是由英国教育专家博雷泊于20世纪80年代在印度的邦加罗尔地区率先提出并实施的一整套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概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国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
但是,我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最早涉足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吴旭东教授,随后这一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和外语教师的广泛关注。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由于该课程标准的权威性和导向性,自2001年以来,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和中小学英语教师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潮。
梳理其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不难发现,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经历了有关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介绍、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中国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等三个过程。
1.介绍国内外有关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一方面,国内很多学者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介绍了国外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
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等人在199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的论文,详细分析和介绍了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理念;2001年,廖小青的《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任务的定义、任务的结构和任务的教学步骤;2002年,余广安的《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首先论述了任务教学的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包括体验性、真实性、并行加工、自动性、动态性和群体性等,然后介绍了斯基汉(Skehan)任务复杂度分析的三条标准(语码复杂性、认知复杂性和交际压力),以及任务排序的特征(系统性和连续性),最后提出任务型教学面临的问题(任务的真实性与教育性、任务的标准与权重、相关性与可行性);2003年,龚亚夫和罗少茜在其《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的定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和特点、任务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任务与行为表现评估的关系等。
任务教学对初中英语阅读的国内文献综述English:Task-based instruction (TBI) i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has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domestic literature. TBI emphasizes learning through meaningful tasks, where reading becomes a tool for accomplishing real-world objectives rather than a mere academic exercise. Several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BI in enhanc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se investigations often highlight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ask-based approaches on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transfer language skills to authentic contexts. Furthermore,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various task types within TBI, such as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problem-solving tasks, and project-based assignments, aiming to identify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reading skills. Additionally, schola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eacher guidance and feedback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progress in TBI setting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scaffolding techniques to support learners'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Despite the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supporting the efficacy of TBI in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plore its implementation across diverse classroom contexts and student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o investigate its long-term effects on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中文翻译:任务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起了国内文献的广泛关注。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49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文/犹芊蓉摘要:自新课程标颁布以来,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所参阅的文献中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梳理、综述,诸多学者对本课题的应用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证实,但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和个别实践研究。
相对而言,对于本课题的深入分析、对比分析和系统总结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初中1 引言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法,任务型的教学法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将语言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且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学习主体性。
2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总结2.1 国内研究概况任务型教学法自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相关文章最初主要是对国外相关理论的引进与借鉴,继而对我国国情、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
多数文章从任务概念、实施原则、操作模式等理论方面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研究分析,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对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等。
2002年谢惠、曹华春发表了《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把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研究引入了发展的轨道。
自此,从2002年到2020年期间,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2002-2012年)为理论研究与初期研究阶段,此阶段涉及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文章甚少。
阶段二(2013-2021)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阶段。
2.2 侧重理论探索的研究成果谢惠和曹华春(2002)最早在我国提出了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以SEFC B Unit9为例,围绕“任务式”教学步骤设计了五个课堂教学任务。
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王文欣发布时间:2023-05-27T14:53:59.91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王文欣[导读] 文章概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简要介绍了国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概况与成果,并将近10年国内外语核心期刊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文章著作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475001摘要:文章概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简要介绍了国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概况与成果,并将近10年国内外语核心期刊的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文章著作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外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0引言任务型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该模式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
它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它既注重语言的显性或陈述性知识的输入,又重语言的隐性或程序性知识的输出和交际,是一种语言学习的理想状态。
1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学法的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的新发展,它是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1962)的语言与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他在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同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对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还特别强调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人们之间的互动性。
而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方式是“任务”教学。
[1]20世纪70年代,Prabhu在印度主持了一项语言教学改革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他从交际教学法的实践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和方式。
一、理论基础1.1 交际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关于交际任务型教学法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诠释。
陈海明(2006)把这种教学法定义为:为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而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沟通。
这种交际任务型外语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各种交际能力,实现这一目的之手段在于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任务,使他们能够真实自然地参与沟通,交流信息。
任务是创设课堂互动的一种机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交流信息,在真实自然语境中习得交际能力。
1.2 交际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交际任务型教学与测试是在众多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逐步成熟的一套理论,它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的外语教学法”1。
1.2.1 交际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交际任务型教学法是建立在20世纪50年代系统功能语法理论、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能力理论和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等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理论。
首先,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上世纪50年代,语言学界逐渐从传统的结构主义向现代语言学转变,其中一支新兴的语言学流派就是英国学者韩礼德创立的功能语法,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功能主义的演变。
结构主义语言学只是静态关注语音、语形和句法现象,忽略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功能主义语言学跳出前者的视野,动态关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和功能,从社会、文化、语境等层面研究语言现象。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功能性就是交际的目的性。
其次,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ory)。
交际能力理论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
学术界的一般观点为,交际能力理论是针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中的“语言能力”理论提出的。
交际能力理论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即现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认为该能力共包括以下四项参数:(1)懂得什么样的话合乎语法;(2)位得什么样的话能被别人接受;(3)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4)懂得某一种语言形式真正使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学科教学(英语)文学 S160903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摘要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来达到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改变了过去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状态, 给予了学生更加丰富有趣的活动体验,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言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通过完成各式各样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可以更加高效的获得语言知识, 并且增强了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英语口语担负着交际的重任,是语言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英语口语教学长期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如何有效教授口语已经成为英语教育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 任务型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任务型教学法, 已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他们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原则与课堂实施模式等基础研究已进行了比较完备详细的论述。
本文就将他们的研究文献汇编于此。
然而, 在教学实际操作上, 尤其是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任务型教学法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文献综述AbstractTask-based Approach (TBA) is a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 prevailing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method emerged in the 1980s. Task-based Approach stresses that students serve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emphasizes the leading principle of “learning by doing”. By accomplishing various kinds oftasks designed by teachers, students could achieve the goal of mastering various language skills. Task-based Approach shatters the traditional 3P teaching model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changes the situation of overemphasizing the imparting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knowledge. It provides amazing experiences of acquiring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which makes students feel that language learning is a natural acquisition process without any painful experi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fulfilling a large variety of tasks, English learners could derive language knowledge more efficientl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Oral Englis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skills for language learners.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few reasons. Teaching oralEnglish more effectively has become a major area left to explor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trend of implementing Task-based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clas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is metho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realiz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speaking, Task-based Approa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As to Task-based Approach, a great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plenty of studies. They have made detailed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cept,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Task-based Approach. However, the authentic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oral teaching section, was not fully covered and deeply analyzed.Key words: Task-based Approach; oral English teaching;literature review1.1国外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1.1.1 国外相关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作者:王秀玲来源:《现代盐化工》2020年第04期摘要:基于近20年来国内对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整体情况的分析与调查,以CNKI数据库文献资料为基础,归纳总结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育中取得的教学成果,从二语习得、核心素养角度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现存的不足,为正确认识任务型教学法提供有力的学术证据,促使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不断走向理智与成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不足任务型教学法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基于建构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布朗(BROWN H D,1994)对任务型教学法有以下表述:“任务型学习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的中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饱受社会诟病,被称为投入時间最长、投入资金最大而又收效最小的教育[1]。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全面推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决定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近20年的英语教学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应用于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
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根据英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分有必要总结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促使我国英语教育走向成熟。
1 研究现状“CNKI总体学术趋势”图显示,任务型教学法的学术总体关注度分为3个阶段:2001—20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为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6年高而平稳,为稳定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关注度呈直线向下趋势,关注度不断降低,整体发展趋势类似“梯形”状态。
1.1 检索条件此次检索范围限定在2001—2020年现有的相关文献。
首先,分别以“关键词”“主题”“题名”或“篇名”进行预检索,对比检索结果,选取其中所获得的最大值为检索目标,确定为“主题检索”。
对获得的共2 645篇学术论文进行“核心期刊”与“其他”分类,分别检索到“123篇(核心)与2 522篇(其他)”。
任务型教学法综述摘要:2001年我国不仅将任务型教学法写入义务教育和高中的课程标准,而且将其作为唯一的外语教育教学途径要求在全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中大力贯彻、执行。
由此,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几乎都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所有的外语课堂教学过程都是: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所有的外语课堂教学环节都是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其他的外语教学方法体系不被外语课堂教学所采用,或消失得无影无踪。
2011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接受广大英语教师的意见之后,将提倡任务型教学法的文字从英语课程标准中删去。
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是很常见的,也有很多学者对不同语境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来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这篇综述文章将着重于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发展和特点进行细致的梳理,以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实际应用;教学特点引言: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设定任务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促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手段。
任务型教学法主要观点是通过任务的设定在教室产生一个可以进行交际的学习氛围,由此,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机会在真实和有意义的情境中运用目标语言,因此能够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达到一个理想的流利水平。
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方法的出现,被认为是ESL课堂中传统的展示-实践-产出这一教学方式(PPP)的替代品,这使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前景进行了研究,将任务型教学法与课堂实践的相关性和实践性,以及对任务型教学法整体有效性进行了衡量。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观点首次出现在20 世纪60年代Vygotsky发表的《思维与语言》一书中;之后,珀拉胡(Prabhu) 于1979年至1984年在印度开展交际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会更有效率。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一、前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学生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著作相继出现,1998 年 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 1979 年到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实践和应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又称任务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国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任务的设计与评估、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等。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任务型教学法,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和实践。
然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任务难度和任务的连续性等方面可能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改进。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具有更多的优势。
例如,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情境模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真实任务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文献综述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Senior English ClassJU Yunt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62)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ut forward the TBLT ten years ago, scholars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in the TBLT research and practice. Based on ten typical theses among them,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hav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on TBLT applied in senior English class, and argues that many researchers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of TBLT applied in senior English class, but they focus mainly on the theoretical and case study, and are lack of further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summary.20世纪90年初,华中师范大学左焕琪教授等发起了全国性较为权威的一次教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这大大落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
第一篇:任务型教学法论文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王艳艳引言: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始于1979年,N.S.Prabhu 在印度高科技区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
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任务型教学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实际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这说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同时,现采用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课程的设置等各方面都很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由特定的交际和语言任务贯穿教学过程的实用型教学法,它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深受教学者的欢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定位、设计、教学者角色转换难等原因,时至今日我国高校的任务型教学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
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涵义、分类、发展、步骤、教学原则、评价等内容,并指出教学者角色的成功转换是任务型教学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分段设计发展教学原则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014-03任务型教学法利用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语言和知识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应用,在“做”中学,“用”中学,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并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的涵义和分类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教学和设计核心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活动任务当中,学习者通过表达、交流、沟通、解释、询问、合作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掌握学习目标。
nunan(1989)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由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情景等因素组成,因此,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具有四大明显特征:(1)突出信息沟通。
任务型教学法利用学习者对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的心理需求,有目的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其投入到任务中去。
(2)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过程中,要求以学习者现有的知识资源和学习经历为平台,通过课程模拟或现场教学使学习者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常见任务,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因应加入任务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内容,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在总结该领域内有关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的文献,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展开研究,逐步深入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及时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是面向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一种活形式,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带有任务性的知识活动,以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为宗旨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形式,形成学习的基本框架。
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可以是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或完成某些情境引导的活动。
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在的功能,比如,可以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激发学习者的主体积极性,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思考,模拟真实世界的任务行为等。
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学科,它的研究一般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强调学生在各个层次、维度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英语阅读教学里情景式、任务型和语篇式等方法的运用。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受到了许多学者和教师的重视和探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以在班级教学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让学生以参与的方式接触阅读材料,理解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阅读材料,既可以通过熟悉的话题和新的话题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问题和完形填空,通过搜索、分析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探究实践式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度的任务设计,以挑战学生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学习能力;更多地利用情景教学法,从语言现象中引出经典概念,通过情景教学进行任务训练,实施任务型教学,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学领域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文以《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为标题,系统地对近些年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以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进行全面综述,为今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的现代英语教学模式,根据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培养语言技能和能力,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促进英语学习。
它将任务定位为教学的核心,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语言技巧,语言能力,语言素养和文化意识,甚至教育学习的多元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具体来说,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1)建立任务型教学环境,重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感性和参与性,强调任务型教学的交互性,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以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探索灵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3)以阅读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4)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技能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5)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主线,深入开展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的文化环境。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本文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实现英语教育的目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必须正确认识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和范畴,合理把握任务型教学的层次和方法,确保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科教学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法,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有效地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研究讨论的。
为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着重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优势和劣势,并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任务完成形式、任务结构、任务内容等。
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其次,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及劣势。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有: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习的实践性;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四是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等。
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劣势是:一是教师要想更好地把握任务型教学法,他应该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研究能力;二是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运用合适的形式,使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价;四是教师要善于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使分散的学习任务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
最后,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一是教师需要多接受课程与教学培训,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进展,以便能更好地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二是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语言实践空间,以完成任务型教学;三是学校应该搭建起数字课堂,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英语;四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差异化的任务设计,更加具体地定位学生的阅读需求;五是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测试来评估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六是大力提倡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时下知识结构及英语教学需求对老师进行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文献综述小学英语教育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材料来源笔者通过各种有关英语教学的书籍、期刊、杂志、报纸、网络,收集并仔细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探讨。
比如Nunan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Yalden的《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程晓堂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鲁子问的《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岳守国的《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魏永红的《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等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任务型教学法(Task - 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学法的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新发展,它是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1962)的语言与学习理论提出来的(鲁子问,2002)。
该语言教学模式的提出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1998年开始,我国陆续在高中、初中和小学(2000-2001)开展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实验教学(鲁子问,2001)。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产生于Bangalor Project 。
1979 年,Prabbu 在印度南部Bangalor,将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假设大胆地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他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 ( Prabbu ,1987) 。
在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Prabbu 把任务活动分为四类:以规则为中心的活动( Rule–centered Activities ),以形式为中心的活动( Form–centered Activities ),以目标为中心的活动( Goal–centered Activities )和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 Meaning–centered Activities ),并提出在任务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在关注语言意义的过程中自动内化语法系统,因此,教师不需要明确地教给学生语法规则和过多地进行语法纠错。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一、前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
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学生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着作相继出现,1998 年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
1979 年到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
1987年普拉布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任务”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他指出,任务的设定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控,任务是学生根据一些给定的信息,通过自我思考的出来结论的一种活动。
他将“任务”这种活动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形式中心活动、规则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
普拉布认为任务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同时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着不足,例如,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任务进行需求性的分析,同时任务的等级划分也没有标准的依据,具有任意性和随意性,而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都是不受待见甚至受到严重排斥的。
普拉布提出的这些关于任务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也成为了之后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1987 年,在普拉布研究的基础上,坎德林和布林对任务型教学法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他们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选择和衡量任务难度的一系列标准;1966年,威利斯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结构》一书中明确指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实施以及需遵循的原则,即:任务的实施和选择需要具有意义和实用的语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同时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本身的特点,要分时机和场合的突出不同的语言,这为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同时她还将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严格的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前、任务轮以及语言焦点;1998 年,斯基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学习认知法,这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任务型教学法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斯基汉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与母语的习得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二是语言运用取决于规则系统和词汇化系统。
1998 年,斯坎翰总结了1984 年到1997 年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任务、目标、参与者和任务熟悉程度方面来进行总结的。
从国外近10 年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情况来看,除了上述的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文献。
进入21 世纪,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
2001 年,皮特·罗宾逊对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认知的复杂性以及其复杂性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论述,同时还分析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任务难度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2002 年,巴克曼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型语言表现评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3 年,Glenn Fulcher and RosinaMarquez Retier 总结了口语中任务的难度,在口语考试中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2004 年,辛西雅站在学习者话语的角度对第二语言系和任务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例,分析语言产生、交际策略以及交际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2004 年,大卫·努南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明确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对《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进行补充,详尽的讲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框架、任务构成、任务、任务教学评价、教师等多方面的内容;2005 年,埃利斯在《第二语言的计划与任务绩效》论文集中,表示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计划的本质,并论述了其对课堂、测试环境或者实验室中任务表现的影响;2007 年,《调查任务的形式语言学习》论文集中,有多篇论文讨论的的重点是教学中的任务,其中多数论文是通过数据来进行的实证性的研究,十分具有科学性和说服性,论文中将任务运用的研究做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不同语言学习环境下口语互动、词汇学习和创新、语用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文章较少。
较早的有马箭飞:2000 年发表的《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文中提出交际任务的三大特点: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明显的功能性、明显的情景性和话题性,更适合以培养语言交际技能为目标、教学周期较短、追求高效率并具有明显实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短期强化模式的教学。
文中还根据调查和分析,为各级交际任务确定了相应的分类和具体项目。
2002 年他又在《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这篇文章中进一步论述了交际任务的特点、分类和分级,同时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教学模式的设想。
目前,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交际任务教学法与汉语口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也在开展中,吴中伟在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中主要结合“任务教学法”对“形式焦点”观做了一些介绍和评论。
此外,赵刚(2005)在《超越句型操练》一文中把任务教学模式引入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针对某一课做了一个课堂实例展示。
李燕(2006)在《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一文中,以某一课为例,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块的引入、练习、输出三阶段,设计了一堂任务型初级汉语口语课。
他们都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强的适用性,尤其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
王瑞烽(2007)在《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好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小组活动在二语教学中的优势,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途径和方法。
硕士论文方面,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基于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和教学过程,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的初级阶段的教学;王尚臻(2006)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将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报告,认为这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有进步性的,在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真实有意义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顾婷(2006)在硕士论文《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将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并以某一课为例展示了具体的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前后的调查问卷的对比,得出结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是有其优越性的。
四、总结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国外学术界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模式已经较为清晰,但是也并不是十分的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中常见的;国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已经吸引了大批第二语言教学的专家。
同时我们更可以看到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不平衡性:第一,研究的前沿在国外,国内英语教学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外汉语界目前还仅停留在介绍了解阶段;第二,成果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报告很少。
另外研究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所持有的观点都不尽相同,很多方面并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大部分研究成果还是停留在理沦方面,把它们用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参考文献[1]顾婷.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2]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4(3).[3]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4]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5]马笑岩,瞧秀梅.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 年,第10 期:第6-7 页[6]王虹亮.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综述[J].科学之友(b 版),2009 年,第2 期: 第136-138 页[7]王瑞烽.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设计方式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8]王尚臻.初级阶段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6.[9]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5.[10]王燕.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云用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年,第5 页[11]杨杰瑛.林晓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年,第5 期: 第129-131页[12]赵刚.超越句型操练[J].语文学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