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建设“人文、科技、绿色”与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深入推进“健康人”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突出体现中医药在国民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市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状况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疾病防治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中医药文化不断普及,在保障人民健康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发挥中医药经济社会效应

“十一五”时期,出台《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在人才传承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实施了中医药服务奥运行动计划,在参与疾病重大防控、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有效、稳妥稳定的社会效应。通过政府投资引导,集中力量攻破中医药防治甲流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开发了“金花清感方”制剂,并实施知识产权转让,在全国

创建了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

2、提高中医药健康保障能力

积极参与疫情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大中医药治未病的科普宣传力度,市民通过《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常识》、《市民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指南》、《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等宣传材料学习掌握中医药防治流感科学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及时向社会发布中药预防处方、制作中药“防疫香囊”等;在手足口、禽流感、艾滋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慢病防治中,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的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扩大中医药服务资源总量

“十一五”期末,全市卫生机构提供中医类服务的达到3980所1,中医药人员达到14193人。市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人、万人口中医床位7X,均居全国首位。全市中医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共有床位数12638X,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14.0%。“十一五”期末全市各类提供中医服务的机构年提供中医诊疗服务2929.7万人次、出院人数18.9万人次。

1含中医类(指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医院99所、中医类门诊部166所、中医类诊所488所。除以上中医机构外,还有315所综合医院、286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有1802个村卫生室和4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此外,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妇幼保健及其他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医药门诊服务。

“十一五”期末,中医诊疗人次占全市诊疗人次的比重达到23.6%,比“十五”提高了9%。中医药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起到了引领和示X作用。

4、提高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中医药基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0%以上可以应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78%可以提供中医康复服务,84%可以进行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健康教育,52%可以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中医药基层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3.1%,人均年诊疗9983.1人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均诊疗人次的3倍。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9.25%,人均年诊疗1995.9人次,是乡镇卫生院的71.4%。

5、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举办了首个中医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日,形成了地坛中医药文化节品牌,参与了中医药非遗的申报和保护。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东城,开通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立首家“中医药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普及中医药知识,举办中医药知识电视大赛、“中医健康大课堂”、“中医中药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周、首都中医药60年发展成就展,

为500万户免费发放《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

6、创新中医药科技实力

制定了《市“十一五”中医药科技51510工程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需求导向、主题引领、示X创新、及时转化”的新型中医药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了中医药科研支撑条件,投入2000万元立项300多个课题,深化了临床各领域的中医药研究;投入1500万元支持19个三级学科建设,基本完成了二级学科全覆盖;组织建设了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重点研究室、10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形成了10余个在科技创新、中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突出的示X项目。

7、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

成立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了“多伦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活动,组织两期90名中医专家赴台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开展对外交流人员培训,提高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成立中医药国际论坛组织委员会,举办以“开放的,发展的中医”为主题的首届中医药国际论坛,搭建了与世界各地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平台,基本形成中医药对外交流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时期,中医药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发展上的制约条件。主要是中医药

的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还不够全面;中医药产业发展实力和培育力度有待加强,市场前景有待开发;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完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扬。

(三)当前中医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主要挑战

2011年至2015年,将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空间格局优化和城市功能扩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首都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首都中医药发展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市民成为健康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机遇

(1)世界城市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新舞台

发展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意味着未来将成为战略资源集聚中心,也将成为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幅增强。伴随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X围的传播与影响必将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将全面走向国际,为世界所认可,中医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