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环境类型题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5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②(2023新高考Ⅱ卷)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社会环境描写的手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场面描写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时很难区分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往往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有人有景有境的场面描写。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一、环境类【常考题型】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常用术语、(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暗示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类【常考题型】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现。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墓穴石钟山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先是看到天空,正是又一个黎明时分,微光透过天幕,通透深邃。
他试着移动四肢,才发现一条腿已经断了,血凝在伤口处,他侧过身,呼唤着战友的名字。
他记得撤到这个阵地时,还有四名战士,他一个又一个地呼唤着,周围静静的,只有几只不知名的虫子在土里苏醒,发出细碎的鸣叫。
天又亮了些,他能看清周边的景物了。
他先是看到大个子张福来,抱着上了刺刀的枪,趴在地上。
在另一侧,张小宝身子扭曲地躺在那里,依然死死地抱着那个敌人。
他想起来了,他冲出掩体前,那四个战士都牺牲了,他是最后一个。
他爬着把四个战友都找到了,前两天阻击战牺牲的士兵,最后都由他们活着的战友掩埋了,他现在是唯一活着的人,掩埋战友的任务便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卸下了张福来枪上的刺刀,借着一个炸弹坑,用刺刀挖土。
太阳升起丈八高的时候,坑已经挖好了,他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旷野里只能听见他自己大口的喘气声。
他伏在地上歇了一会儿,然后依次爬到战友的遗体旁,拖拽着把战友放到坑里。
拖大个子张福来时,他费了好大劲儿,一截短短的路,他歇了几次,终于把张福来拖到挖好的坑里。
他又转身从坑里爬上来,在高处看曾经熟悉的战友,他们都静静地躺在他的眼前,昨天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自己的眼前活蹦乱跳,和他一起阻击敌人,眼下他们只能躺在这里了。
张福来半睁着眼睛,心有不甘的样子。
他怔了一会儿,又待了片刻,开始为他们掩土,渐渐地,战友们从他眼前消失了,眼前的土和山头上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他突然感到莫名的孤独。
一个排的人,加上他三十一个鲜活的生命,三天阻击战,此时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想找棵树给这四个战友留下个记号,可周围并没有树,原来的那几棵树早被敌人的炮弹炸得只剩下树桩。
最后他找到离战友最近的一块石头,用刺刀在上面画出一个“4”字。
做完这一切,他有些迷瞪,竟不知自己在哪儿,仰面望着天空,太阳已升到了他的面前,火辣地烤在他的身上。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类”试题导练:自然环境(把握概念+即学即练+答案解析)【把握概念】1.描写技巧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②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工笔(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叫细描)、细节描写。
③色彩的渲染、衬托等。
2.修辞角度借助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写景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从形、声、色、味等角度对景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平视,等等。
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等。
【例1】阿城《溜索》文中节选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即学即练】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知识点
(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
题型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题型二概括、分析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
知识点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具体如下: 社会环境:时--时间,时代背景、写作时间
地--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
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虚化的社会环境)
事--事件、情节,在事件和情节中寻找社会环境相关的内容
题型三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题型四探究环境描写
知识储备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14 小说文本阅读(环境描写)A基础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学生村官谢大立大学生村官小胡还没有到村里,就被老村长直接由镇里领到了栗里村看醉石。
那是块高七八尺,宽丈余的石头。
讲解员说,陶渊明好酒,喝醉了就睡石头上。
石头下面有溪流,讲解员说叫醒酒泉,陶渊明一觉醒来,喝一碗溪里的泉水,酒也就醒了。
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
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
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
白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下。
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的事。
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
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他则打工挣学费。
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些地方。
如此的经历,让小胡收获了梦寐以求,还收获了一种叫踏实的东西。
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
能不能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
但老村长给了他底。
老村长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相处得如爷俩。
上阵父子兵,就凭这古训,他这村官就当好一半了。
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
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
被子虽是他带来的,但他们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
醒来,桌子上变魔术般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
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他。
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
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
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
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
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脚下时断时续地响。
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
阳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壮观,太壮观了!”老村长说:“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2):环境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1浙江卷《麦子》)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②(2019全国II《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③(2019新课标III卷《到梨花屯去》)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对描写在全文的用途中进行剖析。
常见环境描写的九个作用(2)答题角度见上述的九个作用。
二、真题实践1.阅读完成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麦子红柯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
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
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
”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
”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
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
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
风大。
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
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
”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
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
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
老婆婆摸麦穗呢。
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小说“环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遍野荆花厉周吉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
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
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 000多亩山场。
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
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棵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棵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
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
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 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
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
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
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四:精做环境描写题提升练(原卷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山大地(节选)杨志军春天了,积雪的消融变得迅速起来,潮湿的土地散发着被蒸晒的气息,留下了一串串蜂窝状的坑窝,延伸到远方,就像一张无规则的网。
鲜洁的草色闪动着墩黄的光泽,在风的摩擦中咝啦啦歌唱。
尽管一无所获,还是在走家串户。
他已经学乖了,一进门先不介绍“沁多贸易”,而是扯东扯西地拉家常:“你这件皮袍穿了多少年?二十多年?已经不暖了吧?硬邦邦的面子上全是油,里面的毛也掉得差不多啦,就不会换一件新的?当然啦,光有皮子还不行,得买缝皮袍的黑线、白线、红线、绿线,还得有水獭皮的领子和袖子,别光心疼牛羊啦,也要心疼心疼自己啦。
……”到了另一家他又说吃的:“怎么还是老三样,糌粑、风干肉、酥油茶,就不能换个花样?比如大米、白面、豆子、黄米、黑米、花生、蔬菜、水果、点心,几百种几千种,只要有钱就能买得到再换一家,他又说用的:“你家的毡倒是新的,还铺了两层,酥油桶旧得都快要散架啦,一看湿漉漉的就知道在渗水,背着空桶就很累,还要装满水,就不怕把腰压断?……再说啦,有多大草场养多少牛羊,我看过啦,牧草又低又稀,最多能再吃两年,两年中你家的牛羊至少还会增加三分之一,吃不饱就没膘,没膘就无法过冬,会死得干干净净,到时候你就哭吧,这是对你的惩罚。
”可是雪山大地怎么会惩罚好人呢?牧人生气了,差一点又把父亲扔出帐房。
有时候父亲会发现自己来到了学生的家里,便故意摆出老师的架势,希望人家能听他的劝。
牧人对孩子的老师很给面子,还会赠送一两只羊。
至于老师一再强调的出售嘛,人家连头都不会点一下。
父亲说:“我不是来乞讨的,也是来让你们过好日子的,送的羊嘛我就不要啦。
”尽管拒绝是不礼貌的,但父亲必须这样,他不能让任何人认为他是一个贪财的人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显然失败了,半个月以后,他从草原回到县上时,趴到桌子上写了一封寄给所有学生的信,希望他们能劝说自己的家长,减少草场的载高量。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类”试题导练:社会环境(把握概念+即学即练+答案解析)【把握概念】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即学即练】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在这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竟有个图书馆,真是想不到的事。
“成岗,你知道么,这里有图书馆!”说完,刘思扬才看见成岗手里也拿着一本书。
原来,成岗是从另一个人手中得到的。
成岗微笑着,没有讲话。
坐在旁边的一个人,这时低声插进来说:“这里的图书馆,书很多。
”牢狱里一片静寂,鸦雀无声,刘思扬缓步走到牢门边,发现,几乎每个牢房,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
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且有顽强的学习。
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
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
为什么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里,会有图书馆呢?刘思扬不解。
但他也初步想到,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
上午的放风时间终于到了,刘思扬和成岗一先一后地跟着胡浩,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向图装书馆走去。
刘思扬发觉自己的心扑通通地直跳,如同去参加一项冒险活动似的,情绪紧张起来。
图书馆设在一间普通的牢房里。
光线微弱,仅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这房间在楼房的背面,很不引人注目,门是锁着的,管理图书的人还没有来。
“图书管理员是老袁。
”胡浩介绍说,“他马上会来。
”刘思扬记得:老袁是从上饶集中营辗转押来的,但是连他的真实姓名,敌人也不知道。
在楼上,成岗就给他介绍过,但是不知道他是图书管理员。
一会儿,老袁来了,开了门,先走进去,坐在借书登记的桌边,没有说话。
一踏进房间,成岗和刘思扬都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
2024年高考小说高频考点之环境描写类考题专练【考点讲解】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概括环境特点和分析环境作用,其中环境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高考题型】一、环境特点示例:文章开头两段描写的景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环境作用示例: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讲解】一、环境特点答题步骤:第1步:总结概括环境特点。
首先找出描写了哪些环境,其次看看找出的环境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最后尽量在文中找出概括环境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找不出相关词汇,需要自行概括。
景物的特点有:静谧、宁静、祥和;热闹、生机;冷清、孤寂、肃杀;清新自然优美等。
第2步:结合文本分析。
每个特点都要引用文本相关语句进行分析解读,找到依据。
二、环境作用综合考虑小说环境的位置,看位置区分开头环境的作用,中间环境的作用,结尾环境的作用。
①从环境的角度考虑:自然环境:描写了……景色,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暗示社会背景;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022届高考小说“时间、地点、环境”类标题训练考点:1.茹志鹃《静静的产院》2.尹玲、尹向东《空隙》3.莫小谈《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4.叶山嘉树《水泥桶里的一封信(节选)》5.侯发山《北京,南京》【考点解读】一、考题类型1.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件为标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
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二、以“人物”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暗示,侧面描写情节(人的变化反映情节)②人物角度——主人公,突出人物形象③情节角度——线索,人物的态度变化侧面反映事件,暗示故事情节④主题角度——人物品质,紧扣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悲剧意义)(2)答题模式三、以“物件”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比喻,象征,反衬②人物角度——侧面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④主题角度——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2)答题模式四、以“事件”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表现手法(正话反说……)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②情节(结构)角度——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线索③主题角度——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答题模式五、以“形象特征”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对比讽刺艺术效果——强化效果②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④主题角度——突出主题(2)答题模式六、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烘托,反衬②人物角度——创设人物活动的背景③情节(结构)角度——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④主题角度——突出小说主题(2)答题模式七、以“问题”为标题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设问,反问②人物角度——表现人物③情节(结构)角度——设置悬念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⑤主题角度——引发思考(2)答题模式手法句(设问,反问,结构)+材料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句(思想,情感)【考题对接】一、茹志鹃《静静的产院》1.小说标题“静静的产院”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