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197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一、名词解释1. 农药剂型与农药制剂农药剂型〔pesticide formulation〕: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态、组成及规格,称为农药剂型〔pesticide formulation〕,如乳油、粒剂、悬浮剂等。
农药制剂〔pesticide preparations〕:一种农药可以制成多种剂型,而同一剂型可以制成多种不同含量的产品,这些产品称为农药制剂〔pesticide preparations〕,如5%、10%氯氰菊酯乳油。
2. 农药助剂和外表活性剂农药助剂〔pesticide adjuvants〕: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添加的,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又称为农药辅助剂。
外表活性剂:具有外表活性的助剂,称为外表活性剂助剂,简称外表活性剂。
3. 农药分散度分散度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是衡量制剂质量或喷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4.悬浮性和润湿性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定义:农药制剂加工中能够阻止固-液分散体系中固体粒子聚集,使其在液相中保持较长时间均匀分散的外表活性剂。
又称湿展剂,是一类显著降低液固界面张力、增加液体对固体外表的接触或增加对固体外表的润湿与展布的外表活性剂。
5.乳化剂对原来不相混溶的两相液体〔如油与水〕,能使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地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状液,起这种作用的外表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6.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 EW〕是亲油性液体原药或低熔点固体原药溶于少量水不溶的有机溶剂以极小的油株〔<10µm〕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透明的乳状液。
7.微乳剂〔microemulsion,MW〕是由油溶性原药、乳化剂和水组成的感观透明的均相液体剂型。
又称为水基质乳油、可溶化乳油。
也是乳油的改良剂型。
微乳剂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在5%-50%之间。
8.种衣剂是含有成膜剂的专用种子包衣剂型,处理种子后可在种子外表形成牢固的药膜。
12种剂型农药特点及应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各种剂型存在,包括液剂、粉剂、乳剂、胶体剂、悬浮剂、颗粒剂、糖剂、湿剂、气剂、烟剂、油剂和水剂。
每种剂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1. 液剂:液剂是将农药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制成的剂型。
液剂具有溶解速度快、喷施容易、混合均匀的特点。
常见的液剂有水剂、油剂、乳剂等。
它们可以在叶片上形成均匀的覆盖层,提高附着力和吸收效果,广泛用于叶面喷施和土壤灌溉。
2. 粉剂:粉剂是将农药药剂制成粉末形状的剂型。
粉剂具有保存稳定性好、携带方便、施药灵活的特点。
常见的粉剂有可湿性粉剂、湿性粉剂等。
它们可以直接用于撒施或混合成悬浮液、乳剂等进行喷施,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施药和种植作物的喷雾施药。
3. 乳剂:乳剂是将农药悬浮于水中形成乳状液的剂型。
乳剂具有悬浮性好、稳定性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乳剂有水乳剂和油乳剂。
水乳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油乳剂主要用于土壤灌溉和树木植物喷施。
4. 胶体剂:胶体剂是将农药粉剂溶解在有机胶体剂中制成的剂型。
胶体剂具有附着性强、吸附性强、侵蚀性小的特点。
常见的胶体剂有胶体铜、胶体硫等。
它们可以用于种子处理、土壤施药和植物喷施。
5. 悬浮剂:悬浮剂是将农药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悬浮液的剂型。
悬浮剂具有悬浮性好、附着力强、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悬浮剂有水悬浮剂和油悬浮剂。
水悬浮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油悬浮剂主要用于土壤施药和种子处理。
6.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农药制成颗粒状的剂型。
颗粒剂具有包膜保护、释放稳定、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颗粒剂有水溶性颗粒剂和水分散颗粒剂。
水溶性颗粒剂主要用于土壤施药,水分散颗粒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和种子处理。
7. 糖剂:糖剂是将农药制成糖浆状的剂型。
糖剂具有黏附性强、吸附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
常见的糖剂有糖性微胶囊剂和糖性水乳剂。
糖性微胶囊剂主要用于叶面喷施,糖性水乳剂主要用于土壤施药。
8. 湿剂:湿剂是将农药悬浸在水中制成的粉剂。
农药概论-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农药剂型主要有固体剂、流动剂、气体剂、乳剂、粉剂、膏剂、吸入剂、涂敷剂、磷脂悬浮剂、滴剂、浴剂等十一种剂型。
每种剂型的用法存
在差异。
1.固体剂:其主要用途是用于沿岸灌溉、喷洒地面或大量施用的野草
灭治、防治病虫害和对生物灭绝。
此类农药剂型包括粉剂、粒剂和珠剂等,它们可以通过喷雾器、环滴器、喷射机、撒布机等方式施用,或者直接撒
在地上。
2.流动剂:其主要用途是用于地面喷洒、灌溉、大面积施用或精细施
肥的害虫防治。
此类农药剂型包括水剂、水性剂和油剂等,它们可以通过
喷雾器、环滴器、喷射机、磷脂悬浮剂等方式施用。
3.气体剂:其主要用途是用于防治室内杂草和害虫,也可用于防治室
外杂草。
此类农药剂型包括气态雾剂和烟剂,他们可以通过喷雾器、雾凝
机等方式施用。
4.乳剂:其主要用途是用于防治室内和室外的杂草、害虫和病害。
此
类农药剂型包括乳状悬浮剂、乳油乳剂、乳状胶剂等,它们可以通过喷雾器、雾凝机、乳剂浆剂器等方式施用。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分类以及在包装上的识别农药——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
农药分类方法:BT A 、杀虫剂B 、杀菌剂C 、除草剂D 、调节剂E 、杀鼠剂F 、保鲜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现代农业五大新技术之一,五大新技术是指:克隆(细胞组织培养)、良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设施农业(工厂化无土栽培)。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对植物进行化学调控,让其按人们期望的方向发户生长的药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生长调凶剂的开发和应用是现代化农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诱导抗性基因表达。
植物激素与蛋白结合,对于植物细胞的信号感知与转导有重要用作。
现代研究证明,几乎一切生命过程都是由信号启动的。
人类在植株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和发育阶段,利用长长调节剂来调控生命过程。
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朝着人们需法度的方向发展。
其应用领域之多、作用面之广,是其它任何物质或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已开发的用途有促进植株、插条生根、疏花疏果或防止采前落果,诱导和促进开花,抑止烟草腋芽或马铃薯块茎芽,矮化植株,改善株型,抑制生长,防止倒伏,增加产量,催熟增甜,防腐保鲜等等。
植物长长调节剂是从植物所含的内源激素中被发现,植物内源激素有五种: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素、乙烯。
现在,人们采用化学方法模拟合成了多种植物长长调节剂,它们在作用上或活性上与天然产物没有差别,有的还大大胜过了天然产物,目前世界上已经生产的植物长长调节剂商品约在百种以上,较重要的有30-40种。
有人估计,到2010年左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将与杀虫剂,杀菌剂 、除草剂等其它类农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科学越发达,它的应用前景越广泛。
例如:当作物田块没有病、虫、草、鼠为害,肥力好而植株又长势旺(植株长势过旺,因徒长消耗营养反而产量低),要想获得高产,只有用植物调节剂对生长进行调控。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来防治病虫害的化学物质,而农药剂型则是指农药的物理、化学形态以及制剂形式。
不同的农药剂型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1.悬浮剂(SL):悬浮剂是将农药颗粒悬浮在溶液中形成的剂型,常见的如农药丁乳油。
使用时,需先将制剂倒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后喷洒于作物上。
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和持久性,能够长时间地附着在作物表面。
2.乳油剂(EC):乳油剂是将农药溶解在油相中形成的剂型,常见的如农药敌敌畏乳油。
使用时,需将制剂稀释后喷洒于作物上。
乳油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扩散性,能够快速渗入作物组织并迅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3.水剂(WP):水剂是将农药制成颗粒状悬浮物质,常见的如农药多菌灵水剂。
使用时,需将制剂溶解于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后喷洒在植物上。
水剂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和可见性,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喷洒的区域和程度。
4.粉剂(WP):粉剂是将农药制成粉末状物质,常见的如农药硫黄粉剂。
使用时,需将适量粉剂溶解于一定量水中,搅拌均匀后喷洒于作物上。
粉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附着性,能够更好地附着在作物表面,并通过气体和液体传导方式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5.颗粒剂(WG):颗粒剂是将农药制成颗粒状物质,常见的如农药杀虫宁颗粒剂。
使用时,将适量颗粒剂均匀撒播在种植土壤上,然后轻轻埋入土中。
颗粒剂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和稳定性,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防治效果。
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喷洒、撒播和浸泡等。
喷洒方法是以液态制剂为主,将农药喷洒在植物的叶面、茎干等部位。
喷洒时要注意均匀、全面覆盖植物表面,并且避免喷洒于高温时段。
撒播方法适用于颗粒剂、粉剂等剂型,将农药喷洒或撒播在土壤表面,使其与土壤接触。
浸泡方法适用于水剂等剂型,将农药浸泡在水中,再将作物或种子浸泡在农药溶液中。
浸泡时间应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控制。
总之,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病虫害以及使用要求而选择的。
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药剂型和方法,能够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更为友好。
农药常用剂型及应用农药剂型是指农药制剂的物理形态和化学性质的总和,常用剂型有液态剂型、固态剂型和气态剂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农药常用剂型及其应用。
一、液态剂型1. 悬浮剂:悬浮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被均匀地悬浮在溶剂中,形成悬浮液。
悬浮剂具有悬浮性好、便于使用、剂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防治多种病虫害。
常见的悬浮剂有苏力菌素、石硫合剂等。
2. 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其他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搅拌,形成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制剂。
可湿性粉剂具有分散性好、使用方便、储存稳定等特点,适用于防治蚜虫、飞虱等。
常见的可湿性粉剂有敌敌畏、乐果等。
3. 浸膏剂:浸膏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被溶于溶剂中,形成胶状或膏状的制剂。
浸膏剂具有均匀性好、渗透力强、持效期长等特点,适用于防治果树病虫害。
常见的浸膏剂有溴硫磷、氯硫丹等。
4. 可溶性液剂:可溶性液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被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透明或微浑浊的制剂。
可溶性液剂具有药效快、吸收率高、处理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防治病毒病、杂草等。
常见的可溶性液剂有吡蚜灵、草甘膦等。
二、固态剂型1. 粉剂:粉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搅拌形成的粉末状制剂。
根据粒径的不同,可分为超微粉剂、微粉剂和粗粉剂。
粉剂具有药效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防治多种病虫害。
常见的粉剂有杀菌粉、硫磺粉等。
2. 颗粒剂:颗粒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搅拌形成的颗粒状制剂。
根据颗粒粒径的不同,可分为微型颗粒剂、粉型颗粒剂和块状颗粒剂。
颗粒剂具有药效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颗粒剂有杀虫剂、杀菌剂等。
3. 片剂:片剂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通过混合成型形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具有溶解速度慢、持效期长等特点,适用于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片剂有杀虫片、除草片等。
4. 微胶囊剂:微胶囊剂是指将农药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形成液态或固态的制剂。
微胶囊剂具有释放控制、药效持久等特点,适用于防治果树病虫害。
农药剂型与施用方法一、水剂型农药施用方法水剂型农药又称水溶剂,是由可溶于水的原药直接溶于水中再加少量表面活性剂配制而成。
水剂不易储存,湿润性较差,植物表面不易附着,使用时加水喷雾施用。
可湿性粉剂型农药的施用方法由具有水溶性的原药、可湿剂加填料共同混和粉碎而成。
可用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的乳液,其药效比粉剂持久,但比乳剂差。
施用方法:1、喷雾法。
2、浸种法。
3、泼浇法:把—定量的可湿性粉剂加入较大量的水中,进行泼浇。
二、粉剂型农药的施用方法将农药与粘土或陶土混和粉碎而成。
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不能分散和悬浮在水中,故不可对水喷雾。
其施用方法有:1、喷粉法。
用喷粉器将药粉均匀地喷施在作物或防治对象上。
粉粒能在空中飘扬,故喷粉应在晴天无风时进行,清晨和傍晚一般风小是喷粉的最佳时间。
喷粉要适量均匀,用手摸叶片略有粉感,但看不到叶面有粉层。
在作物生长的幼苗期,不宜采用喷粉法。
2、拌种法。
将一定量的粉剂农药按比例与种子混合拌匀后播种,可防治附带在种子上的病菌和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3、毒土法。
将粉剂与细土混和成毒土,进行沟施(播种沟)、撒施(播种面)或与种子混合播种。
施于地面时要求土壤湿润。
三、乳油型农药施用方法由不溶于水的原药加一定量的乳化剂和有机溶剂互相溶解配置而成。
乳油的渗透性强,分散性好,加水稀释即成为乳剂。
其施用方法有:1、喷雾法。
将乳油加水稀释配制成所需的浓度,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到作物上或其它防治对象上。
施药量以叶面充分湿润而药液又不从叶片上流下来为准。
2、浸种法。
将乳油加水稀释成一定浓度浸泡种子。
浸种时可把种子放在粗布袋或纱布袋里,先放在清水中预浸,然后沥干水再浸入配好的药液中。
浸种时要注意掌握好浸种浓度、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
3、拌种法。
将药剂与种子均匀混和,从而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害虫。
拌种时要边喷边拌,喷完后继续翻动至种子全部湿润,然后盖膜闷如果干小时后再行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