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我们来造纸》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11
《我们来造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能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②通过造纸的实践活动,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和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③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和阅读,体会科技带给人们的进步,感觉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我们来造纸》,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纸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教材中利用废纸手工造纸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之后,回顾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表达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教材的最后通过阅读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三、学生分析:在认知上,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纸并不陌生,在学生很少关注过纸是如何来的;在能力上,学生拥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但是学生对于按照一定的顺序制定一件物品,这一能力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制作之前先思考清楚具体的步骤。
四、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废纸、水杯、搅拌棒和筷子、水槽、纱网、干毛巾。
多媒体课件、手工造纸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四四方方,薄面白净。
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打一用品。
有谁知道谜底呢?生:纸师:对,同学们的反应非常迅速。
谁能来说说纸的用途有哪些呢?生:。
师:纸的用途十分广泛,我们今天就不一一举例了。
但是纸在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那同学们想知道怎么样制作出来一张纸吗?生:想(设计意图:学生对纸非常熟悉,但是对如何造纸几乎不了解,二年级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对造纸的兴趣)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造纸的过程。
(先板书)《我们来造纸》。
师:一说起造纸,同学们可能会想起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一个和造纸有关的,谁知道是什么?生:造纸术师:那你们知道造纸术是谁发明吗?①学生说出:蔡伦。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②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看来大家都不知道,那老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我们来造纸》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的:1. 了解造纸的历史和制作工艺;2. 掌握造纸的基本步骤和原理;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造纸?造纸的历史;2. 造纸的原料和工艺;3. 制作造纸的步骤;4. 参与造纸实验。
三、导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传统纸张和纸张制作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造纸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造纸的历史(10分钟):讲解造纸的历史演变,从古代采用麻、竹等植物纤维到现代使用木浆、废纸等原料进行造纸。
3. 介绍造纸的原料和工艺(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主要的造纸原料和工艺,包括木浆、纸浆的制作和淀粉、洗净纸浆等工艺。
4. 制作造纸的步骤(20分钟):a. 准备造纸原料和工具,包括纸浆、模具等;b. 将纸浆倒入模具,让学生动手操作;c. 晾晒、压平造纸;d. 制成纸张。
5. 参与造纸实验(3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次造纸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纸张的过程,并加深对造纸原理的理解。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纸张,并讨论造纸的意义和现代化发展。
四、导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造纸的历史和主要工艺;2. 学生能配合完成造纸实验,并对造纸有更深入的理解;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对造纸技术的看法和态度。
五、拓展延伸:1. 参观造纸厂,了解现代化的造纸流程和设备;2.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纸张生产技术,如废纸回收利用技术;3. 关注环保问题,探讨纸张的替代品和减少纸张使用的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造纸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惜使用纸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导学目的】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造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预习任务】1. 阅读课文《我们来造纸》,了解造纸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
2.1我们来造纸【教学内容】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教材第15-16页。
【教材分析】《我们来造纸》是第二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起始课,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用技术生产的过程,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本课选择了非常吸引学生的手工造纸活动作为体验,获得感性体验后再深入感受科技产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教学目标】1.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通过造纸活动的实践,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通过活动体会科技带给人们的进步,感受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经历探究造纸的过程,能与同伴交流,修正造纸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废纸;水杯;木棒(捣碎纸用,可替换);水槽;纱网;干毛巾(干海绵)。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设疑激趣1.播放视频:四大发明2.引入: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感到骄傲。
那么纸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造纸术。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古代的四大发明的视频,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适时质疑,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1.猜想: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设计意图:牛顿说过,伟大的发现需要大胆的猜想。
通过引领学生猜想实验所需原料能否造纸,为学生自主探究造纸过程做好铺垫。
)2.实验:(1)明确实验要求:①浸泡捣碎②搅拌③抄纸④晾干(2)观察实验对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3)结论:用废纸可以造出再生纸。
(设计意图: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环节的教学,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参与了造纸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素养。
)(4)表达交流:向同伴说说造纸的体会。
三、联系生活,总结收获1.介绍纸的由来。
2.总结收获:通过今天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3.拓展延伸,渗透环保教育。
《我们来造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造纸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以及现代造纸技术,并能够体会到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
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重视和珍惜。
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讨论问题:你知道造纸是如何起源的吗?为什么造纸如此重要?2. 展示视频:播放关于造纸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造纸的好奇和兴趣。
二、造纸的起源(20分钟)1. 讲解内容:讲解古代造纸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造纸的最初形式、制作工艺以及对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2. 示范操作:示范古代造纸的简单工艺,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智慧和劳动过程。
三、现代造纸技术(30分钟)1. 讲解内容:介绍现代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造纸原料的选择、制浆工艺、造纸机械等。
2. 实践操作:让学生模拟现代造纸技术中的制浆和造纸过程,理解现代造纸的复杂性和高效性。
四、造纸的影响(20分钟)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包括书写、传播、经济等方面。
2. 展示作品: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造纸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思考问题:你对造纸的历史、技术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对传统工艺的重要性有了怎样的认识?2. 知识积累: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强化学生对造纸的学习成果。
导学案附加说明:1. 本导学案以“《我们来造纸》导学案”为标题,主要围绕造纸的历史、技术和影响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造纸的奥秘。
2. 本导学案结合了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本导学案参考了知乎上下载量最多的导学案范文,力求在细节和内容上做到高质量和详细,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造纸知识。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造纸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造纸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
学生能够认识到造纸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2.1我们来造纸【教学内容】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教材第15-16页。
【教材分析】《我们来造纸》是第二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起始课,通过手工造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用技术生产的过程,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本课选择了非常吸引学生的手工造纸活动作为体验,获得感性体验后再深入感受科技产品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教学目标】1.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通过造纸活动的实践,能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通过活动体会科技带给人们的进步,感受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经历探究造纸的过程,能与同伴交流,修正造纸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废纸;水杯;木棒(捣碎纸用,可替换);水槽;纱网;干毛巾(干海绵)。
【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设疑激趣1.播放视频:四大发明2.引入: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感到骄傲。
那么纸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造纸术。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古代的四大发明的视频,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适时质疑,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二、猜想实验,探究新知1.猜想: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设计意图:牛顿说过,伟大的发现需要大胆的猜想。
通过引领学生猜想实验所需原料能否造纸,为学生自主探究造纸过程做好铺垫。
)2.实验:(1)明确实验要求:①浸泡捣碎②搅拌③抄纸④晾干(2)观察实验对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3)结论:用废纸可以造出再生纸。
(设计意图: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环节的教学,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参与了造纸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素养。
)(4)表达交流:向同伴说说造纸的体会。
三、联系生活,总结收获1.介绍纸的由来。
2.总结收获:通过今天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3.拓展延伸,渗透环保教育。
《我们来造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造纸的历史背景和制作过程;2. 能够掌握造纸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能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造纸的乐趣;4. 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造纸的历史和发展;2. 造纸的原理和工艺;3. 制作简易造纸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造纸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理论学习:讲解造纸的原理和工艺,让学生了解造纸的基本知识;3. 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简易造纸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造纸的过程;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现造纸过程;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交流。
五、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简易造纸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2. 思考题答辩: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题答辩,检验学生对造纸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2. 实验材料:提供造纸所需的原材料和工具,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课件、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学习依据。
七、拓展延伸1. 纸张艺术:引导学生利用纸张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2. 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或博物馆,深入了解造纸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技术。
八、作业设计1. 阅读《造纸小百科》,了解造纸的基本知识;2. 观看视频《手工造纸过程》,掌握造纸的基本原理和工艺;3. 制作一张简易纸张,写下对造纸的认识和体会;4. 撰写一篇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我们来造纸》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造纸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
2. 掌握造纸的步骤和工具。
3. 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操作造纸过程。
4. 增强对环保的认识,学习如何回收利用废纸。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造纸?2. 造纸的历史。
3. 造纸的步骤。
4. 造纸的工具和材料。
5. 回收利用废纸的方法。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观看视频《我们来造纸》,引出造纸的主题。
2. 学习内容:a. 什么是造纸?造纸是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纸张的过程。
纸张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具,用于写字、画画等。
b. 造纸的历史。
造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
最早的造纸方法是用植物纤维做成纸张,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更加高效的造纸方法。
c. 造纸的步骤。
1) 收集植物纤维:如树木、竹子等。
2) 粉碎植物纤维:通过切割、研磨等方式将植物纤维变成纸浆。
3) 调制纸浆:加入水和其他化学物质,使纸浆更加均匀。
4) 过滤纸浆:将纸浆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5) 榨干纸张:将纸浆放在纸张模具上榨干,使其形成纸张。
6) 烘干纸张:将湿纸张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
d. 造纸的工具和材料。
造纸的工具主要包括研磨机、纸张模具、榨干机等,材料则是植物纤维、化学物质等。
e. 回收利用废纸的方法。
废纸可以进行专门处理,如剪碎、浸泡、过滤等步骤,再次制成纸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实践操作:a. 准备工具和材料:植物纤维、水、纸张模具等。
b. 模拟造纸过程:将植物纤维粉碎成纸浆,调制纸浆后放在纸张模具上榨干,最后晾干或用烘干机完成造纸。
4. 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回收利用废纸?如何鼓励身边的人节约使用纸张?四、导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造纸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够动手实践造纸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回收利用废纸对环保的重要性。
4. 学生能够就资源节约和环保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造纸工艺的讲解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