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2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已经成为了电子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下面将介绍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案例。
设计题目: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温湿度的监测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室内环境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温湿度的变化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实时监测温湿度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的系统,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并通过LCD显示屏进行展示,同时能够将数据存储到SD卡中,并通过串口传输到电脑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设计方案:1. 硬件设计:a. 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一款适合的单片机,考虑到数据处理能力和接口数量等因素。
b. 温湿度传感器:选择一款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
c. LCD显示屏:选择一款适合的LCD显示屏,能够清晰地显示温湿度数据。
d. SD卡模块:选择一款适合的SD卡模块,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功能。
e. 串口模块:选择一款适合的串口模块,能够实现单片机与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a. 单片机程序设计:编写单片机的程序代码,实现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LCD显示屏、SD卡模块和串口模块的控制。
b. 电脑端程序设计:编写电脑端的程序代码,实现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将温湿度数据传输到电脑上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3. 系统测试:a. 硬件测试:将设计好的电路进行焊接和连接,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b. 软件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通过LCD显示屏和串口模块观察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情况,通过SD卡模块检查数据的存储功能。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对环境温湿度的准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温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设备运行以及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准确且可靠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旨在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系统功能需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将温湿度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4、具备数据存储功能,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5、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
(二)系统总体架构本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和报警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温湿度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结果发送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同时将数据存储到存储模块中。
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单片机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三、硬件设计(一)传感器选择选用 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点,能够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二)单片机控制模块选择 STC89C52 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它具有丰富的 I/O 口资源、较高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处理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三)显示模块采用液晶显示屏 1602,它能够清晰地显示温湿度数据和相关信息。
(四)存储模块选用 EEPROM 芯片 AT24C02 作为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温湿度数据,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五)报警模块使用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单片机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
四、软件设计(一)主程序流程系统上电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包括单片机内部资源的初始化、传感器的初始化、显示模块的初始化等。
然后,系统进入循环,不断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简介
本系统基于单片机,能够实时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显示在
液晶屏幕上,并可通过串口输出到PC端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和存储。
该系统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实验室等场所的温湿度检测。
二、硬件设计
系统采用了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来实时检测室内温度和湿度,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通过LCD1602液晶屏幕显示
温湿度信息,并通过串口与PC进行数据通信。
三、软件设计
1、采集数据
系统通过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单片机IO口与DHT11传感器进行通信。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
得到实际温湿度值,并通过串口发送给PC端进行进一步处理。
2、显示数据
系统将采集到的室内温湿度数据通过LCD1602液晶屏幕进行显示,可以实时观察室内温湿度值。
3、通信数据
系统可以通过串口与PC进行数据通信,将数据发送到PC端进
行存储和进一步数据处理。
四、系统优化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需要进行优化,包括以下几点:
1、添加温湿度校准功能,校准传感器的测量误差。
2、添加系统自检功能,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3、系统可以添加温湿度报警功能,当温湿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PC端。
以上是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一、引言温湿度是常见的环境参数,对于很多应用而言,如农业、生物、仓储等,温湿度的监测非常重要。
因此,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本文将介绍该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其硬件和软件实现。
二、系统设计方案1.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非常关键,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DHT11、DHT22、SHT11等。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精度和成本要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
(2)单片机选择单片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需要选择性能稳定、易于编程的单片机。
常用的单片机有51系列、AVR系列等,也可以选择ARM系列的单片机。
(3)电路设计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和数据通信电路。
供电电路通常采用稳压电源,并根据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进行相应的电压转换。
数据通信电路使用串行通信方式。
2.软件设计(1)数据采集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从温湿度传感器读取温湿度数据。
根据传感器的通信协议,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数据滤波、校准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结果显示设计一个LCD显示屏接口,将处理后的温湿度数据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发送到LCD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三、系统实现及测试1.硬件实现按照上述设计方案,进行硬件电路的实现。
连接传感器和单片机,搭建稳定的供电电路,并确保电路连接无误。
2.软件实现根据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编写单片机的代码。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等功能的实现。
3.系统测试将温湿度检测系统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观察测试结果是否与真实值相符。
同时,进行长时间的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系统优化优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优化供电电路,减小电路噪声和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2.优化代码,减小程序的存储空间和运行时间,降低功耗。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调节相关设备来维持合适的温湿度条件。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的选型和接口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算法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在硬件设计方面,温湿度传感器是获取环境温湿度的关键设备。
可以选择市场上成熟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比如DHT11或DHT22,它们通过数字信号输出温湿度值。
另外,还需要选择一款适用于单片机的控制器模块,如Arduino,它可以实现数字信号的采集和输出控制信号。
执行器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控制目标选择,比如加热器、湿度调节装置等。
在软件设计方面,首先需要编写数据采集与处理的代码。
通过单片机连接温湿度传感器,读取其输出的数字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转换为实际的温湿度值。
可以使用适当的算法进行数据滤波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需要设计控制算法。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PID算法或者模糊控制算法等进行温湿度控制。
PID算法是一种经典控制算法,通过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的误差,计算出控制量,并根据比例、积分、微分三个方面进行调节。
模糊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算法,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将模糊规则与输入值进行模糊计算,得到输出控制量。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控制。
最后,需要设计用户界面。
通过显示屏、按钮等外设,与用户进行交互,显示当前的温湿度数值和设定值,并提供设置温湿度的功能。
可以通过编程实现用户界面的交互逻辑,并调用相应的功能函数来实现温湿度的设定和控制。
总结起来,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进行硬件选型和接口设计,编写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算法和用户界面的程序代码。
通过这些设计和实现,可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目录摘要 (2)1、绪论 (2)1.1课题背景 (2)1.2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2)1.3植被栽培技术 (2)温室环境的调节 (3)1.4本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3)2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3)2.1系统功能及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2.1.1.总体方案 (3)2.1.2. 实施措施 (3)2.1.3.硬件系统设计 (4)主机与主要部件的选择: (4)2.2温湿度采样与控制系统 (4)2.2.1.温湿度采样系统 (5)2.2.2.温湿度控制系统 (5)2.3键盘显示系统 (5)2.4报警系统 (7)2.5硬件电路设计 (7)2.5.1. 系统硬件配置 (7)2.5.2. 主要组件简介 (7)3 软件系统设计 (10)3.1系统初始化模块 (10)3.2键盘显示模块 (11)3.3采样转换模块 (11)3.4温湿度控制模块 (12)3.5报警模块 (13)4 硬件调试方案 (14)4.1硬件电路的调试 (14)4.2功能模块的调试方案 (15)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6)附录: (18)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文利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个温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给定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并实时显示,其中温湿度信号各有四路,系统采用一定的算法对信号处理以确定采取某种控制手段,在本系统中采用温度优先模式,循环处理。
关键字:89C51 8729键盘显示 LCD显示 ADC08091、绪论1.1 课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显著提高,对美丽的植被和花卉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这对以种植植被为生计的园林工人是一个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手工植被种植是一个挑战,而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前种植植被一般都用温室栽培,为了充分的利用好温室栽培这一高效技术,就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用以对不同种类植被生长的各个时期所需的温度及湿度等进行实时的监控。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毕业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温湿度的监测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农业生产、仓储管理、工业制造以及室内环境控制等。
为了实现对温湿度的准确、实时监测,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本系统需要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实时采集、数据处理、显示以及超限报警等功能。
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组成。
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协调各个模块的工作,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显示模块用于实时显示测量结果,报警模块在温湿度超限时发出警报,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三、硬件设计(一)单片机控制模块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如 STC89C52 单片机,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性价比。
单片机通过 I/O 口与其他模块进行通信和控制。
(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选用 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通过单总线方式与单片机进行数据传输。
(三)显示模块采用液晶显示屏(LCD1602)作为显示设备,能够清晰地显示温湿度测量值。
通过并行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四)报警模块使用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作为报警装置,当温湿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蜂鸣器发声,发光二极管闪烁。
(五)电源模块设计稳定的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 5V 直流电源。
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或者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市电。
四、软件设计(一)系统主程序设计主程序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各模块的协调控制以及数据处理和显示。
首先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 I/O 口状态、定时器和中断等。
然后循环读取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显示,判断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启动报警。
基于单片机的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1. 引言农业大棚是人们用来保护植物生长的温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果蔬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农民需要经常监测棚内的温湿度情况,以调节大棚内的气候。
然而,如果手动监测温湿度,会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期望开发一种便于使用的温湿度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大棚内的气候,为农民提供帮助。
2. 系统设计2.1 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单片机、LCD显示屏和Wi-Fi模块组成。
传感器采集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单片机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并控制LCD显示屏显示温湿度值,同时通过Wi-Fi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
使用者可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大棚内的温湿度情况,为调节大棚内的气候提供有力支持。
2.2 硬件设计2.2.1 传感器传感器采用DHT11模块,作为本系统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该模块具有数字输出功能,可以方便地和单片机通信。
传感器将温度和湿度数据以数字化形式传输给单片机,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
2.2.2 单片机单片机采用STM32F103C8T6单片机,该单片机高速、稳定、安全,符合开发需求。
单片机配有16KB的SRAM和64KB的闪存,不仅可以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还可以同时控制LCD显示屏和Wi-Fi模块,实现监测系统的完整功能。
2.2.3 LCD显示屏LCD显示屏采用1602A模块,使用IIC接口连接到板子上。
单片机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字符串后,将其传输到LCD显示屏上显示,以便使用者方便了解实时温湿度数据。
2.2.4 Wi-Fi模块Wi-Fi模块采用ESP8266模块,该模块内置TCP/IP协议栈,支持AT指令集,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并实现Wi-Fi通信功能。
通过Wi-Fi模块,单片机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更加智能的分析与处理。
2.3 软件设计2.3.1 传感器数据采集将DHT11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接,单片机通过读取DHT11模块提供的数字信号,实现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的采集。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一、系统概述1、引言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它已被广泛应用到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工业控制等领域。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它主要采用单片机控制实现温湿度的测量和控制。
它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舒适性,达到良好的温湿度控制效果,而且成本低廉、模块性强,操作简单,便于控制和维护。
2、系统概述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采集和检测,然后将测量的温湿度数据通过单片机调节和控制空调系统,调整空调温度和湿度,实现温湿度的调节,达到良好的温湿度控制效果。
本系统主要由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及空调等组成。
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处理器,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将温湿度数据传送给控制处理器,控制处理器根据温湿度值控制空调,从而达到温湿度控制的目的。
三、硬件接口设计1、硬件接口功能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空调组成。
单片机采用AT89C51,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控制处理器,对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从而调节空调的温湿度。
温湿度传感器是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温度和湿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通过接口输出,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铂电阻进行温度测量,湿度测量则是利用湿敏电阻进行测量。
空调是一种常用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它主要功能是将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达到舒适的状态,并且能够满足室内环境的要求。
本系统采用普通空调作为系统的控制设备,当单片机接收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发出控制信号后,空调便根据控制信号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温湿度控制的目的。
四、软件设计1、控制程序本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来控制单片机计算温湿度数据,并发出控制信号,以实现温湿度调节。
主要程序框架如下://硬件接口程序#include <reg51.h>#include <intrins.h>//温湿度采集程序void Get_Data(); //获取温湿度数据//温湿度控制程序void Control(); //温湿度控制程序//主函数void main(){while(1){//采集温湿度数据Get_Data();//控制温湿度Control();}}2、温湿度采集程序本系统采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来获取温湿度数据。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设计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它可以采集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对环境进行控制,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将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组件,并结合温湿度传感器、执行器等外围元件来实现系统功能。
系统设计所需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液晶显示屏、执行器等,下面将逐步介绍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单片机选择:在温湿度检测控制系统中,我们可以选择一款具有较强处理能力和丰富资源的单片机。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
2.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是用于采集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的重要组件。
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有DHT11和DHT22等,其中DHT22的精度更高一些。
我们需要将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进行连接,并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
3.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温湿度数据和系统状态等信息。
我们可以选择带有I2C通信接口的1602液晶显示屏,通过单片机与其进行通信,将温湿度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4.执行器:执行器根据系统的控制策略来改变环境的温度湿度。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风扇作为执行器,当环境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单片机通过控制风扇的开关来降低环境温度。
在系统设计的软件部分,我们需要编写单片机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数据采集:通过单片机与温湿度传感器的通信,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读取和采集。
可以通过单片机的GPIO接口来实现和传感器的通信。
2.数据显示:通过单片机与液晶显示屏的通信,将温湿度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液晶显示屏通常支持I2C通信协议,因此可以通过单片机的I2C接口实现与屏幕的通信。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
可以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进行温湿度调节,如果需要则进行相应的控制。
4.控制执行:通过单片机的GPIO接口控制执行器的开关状态。
当环境温湿度不满足设定的要求时,单片机可以通过控制执行器来调节环境温湿度。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温湿度控制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温湿度,然后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与控制,实现对环境的精确控制。
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执行器模块等部分组成。
1. 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为单片机的数据处理提供依据。
2. 单片机模块: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信号。
3. 执行器模块:根据单片机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如加热、制冷、通风等,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调节。
三、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1.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传感器模块选择与连接、执行器模块的选择与控制等。
设计时需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2.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程序需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以及控制信号的输出等功能。
同时,还需考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自恢复能力等。
四、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高精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可实现高精度的温湿度控制。
2. 可靠性高: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
3. 灵活性强:系统可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调整,适应不同场合的温湿度控制需求。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工业生产:如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需对生产环境的温湿度进行精确控制。
2. 环境监测:如农业大棚、仓库等场所,需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基于STM32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温湿度的监测对于当前控制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度,一般都会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控,通过监测温湿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动作,例如在温室中严格监控室内温度,使得温室内的植物能到最合适的生存环境。
文章就基于STM32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其有效提高温度的时效性管理意义重大。
标签:STM32;温湿度;ucosII系统;监控系统设计此次的基于STM32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主要是32位的单片机为主控芯片,DHT11为温湿度监测装置,搭载的是ucosII操作系统,显示设备为主控ITL9438的彩屏,通过DHT11采集的信息对经过单片机的内部程序的处理,将其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在彩屏上,并且同时根据单片机内部的温度设定值进行相应的动作,实现的室内温湿度的智能控制。
1 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1.1 温湿度监控系统硬件设计系统主控芯片为STM32F103ZET6,除了必须的STM32单片机正常的驱动的电路之外,彩屏为使用的是已经做成模块的ITL9438彩屏,而采集模块则是使用的DHT11,如图所示为使用的DHT11的引脚图,可得知只要通过采集Dout 引脚的输出的电平变化,查看数据手册,根据DHT11的时序图写出相应的驱动程序,驱动DHT11温湿度传感器。
彩屏的程序可以直接使用的屏幕厂家写好的程序,移植到STM32上既可,而通过将Dout引脚上的高低电平变化,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可以将温湿度数据已数字的形式显现在彩屏上,通过内部的程序根据比较当前的温湿度值与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使得进行下一步的温湿度调节动作,通过向外部电路发送信号,例如温度高了,打开排风机降低室内的温度等措施优先对温度的控制,这与空调的原理类似,但是系统比空调电路简捷的多。
DHT11数字湿温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单个数据引脚端口完成输入输出双向传输。
其数据包由5Byte(40Bit)组成。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们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温湿度数据,在LCD12864液晶屏上显示,并通过蜂鸣器进行声音提示。
二、研究内容1. 系统硬件设计设计硬件电路,包括AT89C51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LCD12864液晶屏、蜂鸣器、电源以及必要的外设电路等。
2. 系统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温湿度的检测、数据的存储与处理、系统状态的显示等功能。
通常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结合汇编语言优化程序。
3. 系统调试与优化完成软硬件设计后,进行系统调试,在确保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1. 实现室内环境的智能化监控与调节,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同时,通过持续监测室内温湿度,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室内环境的安全。
2. 掌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设计技术,加强对单片机的理解。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和软件编程技巧等,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综合能力。
3. 面向应用产业界,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易于维护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方案。
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实验室等室内环境的温湿度监控。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 系统方案设计根据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系统可行性和经济性,确定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相应的软件编程方案。
2. 硬件设计根据系统方案设计的结果,进行电路图设计、原理图设计,完成电路板绘制与制作。
并且针对硬件问题进行调试与测试。
3. 软件设计编写程序,集成硬件系统,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读取、存储与显示等功能。
在调试过程中还需进行代码优化和缺陷检测等。
4. 系统测试与优化将硬、软件系统集成并进行初步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系统问题排查、调整,保证系统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均能正确处理和输出。
《基于单片机大棚温湿度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管理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棚种植中,温湿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为了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实时监控与精准控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大棚内的温湿度数据,并通过远程传输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实现对大棚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控制。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
其中,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采集温湿度数据、处理数据、控制执行机构等任务。
温湿度传感器负责实时采集大棚内的温湿度数据,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
(1)单片机选择:本系统选用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该单片机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易于编程等特点,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2)温湿度传感器:选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体积小等优点,适用于大棚环境下的温湿度测量。
(3)无线通信模块:选用GPRS模块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GPRS模块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系统的通信需求。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和上位机管理系统的设计。
(1)程序设计:单片机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执行机构控制等部分。
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具有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
(2)上位机管理系统:上位机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历史数据查询、报警功能等。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实现对大棚环境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三、系统实现1.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片机通过DHT11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棚内的温湿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滤波、数据转换等。
处理后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发送至管理中心。
2. 远程传输与控制GPRS模块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管理中心通过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存储,并通过浏览器展示给管理人员。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一、研究背景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
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高性能设备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温湿度检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
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
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由于它的智能化设计所决定的。
故本次设计对于类似项目还具有普遍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温度传感器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
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_)的结晶。
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
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温度计也越来越智能化。
(2)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湿度传感器主要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是在基片上涂覆感湿材料形成感湿膜。
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在感湿材料上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
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
第一章引言1.1 课题背景在现代工业现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动化发展, 温、湿度监测系统在某些行业中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大中型仓库管理系统中, 由于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仓库储藏物本身的水分过高或连续的高湿天气将导致储藏物新陈代谢加快而放出热量, 放热引起的温升又是代谢进一步加剧以至发霉变质, 因此仓库必须重视对空气温湿度精确的而又方便的实时监测, 长期以来, 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 我国仓库环境较差, 而且管理落后。
仓库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合理布置测温点, 经常检查温度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储藏物发热点, 减少损失。
然而, 堆积物的热传递又是那样的缓慢, 使人感知极差, 需要管理人员经常进入闷热、呛人的仓库内观察温、湿度, 不断进行翻仓、加湿、通风和降温设备来控制温湿度, 这样不但控制精度低、实时性差, 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不仅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 而且不科学、不及时。
所以, 仓库储藏物虫蛀、霉变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国的储藏物现均集中存放在地方或国家的仓库中。
按照国家储藏物保护法, 必须定期抽样检查粮食的温、湿度, 以确保储藏质量。
这就迫切需要温湿度监控系统来控制仓库。
本课题即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 设计仓库温、湿度监控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采集仓库内的温、湿度值, 而且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 并将数据及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 并储存数据以方便以后的对比研究。
1.2 仓库温、湿度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近年来,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是监控系统在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引用, 因此, 仓库温、湿度监控技术的研究在软、硬件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2.1 硬件技术早期仓库温湿度检测主要采用温度计量算法, 它是将温度计放入特定的插杆中, 根据经验插入仓库的多个测温点, 工作人员定期拔出读数, 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种方法由于温度计精度、人工读数的人为因素等原因, 温度检测不仅速度慢而且精度低, 抽样不彻底, 局部粮食温度过高不易被及时发现, 局部粮食发霉变质引起大面积坏掉的情况时有发生。
《基于单片机大棚温湿度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棚环境的精准控制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
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控制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和湿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包含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
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处理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温湿度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通信模块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以实现远程监控。
具体设计如下:(1)单片机选择:选用性能稳定、功耗低的单片机,如STC12C5A60S2。
(2)温湿度传感器:选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如DHT11。
(3)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如GPRS/GSM模块,实现与远程服务器的数据传输。
(4)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合供电。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和远程服务器的程序设计。
单片机程序负责采集温湿度数据,处理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远程服务器程序负责接收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并下发控制指令。
程序设计流程如下:(1)单片机上电后,初始化各个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通信模块等。
(2)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3)单片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转换等。
(4)单片机通过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远程服务器。
(5)远程服务器接收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
(6)根据分析结果,远程服务器下发控制指令给单片机。
(7)单片机根据控制指令调整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如调整通风口大小、开启/关闭加湿器等。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与调试根据设计图纸,将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连接起来。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1设计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居家生活、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测量及控制。
但目前我国的温湿度测量和设备的操作大多还是由人工来完成,当温度极端时不利于测量的实施。
本设计是以单片机控制为核心,用温湿度传感器来进行实时测量的智能型温湿度监测系统,该设计将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本设计课题做成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量程宽、带报警功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应用前景。
2 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本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主要用来完成对所测环境的温湿度测量,显示,以及在超出设定环境值时能执行报警功能。
主要设计内容:①设计一个温湿度采集电路。
②设计一个温湿度液晶显示电路。
③设计一个矩阵键盘输入电路。
④设计一个报警器电路。
主要功能要求:能准确实时的显示温湿度,能通过键盘预置温湿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并在所测环境值超出此范围时发出警报。
3 整体设计方案本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案:首先单片机从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温湿度信息,然后将采集来的数据转换成液晶显示所需的实际数据,再通过液晶将温湿度以及露点显示出来。
并可预先设置一个温湿度范围值,当环境超过该值时发出报警提醒。
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3.1所示。
主要说明:这里的温度为摄氏温度,湿度为日常生活中的相对湿度,而露点是指水蒸气凝结开始出现时的温度。
图3.1总体设计框图4 硬件电路的设计4.1 主控制器本设计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芯片,这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AVR微处理器,其最小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4.1所示。
AVR单片机大多数指令执行时间为单个时钟周期,其数据吞吐率高达1MIPS/MHz,相比51系列的单片机的处理速率要提高一倍,而他们价格相仿,所以AVR单片机成为更加合理的选择。
C15图4.1主控制器电路原理图4.2 温湿度传感器市场上有各种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这里采用温湿度可同时测量的SHT75传感器。
SHT75是瑞士SENSIRION 生产的一种高度集成的温、湿度传感器,具有14位的温度和12位的湿度全量程标定数字输出。
传感器包含1个电容性聚合体相对湿度传感器和1个隙(bandgap)温度传感器,14位A/D 转换器以及1个2-Wires 式串行接口电路。
湿度在0-100%RH 范围内能达到±1.8%的高精度,温度能再25℃时把误差控制在±0.3℃的范围内。
SHT75工作电压为2.4-5.5V ,体积小、功耗低,使用电池供电可以长期稳定运行,防浸泡特性使其在高湿环境下也能长期正常工作,它是各类温湿度测量系统应用设计的首选传感器。
SHT75与单片机连接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2所示,通过单片机控制来完成温湿度数据的采集。
图4.2 SHT75电路原理图4.3 键盘输入模块键盘输入模块主要用来输入温湿度的上限以及下限值。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4.3所示。
图4.3键盘输入模块电路原理图4.4 液晶显示电路液晶用来显示单片机采集和处理后的温湿度数值,是本系统的显示界面。
这里采用广泛使用的LGM12864液晶做显示屏。
其电路连接图如图4.4所示。
图4.4液晶显示电路4.5 报警电路当温湿度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系统产生报警提醒,这里采用蜂鸣器来实现。
蜂鸣器的一端接地,一端与单片机的PD7口相接,其电路图如图4.5所示。
图4.5报警电路5 软件设计本设计软件部分均采用C语言编写,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来完成整个系统功能的设计。
首先采集温湿度数据,再由液晶显示温湿度,如果需要设置报警温湿度范围,则由键盘进行输入设置,在温湿度超出设定值时控制报警。
总的设计框图如图5.0所示。
图5.0程序设计框图5.1 温湿度采集程序设计温湿度采集程序主要完成:单片机从SHT75采集温湿值,并通过换算公式计算出实际温湿度值,再通过温湿度值计算出露点值。
流程图如图5.1所示。
图5.1温湿度采集程序图5.2 键盘输入程序设计本设计通过按键扫描来判断是否进行温湿度报警值设置,当按下KeyD 时为温湿度的上限值设置,当按下KeyE时为温湿度的下限值设置,KeyF为设置完成键。
在未进入设置状态时,除KeyD 、KeyE以外其余键为无效键;在进入设置状态后将等待温湿度值的设置,由Key0-Key9来完成温湿度值设定。
当输入完设定的温湿度值后液晶可自动跳到温湿度的显示界面。
键盘输入程序流程图如图5.2所示。
图5.2键盘输入程序设计5.3 液晶显示程序设计本设计采用LGM12864来做显示界面,可显示4行,每行8个汉字或16个字符。
开启监控后液晶将实时显示温湿度以及露点。
当按下设置键后,液晶将进入设置界面并反白显示此时所设置的对象,如设置温湿度上限值时,上限二字将反白显示,并将设置的值也反白显示出来,设置完成后跳到温湿度的显示界面。
显示流程图如图5.3所示:N图5.3液晶显示程序设计框图5.4 报警程序设计本设计采用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
每采集完一次温湿度值后进行一次设定值与所测值的比较,当环境的温湿度超过设置的环境值时系统控制蜂鸣器进行报警。
报警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如图5.4所示。
N图5.4报警程序设计框图6 系统仿真在Proteus的ISIS 7.1sp2软件环境下画出电路原理图,接下来就是将设计的程序在AVR Studio4开发集成环境上编译成机器语言,然后进入Proteus的ISIS,在Proteus中双击单片机,将Studio4下编程生成的 *..HEX文件导入到Atmega16中,便可在Proteus中单击全速仿真运行按钮,进行现象的查看,能清楚地观察到芯片上每一个引脚的电平变化,红色代表高电平,蓝色代表低电平;如果现象不正确,则需分析修改程序,并检验原理图的正确性,直到仿真成功。
6.1 仿真图设计本设计的全局仿真图如图6.1所示,包括主控制器Atmega16,4×4矩阵键盘,LGM12864液晶显示,SHT75温湿度传感器和蜂鸣器等五个主要部分。
图6.1温湿度监测系统仿真图6.2 仿真验证向Atmega16导入编程生成的HEX文件后,首先按下开始按钮让系统开始工作,此后12864液晶将立刻显示出所测的温湿度值。
如图6.21所示为环境温度,如图6.22所示为系统所测温度和显示界面。
图6.21环境温度图6.22温湿度的显示界面调节图6.21中的上下箭头可改变当下的环境温度或湿度,通过多次调试得到一组监测数据如表6.23所示。
组号实际湿度监测湿度实际温度监测温度露点第一组40.0% 43.2% 20.0 19.8 6.9 第二组45.0% 48.9% 28.0 27.7 16.0 第三组51.0% 55.6% 33.0 32.6 22.6 第四组51.0% 56.6% 40.0 39.5 29.2 第五组71.0% 77.0% 40.0 39.5 34.6表6.23仿真监测数据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SHT7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中湿度监测的误差小于±10%,温度监测的误差小于±1℃。
本系统的温湿度报警上限和下限值采用键盘输入,当按下KeyD或KeyE时将相应进入上限值与下限值的设置界面,界面将反白显示此时的设置状态,如图6.24为按下KeyD后进入温湿度上限值的设置界面图,此时设置了上限湿度为56%,上限温度为41℃。
图6.24温湿度报警值设置界面图设置完温湿度报警值后,系统将实时比较环境值与所测值的大小,一旦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单片机PD7口将控制蜂鸣器报警,如图6.24所示。
图6.24单片机控制蜂鸣器报警图7 使用说明本系统设计简单,具有很好的使用性与高稳定性,具体的使用说明如下:(1)系统接通电源并载入程序后将工作在温湿度的实时监测显示状态下。
(2)当按下KeyD或KeyE键,系统分别将进入温湿度的报警上限值或下限值设定状态,在此状态下输入Key0-Key9键为数值0-9有效键,首先输入的两位数值为湿度设置,后面输入的两位数值为温度设置,当输入完4个有效数值后系统将自动返回到温湿度的显示状态。
在设定状态下如果按下KeyF键将直接返回到温湿度的显示状态。
(3)系统每进行一次温湿度数据采集后都会进行一次报警设定值与监测环境值的比较,如果环境值超出设定的上下限范围,则有蜂鸣器产生报警提醒。
其中系统默认的温湿度下限值均为0,上限值均为99。
8 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模块的综合设计。
首先是新知识的学习,要实现SHT75的驱动即温湿度数据采集,然后结合专业课本所学的键盘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来完成该系统的主体设计。
它是一次对运用知识、学习知识以及将各知识点结合能力的实践考验,很大的提高了本人的专业爱好以及设计经验。
参考文献[1] 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299-309.[2] 马潮.高档8位单片机ATmega128原理与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86-92.[3] 佟长福.AVR单片机的GCC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28-135.[4] 周兴华.AVR单片机C语言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58-76.[5] 沈建良.ATmega128单片机入门与提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169-178.[6] 胡汉才.高档AVR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9-86.[7] 杨恢先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12-135.[8] 王幸之.AT89 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21-232.[9] 张友德.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8~201.[10] 张军.AVR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2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