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49
word第三章教育基本法一、《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第6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中心内容),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5)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任何权利主体不会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而在受教育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歧视。
(6)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
(7)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
三、教育基本制度(学制):《教育法》17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该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
学位:是评价专门人才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由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
四、教育投入的体制教育经费的筹措途径:(1)国家财政拨款(2)城乡教育费附加(3)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4)农村教育集资(5)社会力量捐资助学(6)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资。
(7)设立教育专项资金。
五、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它是以违法行为为前提,要求行为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是国家依据法律标准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的否定性评价。
构成要件:(1)责任主体(2)违法行为(核心要素)(3)损害结果(4)因果关系(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5)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六: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实施的教育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