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5.4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新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

方式。

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③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②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3、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难点

1、综合分析说明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一)第一课时: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第二课时: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第一部分课堂实录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印尼海啸的相关内容,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海啸形成的原因。(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受地表形态的变化,为本课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一、(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做好知识铺垫

(一)印尼地震改变了印度洋上部分岛屿的位置和地形

在2005年1月8日,印尼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的各国人民生

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而据地质学家的发现,这次发生在印度洋的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破坏力惊

人的海啸,还改变了印度洋上部分岛屿的位置和地形。使苏门答腊岛发生了移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可能发生了永久改变。

(二)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的时候发现了海洋生物的

化石,说明那里曾经是海洋。

二、(师)播放图片(平原、丘陵、高原等)

【承转】(师)教师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讨论,教师总结并指出:以上文字共同说明一个问题—

—地表形态是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学习新课】

教师提问: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

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师)解释: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的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

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即地质作用营造了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学生活动)观看视屏、图片,阅读课本的文字及案例,思考如下问题:

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②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哪几种?

③内力在表现形式上有何差异,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的影响?

④内力作用中,哪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式的主要方式?为什么?(要求学生思考,并不是要学

生都能自己弄明白)

3、(师生互动)引导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三种表现形式的名称

能够说出来,但未必都能理解,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关于三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掌握,故在引导学生回答的时候穿插动画和视频以及演示来突破:

①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播放火山爆发录像,请学生观察并描述火山爆发对地表形态带来的影响。结论: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岩浆喷发,经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的可形成熔岩流地貌和火山。

②讲解什么是变质作用:岩石在地壳深处,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结论: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由于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深处,它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③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A、投影喜马拉雅山的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喜马拉雅山,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才成为今天的

世界最高的山脉。这个世界最高山脉的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仍以0.5---1厘米继续升高着。

B、学生讨论:喜马拉雅山上升的原因。

C、播放六大板块及其褶皱山形成示意图,整理学生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褶皱山。

D 、教师演示:用一本书当作地壳,演示它怎样运动才能形成喜马拉雅山?(向中间挤压)

教师继续演示:如果把这张白纸向两边拉,地表会是什么样子?(举例:东非大裂谷)教师提问:挤压运动的方向,与地表呈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方向与地表呈水平的关系。

教师讲解:这种岩层沿平行地表方向的运动——水平运动。

【教师小结】:地壳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断裂带。

E、引导学生讨论课本活动1:图 4.2意大利那不勒斯岸边的三根大理石柱。

思考:①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岸的地壳发生了哪种方向的运动?

学生回答:下沉运动

②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又发生了哪种方向的运动?

学生回答:上升运动

③那不勒斯海岸地壳的运动方向有几种?地壳的这种运动方向,与地表呈什么关系?

两种:向上或向下运动。其方向与地表呈垂直关系。

这三个问题设置的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从图中直接读出,所以有学生讨论之后回答,教师稍作解释。

【教师小结】:这是地壳运动的另一种形式-垂直运动。投影垂直运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壳垂直运动常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拗陷,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的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形成,是地壳下沉得结果;如沧海桑田讲的是地壳的垂直运动。)

教师提问:这两种运动到底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呢?

学生看书回答,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得配合案例详细解释。在全球范围内是以水平

运动为主,应该说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但是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主次,比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但那不勒斯海岸却以垂直运动为主。所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这两种方向的运动有主次之分。但全球范围以水平为主。

【结论】: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

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质作用只要表现形式运动方

对地表的影响举例

(一)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

为辅

水平运动

水平挤

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

喜马拉雅山

水平张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

洋,红海

垂直运动

地壳抬

引起地表的高低

起伏和海陆的变

台湾海峡

地壳下

岩浆活动

未喷出地表形成

侵入岩,喷出地

表形成岩熔地貌

富士山

变质作用

在地壳深处形成

变质岩,对地表

影响不大

大理岩是石灰岩

变质成的

结论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承转】下面我们做个计算题:4000多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年平均上升速度为

0.05cm,最快的速度后来达到5cm。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若按最慢速度来计算,经过4000万年的上升喜马拉雅山为多高?

学生计算、回答:2万多米

教师讲解:理论高度与实际的相差太大,说明喜马拉雅山在上升的过程中海伴随着其他的运动?

即下沉运动。这进一步说明了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是同时存在,而且相互影响,运动结果往往渗透在一起。

教师提问:除了下沉运动外,还有没有受到其他运动的影响呢?

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讲的外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的文字及案例,思考如下问题:①外力作用能量来源?②外力作用的

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哪几种?每种表现形式之间有何联系?各对地表形态有何不同的影响?外力

作用中,哪些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为什么?(要求学生思考,并不是要学生都能自己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