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描写让文章生动起来1
- 格式:ppt
- 大小:616.00 KB
- 文档页数:41
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如下面例段:小姑娘长一副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
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
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
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
她穿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写。
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征进行描绘:“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小的癣”;“小嘴……呈青色”;“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两根歪歪扭扭的小辫”,“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飘来飘去。
”通过上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下面例段。
我家有盏漂亮的台灯。
它的灯座是块黑色的玻璃盘,放在写字台上,稳稳当当,显得朴素而又庄重。
在玻璃盘上,镶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开关旁边竖立着台灯的身躯——灯柱。
灯柱分为三节: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体,乌亮照人;中间一节是个白色的圆球,晶莹闪亮。
从底盘开始,有一根克罗米银色铁管。
穿过三节玻璃体,直通顶部的灯头,就像脊椎骨一样。
再上面就是一个圆圆的脑袋——灯泡了。
一个用彩色尼龙绸做的美丽的灯罩,像顶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脑袋上。
这盏台灯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伙伴。
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这是描写台灯的一个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台灯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进行描绘的。
按照台灯的结构:灯座——灯柱——灯头——灯罩,有次序地从下写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形状”写。
突破二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导语]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写记叙文的历史就是一个成功叙事、深刻议论、蜕化描写的过程。
尤其到了高三,学生再写记叙文,叙事几乎成了唯一的表达方式,偶尔插点议论,而那种出现在初中甚至高一作文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难觅踪影了。
描写意识的缺乏,描写文笔的缺失,让其记叙文显得干瘪无味、面目可憎。
而高考考场上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擅长描写。
考场上写记叙文,要想获得高分,就要学会在记叙文中加入精当的描写,让记叙文的血肉丰满起来。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见长,记述事情的发展梗概,是骨架,描写是血肉,要使记叙文生动、丰满必须借助于描写。
毛泽东说,“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我们都不想做“瘪三”,所以,必须学会在记叙文中使用描写,因为它能使记叙文生动起来。
一、恰如其分地描写环境(景物),渲染氛围,烘托人物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与人物密不可分。
恰当的环境(景物)描写,好处多多。
请看下例:“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
”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词急切地望着我。
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我家的“老顽童”》)其中对微黄暖阳的描写可谓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温暖的色调给人以力量,垂暮之年却不服老的爷爷周身散发着生机与活力,他学英语的热情令人感受到一股奋进的暖意,这里的环境描写折射出爷爷性格中乐观进取的一面,“老顽童”充满朝气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可见,在高考记叙文的写作中恰当地加入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能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叙事情境中,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细腻描写人物,使人物形神毕现1.绘其形状其貌(1)见其人即绘其形我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个人的外貌。
因此人物出场时就要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容貌、体态、穿着等,尤其要描画出人物的神韵,给人以直观的印象。
如何使人物描写更生动导语:在学期我们接触了很多人物,如大无畏精神的闻一多,忠厚朴实、毫无私心的邓稼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我”解决疑难的长妈妈等等,这些人物无不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也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而我们作文中的人物却往往“千人一面”,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作文中的人物鲜活生动起来?下面两段文字,你认为哪段人物描写比较生动?交流并探讨使得人物形象变得生动的具体做法。
B段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更细腻、更生动地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所以好的人物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人物具体状态,使人读了如亲见亲闻,如亲临其境。
我们的技法点拨1:补充描写,增辉润色;那我们补充内容时,也要注意一点锤炼词语,形神兼备。
(一)我们先来看下面有一段文字,需要大家根据情境,补充内容。
A段和B 段的动作描写,你会选哪段文字来更能表现当时迟到时紧张、慌乱心理。
所以我们的技法点拨2:锤炼词语,形神兼备。
(二)《最后一课》中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小弗郎士内心的内心怎样情感?(懊悔、我的老朋友、舍不得等,表现小弗郎士对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的懊悔和对韩麦尔先生离开的不舍)(三)下面一段《老王》的肖像描写,其中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锻为字,千锻为句”,词语用得好,可达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效果。
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是最富表现力的。
三、我们在刻画人物时,除了补充描写和锤炼词语外,也可以使用一些修辞,让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如下面一例,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把人物伤感、自卑细微心理活动具体、形象地刻画出来。
四、还有一种做法也可以让作文中的人物鲜活生动,巧用幽默法:巧用幽默法:作文中适当地幽默一下,“灵动”气韵的同时,还闪耀智慧,可说是非常难得的,这会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总结:回顾这堂课我们学习的如何让作文中的人物更生动的技法技法点拨1:补充细节,增辉润色。
巧用三招,让语言鲜活生动作者:阎永锋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0年第03期语言是否鲜活生动,是评价一篇作文质量高下的重要指标之一。
怎样才能打造出鲜活生动的语言呢?以下三招值得一试。
第一招:锤炼词语大家一定听说过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故事,也一定记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一经典说法,这就是锤炼词语。
此种情况不但在名篇名著中较为常见,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不乏其例——〔例1〕是的,没错,他的确学历不高,也许连半个外国字都不认识,他的确是那样的平凡、普通,那样的默默无闻,每天行走在家与厂之间,一转身就会消失在一片深蓝之中。
但是我要说,离开了他(们),科学家们的许多奇思妙想就难以成为现实的产品,离开了他(们),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都将会乱作一团——汽车坏了会没人修,房子漏了会没人补,衣服破了会买不到更合适的……〔例2〕从黄道婆对传统纺织技术的改造,到沈括对《十二气历》的编写,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到英国的工业革命……哪一次社会变革、科技进步不是人们创新的结果?想想看,如果人类的祖先不敢大胆捡起地上的石块和树枝,不敢靠近并想办法保存下自然火种,今天的苍穹之下还会有满目的繁荣与文明吗?例1选自高考佳作《这一票,我想投给他》,其中“平凡”“普通”“默默无闻”“深蓝”“乱作一团”“坏”“漏”“破”等形容词,显然是经过推敲与锤炼的,以“深蓝”为例,它不仅仅是一种流动的靓丽的色彩,更是一种人物身份的象征。
例2选自高考佳作《矢志创新,更具风采》,其中“改造”“编写”“捡起”“靠近”“保存”等动词,显然也是经过推敲与锤炼的,以“捡起”和“靠近”为例,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双音节词,却把古人类小心翼翼、反复探试的动作及心理写得动态十足、活灵活现。
第二招:巧用修辞学习修辞就是为了把话说好。
比喻、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非常有助于让作文的语言更鲜活更生动。
请看下面例段——〔例3〕没有警察的敬业,就不会有社会的安定与祥和;没有交警的敬业,就不会有交通秩序的井然有序;没有白衣天使的敬业,救死扶伤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没有人民教师的敬业,就不会有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与盛开!农民不敬业,大家就没有饭吃;工人不敬业,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保洁员不敬业,脏乱差现象就会频频出现;公务员不敬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就会屡禁不止。
巧用动词,让描写更生动、具体作者:周卫东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12期【摘要】新课改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作文教学已由单纯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向培养、发掘学生内在潜能以及注重提高学生作文思想性、应用水平上转变。
作文分值占据中考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人叙事,学生恰当的选择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就十分关键。
常用的描写方法中,动作描写是一篇文章刻画人物所不可缺少的。
本文就动词的巧用角度切入,结合学生习作,浅析巧用动词在学习写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巧用动词描写生动具体一、抓好动词“捕捉”关,让描写更生动、具体学生习作中,动作描写必然会涉及,可“表现平平”的动词的使用,不仅不会给文章增色,反而给读者增加一丝单调、倦怠之感。
动词的准确使用,抓好动词“捕捉”关,必能使描写生动、具体起来。
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着许多动词准确使用的实例。
动词的准确使用,选准动词,动词富于变化,可以盘活作文的动作描写,为人物刻画着力,更好的表现人物心理,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使文章主旨凸显。
1.准确使用动词,可以更好的表现人物心理一个动词的准确使用,可以让一句话就此有了生机,可以让动作描写出彩。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课外阅读,加强美词佳句的储备,增加动词的积累量,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
准确使用动词,可以更好的表现人物心理。
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着许多动词准确使用的例子。
如:例1:“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七上《社戏》)例2:“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八上《甜甜的泥土》)例1和例2中加点的“跳下”“拨”“倚”三个动词的使用就十分准确。
“跳下”“拨”两个动词,孩子们“上船”和“撑篙”细节就写活了。
一“跳”一“拨”准确的描写出了孩子们盼望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妙用动词:让作文文采飞扬——和学生谈作文中如何巧用动词动词在写作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阿氏的这番话,我们依然能够心有感戚。
这是因为,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为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
我们作文中使用动词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拟题点睛,通篇生辉我们知道,动词给人的印象是实际、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
标题中多用动词,如果使用得当,能使文字凝炼活泼,拟人能使形象栩栩如生,状物能使场景活灵活现,以至出神入化,这是使标题新颖生动的重要手段。
如讲服务行业制定的服务公约不要只是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的文章,用《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的题目,这个“走”字就能妙笔生辉,让整个题目都“活”了起来。
又如《苏州名菜,飘香沈阳》,一个传神的“飘”字,把沈阳人民喜爱南国名菜的情景,点拨得活灵活现。
这里的“走”“飘”都是平常的动词,经过巧妙的搭配之后,就能起到平中见奇、常中见新的效果,增强了题目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又如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
二、动静互化,壮景生情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
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所谓动静互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显动”。
例: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
考场作文辅导:用“巧”先声夺人,使议论文生动精妙新颖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我们写议论文的目的是通过论述,让别人接受自己所持的观点,但是“理论是灰色的”,其本身往往抽象深奥,难免会像一道很有营养但没有味道的菜一样让人厌倦。
因此,议论文也要讲究文采。
法国作家布瓦罗这样描述语言:“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
”如何才能将“每个人都想到过的”内容,转换成大多数人想象不出的“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语言呢?文采等于句式。
巧用句式可以让议论文说理生动靓丽起来。
句子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
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
汉语句子丰富多彩,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不一样。
巧用句式就是指在作文时,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有益于作者思想的表达,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而且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引起读者的趣味,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拥有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欣然接受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中巧妙地运用句式说理有两个好处:①是内容极度浓缩化,就是在最短的文字里,融入了最多的内涵,容量大,信息广,充分展示考生的视野,让论证更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②是文采斐然,阅读朗朗上口,有气势,有张力,有韵味,可以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一.巧用句式,可以为文章的开篇创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清代李渔有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可见,开篇注意巧用句式对文章提纲挈领是考生取得高分的一大技巧。
它简洁、意味深长且富有哲理又文采飞扬,让人如食甘果,如饮冽泉,能给评卷老师一个“一见钟情”的好印象。
例1.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如何使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许多同学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偏差,虽然的选材、结构都不错,但由于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文采。
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一、附加成分,修饰限制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
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句一:扩展下面语句,要求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梅花开放。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
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
如:[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 [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
2.根据要求,描写渲染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限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
例句二:扩展下面语句,使其生动、具体,字数在70个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只能写成“(什么样的)琴声[怎么样]吸引了许多[什么样的]路人[怎么样地]驻足倾听,听得<怎么样>”。
这样写还不能写出具体和生动来,我们还需要对琴声怎么那么吸引人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
如: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
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醉如痴。
3.瞻前顾后,填补空白瞻前顾后,就是从前后的语句中找出暗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约束信息,根据这些约束来进行扩展,填补空白。
例句三:仿照画线的句式扩展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个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束。
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 。
此题在扩展的同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
我们提炼出已给句式的结构共性为:一(量词)+(名词)就是一(量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内容上已给句子提供的是: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
巧用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呢。
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氛围后,读者会在不自觉的阅读中进入到故事的下一个情节,从而在情景交融中感受文章之美。
那么,如何运用景物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细腻描绘,让景物成为情节发展的连接线由上一个情节怎么巧妙地过渡到第二个情节呢?很多时候就可以采用景物描写。
比如不少同学写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先写人生遇到困惑,然后进行细致的描写景物,从物身上受到启发而想到自己,让情节自然过渡。
我们学过的课文《斑羚飞渡》写斑羚群在猎人的追捕下陷入绝境时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斑羚群又骚动起来。
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斑羚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经进入某种幻觉状态。
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这里,把“彩虹”比喻为“天桥”,形象生动地描绘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
头羊之所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二、简洁描写,让景物成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景物描写有细致的描绘,当然也有简洁的勾勒,只需要寥寥数笔,引出人物的活动即可。
而景物,也会成为情节中的一部分。
如犁的《芦花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这是老头子送大菱小菱,大菱负伤后的一段景物描写。
“闷热”的天气,安静的湖面很自然地引出鬼子们到这里来洗澡,而这些活动正中老头子的“埋伏”。
简洁的景物描写引出了人物活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出了一段老头子智斗鬼子的精彩故事。
巧用景物描写,妙增文章亮色作者:王丽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12期所谓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景色、风土、物体、设施等各种事物所做的形象描绘。
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像电影里的背景,运用得体,能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给予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
如何运用景物描写升格文章的整体形象呢?一、创设情境,渲染感情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的二次创作。
好的文本能够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境调动读者的想象,触动读者的潜在情感,甚至人生过往,从而使读者透过文本看到自己的影子,以理性的立场进行反思感悟。
其中,景物描写是最适合拿来创设情境的。
好的作文要善于创设情境,将读者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自然地容身于主人公的感情世界,才能使文字流露的情感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这段景物描写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触觉、嗅觉,创设了一种静谧祥和、轻松愉悦的情境。
“扑”暗示了船行的速度很快;月色朦胧,营造了神秘宁静的意境;“踊跃”“跑”化静为动,再次暗写船行迅速;读者透过安宁的美景、迅速的船行,更加感受到人物心情的愉快。
夕阳已经落山了,远方的天边依然漂浮着绚丽的晚霞,把天边染红了一大片。
鱼儿在湖里蹦跳,湖水不停地荡漾着,湖边的野花毫不吝啬地把阵阵幽香送了过来。
啊!傍晚的景色多美呀,真令人陶醉。
然而,站在湖边的我却默默地低着头,徘徊着,思考着……面对如此美丽的夕阳,我却无心欣赏。
……夜,终于降临了,晚霞已经散去。
我的确懂了,彩霞虽然是那么绚丽辉煌,但终将会有失去光彩的时候。
虽然今天失去了光彩,明天仍旧很美好。
我也要用自己的坚强信念去迎接美好、灿烂的明天!——学生习作《那一次,我懂得了笑着面对》这是学生范文的开头和结尾。
怎样使文章富有文采一、巧用修辞手法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能平铺直叙,而应该巧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语言生动起来了,文章自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比如,排比,有“广文义,增气势”的作用;比喻,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拟人,可以增强语言的动态感和表现力,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夸张,可以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设问,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引起读者的注意;反问,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写道:“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作者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将荷花比作“明珠”,写出了荷花的美丽;将荷花比作“星星”,写出了荷花的繁多。
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花,非常生动。
作者笔下的荷花就像那水中的仙子一般,圣洁又美丽。
可见,巧用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章富有文采,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有同学在《成长的心曲》的开头巧用了修辞手法: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
童年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乐曲里全是我们的欢声笑语;童年就像一幅美麗的图画,图画中全是我们的幸福回忆;童年就像一段奇妙的旅途,旅途中全是。
小作者巧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童年的景象,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二、引用名言警句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们要适时地引用名言警句,使文章富有文采。
一般来说,名言警句包括以下几种:1.名人名言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保罗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毁灭了。
——伊索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2.古诗文中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文怎样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技法・百宝箱】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到达“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成功的细节描写,作用巨大,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震人心魄,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真实性。
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一、细致观察,用心感悟可以在阅读中感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哪怕是一个有趣的字都不能放过,还可以在听说中感悟,在学会倾听和表达中去训练。
另外可以在读写中感悟,在作家作品和同学习作的交流碰撞中去训练。
(1)留意一人一物,描述个性特点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对中学生而言,缺少的不仅是丰富的生活,还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懂得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的材料。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生活中的一人一物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写作的素材。
而且人物个性各异,在观察中发现人物的独特性,就可以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
(2)观察社会现象,抒写内心感受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
”每一个人都处于社会之中,识别社会上的善与恶、美与丑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
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有限,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观察社会现象,增强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从而把自己见到的社会现象写下来,加上自己内心的感受,便是一篇很不错的习作了。
(3)享受活动乐趣,表达真情实感活动,是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要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就要多组织孩子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五官,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接触。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让他们享受活动的快乐,记录难忘的经历。
二、精心筛选,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展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学生在作文中,应尽可能地选用一些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