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79.23 KB
- 文档页数:7
生态农业园规划方案1. 引言生态农业园是一种以可持续农业为核心,结合生态和环境保护理念,实现农业产业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发展的园区。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方案,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保护环境。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生态友好的农业园区,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农业生产流程的合理化和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保护农业土地和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促进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提升经济收益。
•提供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增加居民的福利。
3. 规划内容3.1 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为了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土壤管理,包括合理施肥、合作种植和轮作。
•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设置农田景观带,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农田景观的美观性。
•建立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引入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对害虫的化学农药使用。
3.2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收益,我们将在农业园区内建立农产品加工厂,以便进行产品的初加工和包装,同时也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和配送服务。
3.3 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农业园还将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来园区观光和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我们将建设生态农场、农业科普馆和农事体验活动场所,并提供农家乐服务,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和了解农业生产。
3.4 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了提供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我们将在生态农业园区内规划建设适宜居住的区域。
这些居住区将考虑生态要求,包括绿化率、景观设计和环境友好型建筑等。
4. 实施计划4.1 阶段一:规划准备•调研和分析农业园区周边环境。
•制订规划方案和详细设计。
•开展公众参与和征求意见。
4.2 阶段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田整理和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态旅游设施。
•规划并建设居住区。
4.3 阶段三:推广和发展•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方式。
•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生态旅游项目。
生态农业园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
生态农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相结合,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 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农业生产区: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特色养殖等种植养殖区域。
2. 生态保护区:对园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建设生态湿地、植树造林等。
3. 旅游休闲区:包括农家乐、采摘体验、垂钓休闲、农家购物等。
四、工程设计1. 农业生产区: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如滴灌、智能温室、有机种植等,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生态保护区:对园区内的河流、湿地、山林等进行保护和修复,建设生态步道、观景台等,提供给游客观赏和体验的机会。
3. 旅游休闲区:建设农家乐、采摘体验区、垂钓池等,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设立农产品直销店,销售园区内的特色农产品。
五、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生态效益:保护和修复园区内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社会效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
2. 工程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农业生产区的现代化改造、生态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休闲区的设施建设。
3. 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对园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提供优质的服务。
七、项目前景生态农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农业生态园设计方案农业生态园设计方案一、项目简介农业生态园是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业科普与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该园区以生态农业为理念,注重生产性、科研性与旅游性相结合。
通过打造农业生态园,旨在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园区规划1. 农业生产区:占地面积约60%,分成粮食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以及畜禽养殖区。
种植区采用有机耕种方法,提倡绿色环保种植;畜禽养殖区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污染。
2. 农业科普区:占地面积约20%,设有农业科普馆、农业技术示范区和农产品展示区。
农业科普馆主要向游客介绍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农业技术示范区邀请专业人士指导种植、养殖技术,并进行现场示范;农产品展示区展示优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成果。
3. 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约20%,设有农家乐、儿童游乐区和休闲步道。
农家乐提供以农业产品为主的餐饮服务;儿童游乐区设置农具模型和亲子游乐设施;休闲步道提供游客散步、观景的场所。
三、设计理念1. 生态环保:园区内的农业生产严格遵循有机耕种的原则,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畜禽养殖区采用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污染。
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园区提供动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循环利用:园区内的有机废弃物通过堆肥和沼气生成等方式进行处理,并用作肥料和能源供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观赏性:园区内的各类植物种植区域布局合理,色彩丰富,绿意盎然,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观赏的场所。
4. 互动体验:园区内的农产品展示区和农业科普馆将通过互动展示的方式,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互动体验的乐趣。
四、预计效益1. 经济效益:园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农民增收的途径。
2. 社会效益:园区内的农业科普活动和农产品展示,将提高游客对农业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城乡的交流与融合。
3. 生态效益:园区内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土壤质量。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案例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业园开始现代化生产作业。
本文用湖熟现代农业园区为例,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分析,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分析技术发达且密集是现代农业园区的特质,科技研发、科技示范、科技辐射、科技推广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内容。
南京市从2011年开始推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共有18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列为现代农业示范点,每个现代农业园区都坚持了科学绿色的总体规划,很多现代农业园区都发展成了核心现代农业园区。
其中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在政府的领导下,紧抓现代农业建设,坚持农产品优质供给,生态环境高度保护和方便市民休闲娱乐的政策,从实际工作和区域规划出发,打造成了具有农业特点、影响深远的一级现代农业园区。
1.关于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的SWOT 分析SWOT 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商业分析手法,用来分解项目的优劣势,相关机会威胁等综合信息,帮助分析对象了解自身资源和所处环境。
1.1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的优势分析1.1.1地理位置好。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京市仅有12千米的距离,在江苏和南京的交通网络枢纽中心,区位优势突出。
交通便捷,拥有水运、陆运、空运、高速、省道多种运输途径。
1.1.2自然条件舒适。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种植。
1.1.3旅游资源丰富。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旖旎,气候温度舒适,绿色农业生态焕发勃勃生机,非常适合旅游观光。
1.1.4农业生态良好。
湖熟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已形成规模,畜牧、水产、蔬菜、水果各类产业形态健康发展,形成了高效率科学设施农业主导的现代农业化园区体系。
1.1.5文化内涵深厚。
长江中下游文明和吴文化重要的部分“湖熟文化”发源于近4 000多年前的商周,文化内涵深厚。
湖熟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街区,在1910年南京劝业会获得金奖的湖墅板鸭也是远近闻名。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容1.1.3.1建设地点生态园座落于XXX市兴宾区桥巩乡的长圩山至鼎锅山一带及古村河谷一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建设用地大致成不规则多边形,整个园区地形层次丰富,整体地势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
西北面山地整体保护较完整,山形连绵起伏,东部和南部山体绿化植被较好,基地形态背山面水,呈现良好的风水格局。
整个规划园区山青水秀、山水形制优越、地形空间丰富。
通过引水入园,使水体通透辽阔,山形自然生动,为营造富有特色的园林生态环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
1.1.3.2建设规模XXX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普、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依托XXX市兴宾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资源,合理规划山水景观,形成集观光、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总占地面积约为1002382.24平方米,约1500亩。
1.1.3.3建设期限建设期为3年。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
1.1.3.4建设容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
XXX贯穿整个项目所在地,依山势、水势而建,将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园、生态园、高尔夫会所等四大功能区。
本生态园区的开发将采用整体规划化、分期开发、逐步完善的形式,将整个生态园建设分两部分实施。
1、第一部分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空间区划为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区、各主题园、滨水景区及高尔夫会所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农舍及小规模接待区;(3)修建变电站,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5)修建小型会议中心;(6)修建游览主干道、生态人行道、休闲步道、园桥。
(7)开挖水道,引XXX水源入园区。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
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推广旱作农业。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
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推广旱作农业。
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安徽亳州涡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例项目简介项目规划范围是除涡阳县县城城区、各乡镇镇区以外的农业用地,涉及24个镇、场、街道办事处,规划面积约235.7万亩。
涡阳县规划包括农业产业规划和农田基础设施规划两部分。
规划重点一是优化调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二是解决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打造生态、特色、高效、循环、休闲的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规划规划理念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带动,以实现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为突破口,以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为重点,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适度发展生态养殖,形成粮食、畜牧两大基础产业;着力发展特色果蔬业和养生药材;发挥道源文化优势,密切结合民俗文化资源,整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素,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空间布局总体结构一心一带一廊四片区,实现一心驱动,四片区同步发展的格局。
农田基础设施规划(一)规划理念结合涡阳县具体生产实际,涡阳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化为前提,以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实施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手段,通过不懈努力,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国家健康食品(小麦)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真正做到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产业化经营。
通过总体规划的实施,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
(二)规划内容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发展节水灌溉,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通过各项整治,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要求,旱涝保收田的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编制的《涡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获得安徽省涡阳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及认可。
二、《江苏淮安古庄牛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区规划设计》为例项目背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淮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交通枢纽、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以江苏淮安古庄牛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区为例,探索农业农村统筹发展的路径,现在示范区已进入实施建设阶段,取得良好效果。
区域环境与发展机遇淮安古庄牛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区位于淮安市北部平原农业区的城镇发展主轴上,所在乡镇是农贸型重点中心镇。
项目区毗邻洪泽湖,位于淮沭河和淮河入海水道的交汇处,水利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作为淮河入海水道水道的起点,将为淮安市的水陆运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
如何依托项目区的区位条件和农业产业基础,挖掘资源环境优势,融入环洪泽湖旅游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演绎丰富多彩的创新农业产业,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规划需要的前提。
挖掘区域格局优势1、省际航运枢纽上的综合服务节点项目区位于淮安市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的交叉口,处于省级航运枢纽的桥头堡位置,规划借势远期水运交通、用地东部工业组团的发展,充分挖掘较高层次的生产服务功能,支撑区域物流及产业功能的集聚与提升。
2、中心城区圈层内的稀缺滨湖空间项目区是市区唯一一个同时毗邻淮沭河及洪泽湖的节点,位于中心城区与西南县区的交通轴线上,规划将承接城市淮沭河绿色走廊的功能,与城区休闲生活无缝对接。
3、城市南部组团的配套生态片区规划用地位于淮安市东北-西南方向的城镇发展轴上,周边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明显,并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规划将借机打造淮安市区的后花园,发展城市第三空间。
同时,远期航运物流以及南部工业组团的带动,未来将带来集聚的产业人口,项目区可提供充满趣味的生态休闲新绿核。
同时为提升物流产业配套发展,可承担一定的物流后援服务功能。
优化发展策略(一)省际物流枢纽与运河文化的对接战略:项目区位于淮河、洪泽湖入海的门户位置,是连接南北西东交通的重要枢纽地段,项目区规划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发掘运河文化,在规划中实现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二)区域消费升级与生态文化的对接战略:项目区要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
(三)多元生活需求与乡土文化的对接战略:项目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地区生态效益,将康体娱乐活动融入项目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养生、保健需求,为城市圈层人群提供近郊区域的休闲活动场所。
规划理念与布局规划秉承“美丽、富裕、和谐、幸福”四大方针,以“水乡回归水乡”为理念,以都市休闲农业为主导,以大田景观为底景,以水为魂,形成“一轴两带三片区”的空间结构,打造“淮河新洲头,魅力古庄牛”。
一座水城——江南特色水城两核驱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三大片区——都市农业休闲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富民宜居新社区四大方针——美丽、富裕、和谐、幸福规划用地西部以水乡文化为内涵,打造都市农业休闲片区;中部以蔬菜产业为支撑,打造生态农业片区;东部融合村庄建设及周边区域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的配套生活片区,整体塑造江苏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新名片,打造引领淮安乡村文化与生态融合、功能创新与都市农业互为支撑的示范区。
发展目标:长三角经济圈城乡统筹示范点;江苏省最美丽的水乡小镇;现代都市农业展示基地和区域生态旅游新增长极。
功能分区都市农业休闲区:以水乡文化为特色,以花卉、苗木、林果为主,打造都市农业休闲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以蔬菜、水稻产业为支撑,进行农业综合体规划,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
富民宜居新社区:融合周边村庄及周边区域发展,通过美丽乡村规划,打造生态宜居的配套生活片区。
规划定位:淮河新洲头,魅力古庄牛规划特色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站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高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三产的产业融合,使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衔接、互动发展。
发展模式——“水乡回归水乡”项目区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具有南北交融的气候特征;历史悠久,淮扬文化底蕴深厚,苏北乡村建筑特色明显,规划充分依托项目区生态资源优势,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同时,通过水系营造、丰富多彩的产业创新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构建乡情乡愁浓郁、水乡风情浓厚的特色村落。
发展思路——“以农促旅、农旅结合”项目区立足长三角地区,借助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与周边盱眙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洪泽湖古堰、淮安区河下古镇等景区相结合,依托“千亩果林、千亩花海、千亩苗圃、千亩果蔬、千亩稻田、千亩新村”六个千亩工程的建设,充分结合淮沭河及淮河入海水道的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开展休闲垂钓园、稻香体验、果品采摘及市民农园等农业休闲体验和乡村旅游,融入洪泽湖风光旅游带。
规划技术体系:以产带乡,以产促乡的新农村农业一体化规划。
通过农业综合体规划,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区域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充分评估论证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经过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共同参与规划论证,提出合理的产业发展内容。
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等发展体系内容,植入农业科技,合理延伸城镇职能,形成水乡魅力,都市休闲的桃源圣地。
(一)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统筹发展以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为指导,通过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延伸农业的三产功能;开展以农业为基础的休闲体验活动,美丽乡村通过政治建设开拓农业旅游接待服务,实现农业与新村的沪东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二)美丽乡村建设整治与新建并举结合淮安市和平镇的发展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古庄牛村的整治和新建区域。
在坚持地方民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越闸中心村进行建筑立面改造与庭院整治、道路及路灯建设、沟渠整治与绿地景观建设、环卫设施建设、改厕改圈、完善排水系统、设置安全设施等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使越闸中心村形成开合有致的赋予活力的丰富空间。
在现状中心村北面及西侧的范围进行村庄新建,新建区域重在构建具有活力的乡村社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的林地、耕地、园地,实现村庄建设用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延续质朴的乡村风貌。
营造自然景观环境紧扣规划区内“水-田-林-村”的景观要素,利用周边得天独厚的水体景观资源,营造更多的亲水体验、农田体验场所,形成“一环两轴、一核心多节点”的景观构架。
通过对整体规划还原水乡原貌,游客可撑着乌篷船穿梭其中,遍览园区风貌,体验水乡生活和运河文化的繁荣景象。
园区建设运营江苏淮安古庄牛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区开发建设,在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村民参与的思路指导下,园区成立了古庄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的运作模式,充分实现与古庄牛村民的联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