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宗仁功过是非
- 格式:docx
- 大小:19.89 KB
- 文档页数:4
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担任过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位,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他们的优劣究竟如何评价,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蒋介石和李宗仁的优劣,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蒋介石的优势。
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他领导着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局面。
他还成立了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大部分领土,恢复了中国的统一。
此外,蒋介石还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这些成就使他被一些人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然而,蒋介石也有一些劣势。
首先,他的统治方式被一些人批评为独裁和专制。
他一度领导着腐败和官僚主义盛行的国民政府,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受到了限制。
此外,蒋介石在对待共产党和其他异见分子的态度上也存在争议。
他采取了严厉的抗日战争策略,但对于国共合作的态度却变化不定,最终导致了长时间的内战。
这种内战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与蒋介石相比,李宗仁被认为是一个温和而开明的政治家。
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并以节制的才智赢得了许多人的称赞。
他主张和平解放,倡导国共合作,与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解放战争后,李宗仁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李宗仁也存在一些缺点。
他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没有像蒋介石那样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
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上,他常常被他人牵制和排挤。
此外,尽管他在整体上主张和平解放,但他也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执行了一些军事镇压行动,可能对一些人造成了伤害。
总的来说,评价蒋介石和李宗仁的优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无论是在政治手段、统一国家、推动现代化、处理与共产党的关系等方面,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李宗仁资料简介_李宗仁生平事迹李宗仁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过功绩的重要人物。
他一生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些中国重要的历史关头,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宗仁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宗仁资料简介李宗仁,生于1891年8月13日,卒于1969年1月30日。
字德邻,现今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他曾经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的领袖。
他担任过中华民国副总统和代总统的职务。
他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正是由于他在北伐之前致力于两广地区的统一,才促成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中也建立了重大的战绩。
李宗仁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境一般。
他为了生计,在1906至1907年这段时间,曾经在桂林城省立公费纺织厂当学徒工。
到了1912年的时候,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广西陆军速成学堂,一年之后毕业,在南宁将校讲习所先后担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尉队附等职位。
他与1923年经李济深和陈铭枢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李宗仁在国民党被晋升很快,在北伐前夕已经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职务,这也在军事上为他统一广西和广东地区奠定了基础。
在北伐中,他曾经率领第七军在先后转战了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特别是他所指挥的龙潭战役,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国民党内坚决的主战派代表。
他曾经率军在台儿庄和日军大战,最后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一场大胜。
可见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李宗仁妻子李宗仁一生一共娶了三任妻子。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李秀文。
他们在1911年时候结为了夫妻。
但是他们的婚姻都是由李宗仁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而且当时的李宗仁因为在外面四处征战,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妻子,因此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也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
李秀文为李宗仁生下了长子李幼邻,她于1992年在桂林逝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然后是李宗仁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洁。
后世人对李宗仁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所做出的抉择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后人对他有怎样的评价?李宗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后世人对李宗仁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权利欲强,但政治手段与认识欠缺。
地方诸侯思想很重,两次高举反蒋大旗与中央对抗造成了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的爆发,令本已病入膏荒的中国更是奄奄一息,导致中国错过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但谈到民族气节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大敌当前,放下个人恩怨,一致对外,坚持抗战到底,并在台儿庄痛击日军,为中国抗战写下光辉一页。
并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成功的转移出70W大军未让日军歼灭而为日后抗战保留了可贵的有生力量,个人认为此举不亚于欧洲战场所鼓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总体客观的来说,李宗仁对中华的功过应该四六开,总体来讲还是功大于过多点.对于李宗仁的评价最恰当的是这样一份评论。
这份评论是这样写的: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十分关键的福将。
他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福将,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一生经历了战场炮火的洗礼和政坛的暗杀,却仍然大难不死;二是在决定中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和他所代表的“桂系”,作为掌握了决定力量的人,几乎总是能够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虽然他的这些抉择有的是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有的是被时势所逼迫无奈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终究还是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朝着良好的方向行进,因此他也给自己留下了不错的后世评价。
这篇评论全面而客观地对李宗仁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的智者的形象。
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也对李宗仁的评价十分之高,他说李宗仁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还让他要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人是不会忘记他的。
可见对李宗仁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蝴蝶之女和李宗仁的爱情故事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的“福将”。
就连周恩来也曾这样的评价过他做的两件好事:第一件就是台儿庄;第二件就是回归祖国。
关于李宗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艺术与设计学院周秀毅 1000420532 李宗仁所处时代、阶级地位和自身经历决定其建立新桂系集团的宗旨、治军方略、强军战略和用军战术等方面的军事思想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有影响的军事家.同时,他又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反面.他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任用"新人",重视学校教育,积极培养人才,以真诚换得人才的归属,在当年广西建设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及实践,对他个人来说,固然有维护其统治、发展个人势力的一面;就全国而言,客观上确使一大批真正的贤才得到了保护和任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李宗仁的用人思想,富于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李宗仁简介李宗仁(1890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政治家,军事家;国民党内桂系之首,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加入在广州的孙中山阵营,之后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使广西成为国民党后方的一部份。
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
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国民党内战,但亦有苦心经营其广西地盘。
抗战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一役名震一时。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之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党统治而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大陆并死于北京。
二、李宗仁生平介绍1、北伐时期1926年7月李宗仁将军于重庆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192 7年李宗仁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入中国沈阳的事件。
这一事件对中国来说,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也成为中国人民勇敢抵抗外侮的开始。
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位英雄李宗仁,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杰出人物。
李宗仁,原籍广西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抗日将领和政治家。
他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主席、中华民国副总统等重要职务。
他的抗日事迹和战略智慧,使他深受人民的敬重和崇拜。
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积极参与国民政府的抗日行动。
他意识到中国需要强大的军队来抵御侵略者,因此,他努力改革军队,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他积极推行军事现代化,并注重军队士兵的训练和备战,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在作战计划中,李宗仁注重灵活性和战略变化。
他总是密切关注敌方的动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他敢于面对困境和艰难,总是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
这种灵活性和机智使他在战场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为中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除了战略上的智慧,李宗仁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也是他成为英雄的关键。
他在抗日战争中屡次面临困境和挫折,但他从未屈服于敌人的压力。
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他始终保持着满腔的热血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他的勇敢和献身精神鼓舞了整个中国军队和人民,使得他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李宗仁的抗日事迹和战争智慧使他深受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他受到各国军队和政府的邀请,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他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争取了国际的支持和声援。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的不屈抗日的李宗仁,他在中国的抗战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军事才能、战略智慧和顽强的精神,为中国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中英雄传奇不屈抗日的李宗仁的赞美,我们回顾了这段历史并向这位英勇将领致以崇敬之情。
桂系军阀人物:李宗仁新桂系是国民党新军阀时期统治广西的军事政治集团,属广西地方实力派。
前期代表人物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简称“李、黄、白”。
后来黄绍竑投靠蒋介石,代表人物变为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简称“李、白、黄”。
巅峰时期,新桂系的势力从山海关一直到祖国西南的广西省,势力横跨大半个中国,蒋介石三次下野,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新桂系是除蒋介石中央军之外,国民党时期最具实力的军阀力量。
今天我们先来聊一下新桂系的头号人物李宗仁。
李宗仁(1891.3.13―1969.1.30),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生于1891年3月13日。
家里历代务农,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
他兄弟姐妹八个,在本房男性中排行第九,故村里人都叫他“老九”。
他六岁那年,就跟着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李培英读书。
后来进省城新创立的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就读。
初到城里,衣著不甚入时,举止言谈都带几分乡土气,城里的同学讥笑他是“乡下的傻瓜”;加上数学、英语等新式学科跟不上,期终考试在榜上“坐了红椅子”,分外觉得难为情,读了两个学期就辍学了。
不久,就到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
1908年冬,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生),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军人生涯。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
李宗仁编于第二队,学习步科。
他身体健壮,胆大敏捷,性喜驰骋,闲时便以练习骑马为乐,马术在同学中首屈一指。
学习也非常用功,每次考试总在前三名以内,颇为师友所推崇。
1913年秋毕业后,被选拔到南宁将校讲习所,曾任准尉见习官、少尉队附等职。
一年后该所停办,李宗仁回到老家。
次年春,应聘在桂林省模范小学任高级班军训教官。
但他觉得自己是个职业军人,在文科学堂执教决非自己的志向,时时想著重返军界。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
西南军政各界群起兴师讨袁。
李宗仁经故旧介绍,投入林虎为总司令的护国军第六军,在步兵七旅十三团二营,当了一名中尉排长,参加了讨袁的护国战争。
伟大的英雄事迹故事伟大的英雄事迹故事篇1李宗仁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
字德邻。
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
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
1969年逝世于北京。
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
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
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
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伟大的英雄事迹故事篇2杜聿明杜聿明(19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
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
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
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
1981年病逝于北京。
抗战中任第5军军长。
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
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
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
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伟大的英雄事迹故事篇3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煎饼李宗仁_李宗仁简介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
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48年行宪,当选副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1908年,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1911年毕业。
1911-1913年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1913-1914年广西将校讲习所任中尉教官。
1916年加入护国军第六军林虎部任排长,参与护国、护法诸役,因作战英勇,富冒险精神,很快于1921年晋升至统领(相当于团长)。
第二次粤桂战争后,率所部1千余人进入广西十万大山,吸引附近败撤之桂军来投,更主动联络黄绍竑、白崇禧,得其效力麾下,军力迅速增至6000余人,控制玉林、梧州等7县市。
1923年10月,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宣誓加入正在实行联俄容共改组中的中国。
1924年5月23日,李宗仁发表统一广西宣言,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至1925年夏,消灭陆荣廷、沈鸿英、陆云高各部势力李宗仁简介,统一广西。
在李宗仁与省内最后一个劲敌沈鸿英决战期间,孙中山于北京病危。
滇系军阀唐继尧乘机联络广东军阀陈炯明、邓本殷、刘震寰等企图东下入粤,消灭新兴之。
唐继尧向李宗仁开出700万元银洋借道费,被李宗仁拒绝。
唐遂派龙云、卢汉、唐继虞等率领7万滇军,兵分三路入桂。
自1925年2月至7月,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以2万人之军力,终将三路7万滇军击溃。
至此由名将蔡锷一手训练、装备精良之滇军,不能再成为中国军界的主要势力之一。
毛泽东比较蒋介石李宗仁优劣作者:史健来源:《领导文萃》2008年第21期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
《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等。
而惟一没有被收录的,也是后来鲜为人知的评论是——《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当时,这篇评论引起了轰动。
中共新闻界把它作为新闻佳话、写作范文,广为传播,效仿者众多。
曾被中共媒体当成评论范文的文章这篇评论比较长,这里从1949年2月22日《人民日报》上摘录前半部分——桂系首领战争罪犯李宗仁白崇禧的言论行动,究竟是否和蒋介石顾祝同辈有区别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谈论的兴趣。
人们说,从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起蒋介石谈和平,从同年同月二十二日起李宗仁谈和平,两个人都谈和平,这是没有区别的。
蒋介石没有下过如像言论自由、停止特务活动等项命令,李宗仁下了这些命令,这是有区别的。
但是李宗仁的命令全是空头支票,不但一样也没有实行,而且人民被压迫的更厉害了。
南京方面连和平促进会也被封闭了,上海方面屠杀了罢工工人。
白崇禧则活像顾祝同。
顾祝同命令刘峙炸毁了津浦路蚌埠淮河大铁桥。
白崇禧也正在命令张轸准备炸毁平汉路长台关淮河大铁桥及武胜关的隧道工程,积两年之经验,黄河南北的人民深知桂系军队的野蛮,较之蒋系军队有过之无不及。
人们骂蒋介石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听惯了,从来不申辩。
人们骂李宗仁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宗仁没有听得惯,急急忙忙地起来申辩。
例如李宗仁在一月二十七日经过中央社发表的“致电毛泽东”里面说:“贵方广播屡谓,政府此次倡导和平为政府与某国勾结之阴谋,此种观点系基于某种成见而来。
”这里,李宗仁不但替一月二十二日以后的李宗仁政府求洗刷,而且替一月二十二日以前的蒋介石政府求洗刷,人们知道“倡导和平”这件事,蒋介石在前,李宗仁在后。
关于李宗仁演讲稿大家好!李宗仁先生爱国,深明大义,是中国的抗日名将。
一志统两广,北伐名初振。
可称得上是一个炙手可热,举足轻重, 叱咤风云的人物。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泽东会见李宗仁的特使刘仲容时说:“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闹独立。
名气很大啊!广西是个有名的穷省份,闹起饥荒来,灾民常逃到湖南来。
湖南的农民讨不到老婆的,就娶广西的妹子。
李先生凭什么闹独立?据说,这几年,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
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八桂岖崎地,兹生李宗仁。
颧高目似炬,自非人下人。
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主席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与他谈话时说:“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
”两位伟人的会见是那样的和谐、诚恳,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今天纪念李宗仁先生,为的是不忘李宗仁先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不忘他留给后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精神。
李宗仁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抗日将领、爱国人士之一。
恩来总理德高望重,善于团结一切爱国人士,说的一段话:“李宗仁先生一生为人民做了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归来……”其戎马一生,起落不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做出明智的抉择,晚年以“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之态,不顾险阻毅然从海外回归祖国,在机场发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而努力”的讲话,表示要为完成祖国统一作出贡献再谱爱国新篇章。
1969 年1月30日,李溘然长逝,享年78岁,堪称“青春戎马,晚来黄花”的一生。
“李宗仁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是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这是李宗仁先生一生最主要的业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他对祖国对人民作出的最重大的贡献,是他身上光辉之所在,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主要的理由。
“桂系“首领李宗仁的生平:“曾担任原国民政府副总统、代总统,国民党溃退台湾后,寓居美国。
1965年受中共统一战线精神感召,毅然回归祖国。
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是指那些在保卫祖国和推动民族进步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这些英雄人物不仅具备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还具备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
这个英雄叫做李宗仁,他生于清朝末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
然而,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成为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并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宗仁的军事生涯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
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部队连克数城,最终将北洋军阀赶出了北京。
此后,他又参与了抗日战争,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率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除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李宗仁还具备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
他十分关心民间疾苦,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战争时期,他多次挺身而出,保护那些遭受战争伤害的平民,并积极推动战后重建工作。
李宗仁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军事传奇,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奇。
他的奋斗历程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李宗仁的故事中汲取到许多正能量,学习到如何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我们应该学习民族英雄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阿司匹林的故事故事阿司匹林的故事:一款经典药物的发明与传奇阿司匹林,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这款由德国药企拜耳公司在19世纪末发明的解热镇痛药,已成为全球数百万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良药。
在本文中,我们将追溯阿司匹林的历史、功效以及它如何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经典药物。
19世纪末,化学家菲德利昂·霍夫曼在拜耳公司研究合成阿司匹林时,意外地发现了它的神奇功效。
这种化合物能够抑制发热和疼痛,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阿司匹林的问世,为当时的医学界带来了一场革命。
抗战名将李宗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扣押、下令对杨虎城的撤职留任,以及命令中央军继续开向西北,却引起了李宗仁的极大忧虑。
1937年1月5日,李宗仁与白崇禧、刘湘联名通电全国,疾声呼吁“消弭内战,团结对外”,请求中央急令部队停止西进。
在2月10日国民党召开的五届三中全会上,李宗仁向大会提交了《抗日救亡之方案》,提出“立即发动对日抗战,以救危亡”等三点主张。
此次会议后,国民党基本确定了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9月18日,李宗仁在桂林主持了4万人参加的抗日誓师大会,并带领朗读抗日誓言。
随后,广西迅速开始了征兵动员。
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一经号召,各县农民蜂拥前往县政府报到入伍,终因报到人数太多,政府还须以抽签方式决定取舍。
不满一月,便编成四个军,共四十个团,嗣后改编为三个集团军。
开中国近代史上,軍事动员前所未有的先例。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9日,李宗仁离开广西赴南京就职。
此前8月份,李宗仁已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这个职位,原先是由蒋介石兼任的,韩复榘任副司令。
抵达南京不久之后,李宗仁便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之职,奔向了抗日沙场。
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溃败而告结束,日军很快攻占了南京。
李宗仁的判断是,日军如果想将华北战场与长江流域战场贯通起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沿平汉线南下占领武汉,要么沿津浦线南下到长江沿线转而西进。
如果向西进攻武汉,首先必须清除右侧的威胁,津浦线必然是敌人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李宗仁所辖的第五战区作战区域是:北至济南黄河南岸,南达浦口长江北岸,东自长江吴淞口向北延伸到黄河口的海岸线。
直辖范围为山东全省和长江以北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
1938年1月,日军以打通津浦路为战略目标,从南北两端向第五战区中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在南面,日军第十三师团沿津浦路北上,至1月下旬,先后占领了滁县、明光、藕塘,进到池河东岸。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宗仁简介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
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宗仁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宗仁的生平简介李宗仁,字德邻,1891年出生于广西。
李宗仁是陆军一级上将,是中国国民党中“桂系”的领军人物,曾在蒋介石下台后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李宗仁虽是国民党派但是在共产党中的评价也很好,顾全大局,顺应时代的潮流,再身后留下了“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评价。
李宗仁早年在纺织厂当学徒,后考入广西陆军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参加过护国战争,1921年,自任司令,防区达7个县。
1923年加入国民党,次年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击败陆荣廷,之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击败沈鸿英,同一广西。
1926年,李宗仁率领2万大军参加北伐战争,屡建战功。
1929年,爆发蒋桂战争,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了李宗仁的党籍,免其职务。
之后李宗仁长期驻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路军总司令驻徐州,指挥徐海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其中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获胜,在徐州失守后,李宗仁创立游击队,率军参加武汉会战。
1948年,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在蒋介石下台后担任代总统,后与共产党议和失败后,远走美国,直到1956年再次回到祖国,1969年,因肺炎逝世。
李宗仁该如何评价李宗仁作为一个桂系军阀,自然有他过错的地方,但大抵历史给他的评价是好的,在周恩来的评价里认为李宗仁一生最好的两件事就是台儿庄战役和回归祖国,毛泽东也认为李宗仁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李宗仁的功最大的就是在台儿庄大战中,声名远播,还有在广西期间,他的广西军是北伐战争中的主力军,被称为“钢七军”,还有抗日战争中,李宗仁表现出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在流亡美国时,顶着压力回到中国,提出国共和谈。
论李宗仁为什么我们要论李宗仁呢?因为李宗仁是我们广西人,是我们桂林人,在桂林读书的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你说我们不应该去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吗,了解我们广西的历史,桂林的历史!应该,我们铭记历史的荣辱,对李宗仁来说,我们应该感到光荣!李宗仁先生,他是著名爱国人士、前国民政府代总统、历经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中华民国时期桂系势力领袖。
1965年决然从美国归来,其率先回归祖国的创举在统一大业中占有重要一页。
用几天时间把《李宗仁回忆录》粗略的看了一遍,然后综合几本有关他的书籍也粗略的看了一些。
总的来说李宗仁对中华的功过应该是四六分开。
李宗仁虽然权利欲强,但政治手段与认识欠缺,地方诸侯思想很重,两次高举反蒋大旗与中央对抗,造成了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爆发,令本已病入膏肓的中国更是奄奄一息,导致中国错过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但谈到民族气节问题还是值得肯定的。
大敌当前放下个人恩怨,一致对外,坚持抗战到底,并在台儿庄痛击日军,为中国抗战写下光辉一页,并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成功的转移出70万大军为让日军歼灭而为日后抗战保留了可贵的有生力量。
所以我们把李宗仁的功过四六分开。
细观李德邻生平:北伐时率第七军震动天下,被誉为“钢军”(适时白崇禧在总部任职);抗战时指挥台儿庄之战,为五战区长官,力敌日军,仅此二者,便足以当一代名将,不逊于白崇禧。
解放战争时其初为北平行营主任,后似乎无太大作为。
我们推测一则为蒋总统猜忌,二则德公声望日盛,隐隐有问鼎之意,也不甘于封疆大吏之职。
李德公家世寒微,行武出身,一生戎马,既未受过高等教育,更无缘出国留学,可是在四十年代后期,他竟能装点出几分民主自由的形象,招摇过市,甚得人心,既能审时度势,更能以一介草莽武夫扮演“德先生”的形象,堪称一代枭雄,令我们佩服不已。
李德公在其回忆录中常谈起其如何得“杂牌军”之信任,或者有人会以为其自吹自擂,但我们曾经看过范绍曾的回忆文章,他也说当年国大之时,因德公待其不错,是要投德公票的,因此颇令蒋老总统不快,可见德公自言并非空穴来风。
论李宗仁功过是非李宗仁——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能被遗忘的人物。
在他曲折的一生中有哪些功过是非才让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永远铭记呢?下面我们从他的生平说起。
1891年8月13日,李宗仁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
早年就读于临桂县(今临桂区)立两等小学,1906年底到1907年春,在桂林城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
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1911年毕业。
1910年10月,加入同盟会。
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
毕业后(1913年秋),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中尉队附。
1916年5月,任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
后转入部,任护国军第六军部第7旅13团排长、连长、帮办营长、帮统,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
从李宗仁的早年事迹来看,青少年时的李宗仁心怀大志,而当时正处于清末辛亥革命后的乱世,古语道:“乱世出枭雄!”这样的历史背景无疑给了李宗仁绝佳的锻炼机会,20出头的他已在战场在有所建树。
1921年,任少校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
他先后将所部改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1921年-1922年),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
后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1922年-1923年)、北京政府桂林镇守使(1923年5月1923年11月)、北京政府“定”总指挥(1923年11月-1924年)。
1923年,与广州建立联系。
1923年10月,经、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联合、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1924年9月,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
1924年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4年12月-1926年)。
1925年7月,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统一广西后,任国民党广西省党务特派员和广西省第一届省党部监察委员。
经过19世纪20年代初的几场恶战,李宗仁基本统一了广西全境。
这为后来他参加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1926年1月,在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26年1月-1929年3月)。
1926年3月,广西军队正式改编为,李宗仁任军长(1926年3月-1926年8月),黄绍竑任党代表。
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5年9月21日-1928年)。
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决定,负责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即)。
1926年5月,南宁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军第二旅旅长俞作柏兼任校长。
1926年7月,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
他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终于促成北伐。
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3月-1929年3月)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4月,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1927年5月,李宗仁是广西省政府委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统辖五个军又一个独立师。
1927年8月,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
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北洋军阀孙传芳主力部队。
1927年9月任(国民政府)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1927年9月-1927年12月),1927年10月任西征军兼第三总指挥,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被任命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委员(1928年4月—1929年)、主席,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
1928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4月,任国民革民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期间,还任(国民政府)禁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1928年-1929年)、(国民政府)预算委员会委员(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国民政府)财政监理委员会委员。
这个时期的李宗仁不仅仅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的政治才华也开始逐渐显露。
从他转战湘、鄂、赣、皖等省,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终于促成北伐等可以看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从他敢于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可以看出他逐渐显露的军事才华。
1929年3月,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
结果桂系战败,逃回广西。
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本兼各职。
1929年秋,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组建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两路军,此后,长期盘踞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1930年4月,参加、阎锡山反蒋,被推为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进军湖南,支援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同蒋介石作战。
1930年7月,被蒋军击败,退回广西。
1931年5月,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1年11月,任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
虽然在蒋桂战争中,李宗仁战败,甚至于被老蒋以“叛乱党国”之罪开除李宗仁党籍,并免除本兼各职,新桂系也因此受到重创。
然而在我看来,这对李宗仁来说应该是一场磨炼,在这样曲折的历程中更能磨炼出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华!这些才华将在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突显出来。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
在1931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宗仁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2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32年-1935年)、(国民政府)中央政府驻沪办事处常务委员。
1932年4月,李宗仁任南宁主任,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维持广西的半独立局面。
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军衔。
1935年11月,李宗仁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5年12月,任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
1936年,李宗仁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并发表《焦土抗战论》,指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即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
1936年6月,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1936年7月,桂系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五路军,李宗仁被任命为。
1937年2月-1937年8月,任第五路军总司令。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10月,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8月-1938年),驻节徐州。
1938年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2月至5月,指挥会战。
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8年2月-1938年9月)、保安司令。
1938年5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
1938年6月10日,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4月至5月参加随枣会战。
1941年1月至2月参加豫南会战。
1943年9月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在抗日战争中,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得到证明。
尤其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两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是中华民族以来,继、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主席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期间(1945年2月-1945年9月),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但最后又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上签字。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此后,先后退到桂林、广州,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
1949年6月-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委员。
1949年7月16日-1950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11月,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大部被歼,李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
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机飞往美国,此后在美国度过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十年间,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为回归祖国大陆作准备。
1965年7月20日,冲破重重险阻,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到机场欢迎。
李宗仁在机场宣读声明,表示要为完成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受到、、、等接见。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纵观李宗仁一生,有得亦有失,有功亦有过。
他参加北伐战争,为国民大革命立下赫赫战功,指挥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两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然而在蒋桂战争和与解放军的战争中他又曾一败涂地。
他又曾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犯下罪行,然而他有敢于反抗蒋介石的独裁专制,逼迫蒋介石下野,抗战后亦是意图与共产党和谈。
即便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他亦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远走美国。
当他看到祖国的光明未来时,他又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是爱国的,他有自己所坚定,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为民族大义,放弃党派成见,积极抗日,为民族复兴,毅然回归祖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悠悠历史如大江东去,一发不收,而那些历史人物总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痕迹,李宗仁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