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跨国化的动机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1
丰田汽车跨国经营战略演变案例分析引言丰田汽车是日本一家世界著名的跨国汽车企业,成立于1937年。
多年来,丰田汽车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其跨国经营战略,成功地扩展了全球市场份额,并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保持了竞争优势。
本文将对丰田汽车的跨国经营战略演变进行案例分析。
第一阶段:出口导向战略(1945-1962年)在丰田汽车刚刚成立时,其经营战略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将日本市场视为主要发展对象。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后,日本汽车市场需求骤减,因此丰田汽车转变了发展策略,将重点转移到出口市场。
丰田汽车在此阶段主要通过向东南亚、欧洲和美国等地出口汽车来寻求市场份额。
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口汽车,丰田汽车获得了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
第二阶段:国际化战略(1963-1980年)1960年代,丰田汽车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以进一步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丰田汽车首先在美国建立了投资和生产基地,并将其产品定位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美国化汽车”。
此外,丰田汽车还通过收购其他汽车制造商来扩展其海外业务。
例如,丰田汽车于1968年收购了英国的汽车制造商罗孚,并开始在英国市场开展业务。
通过这种国际化的战略,丰田汽车成功地将其市场份额扩大到全球各地。
第三阶段:全球化战略(1981至今)1980年代,丰田汽车进一步调整其战略,实施全球化战略。
丰田汽车将重点转移到全球市场,并在各个市场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
通过在所在市场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丰田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此外,丰田汽车还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来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例如,在中国市场,丰田汽车与中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商合作成立了合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使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
结论丰田汽车的跨国经营战略经历了从出口导向战略到国际化战略再到全球化战略的演变过程。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其战略,丰田汽车成功地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并在全球市场取得了竞争优势。
丰田汽车的成功经验在于不断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并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市场机会。
丰田事件评论分析丰田事件:由于丰田公司使用的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CTS公司生产的加速器脚踏板有可能出现问题,丰田不得不召回美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上的车辆,对丰田公司、日本汽车业乃至整个日本国民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截止2010年3月1日,丰田全球召回车辆总数已经将近800万辆,超过去年丰田698万辆的全球销量。
据统计,丰田在全球的汽车召回预计耗资20亿美元,并且全球消费者对日本制造业的质量产生怀疑,日本整个汽车工业信誉度受到影响。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因此下降0.12个百分点。
一、各种评论总结:对丰田事件产生原因的分析主要有几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美日关系,认为是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其次是丰田快速扩张和降低成本的原因,在全球化生产过程中,丰田为了追求销量而一再的降低成本,导致忽略了质量。
第三方面是丰田封闭的零配件供应体系,零配件商和整车厂商相互持股,一荣俱荣,易损俱损。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丰田削减产量,零部件供应商产量也随之锐减,但由于零部件供应商的设备投资已完全被丰田“绑定”,过剩的产能导致成本压力增大,在此情形下,成本压力有可能通过牺牲质量来缓解。
第四方面是日本汽车产业构造的问题。
丰田在全球化过程中扩张很快,生产链铺的很长,但是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却没有跟上。
各类分析丰田事件的评论中,大致观点有四种。
一是美日关系论,认为丰田是两国政治和贸易保护的牺牲品。
在美国贸易保护的大背景下,加强、加重了对丰田的监管力度。
二是丰田降成本惹得祸。
这是一个被普遍认为的观点,矛头对准的是丰田上任社长渡边,其在任时倡导大规模的模块化生产,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部件发生故障,多款车型同时召回,甚至一些采用了同一供应商的不同企业生产的车型也受到了牵连。
疯狂降成本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业的通病,国内车企也是如此。
目前,汽车业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模式性的怪圈,即企业必须要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来降成本,也就是车企要通过扩产或者模块化生产来降成本。
丰田汽车公司进军美国市场的分析报告丰田汽车公司是一家日本的跨国汽车制造商,成立于1937年,总部位于日本丰田市。
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中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非常大。
随着美国汽车市场的日益竞争,丰田汽车公司已经采取了许多战略来保持其在美国的市场地位,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本文将对丰田汽车公司进军美国市场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美国市场趋势在美国汽车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购买汽车。
根据一项调查,大多数美国消费者表示汽车在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其中有78%的人表示他们每天都需要驾车。
考虑到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汽车市场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尽管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丰田汽车公司一直保持并扩大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
根据2017年丰田汽车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额达252.2亿美元。
丰田汽车公司是美国汽车市场份额第三大的汽车制造商,仅次于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
1、不断推出新款车型。
丰田汽车公司不断推出新款车型,以进一步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该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丰田普锐斯和卡罗拉等车型备受消费者青睐。
2、重视环保。
在美国市场中,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汽车的环保性能。
为此,丰田汽车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生产环保汽车,例如普锐斯等混合动力汽车。
3、搭建完善的销售网络。
丰田汽车公司确立了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包括经销商网络和线上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四、发展机遇和挑战1、机遇:美国将继续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丰田汽车公司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竞争加剧,但由于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地位的优势,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2、挑战:美国汽车市场潜在的贸易壁垒措施以及美国的严格的环保法规都可能对丰田汽车公司的进一步扩张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新兴科技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丰田汽车公司需要跟上潮流,并提供更先进和创新的汽车产品。
五、结论在美国市场,丰田汽车公司已经证明了它是一个可靠的品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汽车行业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汽车行业也越来越加速地走向全球化。
跨国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销售网络不断扩大,而全球供应链管理也成为了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策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策略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发展策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并购与合作跨国并购与合作是全球化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收购其他汽车公司或合作伙伴,可以快速获得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并加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布局。
2. 本土化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全球化跨国公司倾向于在目标市场建立本土化生产基地。
通过本土化生产,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关税,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特点,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品牌营销与差异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
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文化差异等进行市场定位,通过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市场份额。
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全球供应链管理对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了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1. 供应链网络优化全球化的汽车行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将全球各地的供应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等有机地连接起来。
通过优化供应链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2. 运营管理与协调全球供应链需要实现跨国界的运营管理与协调。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流运输等,确保生产线的顺畅运转,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
3. 供应商管理与合作合理选择、评估与管理供应商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全球化跨国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三、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化跨国公司在汽车行业中的典型代表。
丰田公司通过本土化生产、跨国并购和品牌差异化等策略,成功地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丰田挺近美国市场花冠的swot分析法
一.S 优势
1.产品优势:性能好,节能省油,价格低廉。
2.服务意识。
3.美国汽车市场在不断变化更新,给了丰田市场机会。
4.首次推出推出车牌虽然出师不利,但国国市场了个照面解了客户需求,对后面的营销活动更加有利。
5.美国市场已有一家日本本田汽车成功进入市场,可追随本田成功的原因,吸取本田的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超越本田。
二.W劣势
1.美国本土汽车公司名声显赫,实力雄厚,技术有优势。
2.外国竞争对手已站稳脚跟占领了部分市场,并且有了一定忠诚的消费者。
3.美日贸易摩擦,美消费者对日本产品抱有天然敌意,对产品不信任。
4日系产品忽略美国本土消费者喜好,设计更偏向日本习惯,首次推向美国市场的车牌出师不利,增加了丰田汽车以后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
三.0 机会
1.日系进口车市场未饱和机会大,可开拓发展业务。
2.传统购车观念逐渐减弱,美国消费者逐渐接受新的实用化的新型汽车,对丰田来说是一次新的开拓机会。
3.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现状在淘汰美国原体积大耗油多的汽车,美国本土汽车的优势在减弱。
4.核心家庭的出现对汽车行业来说,消费需求增大。
5.发展技术脱坡,迎合时代潮流:丰田开发节能汽车顺应美国当下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四.T威胁
1.同国产品在已经在市场上占领了部分区域并且弥补了美国本土的汽车缺险。
2.社会环境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汽车市场在被消弱,消费者更偏向于环保交通,自行车市场崛起。
浅析丰田汽车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实践作者:任智来源:《财讯》2018年第19期丰田汽车公司(卜寻夕自勤率棣式会社,以下简称“丰田”)自2008年超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企业。
相对欧美的汽车企业雨言,丰田作为一个起步相对较晚的后发者,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却后发裁人地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汽车制造企业,这些都是离不开其所制定的一系列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实践,既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开拓战略、差异化的海外投资战略、本土化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战略。
本文通过对于这些战略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丰田汽车的成功经验,以期能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企业提供借鉴。
国际化经营顾客中心差异化本土化丰田汽车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推动力二战后的日本经过了十年的国民经济复苏,迎来了经济的高度增长期,至“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使得日本从一个战后百业凋敝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至2010年被中国所取代,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H本仍具有极大的国际经济影响力。
而在日本走向全球化的大经济体的过程之中,日本的企业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将丰田等企业由日本推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丰田转移视线到全球市场。
由于日本本土市场已经成为最为激烈的角逐地,用海外市场上的利润来“反哺”本土市场,投入资金开发新车型已经成为日本汽车行业的一个趋势。
丰田汽车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实践(1)顾客为中心的市场开拓战略丰田于1980年代进军美国市场,对于行业的后发者丰田来说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当时美国的传统的两大汽车巨头企业——通用和福特,占据了美国的绝大部分市场空间,丰田面临的似乎是一个铁桶般的市场环境,在看到了美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有限的市场空间以后,丰田另辟蹊径地以顾客为中心展开了市场开拓。
丰田通过调查发现,在当时的美国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美国民众对于汽车消费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观念是把汽车作为一种象征身份地位的高档消费品,而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汽车单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功能性更为突出,民众更加追求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经济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介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高研发效率。
同时,由新研发中心推动,打破信息茧房,选择多元化供应链推动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以技术、资源高效率化分配的基础上推动产品和技术落地。
此外,未来丰田电动化、智能化将以更开放姿态拥抱行业优秀供应商,与中国丰富的电动化、智能化供应链合作,进一步打破壁垒,打开门做产品。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从设立之初至今,已累计投入6.89亿美元。
其中,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专属研发设施投入约占研发设施投资的50%。
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公司,丰田的技术路线和商业选择,从来都是多元的。
丰田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将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氢能四大新能源技术均归揽旗下,并各自设定出清晰发展路径的汽车企业。
不久前,丰田公布了20项以上的“次世代”技术开发情况与细节,包括了“次世代”EV动力方案、固态电池、氢能源、一体压铸等受到广泛关注的技术内容。
但相较来看,在智能化方面,此次信息的公布依然比较匮乏。
同时,全球其他市场的消费者也并不像中国消费者一样,对于汽车智能化有如此强劲的需求。
因此,丰田想要在中国提供符合用户预期的智能化产品,必须着重依靠本土的研发力量。
丰田方面表示,未来本土研发人员占比将超过80%。
同时,针对三电系统的专门研发环境,以及多媒体、软硬件等方面的实验环境,投入更多人员资源。
目前,丰田正在加强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本土头部企业的合作,提升bZ系列的综合竞争力。
相比于bZ4X,在bZ3身上已经看到了明显的进步。
因此有理由相信,下一款bZ车型或将带来更大的惊喜。
在智能驾驶方面,丰田和四维图新、小马智行等公司的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化。
据悉,很快将有新的信息公布。
从6月的技术说明会,到8月的新研发中心。
从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丰田做出的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丰田对于加速转型的迫切心情。
2023 112合力共创相比于常见的垂直整合,此次丰田进行的是更加复杂的横向整合。
仅仅是跨部门合作,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已经极具挑战。
年份日本海外合计海外生产比例193740130595001940147870167270195011706013656019601547700156730019701609190016111600197929962257860730768112.6%198032933448423833795622.5%19904212373677655489201813.9%200034292091751442518265133.8%200537895823571303736289048.5%200742261374308553853669750.5%201032828554340494762535956.9%201126700284168785684082460.9%201234929135243616873854160.0%表1丰田汽车日本及海外生产量(单位:辆)资料来源:TOYOTA IN THE WORLD 2013。
一、丰田汽车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历程跨国经营从定义上来看,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等海外据点,并以这些海外据点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丰田汽车创立于1937年,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成长为颇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并开始国际化进程,1957年首次向美国出口汽车,1979年其美国工厂开始生产汽车,当年海外生产比率为2.6%,1980年代之后丰田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设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工厂,至2000年时,海外生产比例已经升至33.8%,2007年海外生产比例首次超过日本国内,2012年的海外生产比重高达60%。
2008年取代美国通用汽车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目前共有33万员工,在2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1家生产据点,2013年全球汽车销售达887.1万台,其中日本国内销售227.9万台,海外销售659.2万台。
丰田如何进入美国市场战略提起丰田汽车人们很容易想起“皇冠”牌小汽车和“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的广告用语。
这些都是因为丰田公司如今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然而,谁能想到30年前,当丰田首次向美国出口小汽车时,仅销售出228辆。
丰田首次向美国推出的产品起名叫“丰田宝贝”它的外形像个方盒子,整个产品存在着严重缺陷,发动机开起来像卡车一样响,内部装修既粗造又不舒服,灯光也非常暗。
“丰田宝贝”失败后,丰田对美国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主要研究了美国经销商和消费者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等问题。
丰田发现美国人把汽车作为地位和性别象征的传统倾向在减弱,其态度正变得实用化,汽车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种交通工具。
美国人喜欢腿部活动空间大,容易驾驶且行驶平稳的美国车,但又希望能大幅度地减少拥有汽车的花费。
例如,最初的购置费少、耗油少、耐用和维修方便等。
丰田还发现消费者也认识到交通拥挤状况的日益恶化,因此希望能有停靠方便和转弯灵活的小型车。
丰田还发现大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卓越的服务系统。
例如,提供维修服务,就成功地消除了顾客担忧外国车买得起,用不起,需要时很难弄到零部件等顾虑。
通过研究分析,丰田制定了一整套打入美国市场的营销战略。
其中丰田的产品战略是生产小型的,经过改装的“底特律式”小汽车。
这种美国化的做法在于增加产品的可接受性,新推出的“皇冠”牌小汽车满足了各方面的要求比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大众公司的甲壳虫在发动机功率和性能上都提高了一倍,并且容易操纵、省油,且具备了小型车的各种便利。
此种车外部造型优美,内部装备了所有美国人都渴望的装修,如柔软舒适的坐椅、柔色的玻璃,侧壁有白圈的轮胎等,这种车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几乎完美无缺,就连扶手的长度和腿部活动空间的大小都是按美国人的身材设计的。
丰田公司甚至对一些不大引人注目的细节也给予充分的重视,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无论是在打入美国市场之前还是之后,丰田都在不断进行市场调查和研究,力图使各种问题在没有变得十分严重之前就妥善解决。
如何抵制丰田的倾销入侵?——针对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进军美国市场营销分析摘要:丰田汽车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在2011年世界500强中位列第8。
二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元气大伤,而丰田能在短短60年里恢复并进一步成为世界汽车行业龙头,这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丰田进军世界市场是分不开的。
其中,以倾销进军美国市场的案列堪称经典。
丰田入侵美国市场的成功不仅是靠其出色的营销策略,还与福特和通用等强大的对手对丰田的错误判断有关。
本文是个人基于假设在美国汽车行业重视日本汽车入侵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的反倾销策略,借此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市场营销。
关键字:丰田汽车美国汽车市场营销反倾销目录:1.丰田汽车公司的优势 (1)1.1硬实力。
(1)1.2软实力 (1)2.丰田进军美国市场 (2)3.针对丰田的假设方案 (3)3.1依据: (3)3.2方案 (4)4.参考文献: (5)1.丰田汽车公司的优势1958年,丰田汽车初次在美国市场投放了一款名为“丰田宝贝儿”的轿车,销售量仅为可怜的280辆,用丰田自己的话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20年后,丰田超过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大众公司、居美国小轿车进口商的首位;80年代初,丰田年产超过300万辆,一跃战为世界第二位的汽车制造商;2009,丰田正式登顶世界汽车行业的宝座,其出口量超过美国汽车出口总量。
五十年间这番销售业绩的巨变,与丰田的独特优势密不可分。
在汽车行业,“丰田模式”已经不在是什么秘密,丰田公司有着两样强大的武器:1.1硬实力。
丰田生产方式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行列,其先进的生产模式使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制造业成为可能,这一系统的的优势在于能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快速满足客户的需要。
另外,丰田享有盛誉的物流管理系统也是一项重要的运营优势,该系统能够监控部件,原材料,制成品的库存等生产链上的各个环节,直接的好处就是有效压缩成本,使丰田拥有强大的现金流,在对外倾销中避免了后顾之忧。
日本丰田汽车占领美国汽车市场的策略摘要在2007的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丰田公司居第六位,丰田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出产品质量过硬之外,还与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密切相关。
这里介绍了丰田汽车如何占领了美国市场,如何在逆境中迎刃而上,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不懈地追求完美,成功的在美国市场上站稳了脚。
评论家指出过:“一旦丰田走出当肖的困境,交更精干、更出色、更富有和更坚实。
”结果不出所料,丰田不但很快走出了困境,并且真正实现了在美国的汽车份额在10%以上。
它完美的外形设计,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都充分说明了丰田在策略上的成功,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成为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引导汽车行业适应美国市场、全球市场的先驱者。
关键词:丰田市场营销战略美国市场策略AbstractIn 2007 Toyota ranked the sixth place in the world’s 500 top companies . Toyota products are exporting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not only because of high product quality but also thanks to its unique marketing strate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oyota how occupied the American market, how to meet the blade in adversit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material benefit, unremitting pursuit of perfection, the success in the U.S. market stand feet. Critics say: "once Toyota out when shaw dilemma, pay more capable, more outstanding, richer and more solid." Results as expected, Toyota not only soon healed, and really realized in American cars share in above 10%. It perfect shape design, perfect after-sale service system, fully illustrating the Toyota on strategy of success, and product strategy, price strategy and promotion strategy became the Toyota motor company as the key to success, but also guid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the American market, global market pioneer.Keywords: Toyota Marketing United states marked Strategy目录引言 (1)1 日本丰田汽车和美国市场简介 (2)1.1 丰田首次踏入美国汽车市场 (2)1.2 丰田再度踏入美国汽车市场 (3)1.2.1 三大重要策略 (4)1.3 丰田汽车前途受阻 (5)1.3.1 经济衰退对日本的影响 (6)1.3.2 丰田公司对内部的革命性管理及口号 (7)2 丰田公司的工程师意识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8)2.1 降低成本、追求创新使丰田重新雄风 (8)3 丰田公司将在美国继续扩大市场 (9)3.1 丰田公司赢在策略 (10)3.2 分析及感受 (11)结论 (12)谢辞 (13)参考文献 (13)引言丰田汽车全球标准的营销体系在世界车业享有盛誉,“素有销售的丰田”说法。
中国企业走向跨国化经营的动因动因论微妙的是,这些比较优势可能妨碍企业创新与升级。
因此,从静态竞争来看的所谓“劣势”,通常是动态竞争中的一项优势。
当一国的劳动力充沛,天然资源丰富廉价时,企业会依赖这些优势,并导致欠缺效率。
如果企业面对相对的劣势,如土地昂贵、劳动力短缺或本地缺乏天然资源等,想要在市场上竞争就必须创新与升级。
日本人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是个缺乏天然资源的岛国”,就充分显示这些缺憾有助于激发日本人的竞争创新,像零库存生产就是节约运用昂贵空间的产物。
而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粗放型的,因为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往往怠于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开发产品的动机不足,导致升级缓慢,从而相对竞争优势被削弱。
我们国家的企业只有走出去,在那些静态上处于劣势的国家与地区参与深入、广泛的激烈竞争,才能同时拥有静态、动态优势,以低风险的方式在竞争中获胜 1.2从需求条件来看,当一国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的挑剔程度是全球最高,也是最精致时,企业会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精致需求型客户是厂商迈向高级客户需要的一扇窗;他们对厂商施加高标准的压力,激励厂商改善、创新、提升自我以进入更高级的市场区间。
一如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也是以强迫厂商面对最严苛挑战的方式,而令厂商形成优势的。
海尔公司去美国设立子公司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国内的客户已对该公司的创新没有太大地刺激了,公司要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寻找压力。
当一个地方的客户的需求能够预示或改变其他国家的需求时,也即为全球市场趋势提供持续性的“早期预警指示”时,厂商就会选择该处,从而获得优势。
1.3要刺激竞争优势的持续力和创造力,还要看企业所处当地的竞争状态竞争会创造企业创新和改善的压力。
本地化的竞争会促使厂商相互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并创造新的产品和工艺,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的企业往往拥有更佳的效益与更高的获利能力,当它再去进攻其他市场时,则不会再那么艰苦。
日本的丰田公司就是一个成功地从外部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