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价格和居民收入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性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4.97 KB
- 文档页数:7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秦建芝* 郝庆军**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管理不善,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浪费严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观念、政策、法律、技术原因,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法制宣传。
关键词:煤炭资源保护开发法律对策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
然而长期以来,在煤炭资源立法、执法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使煤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本文在列举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总量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构成中占了76.4%的比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 同时又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从煤中可以提取200多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
在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煤炭将是支持我国能源供应的国内主要品种,是我国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但是由于我们对煤炭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不合理开采造成资源耗费率高,损失浪费严重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一旦采完也就消失了,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煤炭资源保护和战略储存的重要意义。
然而煤炭开采中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屡禁不止,给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有关专家按照各类煤矿产量加权平均的方法,对煤矿的矿井回采率进行了估算,目前全国煤矿矿井回采率仅在30%左右,与国外矿井回采率最高为85%相比,相差悬殊。
以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山西省为例,‚矿井回采率加权平均为38.7%,由于采矿方法落后, 机械化程度不高(国有重点煤矿98%以上,地方国有煤矿20%,乡镇煤矿低于10%),科技含量低,管理跟不上,造成厚煤层采不全,中厚煤层回采率低,薄煤层(0.7m~1.4m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2%~18%)弃采, 每采1吨煤, 就要付出6吨~8吨煤储量的代价。
2014年9月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在阳泉、长治、晋城、忻州、朔州、临汾、柳林、洪洞、静乐、左权、宁武等11个市县对17家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2014年1-8月,各地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主要产品产量稳中有增,但产品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企业面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资金紧张、产能发挥不足、资源整合过程中生产建设难等四方面困难。
各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导致了煤企用工量减少、职工收入水平下降,制约了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
一、煤炭企业经营状况1、煤炭产量总体平稳,部分品种有所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1-8月全省原煤产量64202万吨,同比增长3.8%;焦炭产量5763万吨,同比下降2.3%。
本次调查的17家企业1-8月煤炭产量共计7292.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974.6万吨增长4.6%。
17家企业中有13家产量增长,其中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同基煤业有限公司增幅最大,达到79.3%;4家产量下降,其中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吉县盛平煤业有限公司降幅最大,达到69.7%。
2、煤炭销量增幅低于产量增幅,产品库存明显增加。
统计资料显示,1-8月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67%,低于去年同期1.06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显示,17家企业产品销量为6887.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6853.4万吨微增0.5%。
销量增幅低于产量增幅,二者相差4.1个百分点。
17家企业中10家销量增长,其中同生同基公司增幅最大,达到189.2%;7家销量下降,其中吉县盛平公司降幅最大,达到64.7%。
企业产品库存明显增长,17家企业库存量达到1950.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01.5万吨大幅增长77.1%。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库存量高达1676.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962.3万吨增加713.9万吨,增长了74.2%。
3、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煤炭有效供给不足。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产能扩张速度受到有效遏制。
铁路运力分布不均衡特点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求关系失衡长期存在。
煤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预计煤炭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小幅上扬的趋势。
煤价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及节能环保政策促使煤价上涨,煤炭企业定价权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性因素也推动煤价长期上扬。
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
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
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布局优化;煤炭总量得到调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等等。
国内众多煤炭企业已经上市融资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投资持续增加。
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因此建立有效顺畅宽阔的融资渠道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整合、资产注入给煤炭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国家逐步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使煤炭类上市公司再次升值;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选择向下游非煤产业延伸,将使发展的空间有效扩大。
2014年煤炭价格分析与预测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刘晓明●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步入“新常态”●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过剩,煤炭经济继续低位运行●煤炭价格下跌空间缩小,但仍将低位运行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开始回落,告别过去30多年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当前,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
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继续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基调。
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煤炭市场供求宽松的趋势仍然持续,煤炭价格总体仍呈下跌态势。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完全计划、双轨制、市场化等改革阶段,但当前以市场化为总体方向的定价机制在运行中仍存在煤炭成本构成不完全、流通成本过大、调控机制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从长远来看,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形成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就要继续推动煤炭外部成本内部化,规范清理涉煤规费,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加快推动相关领域改革。
一、前三季度煤炭价格走势分析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市场延续了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炭经济及煤炭价格总体维持低位运行态势。
(一)国内煤炭价格总体走势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14年7月末,国内煤炭价格总体已降至2007年底水平。
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市场供求持续宽松,景气度继续下行,仍处于寒冷区间。
总体看,前三季度煤炭价格走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下跌曲线。
除3月末至5月上旬略有企稳外,总体呈下跌态势。
进入6月后,煤炭价格一度加速下跌。
煤炭价格总水平同比下跌15%左右,部分煤种价格下跌甚至超过20%。
2014年年初,中国煤炭价格指数(CCPI)报161.8点,较上年同期下降9点,降幅为5.27%。
浅析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1. 引言1.1 煤炭销售问题的重要性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煤炭销售领域却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发展,还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造成了威胁。
煤炭销售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煤炭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市场营销手段,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销售困难。
煤炭种类和质量差异较大,这也是造成销售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种类和质量的煤炭在市场上的需求存在差异,如果不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销售困难。
煤炭销售问题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煤炭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当前存在的煤炭销售问题当前存在的煤炭销售问题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煤炭种类和质量差异较大、价格波动较大、销售渠道单一以及缺乏销售策略和市场营销手段。
随着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煤炭销售方面面临着供需错配的问题。
不同种类和质量的煤炭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销售过程中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煤炭价格波动较大,缺乏稳定性,给销售和市场预测带来了困难。
目前煤炭销售渠道单一,过于依赖传统销售模式,导致销售效率低下。
煤炭企业缺乏销售策略和市场营销手段,无法有效地开拓市场与提升品牌知名度,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以上问题需要通过改善销售策略、拓展销售渠道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来解决。
【这段内容总计176字】2. 正文2.1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是煤炭销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变化,消费者对煤炭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以供暖和发电为主的煤炭需求逐渐减少,而对于高效清洁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煤炭价格走势分析摘要本文针对煤炭价格走势分析问题,用了spss软件的拟合与预测分析,多元线性函数拟合求解最优值,替换法求解最优值,综合分析的方法,最终确立了煤炭价格的走势以及煤炭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问题一,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软件图形中的散点分别绘制出动力煤价格,焦化煤价格,化工煤价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分析过去各类煤炭的价格以及现在各类煤炭价格的变化曲线。
然后,继续用spss软件分析中的预测,创建模型,得到各类煤炭价格随时间的拟合预测曲线,在所得的拟合预测曲线中,我们设置了2008年第二个季度以及2009年第三个季度,两个缺失值,我们根据拟合出的曲线,对比实际值,分析判断拟合预测曲线的准确性,进而判断预测未来价格趋势的准确性。
针对问题二,采用了两个方案,方案一采用多元线性函数拟合求解最优值,分析需求量,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问题一中的各类煤炭价格,采用加权确定全国煤炭价格,用MATLAB软件绘制出煤炭价格,产量以及需求量之间的三维曲线关系图像,由三维曲线可得,煤炭产量与需求量均对价格有影响,并通过MATLAB编程绘制全国煤炭产量、需求量对价格的线性拟合函数,最后根据全国煤炭价格的拟合值与实际统计值越接近,则所确立的价格越合理来确定目标函数。
方案二采用替代法求解最优值,经济增长决定煤炭需求,而发电量的数据又是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煤炭供给的增长量主要取决于新增煤炭产能的增加,这一切均可以通过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反应出来,所以,方案二,采用发电量替代煤炭需求量,固定资产替代煤炭产量,分别建立了两者与价格之间的拟合曲线,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煤炭的最优价格以及最优产量。
并对两个方案做了对比分析。
针对问题三,以煤炭消费量与煤炭实际价格的模型为基础,运用Masih法确定煤炭需求量与经济增长的函数关系。
首先根据煤炭消费量与煤炭实际价格的模型确定煤炭需求量的函数关系式,然后通过残差统计量检验,检测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之后运用spss软件对已知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将已知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重新又spss软件对煤炭需求量进行线性回归运算,得到煤炭需求量与经济增长的函数关系。
未来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一、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势必将大幅度上升,能源短缺将成为困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源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发展。
就吉林省而言,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是资源能源的种类较多,但就已探明的储量看,仍属于能源资源欠丰富地区,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
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都有一定储量,水电资源也较丰富,特别是油页岩储量丰富,占全国的56%,居全国之首,但绝大部分尚待开发利用。
近年来能源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受能源资源、开发能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吉林省能源生产总体上呈低速增长的态势,能源工业供给能力不能适应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
据统计,2003年,吉林省能源生产总量4456.82万吨(折标准煤,下同),比1999年增长29.1%,年均增长2.0%,低于全国同时期能源生产年均增长幅度2.1个百分点;而此间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0.4%,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生产总值(CDP)的增长速度。
同时,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能源,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二、经济增长与能源的联系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变动、资本的投入量变动和技术进步,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水平。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以后,能源对西方各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学者认为能源是和劳动、资本一样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变量,因而,将能源作为经济变量引入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中,为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一、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富煤、缺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征,煤炭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能源。
实现 “双碳”目标的前提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煤炭消费逐步下降,煤炭行业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1. “双碳”政策成为主导,引领从高碳到低碳系统性变革。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既关系气候环境、能源供应以及技术变革问题,也意味着产业变革、社会生活方式甚至社会思潮等深层次发展变化,总体呈现出“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产业、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从高碳社会转向低碳社会”特征。
2.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煤炭定位由主体、基础能源到支撑、调峰能源。
预计2025年前后,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峰值,所占比重将至50%左右;2030年前后,仍处于煤炭消费总量峰值平台期并逐渐回落;2035年以后,非化石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煤炭开始转为支撑性能源;2050年以后,煤炭逐渐转为应急与调峰能源,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超过60%;2060年实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80%左右。
我国煤炭将由兜底保障能源向支撑性能源、最终向应急与调峰能源转变,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定位变化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3.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依靠规模扩张、产量增加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能再走 “双高”经济依赖、高碳路径锁定老路,必须坚持产业升级与转型并重,促进传统能源安全保障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走资源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安全智能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4.生产方式创新驱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核能、储能、氢能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加快迭代,成为传统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
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说明煤炭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摘要:本文以煤炭价格变化为核心主要从影响煤炭价格的上涨基本因素出发,并进一步联系实际分析了国家政策,相关产品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关键词:煤炭价格供求关系运输成本近几年我国煤炭供给关系总体上处于供给趋紧的平衡状态。
主要原因是需求增长过快,是由需求膨胀主导的供给趋紧。
但是从长远来看,今后几年煤炭需求将进入稳步增长时期,煤炭供给趋紧的主导因素不再是需求膨胀,而将转变为由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和资源紧缺的双重压力。
一、煤炭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1.对企业的影响煤炭供应紧张,首先造成了企业煤炭库存普遍减少,部分电厂库存煤始终处于严重低于安全警戒线水平,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由于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而电价、供热价不上调,造成煤、电、热价格的严重倒挂,部分企业亏损。
再次,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使部分以煤为动力的发电、供热等企业成本大增,造成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困难,盈利减少甚至出现亏损。
据价格处人士介绍,煤炭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也不全是负面影响,其在理顺煤炭供需结构,增加煤炭行业收入方面也存在着促进作用。
从产煤大省山西省来看,煤焦产业作为全省经济支柱产业,煤炭价格上涨,对其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
以晋中市为例,2003年煤焦产业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52.07%,也就是说,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4.1%,而煤焦行业拉动工业增长达12.6个百分点。
2.煤炭价格上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上涨的因素中,除了粮食之外,能源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像石油、煤炭等基础能源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势必会带动其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CPI还会在高位徘徊,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剧,从而改变自己的消费结构和方式。
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了电价、液化气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用煤居民消费支出增加。
据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显示,2004年一季度,由于煤炭涨价,人均居民用煤支出仅比2003年同期多出0.02元,其影响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在城市生活中用煤逐渐下降,居民用液化气、用电增多。
能源结构调整“软着陆”的路径探析——发展煤炭清洁利用、破解能源困局、践行能源革命□韩建国煤炭作为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毋庸置疑。
但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能源大格局下,煤炭的利用问题饱受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逐步推动以发展清洁能源为重点的能源结构调整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煤炭的利用问题更是尤为关键。
盲目的“去煤化”、急刹车会使目前的能源结构骤然失衡,导致能源结构调整的“硬着陆”,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换而言之,科学合理的能源结构调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的一个重要保障。
那么,如何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软着陆”?本文将以此为问题导向,在总结分析能源结构调整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煤炭市场供需失衡、产能过剩问题的结症所在,并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以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破解能源困局,从而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软着陆”,践行能源革命的实施路径。
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软着陆”的必然选择——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国一次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
目前,煤炭在中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占比约94%,石油、天然气合计不足6%。
但是,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不足65%,石油、天然气则高达24.7%。
资源储量和消费结构上的不平衡不仅使得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安全保障、经济性等诸多挑战,同时也给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硬着陆”的危机。
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
从能源安全的视角来看,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增产潜力很小。
但2014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超过5.1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9.5%,远超过50%的警戒线。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拉动中国天然气刚性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受治理雾霾天气影响,全国多个省份加快了“煤改气”进程,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
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岳婷;龙如银【摘要】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VAR model between per 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 and makes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n addition,tak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iangsu’s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example,we make an added tes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exists among the growth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er 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structure. And they are the Granger reasons of per 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effects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re positive.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er 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be increased,but its growth rate will be slower relatively. The effects of per capita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re relatively weaker. With coal’s rate reducing, rate of electricity and natural gas growing, high-quality energy will b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The overall level of energy efficiency will also be improved.%文章建立了我国居民人均生活用能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VAR模型,对其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以江苏省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例,进行补充检验分析。
2022年5月份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2022年以来,随着煤炭行业整顿工作的顺当进行,再加上国内需求的稳定上升,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稳中有升,行业效益明显改善。
但同时,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头凸现、煤价上涨空间缩小与成本大幅增加的冲突日益突出,进出口税率调整、资源税改革等政策也对煤炭行业的进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总体运行状况1.总体生产状况进入2022年以来,煤炭行业连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行业生产状况较好。
2022年1-5月累计,煤炭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76.7亿元,同比增长24.7%。
2.产品销售状况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重化工趋势的加强,全社会用煤需求连续上升,煤炭价格连续上扬,煤炭行业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2022年1-5月,煤炭行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84.3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
3.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今年以来,煤炭行业一改去年生产快速增长而利润增速下降的局面,企业赢利状况全面好转,行业效益大幅改善。
2022年1-5月累计,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308.6亿元,同比增长43.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3.8个百分点。
受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一部分小煤窑经营消失困难,因此煤炭行业的亏损程度虽然明显减轻,但企业亏损额同比仍有所上升。
2022年1-5月累计,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8.2亿元,同比增长10.7%。
二、财务状况分析1.产品销售成本状况由于资源税上调、环保要求提高、员工工资增加,煤炭行业新增成本因素较多。
2022年1-5月累计,煤炭行业共支出产品销售成本2367.9亿元,同比增长33.7%,增速大幅提高,行业成本压力增大。
2.财务费用增长状况从财务费用增长看,目前银行资金对煤炭行业的注入比较多,煤炭行业的进展在肯定程度上与银行的支持存在必定的联系。
2022年1-5月,煤炭行业财务费用支出50.9亿元,同比增长38.1%,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21.3个百分点。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主要能源资源之一。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其煤炭需求量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电力行业煤炭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煤炭贸易进行预测。
一、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我国的电力行业是煤炭的重要消费领域,煤炭被广泛用于发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煤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近1.2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占比约为60%。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煤炭发电量约为为396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可以看出,我国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着电力需求量。
随着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电力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从而推动煤炭需求。
(2)环保政策: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环保政策对煤炭的使用量、燃煤发电数量和产业布局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来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也将对煤炭需求产生不小的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煤炭需求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尽管环保政策的影响会削弱煤炭需求的一部分,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二、电力行业煤炭贸易预测1. 我国煤炭进口需求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煤炭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在部分地区和时间段,煤炭供应依然不足。
我国对煤炭的进口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2. 我国煤炭贸易政策变化对煤炭贸易的影响我国煤炭贸易政策的变化对煤炭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
过去,我国实行了一些保护性措施,如对煤炭征收高额关税和增值税,对进口煤炭实行配额制度等。
这些保护性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炭进口。
但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煤炭贸易政策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影响着煤炭的进口和出口。
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且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消费和建设已成为我国政府密切关注的议题。
然而如何合理地控制能源消费及建设就需要我们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本文从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实证分析,筛选出对能源消费较为重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并建立能源消费模型,通过SPSS以及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引言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
首先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
建国初期,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费比例有所下降。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
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其次,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我国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另外,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必然会导致我们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而与年俱增的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作为国家能源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近年来煤炭行业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如价格波动、成本上升、环保压力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本报告通过对煤炭行业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行业风险现状,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引言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煤炭行业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通过对煤炭行业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行业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理论依据。
二、煤炭行业财务风险现状1. 价格波动风险煤炭价格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经历了多次上涨和下跌,导致煤炭企业盈利能力不稳定。
以下为煤炭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1)供求关系:煤炭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当煤炭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反之,价格上涨。
(2)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煤炭价格影响较大。
当经济繁荣时,煤炭需求增加,价格上升;经济衰退时,煤炭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3)政策调控:政府通过调整煤炭产量、进口政策等手段,对煤炭价格进行调控。
2. 成本上升风险煤炭企业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折旧成本等。
近年来,煤炭企业面临以下成本上升风险:(1)原材料成本上升:煤炭开采过程中,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如煤炭、炸药、水泥等。
(2)人工成本上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
(3)环保成本上升: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煤炭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建设。
3. 环保压力风险煤炭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环保压力逐年增大。
以下为煤炭行业环保压力风险:(1)环保政策趋严:国家加大对煤炭行业环保监管力度,对不达标企业进行处罚。
(2)环保设施建设成本高:煤炭企业为满足环保要求,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建设。
我国煤炭价格和居民收入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性分析
一、我国煤炭消费量、煤炭价格和居民收入
我国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
那我国的煤炭消费数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根据相关研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煤炭价格、科技费用支出及运输成本均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1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本文分析煤炭价格和收入水平对煤炭消费数量的影响。
(一)我国煤炭消费量变化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记录的数据,1981年至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数量情况如表1.1所示。
能源统计有两种计算方法:电热当量计算法和发电煤耗计算法。
其中,电热当量计算法是指电力按自身的热功当量换算成标准煤。
采用的折标系数为1万千瓦时=1.229吨标准煤。
这种计算法没有考虑煤电转换系数,计算结果低于发电煤耗计算法的结果。
从表1.1可以看出,1981年至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数量几乎是逐年增加的。
那煤炭价格和收入水平是怎样影响煤炭消费数量的呢?
(二)我国煤炭价格变化情况
如表1.2所示,中国煤炭价格从1981年到2012年大致是不断上升的。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工业生产产品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在某个时期内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全部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中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两部分组成。
实际增长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
2006年至2012年用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年=100)。
(三)我国居民收入变化情况
表1.3反映了1981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很明显,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逐年增加的。
二、煤炭价格和居民收入与煤炭消费量的相关性
(一)散点图分析
当然,只看这三张表,很难观察出煤炭消费量和煤炭价格以及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从图2.1和2.2来看,煤炭消费量和煤炭价格以及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接下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来具体分析相关性。
1孔宪丽,中国煤炭消费与影响因素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煤炭消费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资源科学,第10期,2010年10月,1836-1837页
(二)模型分析
1.建立模型
假设实际煤炭价格增长率为X,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Y,煤炭消费量增长率为Z,建立函数关系式
C Y X Z ++=21ββ
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得 Z=0.1597X-0.1557Y+0.0628 Se =(0.1026)(0.1170) (0.0192) t=(1.5569)(-1.3305) (3.2677)
2R =0.1403 F=2.3663 DW=0.9924
图2.1 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
图2.2 可支配收入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
2.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软件得出的结果,加上查表可知,该模型整体上不显著,说明实际煤炭价格增长率和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对人均煤炭消费量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这种结果可以解释为,第一,模型建立的是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绝对数值之间的关系,可能实际煤炭价格和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煤炭消费量有影响。
第二,煤炭消费量主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状况,
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等等,而模型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第三,模型使用的是1981年至2012年这32年的数据,样本不够大,影响模型的显著性。
第四,由DW值可知该模型存在正的一阶自相关,降低了模型的显著性,可以使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解决自相关问题。
三、煤炭消费量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可以计算煤炭消费量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从表3.1可以看出,煤炭消费量的价格弹性有正有负,这是否违背了需求定理呢?其实不然,需求定理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和商品价格负相关。
而这里在计算煤炭消费量的价格弹性时,并没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
煤炭消费量的收入弹性几乎是正的,反映了煤炭消费量和收入水平之间正的相关性。
四、总结
本文进行的煤炭价格和收入水平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研究虽有可取之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煤炭消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和收入水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