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12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 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文献,纠正其文字错误和理解歧义,以恢复原文的本来面目。
3. 篆刻学:篆刻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研究古代玺印、碑刻、铜器铭文等篆书艺术形式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4. 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收录各种知识和资料,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
二、填空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______、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问题。
答案:产生2.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答案:《说文解字》3.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答案:《史记》4.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词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答案:《辞源》5.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文选集之一,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优秀诗文作品。
答案:《文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物理性质D. 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一位学者被誉为“校勘学之父”?()A. 阮元B. 王念孙C. 章太炎D. 郑樵答案:B3.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类书之一?()A. 《资治通鉴》B. 《太平御览》C. 《梦溪笔谈》D. 《春秋左传》答案:B4.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孟子》C. 《论语》D. 《周易》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流传和保存?()A. 文献的物质载体B. 社会的变迁和动荡C. 政府的政策和干预D.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校勘结果?()A. 文献的版本差异B. 文献的作者意图C. 校勘者的学术水平D. 校勘者的主观倾向答案:ABCD4.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文选》D. 《全唐诗》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A. 文献的语言和文体B. 文献的文化和历史背景C. 读者的知识和经验D. 读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答案:ABCD五、判断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只关注古代文献的文字内容,不关心其物质形态和流传过程。
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沉迷于新闻、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却忽略了古代文献的重要性。
然而,古代文献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面镜子。
因此,复习古典文献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典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解释。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文献的文字、语言、文体、修辞、内容和背景等方面。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比较、文献解读和文献批评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文献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
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代表作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古代历史的重要记载,也是古代文化的宝库。
在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文献学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等。
他们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古典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其次,古典文献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面镜子。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我们可以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另外,古典文献也是我们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古典文献学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有系统地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积累相关的学术素材和经验。
其次,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可以通过翻译古代文献、写作文献评论、参与学术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最后,要保持持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古典文献学复参考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文献最初指典籍与贤者,后来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现在,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甲骨文是在殷墟中出土的,它记录了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
甲骨文的字迹完好者被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___、___、___、___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被称为甲骨四堂,其中___是最著名的。
金石文字指的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包括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铭文、铭辞、___。
石刻文字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学是研究金石文字的专门学科,有___的《考古图》、___的《集古录》、___的《金石录》等著作。
熹平石经是著名的石刻文字,是___四年(175)___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的。
正始石经是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成的《尚书》、《春秋》两部书,被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竹简和木牍合称为简牍,是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
竹简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
东晋以后,基本被纸张取代。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___是___末年拆毁___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
___是___年间在河南汲郡发现的竹书,共有75篇,10万余言。
后整理得到《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著作。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___是明末常熟人___的私家藏书阁,藏书达册,多为宋元善本。
___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是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古典文件学复习参照题(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件翻译等)第一章文件与文件学文件:原指文籍与贤者,后专指拥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质料。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全部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样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件的载体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
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件与系统文字。
因其最先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
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有关记事。
由金石珍藏家王懿荣有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采集甲骨中笔迹完满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
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论初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 ,后为学界宽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
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
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研究至宋朝形成特意之学“金石学” 。
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有名石刻文字。
汉灵帝熹平四年( 175)蔡邕授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国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
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件载体。
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 ,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期间。
东晋此后,基本为纸张代替。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躲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
包含《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共20分)《文献通考》宋元时代马端临《通志》南宋郑樵《释名》东汉末刘熙《方言》西汉杨雄《通典》唐杜佑《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百川学海》宋左圭《北书钩》《贩书偶记》近人孙殿起《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经籍纂诂》清阮元《北堂书钞》隋虞世南《群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二、名词解释。
(共8题,计40分)1、文献参考答案: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2、校雠参考答案:校雠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校雠“就是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
由于那时简册笨重,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而今天的校勘含义较“校雠”宽泛了许多,除对校外,还包括本校、他校和理校等方法。
3、七略参考答案:是刘歆在刘向撰写《别录》的基础上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而形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分类目录,包括“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
《七略》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它以学术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在著录上确立了较为完全的著录方法,除编有内容提要外,还利用了“互见法”和“分析法”。
4、索引参考答案:索引是揭示文献内容出处,提供文献线索的检索工具,是把一部或多部文献中的具体内容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
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
索引最先出现于明代。
“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
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一、填空题:1.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二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的(),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空前发现,丰富了我们对缣帛的认识,拓开了我们的眼界。
2.北宋中叶,()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我国古代印刷事业的发展。
3.宋代类书编篡,取材广泛,内容渊博,其数量与种类也均已超过唐代。
官修的《》《》《》被称为三大类书。
4.“三通”是指《》《》《》三部政书。
5.我国最早的记版本目录是宋代尤袤的《》,开后世记版本目录之先河,多为文献版本学者所重视。
6.明代中期刻本的风格是()、()、()。
7.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
版心大都是(),左右双栏,没有耳子。
纸张洁白,校勘精当。
8.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谈到校书的具体方法时,把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结为()和()两种。
9.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作系统总结的是晚明时期的胡应麟,他把历代学者关于辨伪的见解和实际采用过的辨伪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所著《》的最后,指出考辨伪书的八种方法。
10.清代辑佚成就最大的是:①严可均辑《》,②黄奭辑《》③马国翰辑《》。
二、选择题: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是指盛行于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甲骨文只在殷商时期使用。
C.王国维的《殷墟书契》是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D.甲骨文最早出土于陕西西安。
2.《孙膑兵法》竹简出土于()A.甘肃武威磨咀子B.山东临沂银雀山C.湖南长沙马王堆D.湖北云梦睡虎地3.“以杂见称”为其特点的古文献是()A.总集C.丛书 C.别集D.类书4. 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很有参考价值的清代类书是( )。
A.《丛书集成》 B.《古今图书集成》 C.《佩文韵府》 D.《格致镜原》5.现在流传的裱本字帖,多采用的装裱形式是()。
A.经摺装 B.蝴蝶装 C.旋风装 D.包背装6.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是( )A.《汉书·艺文志》 B.《别录》 C.《七略》 D.《隋书·经籍志》7.主要采用欧体书写的宋刻本是( )。
(一) 单选题1.当文献材料存在明显错误,而又缺乏足够资料可供比勘时,可采用()法加以合理改正。
(A) 本校(B) 对校(C) 他校(D) 理校参考答案:(D)2.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A) 十三经注疏(B) 困学纪闻(C) 经典释文(D) 经义述闻参考答案:(C)3.()为成书时最初文字记录,保持书籍的本来面目,因此为校勘之最可靠依据。
(A) 写本(B) 稿本(C) 清稿本(D) 定本参考答案:(B)4.()因其将书页鳞次栉比地相连,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A) 蝴蝶装(B) 线装(C) 旋风装(D) 包背装参考答案:(C)5.线装书约出现于()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A) 唐(B) 宋(C) 元(D) 明参考答案:(B)6.()装帧的形式先后有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A) 古典文献(B) 纸质文献(C) 简帛文献(D) 电子文献参考答案:(B)7.()指采用照像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
(A) 活字本(B) 刻本(C) 影印本(D) 抄本参考答案:(C)8.明()《四部正讹》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
(A) 胡三省(B) 胡应麟(C) 焦循(D) 吴师道参考答案:(B)9.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
(A) 梵夹装(B) 包背装(C) 经折装(D) 蝴蝶装参考答案:(A)10.《()》为清崔述的辨伪名著。
(A) 新学伪经考(B) 考信录(C) 古今伪书考(D) 群书疑辨参考答案:(B)11.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从版心中缝线反折,有字的一面向里,对齐,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纸上的装帧方式是()。
(A) 经折装(B) 线装(C) 包背装(D) 蝴蝶装参考答案:(D)12.()是将卷轴改为折叠式,书纸仍由多张纸粘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一定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页,前后则用两块与折页相同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一、单选题:1、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C )A、法家大师B、道家大师C、儒家大师D、墨家大师2、《战国策》的整理者是( A )A、刘向B、左丘明C、战国、秦汉间人D、刘3、《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D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宋书,乐志》D《文选》4、苏轼的诗在宋代即被称为(D )A、白体B、永明体C、半山体D东坡体5、“元曲四大家”是( C )A、郑光祖、王实甫、白朴、钟嗣成B、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C、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D、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钟嗣成6、《西游记》的作者是( C )A、施耐庵B、罗贯中C、吴承恩D、兰陵笑笑生7、确定冯梦龙作为文学史上大家地位的.是他编纂整理了拟话本小说( B )A、《石点头》B、“三言”C、“二拍”D《西湖二集》8、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C )A、王士祯B、查慎行C、沈德潜D、袁牧9、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A )A、桐城派B、阳湖派C、公案派D、竟陵派10、道光前期诗风新变的代表作家是(B )A、梁启超B、龚自珍C、姚燮D、张维屏二、多选题:1、下列作品属于“大赋”或“汉赋”的是( ABCDE )A、牧乘《七发》B、司马相如《子虚赋》C、扬雄《甘泉赋》B、D、班固《两都赋》E张衡《二京赋》2、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 ABCE )四类。
A、讽喻诗B、伤感诗C、新乐府诗D、杂律诗E、闲适诗3、关汉卿杂剧的主要题材有(BCE)A.神仙道化剧B.历史剧C.爱情风月剧D.神话剧E.社会公案剧4、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派的有(BCD)A.张岱B.唐顺之C.茅坤D.归有光E.刘基5、下列作品属于谴责小说的有(ABDE)A.《老残游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月球新殖民地小说》D.《官场现形记》E.《孽海花》三、名词解释:1、楚辞:一是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二是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考试说明: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
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起止时间:2016年5月16日8:00—6月16日18:00。
题目: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复制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2.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说之不合非忧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法言·问明》)二、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1.试述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2.试以一种古籍为例,说明文献版本的重要性。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中国古典文献学》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签名__李明辉_______学号14035010103004_ _专业____汉语言文学_ 学习中心__衡阳学习中心___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复制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夏五月,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
段者何?郑伯之弟也。
何以不称弟?当国也。
其地何?当国也。
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题目: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誊抄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第1小题标点翻译,第2小题请按照要求作答。
)1.臣等謹案周易註十卷魏王弼撰弼字輔嗣山陽髙平人官尚書郎年二十四而卒事蹟具三國志本傳所註惟周易上下經又别作周易略例傳明宗旨後東晉太常潁川韓康伯始續註繫辭説卦序卦雜卦四傳隋書經籍志以王韓之書各著録故易註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繫辭註作三卷新舊唐書載弼註七卷則合略例計之今本十卷則併韓書計之也考王儉七志已稱弼易註十卷孔頴達周易正義亦合王韓為一書則其來已久矣(《四庫全書總目·易類一·周易註》)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
(1)《论语》言子之所慎者。
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
(《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2)《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
”(《日知录集释》卷五)(3)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日知录集释》卷七)(4)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
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
(《日知录集释》卷九)二、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1.试述总集和别集的关系。
2.试述标点致误的主要原因。
题目: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誊抄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第1小题标点翻译,第2小题请按照要求作答。
)1.臣等謹案周易註十卷魏王弼撰弼字輔嗣山陽髙平人官尚書郎年二十四而卒事蹟具三國志本傳所註惟周易上下經又别作周易略例傳明宗旨後東晉太常潁川韓康伯始續註繫辭説卦序卦雜卦四傳隋書經籍志以王韓之書各著録故易註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繫辭註作三卷新舊唐書載弼註七卷則合略例計之今本十卷則併韓書計之也考王儉七志已稱弼易註十卷孔頴達周易正義亦合王韓為一書則其來已久矣(《四庫全書總目·易類一·周易註》)答:标点:臣等謹案:《周易註》十卷,魏王弼撰弼。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复习范围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试题一、文献的类型1.总集与别集的概念,举出10种文学总集(1)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而言,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相对总集而言的,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3)10种总集:南朝梁萧统《文选》,晋挚虞《文章流别集》,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宋吕祖谦《宋文鉴》,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董诰《全唐文》,清彭定求《全唐诗》,唐圭璋先生《全宋词》,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北宋杨亿《西昆酬唱集》。
(今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全明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全宋文》,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全元文》,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全清词》)2.丛书概念、25史(含修撰人)、10种清代著名丛书(1)丛书: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合刻”“汇刻”“汇抄”“全书”等。
(2)25史(修撰人):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班昭《汉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唐房玄龄等《晋书》南朝梁沈约《宋书》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唐姚思廉《梁书》《陈书》北齐魏收《魏书》唐李百药《北齐书》唐令狐德棻等《周书》唐魏徵等《隋书》唐李延寿《南史》《北史》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元脱脱等《宋史》《辽史》《金史》明宋濂等《元史》清张廷玉等《明史》民国赵尔巽(xun)《清史稿》(3)10清丛书:曹溶《学海类编》,张潮《昭代丛书》,卢文绍《抱经堂丛书》,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张海鹏《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黄丕烈《士礼居丛书》,孙星衍《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卢见曾《雅雨堂丛书》,毕沅《经训堂丛书》,钱熙祚《守山阁丛书》。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一) 单选题1. 《()》为于省吾主编之汇集甲骨文考释资料的大型工具书,书前列部首检字表。
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A) 铁云藏龟(B) 甲骨文字诂林(C) 殷墟书契(D) 甲骨文合集参考答案:(B)---------------------------------------------------------------------------------------------------------------2. 索引最先出现于()。
(A) 明代(B) 唐代(C) 元代(D) 宋代参考答案:(A)---------------------------------------------------------------------------------------------------------------3. “标点”一词最早出现于()代。
(A) 清(B) 明(C) 唐(D) 宋参考答案:(D)---------------------------------------------------------------------------------------------------------------4. 辑佚成法基本确立约在()代。
(A) 清(B) 明(C) 元(D) 宋参考答案:(D)---------------------------------------------------------------------------------------------------------------5. 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
(A) 辑佚(B) 标点(C) 注释(D) 校勘参考答案:(B)---------------------------------------------------------------------------------------------------------------6. ()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一、写出书名或作者(15个,15分)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陈梦雷、蒋廷锡等编《古今图书集成》、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溥《唐会要》、阮元《宛委别藏》、黄丕烈《士礼居丛书》、孙星衍《岱南阁丛书》、卢文弨《抱经堂丛书》、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朱彝尊《经义考》、鲁迅《古小说钩沉》、张心澂《伪书通考》、章学诚《校雠通义》、荀勖《中经新簿》、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阮孝绪《七录》、王俭《七志》、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二、名词解释:(6分,5个)1.熹平石经(一字石经)、2.正始石经(三体石经)、3.银雀山汉简、4.郭店楚简、5. 马王堆帛书、6. 石鼓文、7. 旋风装、8. 蝴蝶装、9. 卷轴装、10. 百衲本、11. 监本、12. 错简、13. 《永乐大典》、14.《四库全书》、15. 辑佚、16. 辨伪、17. 甲骨四堂百纳本百纳即补缀很多的衣服,利用零散不全的版本全成一部完整的书,称为百纳本。
清初人宋犖汇集宋元三种版本印成百衲本《史记》,近代又有百衲本《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
其中,商务印书馆于1930-1937年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最为著名。
监本历朝国子监刻印的图书。
主要是各种儒家经典、文史名著。
据文献记载,从五代开始,国子监刻印有九经,北宋承其遗制,继续刻印经史,南宋时,旧版不存,遂征调地方版片至京师国子监印书,称旧版为“旧监本”,新版为“新监本”。
明朝在南京和北京均设国子监,都刻印了二十一史,因而又有“南监本”和“北监本”的区别。
错简:指由于篇章简策错乱,或一篇错入他篇,或一篇之内段落文字互错致使古籍失其原貌。
古典⽂献学复习资料古典⽂献学名词解释5*4 简答2*10 标点翻译20 修改判断20 ⽂学辨伪20 校勘(字词、历史、重要依据)201 .⽂献”定义⽂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约相当于今⽇之谓“活字典”。
(⽂章、典策)⽂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
(贤才、秉礼之贤⼤夫)现代定义:“⽂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价值或与某学科相关的图书⽂物资料。
今为记录知识的各种载体的统称,即以⽂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段记录⼈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帛、纸张、胶⽚、磁带、磁盘、光盘等)。
”2 “古典⽂献学”定义古典⽂献学:研究我国古典⽂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法及其利⽤的⼀门学科。
⽂献学是以⽂献和⽂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的是为了更好的利⽤和保存⽂献资料。
版本、⽬录、校雠(校勘)等为传统⽂献学的主要部分。
3 “古典⽂献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其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
1980s以来,古典⽂献学出现⼀些新的趋向,分⽀⽂献学和专科⽂献学受到重视,如⽂学⽂献学、⽂学批评⽂献学、⽂献⽬录学等。
古典⽂献学的研究对象:古典⽂献。
古典⽂献,⼀般指“五四”运动以前⽤雕版、活字和⼿抄的古籍⽂献,同时包括⽂书、卷册、碑铭、拓本等。
凡是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字材料,均属古典⽂献的范畴以内。
4 古典⽂献学的知识范围古典⽂献学的主要范围:⽬录、版本与校勘古典⽂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辑佚、标点、注译、检索等5 古典⽂献学的意义⼤⽽⾔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化;对国家历史政治⽂化之重⼤意义。
⼩⽽⾔之,对个⼈了解历史⽂化,从事学术研究,⽂献学均为基础必备之知识。
6 中国古典⽂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两汉古典⽂献学的主要成就①孔⼦及其弟⼦(⼦夏等)⽂献整理之功②秦及楚汉之交对⽂献的破坏③西汉对⽂献的恢复与整理(刘向、刘歆⽗⼦等)④司马迁特殊的⽂献整理贡献⑤后汉郑⽞等⼤儒的⽂献整理⑥熹平(173-178)⽯经:最早之官定儒家经本(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古典⽂献学的主要成果①魏晋南北朝⽂献破坏与整理(破坏:西晋灭亡;萧梁灭亡。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复制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1.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2.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隐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
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
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二、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1.试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编制方法系按类汇编群书,即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书中的内容拆散,重新按类或主题进行编排,以便需要时能快速地查到。
因为其主要是按类编排的,所以被称之“类书”。
明清时期,也有少数类书是按韵目进行排检的,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韵府》等,但历代类书的主流还是以分类为主。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题目: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复制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1.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隐公十一年》)二、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1.试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2.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
题目:一、标点(翻译)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要求:请勿在试卷上作答,先将文字复制下来后标点,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
)1.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添加标点: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翻译:俗话说:“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
”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
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
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
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
2.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隐公十一年》)添加标点: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
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
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翻译:鲁隐公十一年春季,姬姓滕侯与任姓薛侯同去鲁国朝见鲁隐公,两人争夺席位的先后。
薛侯说:“我先受封。
”滕侯说:“我是周朝的卜正官,薛姓是外姓,我不能落在后面。
”鲁隐公派羽父和薛侯商量,说:“承蒙您和滕侯问候寡君,周的俗话说:‘山上有树木,工匠就加以量测;宾客有礼貌,主人就加以选择。
’周的会盟,异姓在后面。
寡人如果到薛国朝见,就不敢和任姓诸国并列。
如果您加惠于我,那就希望您同意滕侯的请求。
”二、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要求:答题逻辑思路清晰,文字表述流畅,最好能提供具体的例证,每小题作答一般不少于400字。
)1.试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又名“丛刊”、“丛编”、“汇刻”、“全书”等。
“丛书”之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笠泽丛书》,此书并非后来所讲的丛书,只是陆龟蒙个人诗文集。
丛书是在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上方能产生的一种文献类型。
丛书种类按内容分有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
前者最著名的是《四库全书》,其后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等。
后者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或某一类别之书。
如文学方面,明无名氏编《唐五十家诗集》,为最早的唐代诗集大型丛书。
类书是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的工具书,多采辑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可分为若干子目,供读书写作时查阅、征引。
类书搜集资料广泛,内容丰富,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在古代,类书还被用为科举考试的参考资料。
最早的类书是三国曹丕时所编《皇览》(已佚)。
南北朝类书也基本亡佚。
现存类书多为唐宋以后所编。
唐代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宋代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等,明代有《永乐大典》、《经济类编》等,清代有《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涵》等。
类书保存大量文献资料,为辑佚、校勘提供极大帮助,也是今人研究古人作品常用的工具书。
2.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
版本,严格意义上说是版刻(即雕版)印书出现以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最初印版为木板雕刻而成,故又名“板本”。
“版”和“本”很早就作为书籍文献的名称在使用,广义版本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
现代意义上的版本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产权相联系。
法律制度规定,著作者享有著作权,出版者享有版权,其物质形态都是某一版本。
选择某一版本,事实上形成了与著作人及版权人的法律关系。
因此,重视版本的选择和使用,应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意识。
好的版本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正确的信息。
重视版本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
由于不断传写和重印,不同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甚至是根本性的差异。
获得好的版本,有助于准确了解文献的内容。
《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及其流变《三国演义》创作论《三国演义》又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又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他是不知名的作者同文人作家相结合的创作成果,而整体写定者一般认为是明末清初的罗贯中。
在罗贯中编纂《三国演义》以前,三国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已被诗人、说书艺人和戏曲作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述过。
而罗贯中三国的素材则主要来源与两个方面:一是正史的材料,即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刘宋时裴松之的注;二是广泛的吸收民间传说和野史笔记中的记载以及民间说唱艺术和戏曲艺人的创造。
有人认为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刻的《三国志平话》是《三国演义》的祖本,其实不然,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来看,也就是明嘉靖壬午年(公元1522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同《三国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建安虞氏刊刻的《三国志平话》与之联系则相对较小。
有《三国志》而《三国演义》—由历史而小说一、唐代以前—三国故事源流三分归晋后的半个多世纪,东晋人习凿齿著书汉晋春秋。
这是一部同情刘备孔明灯熟人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多关于他们的奇闻异事。
唐代是中国诗歌鼎盛的时期,在这些古典诗歌里,三国题材也同样备受喜爱,催生出了如杜甫蜀相杜牧赤壁般传世已久的优秀诗篇。
三国的著作和传说不仅被著作者记录下来,而且也被说书和演剧等艺人搬上舞台,这就是罗贯中索取素材的第二个来源。
二)宋元时代——三国故事形成宋代时无论在开封抑或杭州,城内到处都有时称瓦子和瓦舍的游乐场,瓦子里为了上演各种曲艺戏曲设了书场和剧场等。
这在当时叫做勾栏,在勾栏里上演的各类曲目中有一种时称说话的说书,而说书中最受欢迎的当属说三分,即三国故事讲说。
元代时,话本与平话的出版盛行,三国时代的奇闻异事在这个时代也被以平话的形式创作成各种小说,即《三国志平话》此书为上图下文式。
另外,这些平话一般插图都很精美,但下部文字却简略粗糙。
《三国志平话》虽文字粗糙,内容却与由黄巾起义三英桃园结义写起,至蜀吴亡三分归晋结束的《三国演义》没有太大的出入。
平话虽为明代演绎诞生前的一个重要版本,但各部分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还是和《三国演义》中的很多部分相去甚远的,还有不少是《三国演义》里没有的。
再者,元代时,元杂剧里的三国戏是三国的创作原材料。
元杂剧如《刺董卓》《襄阳会》《打刘备》《骂吕布》等题材作品,虽然后来内容不传,传世的只有外题,但对元末明初创造的《三国演义》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从现存的21本杂剧戏名可以看出元杂剧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在内容上的关系。
(○表示该情节有钱大体相同,△表示有但差异较大,﹠表示无此情节)如:杂剧平话演义1.《关大王单刀会》关汉卿△△2.《关张双赴西蜀梦》关汉卿﹠△3.《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高文秀﹠﹠4.《关云长千里独行》○○5. 《阳平关五马破曹》△△这表明,杂剧在内容上与平话相近,与《三国演义》相远,这要说自然也很自然,因为杂剧和平话在同一个年代。
三、三国的版本系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从脱稿到刊版,其间经历了漫长的传抄过程,传抄过程中屡有增补和改动,同时在刊版过程中,不同书商和刻坊,为了竞争,搜寻不同的版本进行刊行。
而又罗贯中著录的《三国演义》祖本早已丢失,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诸多版本都是与祖本有很大出入的。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从1591年到1610年十年间的三国演义版本中,就有周曰校刊本、余氏双峰堂本、熊清波刊本、夏振宇刊本、刘龙田刊本、余象斗刊本、郑世荣刊本、郑少垣联辉堂三垣馆刊本等十多种。
20世纪以来,关于三国的版本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成果,现已知的《三国演义》版本有明朝的三十多种,清朝的七十多种。
传统观点认为,明嘉靖本《三国通俗演义》是三国个版本中的最早刻本,其他后者大多以嘉靖本为主,内容并无改动。
另外,从版本学的角度看,似乎也并不存在多个系统版本的情况,但是当代学者根据花关索故事以及周静轩诗考证研究指出,嘉靖本并不是最早刊本。
黄正埔刊本因为最早刊本,到底哪种刊本才是最早看本现在还无从准确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三国演义》存在多个版本系统,于朝贵在《三国演义探论》一文中也指出:《三国演义》至少存在志传系统本、嘉靖本、毛本三个版本系统,而我们当今广泛阅读的应为毛版。
所以说,《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及其演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