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和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和应用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农药多残留

摘要: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仪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辅助以样品前处理技术,对蔬菜、水果、食用油、土壤中的农药多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农药多残留;检测

1引言

当前人类环境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在工业、民用、科技、商业和军事防御等领域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环境、食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方面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相应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各种有机物检测技术中,色谱仪器与质谱仪器联用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既可发挥色谱法的高分离能力,又兼具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优点,即可定性又可定量,尤其适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工作。1979 年美国环保局(EPA)将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联用技术列为检测饮用水、地表水中有机物的标准分析方法。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GC-MS 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在传统挥发油、脂肪油等的分析测定方面不断发展与普及外,在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化妆品禁用成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关注和重视。人们食用了受到农药严重污染的蔬菜水果,而造成人体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保证食品的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制订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借此施行技术壁垒,使得农药残留问题不仅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对外贸易。

由于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复杂,不同农药品种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不断涌现,给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快速、可靠、灵敏和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无疑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和避免国际间有关贸易争端的基础。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残留检测能力有限、覆盖面窄。因此,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条件及农产品市场制定相应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食品贸易的顺利进行。日常食用的果蔬施用的农药种类繁多,常见的农药如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和除草剂,抑菌剂等。由于果蔬中往往同时残留不同种类的农药,这对多残留同时检测条件提出很高要求。由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具有灵敏度

高、分析速度快、鉴别能力强等特点,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和鉴定,特别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多残留检测。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

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是英国科学家1952年创立的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是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1]。如图 1所示,气相色谱利用样品在色谱柱中气相和固定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经过反复多次分配从而实现分离。气相色谱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主要用于沸点低、易挥发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由于与普通的填充柱相比,毛细管色谱柱具有更高的分离度,在传统填充柱上难分离的物质可在毛细管色谱柱上达到轻松分离目的,近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环境有机污染物、食品农药残留等的分析检测上独树一帜[2]。此外新型检测器的产生、与其他分析技术如 IR、MS 的联用,使气相色谱法成为环境污染、食品质量安全等检测的有力工具。

图1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3]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通过测定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M/e)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质谱法检测灵敏度高,无需标样,可通过谱库检索来定性,也可根据目标化合物质谱的特征峰来确定分子结构。如图 2 所示,质谱中采用高速电子束撞击气态分子,把电离出的离子加速导入质量分析器中,然后按碎片离子质荷比大小的顺序进行收集和记录,即得到质谱图。根据质谱峰的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根据质谱峰的相对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灵敏度可达到ppb 级。世界上第一台质谱在1912年制成的,早期质谱仪主要用于测定原子量,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后,它才开始应用于复杂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由于质谱仪无法分离混合物,目前环境监测很少单独使用质谱仪作为检测手段,更多的是与其他一些分析手段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联用,以获得相互补充的效果。

图2 质谱法基本原理[3]

在气相色谱中,被逐次洗脱出来的组分在色谱图中是以峰的形式来记录。有关组分的信息通过测量色谱图中该组分峰的峰高和峰面积来确定,这些对应着检测到的组分量以及该组分通过色谱柱的时间。色谱图上某个组分峰最高点对应的时间(以进样作为时间起点)被定义为保留时间。通常利用该组分的特定保留时间对其定性,但这种定性方式并不绝对准确,组分的确定经常会模糊或根本无法识别该组分。与气相色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质谱监测器对混合物的检测毫无办法。如果一个单独的组分进入质谱监测器,它的质谱图可以通过各种离子化检测方法而获得。确定了该物质的质谱图通常来说就可以准确的鉴别该物质为何物并可以确定它的分子结构。显然,如果是

混合物质进入质谱检测器,所获得的质谱图就会是该混合物中所有组分谱图的总和。物质的质谱图可能会相当的复杂以至于准确的鉴别混合物中的多种组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气相色谱能够高效的分离混合物但并不善于鉴定各个组分;另一方面质谱监测器善于鉴别单一的组分却难以鉴别混合物。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如何将两种方法联合在一起使用,组成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包括:GC 模块、MS 模块、GC-MS 接口模块、仪器控制模块以及软件模块。典型的 GC-MS 系统的如图3所示,待分析样品通过载气(氢气或氦气)经过 GC 色谱柱得到初步分离,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经过 GC-MS 接口模块传输进入 MS 模块的离子源单元,在这里各组分被离子化形成离子,进而被 MS 模块中的质量分析分析,分析获得的数据由 GC-MS 平台的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显示,并进行数据库搜索和比对。整个分析过程所涉及到的流程处理顺序均由 GC-MS 平台的仪器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和协调。

图3 GM-MS系统示意图[4]

气相色谱作为进样系统,充分发挥其高效的分离能力和高的灵敏度,对样品进行有效分离。同时满足质谱分析对样品单一性的要求,避免了样品受污染,有效控制质谱进样量,减少对质谱仪器的污染,极大的提高了对混合物的分离,定性,定量分析效率。

质谱作为检测器,检测的是离子质量,获得化合物的质谱图,解决了气相色谱定性的局限性,而且质谱的多种扫描方式和质量分析技术,可以有选择的只检测所需要的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SIM,选择离子模式),具有专一的选择性,不仅能排除基质和杂质峰的干扰,还极大的提高检测灵敏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缺陷,因而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鉴别能力强等特点,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和鉴定,特别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判别、化合物分子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将一切可气化的混合物有效的分离并准确的定性、定量其组分。气质联用仪在现在生活和研究中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到行星间的探测,小到环境中二氧化氮的检测,是目前能够为 pg 级试样提供结构信息的最主要分析工具。

2.2常见GM-MS前处理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是一种对复杂化合物组分的痕量检测方法。在测定之前,必须找到适合待测样品和目标化合物理化性质的萃取、净化、浓缩等处理步骤。建立多种农药的前处理方法要充分考虑其理化性质、基质干扰等因素,否则往往会使得待测物的分离、定性及定量变得困难,甚至产生错误的结论。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就是要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