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浙江大学专用)
- 格式:pdf
- 大小:243.71 KB
- 文档页数:9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冬季学期《数字系统设计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开课学院: 信息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___________入场 考试时间:_2006_年_1_月_14_日,所需时间: 120 分钟考生姓名: _____学号: 专业: ________一、(10分)把下列逻辑表达式化简为最简形式(不考虑冒险)。
(1) ,,,1Y (A B C D)=A B CD+A(B+C )(B+D)+A+C+D(2))10,8,4,0(d )13,12,7,5,3,2(M )D ,C ,B ,A (Y 2∏•∏= 其中d 表示任意项。
二、(本题共15分,其中第1、2小题6分,其中第3小题3分)设计一个一位8421BCD码乘以5的电路,要求输出也为8421BCD码,写出设计过程,画出电路。
1.用4线—16线译码器及门电路实现此电路(只画出十位的BCD码电路即可);2.只用四位全加器实现此电路;果也可用二进制表示。
3.不用任何器件设计此电路,请写出设计过程,画出电路。
三、(7分)P(P2P1P0)、Q(Q2Q1Q0)为二个三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试用一个3线-8线译码器74138和一个8选1数据选择器74151和尽可能少的门电路设计如下组合电路:当P=Q时,电路输出Y=1;否则,Y=0.四、(12 分)以一个计数器74161为核心器件和少量门电路,设计一个带同步清0功能的5421BCD码计数器:电路有清0输入控制端R,当R=0时,同步清0;当R=1时,按5421BCD码规则同步计数,注意不能有过渡态。
5421BCD码编码规则:0~9分别为:0000、0001、0010、0011、0100、1000、1001、1010、1011、1100。
请写出设计过程。
五、(15分)试用JK触发器及与非门设计一个具有异步清零功能的2421BCD码十进制同步计数器,不要求自启动分析。
2421BCD码如下表所示:六、分析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8分)1、分析由移位计数器74194组成的时序,画出电路状态图?(排列次序:Q0Q1Q2Q3, 另外S1 S0=00,保持;S1 S0=01,右移;S1 S0=10,左移;S1 S0=11,置数。
电子电路实验(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可以用万用表交流档测量音频信号的大小。
()A:对 B:错答案:错2.用万用表测量电流时需要把万用表串接入被测电路中。
()A:对 B:错答案:对3.为了得到正负12V电压给运算放大器供电,需要把电源设置于串联工作方式。
()A:对 B:错答案:对4.为了得到正负12V电压给运算放大器供电,需要把电源设置于并联工作方式。
()A:对 B:错答案:错5.用示波器观测交流信号,被测信号接入通道1(CH1),为使信号能稳定地显示在屏幕上,触发信源应选择()。
A:CH2 B:LINE C:CH1 D:EXT答案:CH16.用示波器测量一含有较大直流成分的交流小信号时,为使交流信号在屏幕上尽量占据大的幅面以便精确测量,输入信号的耦合方式应选择()A:DC耦合 B:接地 C:其余选项都可以 D:AC耦合答案:AC耦合7.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的直流成分时,输入信号的耦合方式应选择()A:接地 B:AC耦合 C:DC耦合 D:其余选项都可以答案:DC耦合8.在用示波器观测含有噪声干扰的信号时,为使信号波形能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上,观测含有高频干扰的低频信号时触发信号的耦合方式选用HFR(高频抑制) 耦合方式,观测含有低频干扰的高频信号时触发信号的耦合方式选用LFR(低频抑制) 耦合方式。
观测普通无噪声的信号时选用AC耦合。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如果设定不同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仍然成立。
()A:对 B:错答案:对2.如果电路中含有非线性器件,基尔霍夫定律仍然成立。
()A:对 B:错答案:对3.在叠加定律验证实验中,将不起作用的电压源直接短接。
()A:对 B:错答案:错4.在叠加定律验证实验中,将不起作用的电压源直接关闭。
()A:对 B:错答案:错5.电阻消耗的功率也具有叠加性。
()A:错 B:对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OrCAD套件不能绘制PCB版图。
《2019浙江大学信号系统与数字电路考研复习精编》《复习精编》是惟学浙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
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惟学浙大老师的倾力之作。
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做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
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
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
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若对8个特定对象进行编制,应该选择位二进制编码器。
参考答案:32.使逻辑函数【图片】为1的最小项有个参考答案:7##%_YZPRLFH_%##七3.条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组合称为任意项,条件中不允许出现的组合称为约束项,约束项和任意项统称为无关项。
参考答案:正确4.将逻辑函数L=AB+AC+BC用卡诺图表示为:【图片】参考答案:正确5.和逻辑式【图片】相等的是参考答案:B6.已知N的反码为10110011,则补码为01001101。
参考答案:错误7.十进制数(-10)10的二进制补码表示为:参考答案:(10110)28.判断对错:D/A转换器输出模拟量的大小只取决于输入的数字量。
参考答案:错误9.执行Quartus II的______命令,可以检查设计电路错误。
参考答案:Compiler10.CPLD和FPGA器件______。
参考答案:在系统加电时可以对器件的内容进行重构11.某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HCXX的功能表和简化逻辑符号如下所示。
【图片】用该集成计数器连接而成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该电路是(同步/异步)、(加法/减法)计数器;其中74HCXX(I)片连接成进制计数器;整个电路是进制计数器。
(答案间用中文分号隔开)【图片】参考答案:异步;加法;10;4412.已知集成计数器74HC193的功能表和引脚图如下所示,若利用反馈置数法设计一个余3码编码的10进制加计数器,则需要在输出Q3Q2Q1Q0=()时使置数端【图片】置为(),并将数据输入端D3D2D1D0置为()。
(答案间用中文分号隔开)【图片】【图片】参考答案:1101;0;001113.下列A/D转换器速度最快的是()。
参考答案: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14.用4选一的数据选择器扩展成16选一的数据选择器,若不加其它门电路,则最少需要()片4选一数据选择器。
参考答案:515.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92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则该电路功能为进制法(加/减)计数器。
数字电路与系统(学分4,学时53+7)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字电路与系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类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系统、计算机原理、数字通讯、数字控制等方面知识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学习数字电路的常用集成器件原理、符号、功能,以及由常用器件组成的组合电路、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而分析和设计由中规模乃至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数字系统。
同时也涉及了各种数字电路和系统,建立数字系统的整体概念,为使学生以后具有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大规模数字系统的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数字逻辑基础 2学时1. 数字电路2. 数制3. 数制间的转换4. 代码5. 带符号的二进制数教学要求: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计数规律及相互转换;掌握原码、反码、补码以及带符号的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字系统的有关概念;了解BCD码与十进制数的关系及各自特点,以及格雷码的作用、特点和编码的原理。
(二)逻辑门电路 3学时1. 逻辑门电路介绍2.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3. 分立器件门电路4. 集成逻辑门电路5. MOSFETs教学要求:掌握高、低电平与正、负逻辑的概念;掌握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的开关特性;掌握CMOS和TTL反相器电气特性和功能;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三态门、OC门、CMOS传输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了解二极管与门和或门,三极管非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CMOS和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三)逻辑代数基础 9学时1.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2.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3.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4.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教学要求:掌握逻辑代数的公理、定理及重要规则;掌握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了解逻辑函数表达式的不同形式与变换;了解逻辑代数中有关逻辑变量,逻辑运算、逻辑函数、最小项和最大项等基本概念。
整理课程简介教学课件参考文献《数字电路》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数字电路》是电气、自动化、电子通信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
也是联系模拟电路和各门技术课程的纽带,由于数字电路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使之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具有自身的体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数字电路》是一门电子技术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等教育工科电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而且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也不断成为几乎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学生学习完之后,能够应用电子电路等器件以及工程基本技巧完成一定的工程分析和工程设计任务。
《数字电路》是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本科教学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本课程拥有一支整体力量强、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师资队伍;本课程率先在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专业主干课程中实现自主教学,经过课程组成员深入细致的研究,完成了二本自编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并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自编实验素材,开放了“数字电路”全部内容,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自主结合;本课程全面实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二教学内容1.数字电路课程的基本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内容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等九部分。
2.教学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在当今信息社会,电子技术是突飞猛进发展的学科,需要解决好基础与发展、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等矛盾,处理好“宽”“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我们教改的重点。
本课程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教学、EDA技术教学和嵌入式技术(MCU 、ARM和DSP等)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如图所示。
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
《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41318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20级电气自动化技术授课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学时:5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3.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I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集成产品的识别与测试、常用功能电路的调整与测试、典型电子线路的制作与调试等方面的技能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为培养再学习能力服务,而且直接地为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与实践》。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达到培养电气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的。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按照理实一体、课内外互补、校内外结合的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通过班级讲授、团队学习、个体辅导、展示交流、技能大赛等手段,实现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的高职学生递进式培养。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以电子企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作为切入口,根据工作对象、内容、手段与成果的要求,将基于学科知识系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方式。
将典型电子产品作为教学主线而展开教学,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达到培养电气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