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学习目标掌握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觉机能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调节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调节本章主要内容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一、神经系统概述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和外周。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外周神经包含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把外周神经冲动传送到中枢,或把中枢的冲动传向周围器官。
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脑干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人类神经系统功能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二、动物神经系统演化头索动物(文昌鱼):神经管-脑泡-脊神经,是高级神经系统雏型。
脊椎动物:膨大的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桥脑(灵长类)和延髓-脊髓-周围神经。
人类:大脑高度皮层化。
神经系统演化:从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脑的六个部分以及大脑皮层的形成。
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鱼类神经系统特点中枢神经:5部脑。
端脑:嗅叶和大脑,没有大脑半球,古纹状体,嗅觉发达。
间脑:较小,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内分泌调节。
中脑:发达,视觉整合中枢,是感觉中枢。
适应暗光,为近视眼。
小脑:发达,出现脊髓束,是运动协调中枢;延脑:壁薄,参与运动与姿势平衡。
某些鱼类(七鳃鳗)发育过程中的后脑(小脑和延脑)成为菱脑。
平衡器官发达: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侧线感觉水流。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结构:胞体(soma):主体部分、内有细胞器。
轴突(axon):轴丘、始段,AP发源地,末端形成突触小体-突触:传导冲动:感受刺激、综合信息、传导信息;营养作用:释放营养物质,调整被支配组织代谢。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动物生理学3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动物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信息处理和调节的中心,负责接收、传递和解读各种外界和内部刺激,并协调和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是动物的智力和行为的控制中心。
它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个半球之间通过大脑沟和胼胝体相连。
大脑的表面有很多的脑回,这样可以增加大脑皮质的表面积,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大脑有多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负责不同的感觉和运动活动。
例如,脑的顶部受理视觉信息,脑的底部负责听觉信息,额叶负责运动控制和智力活动等。
大脑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区,就是产生情感和记忆。
这些功能区之间通过神经纤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神经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部,控制和协调动物的运动活动。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比如肌肉、关节的位置和姿势,然后通过神经元对神经肌肉的活动进行调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小脑还参与到对平衡和空间方向的感觉和认知。
另外,小脑还参与到记忆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运动学习和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脑干位于脑的底部,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过渡区域。
脑干由中脑、桥脑和延髓组成。
脑干是动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控制着呼吸、循环、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
脑干还承担着信息传递的任务,将大脑的指令传递给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并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位于脊柱内。
脊髓是神经信号传递的通道,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同时将大脑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分。
脊髓具有反射作用,当感觉到外界刺激时,可以迅速产生反应,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中枢神经系统在动物生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接收、传递和解读信息,协调和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将导致各种疾病和症状的产生。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目的要求:掌握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神经元和反射的一般规律,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机体的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了解水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组成与功能。
主要内容:中枢神经系统概述、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水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神经元结构、反射活动、不同中枢部位对躯体、内脏运动和感觉机能的调节机理。
课程内容: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调节系统,它使体内功能不断作用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两个部分,前者包括脊髓和脑两个部分,在颅腔和椎管内,人类脑分为大脑、脑干(间脑:丘脑、下丘脑;中脑,脑桥、延髓,其中后三部分又称为下位脑干)和小脑。
外周神经系统是指分布于全身的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其中支配体表和骨骼的称为躯体神经,支配内脏的称为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中枢神经中神经细胞核团称为神经核,在外周中则称为神经节;在中枢神经中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颜色较什称为灰质,轴突集中的部位,颜色较浅称为白质;在中枢中,机能相同的神经元轴突聚集成束,称传导束,在外周中则称为神经干,其中每个神经元的轴突称为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神经细胞,neuron)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虽然神经元形态与功能多种多样,但结构上大致都可分成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
轴突往往很长,由细胞的轴丘(axon hillock)分出,其直径均匀,开始一段称为始段(spike initiation);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它的起始段是动作电位的发源地,其末端形成分支,形成突触小体(synapse knob),与另外神经形成突触联系。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学习目标掌握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觉机能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调节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调节本章主要内容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一、神经系统概述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和外周。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外周神经包含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把外周神经冲动传送到中枢,或把中枢的冲动传向周围器官。
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脑干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人类神经系统功能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二、动物神经系统演化头索动物(文昌鱼):神经管-脑泡-脊神经,是高级神经系统雏型。
脊椎动物:膨大的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桥脑(灵长类)和延髓-脊髓-周围神经。
人类:大脑高度皮层化。
神经系统演化:从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脑的六个部分以及大脑皮层的形成。
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鱼类神经系统特点中枢神经:5部脑。
端脑:嗅叶和大脑,没有大脑半球,古纹状体,嗅觉发达。
间脑:较小,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内分泌调节。
中脑:发达,视觉整合中枢,是感觉中枢。
适应暗光,为近视眼。
小脑:发达,出现脊髓束,是运动协调中枢;延脑:壁薄,参与运动与姿势平衡。
某些鱼类(七鳃鳗)发育过程中的后脑(小脑和延脑)成为菱脑。
平衡器官发达: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侧线感觉水流。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结构:胞体(soma):主体部分、内有细胞器。
轴突(axon):轴丘、始段,AP发源地,末端形成突触小体-突触:传导冲动:感受刺激、综合信息、传导信息;营养作用:释放营养物质,调整被支配组织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