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1
骨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骨科心理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作为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贯穿于病人住院的过程,起到药物所起不到作用,密切观察病青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对性甘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解到最佳状态,配合治疗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艺术
1.善用美好语言:语言是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首先应有礼貌,主动向病人问好,根据不同职业的人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使通恰到好处,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早上好,吃了吗?睡得好吗…)
2.避免伤害刺激性语言: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带来消极的情绪
如:随意训斥、指责病人,会挫伤其自尊心,给病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窃窃私语,你怎么又记不住啊)
3.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即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能促进机体恢复
(你今天看起来好多了…)。
骨科病人心理护理方案骨科病人心理护理方案骨科病人心理护理一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分科病人院内集体转运中的安全管理。
[方法]做好转运前病人的评估、告知,制订转运方案,规范转运制度,有效使用标识。
[结果]病人转运无意外发生,病人满意。
[结论]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对骨科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骨科病人;集体转运;安全管理我院骨科病人多,为改善医疗环境,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大科室发展空间,我院 2009 年对骨科进行分科,对病人进行集体转运。
现将转运骨科病人的安全措施及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需要转运的 21 例骨科病人中,男 18 例,女 3 例;年龄最小不到2 岁,最大 86 岁;膝关节置换术后 2 例,马蹄内翻足术后 1 例,锁骨骨折术后 1 例,肱骨骨折术后 2 例,骨盆骨折 1 例,股骨骨折术后 5 例,腰椎术后 6 例,骨肿瘤术后 1 例,胫腓骨骨折术后 2 例。
2 方法 2. 1 转运前病人评估、告知需要转运的病人大部分是由于意外创伤而住院,突然转为病人角色,难以适应[1],担心转运过程中再次受伤,有个别病人住院时间长,与病友关系融1/ 3洽不愿分开。
为此,先与病人及家属交谈,了解其健康状态和对分科转运的意愿[2],对病人的病情与思想动态做详细汇总,对转运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评估[3],并由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共同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转运原因、目的、具体时间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措施,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 2 根据病情、病人需要确定转运方案提高转运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将易发生安全隐患的项目列成表,并掌握防范措施。
制订方案前先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介绍病人情况,根据病人情况,护理人员再确定方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不影响治疗,转运时间选择在 18:00~19:00,因这一时间段日间的治疗基本结束。
将原同一病室病人尽量安排在一起,使其不感到陌生,其他病人根据病情安排病室。
骨科心理护理特点及对策(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科重庆402160)【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涉及骨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并对由此而提出的对策进行归纳,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便在临床上,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便更好地辅助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心理护理;心理特点【中国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16-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开始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在疾病的防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对于骨科患者,往往是由于突然遭遇意外事故在心理上毫无准备和提防的情况下而导致外伤,甚至骨折,这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都是重大的打击,而这些往往被忽视。
事实上,如果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久,将对骨科住院患者的各种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严重影响骨伤患者的躯体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并发应激性溃疡[1]和骨伤后精神障碍[2]。
因此骨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干预, 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心理学界的关注。
现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心理成因骨科患者的创伤,大多来自车祸和意外伤,带给他们的是痛苦、恐惧和焦虑,他们除了面对创伤带来的痛苦,往往还必须面对伤残的结果。
骨科患者入院后,一方面是外伤和疾病造成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和最佳的护理。
2心理护理的意义 2.1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的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护理工作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身体、生理需要的服务,还要做好心理社会的服务。
护理的对象不仅是疾病,而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和各种心理活动的人,即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2.2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个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经济地位和心理需求都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
骨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作者:叶青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9期[摘要] 现代医学十分重视并强调心理护理的作用及其成效。
骨科患者术前常见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恐惧、紧张、悲观、忧虑,这些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和治疗效果,必须把握好护理环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手段,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保障手术成功并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骨科患者心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与病患者的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患者的情绪、感受等心理,促进患者产生乐观、坚强的积极心理,进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医护活动,达到理想的医护效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加强心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信任、理解与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因此,要把倡导和强化心理护理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1 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骨科手术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如出血疼痛,致残及后遗症,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从日常护理中可以看出,恐惧是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也是心理护理中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障碍。
其次是悲观、焦虑、忧郁,这些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和治疗效果。
因此,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教会患者掌握术前准备方面的一些必要知识,将对手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1.1 恐惧、紧张的心理。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紧张状态,故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手术前准备等心理状态。
据此,在护理活动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1.1 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本院的医疗规程、医生素质和以往成功手术的病例,并向患者适当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麻醉方式及安全措施等,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到亲切、可靠有依托。
1.1.2 通过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情绪,并较好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的心理因素,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信赖,增强配合手术、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骨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骨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术前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进程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骨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内容,共计1000字。
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术前,护士能通过与患者的谈话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一些患者可能会焦虑、恐惧和不安,对手术过程和术后的康复情况缺乏了解,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担心手术后无法正常走路、运动等状况。
这些都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护理。
2.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教育对于骨科手术的相关知识,护士应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解释,让他们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步骤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安抚患者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焦虑、恐惧和疑虑,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手术。
3.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护士要以亲和力和温暖的态度去对待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理解。
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关系,让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护士,愿意向护士倾诉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患者能够感受到他们不再孤单,有支持他们的人。
4.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对于焦虑的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深呼吸、音乐疗法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放松情绪;对于恐惧的患者,可以通过情绪支持、鼓励和慢慢适应手术环境来减轻他们的恐惧感。
5.介绍其他患者的康复经历护士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曾经成功康复的患者的经历,让患者感受到希望和信心,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对手术、康复的信心,促进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6.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在术前,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能够把内心的痛苦和不安释放出来,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给与他们积极的回馈,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7.与家属进行沟通术前心理护理不仅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还要与其家属进行沟通。
家属是患者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情绪和态度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
浅谈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作用效果,并分析心理护理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护理价值,以期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50例,为实验组对该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并同时予以心理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仅进行常规的临床基础护理,经过临床的4~6个月的临床护理后,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比较分析心理护理在创伤骨科护理中的具体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其中实验组的患者恢复的较为迅速,并且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示十分满意,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恢复的速度较慢,并且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现象,需进一步治疗。
结论:利用心理护理来加强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大大提高患者的回复率,而且减少对患者的用药量,因此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96-02创伤骨科患者多是由于车祸、塌方、爆炸、坠落等严重的突发性事故造成,因此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生活失去基本的自理能力,只能够长期的卧床休养,而且各项生理需求都必须依赖于别人,很容易造成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
且多数创伤骨科的患者,因为身体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且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而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对于患者的恢复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增强对康复的信心,促进患者的恢复率,改善患者病情,本次的实验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骨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可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创伤骨科,供1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52例,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车祸致伤19例,炸伤16例,其余为塌方压伤、斗殴致伤等,其中女患者48例,平均年龄33岁,其中机器伤12例,刀伤16例其余为坠落伤、砸伤等。
骨科病人心理护理体会摘要:骨科患者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是人类追求永恒的目标。
骨科患者由于突然发病,由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这个现实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的。
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骨科健康和心理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学骨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91-02以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护理工作,是现代护理模式的客观要求,现就骨科护理中运用心理学的问题,谈以下几点体会:1掌握病人情绪变化特点,正确地给予适宜良性刺激,形成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良好心境1.1减少视觉上的不良刺激。
骨科由于治疗的需要,病室设置较复杂,因此,在布置时要力求简洁,素雅大方,光线宜人,避免牵引架等器具带来的沉闷气氛。
有条件时可放置草本鲜花,使病室有一种明朗向上的气氛。
注意让截瘫等卧床时间较长的病人靠近窗户,使他们凭窗远眺,能领略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这种享受,而不致于感到自己被禁在床上。
医护人员则要注意行为美,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亲切温和、行要端、坐要正、步态稳、动作轻,使病人获得愉快感、安全感、信任感。
1.2减少听觉上的不良刺激。
要求我们做到语言美、有礼貌、富有同情心。
尊重病人人格,切不可因病人住院较久或残废而厌烦他们,鄙视他们。
询问病人要尊老爱幼,语调亲切,回答问题要言词确切,态度和蔼。
此外还要做到“三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减少病室噪音,使病人感到恬静舒适,增强治愈的信心。
1.3减少嗅觉上的不良刺激。
避免污秽气味影响病人情绪,也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骨科病人卧床及行动不便者多,生活琐事、排泄二便等多在床上或室内进行,所以空气较污浊。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经常开窗通风,定期进行消毒,湿式扫床、扫地、避免灰尘、石膏屑等对鼻粘膜的刺激,及时去除有臭味的脓血敷料等污物。
对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摘要:针对骨科患者的病因和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去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达到手术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效果。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特别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各类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高,导致创伤骨科患者众多,疼痛可能伴随患者诊疗、康复的全过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使之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1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改变护理对象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2心理护理的目的骨科患者入院后,①是外伤和疾病造成的身体的痛苦,②是希望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和最佳护理。
2.1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2.2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患者从家庭到医院,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陌生的,难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影响饮食和睡眠。
2.3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完成各项工作重要基础,患者在住院期间这一点也显得十分重要。
3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艺术3.1善于使用美好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能否达到相互理解,除交流的内容、环境、交谈双方的知识经验外,应用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