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分度
- 格式:ppt
- 大小:895.00 KB
- 文档页数:35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一、解释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1./2.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3.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4.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5.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四、判断分析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
这样就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分析:由于测验的编制者给要测量的特性所下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因而区分测验时不能只看测验的名称,而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五、简答1.心理测量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①心理测量没有绝对零点,只有人定零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认证重点知识总结大纲第五章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一、教学方法:
(1)以基本概念教学为主,强调各指标的表示方法及之间关系。
(2)本章节对心理测验技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讲课时应着重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1)心理测量学概述
(2)测验的常模(重点掌握)
(3)测验的信度(掌握)
(4)测验的效度(理解)
(5)测验的难度(识记)
(6)测验的区分度(识记)
(7)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识记)
(8)心理测验的使用(重点掌握)
三、教学目标:
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临床诊断、判定疗效及咨询与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章内容讲述的是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使用原则。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心理测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区分度计算公式
(最新版)
目录
1.区分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2.区分度的计算公式
3.区分度的应用实例
正文
一、区分度的定义与重要性
区分度(Discriminant)是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主要用于衡量测试或评估工具对于不同水平被试者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与难度、通过率等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
在知识类测试中,区分度对于选拔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分度的计算公式
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D=PH-PL
其中,D 表示区分度;PH 表示高分组的通过率,即得分高的被试者
通过的比例;PL 表示低分组的通过率,即得分低的被试者通过的比例。
三、区分度的应用实例
以一场语文考试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区分度来评估该考试的选拔效果。
假设高分组的通过率为 0.8,低分组的通过率为 0.3,则区分度
D=0.8-0.3=0.5。
这意味着该考试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者具有较好的区分
能力。
在选拔过程中,区分度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具有潜力的人才,并为教育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总结来说,区分度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衡量测试或评估工具的选拔和鉴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命题技术之区分度与信度、效度的控制我们先看看某省某学科重要考试统计的区分度。
按照区分度标准(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0.4 以上为优良题, 0.3-0.39 为良好题,0.2-0.29 为一般题, 0.2 以下为劣题,区分度为负数,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意味着优秀学生做不出来,差的学生却乱猜出正确答案)衡量,该试卷各小题区分度不高,尽管试题的平均分、难度都比较正常,但从区分度来评判,竟然没有一道好题,差不多都是劣题。
什么情况下区分度才高呢?难度过高,答对的人少,大部分人得分低;难度过低,答对的人多,分数分布在高分端。
一般情况,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
因此,当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但上表并没有体现这一规律,我们简单地以区分度一个指标判断试题的优劣,其实是不恰当的。
区分度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抽查样本大小,如果样本太小,可能会导致相关系数不稳定;二是试题的难度,如果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试题的区分度降低;三是试题本身是否有质量问题,如题干表述的不明确,题干存在某种给考生提示的线索或其他技术性错误。
如果排除以上三个因素,区分度还是低,表明学校教学或考生复习方面可能存在某些问题,比如过难的题攻不下来,或者是容易题粗心大意,暴露出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基础不扎实的毛病。
在大班额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平均使力,眼里只有平均分,学校评价只看平均分,不追求区分度。
这种非常现实的观念与做法,直接影响着试卷的区分度。
像高考这样的考试,选拔功能强,必须考虑试卷的区分度。
如果把考生分高中低三个档,为了区分出层次,让高水平的学生进双一流大学,让中等水平的进中等学校,让第三层次的学生考入专科学校。
鉴于考生能力分布呈正态分布,因此试卷难度分布也应呈正态分布,即难、中、易按比例(3:7:1)分布。
但像奥赛、奖学金考试这个竞赛性考试,都是优秀学生在角逐,对区分度的要求更高,难题比例要大于中等层次的题。
普通学校出月考题,检测的目的地主要是看看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对区分度的要求相对不高,建议多出难度适中的题目;但对于一些优质学校,最差一个都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好学校,目标是放在争夺状元、省前10名、前20名、前50名,争的是上600分人数。
心理测量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方法P(7)(一)观察法(二)访谈法(三)自然实验法(四)个案调查法2、心理测验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对个体差异的研究P(9)背景:心理测验最初产生的原因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
工厂需要童工和低能儿,因此要有适当的工具和手段以便有效识别,人们对精神异常者和智力落后者的同等不良待遇,人们要对他们进行区别,也需要建立一种客观的分类标准和鉴别方法。
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天文学的一个事件。
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1、测量的定义P(23)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要素P(24)参照点:计算事物的量的起点。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
另一种是人为指定的参照点。
心理测量中的参照点是人定的,从该点起计算的数值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
单位:理想的单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即同一单位在大家看来意义是相同的,不允许有不同的解释。
而是有相等的价值。
也就是说,第一单位与第二单位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单位与第三单位间的距离。
3、测量的量表:要测量某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将要测量的每个事物放在这个连续体的适当位置上,看他距离参照点的远近,以此得到一个测量值,这个连续体就叫量表(measurement),即测量的量表是指在进行测量时体现了测量规则的连续体。
命名量表:类别量表或称名量表,它是量表中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只起着标志事物的作用,因而没有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顺序量表:等级量表,其测量水平比命名量表高,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多少,它所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但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顺序量表具有区分性和序列性,但不具有等距性,也没有可加性。
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
第五章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正如任何一个测量工具一样,心理测量工具也有它自身的评价指标。
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和有效的常模都是检验心理测量工具是否具有可靠性、有效性、鉴别性、可比性等良好测量特征的技术指标。
因此,了解相关技术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对于从事心理测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信度在进行心理测量时,最重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之一就是信度(reliability)。
任何一项好的测量都必须有良好的信度,这是人事测评的中心问题,同时它也是标准化测评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信度的定义信度指的是测量数据和结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程度,它用于分析测量工具测量的前后一致性水平,并以这种一致性的程度来判断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也就是说使用的测评工具可以稳定地测到它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我们在选择和使用测评工具或方法时,信度必须是考虑的重要问题。
测验信度越高,表示测验结果越可信,但也无法期望两次测验结果完全一致,信度除受测验工具本身的影响外,亦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干扰,如所测量的被试样本特征等。
因此没有一份测验是完全可靠的,信度只是一种程度上大小的差别而已。
一致性高的测量工具是指同一群人接受性质相同内容相同的测验测量后,在各结果间显示出的较强的正相关。
稳定性高的测量工具则是指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时间接受同样的测验时,结果间的差异很小。
二、信度与误差在进行心理测量时,信度指的是测验分数未受测量误差(errors of measurement)影响的程度。
测量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测量误差愈小,测量结果愈可靠;换言之,如果测量的结果能反应受试者真实的特征,而不因其他因素而影响测验结果,那么这个测验所测量的结果是可靠的。
测量误差通常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误差,即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虽然每次的测量值具有一致性,但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