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61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结核病的治疗,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五项原则。
一、早期任何疾病都要坚持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结核病尤其重要。
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
早期治疗,一是可以避开组织受到破坏,造成张难以修复的后果。
二是结核病早期,结核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寿药物对代谢活跃的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三是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汲取,不留痕迹。
二、联合对于结核病人,无论初治还是复治均要联合用药。
临床上治疗失败的缘由往大都是单一用药造成的。
联合用药必需要坚持二种以上的药物治疗。
这样,可避开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
目前的联合用药方案中,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还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
联合用药可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还能缩短疗程,削减不必要的经济铺张。
三、适量合理、适当的用药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能削减化疗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
几乎全部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殊对肝脏有毒付作用;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易产生耐药性。
所以肯定药采纳适当的剂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依据结核榴菌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特点。
在治疗上必需坚持规律用药,假如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可能导致结核杆菌耐药,造成治疗失败。
五、全程结核病的治疗有肯定的周期,必需坚持全程服药,才能达到彻底治疗的效果。
目前结核病的初治方案是2个月的强化期和4个月的巩固期。
肺结核肺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主要由呼吸道传染,成人一般以慢性肺结核病最多见。
中医学称为“肺痛”,是由正气不足,熔虫侵入肺脏所引起。
其病理演变开始为肺阴亏耗,继而发展至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病及脾肾。
【诊断】1.成人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疲劳。
2 .早期轻症可无阳性体征,有时在呼气后轻咳再深吸气时可听到细啰音。
重者可有震颤增强,叩诊呈浊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或湿啰音,或伴见胸廓上部变形或凹陷。
3 .确诊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及痰液检查找到结核杆菌,儿童患者可作结核菌素试验。
肺结核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可以增高。
4 .如病久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气喘、心慌,应注意并发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病位在肺,病理重点主要在于阴虚,治疗应以扶正抗痛、补肺养阴为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辨肺、脾、肾三脏的见证,并掌握阴虚、气虚的主次进行处理。
1.肺阴不足干咳痰少,质黏色白,或偶夹血丝,或午后潮热,胸闷隐痛,疲劳倦怠乏力,食少,口干,苔薄,舌边尖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举例:月华丸加减。
沙参、麦冬、天冬、玉竹各IOg,百部12g,百合、白及各IOg o5 .阴虚火旺咳呛气急,痰少起沫,或吐黄痰,声音嘶哑,有时咳吐鲜血,潮热骨蒸,手足心热,盗汗,胸痛,心烦失眠,消瘦明显,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滋阴清火。
方药举例:百合固金汤加减。
沙参、麦冬、百合、白及各IOg,百部、生地黄各12g,玄参、黄苓各IOg,白毛夏枯草ISg03.气阴两虚咳嗽,气短,痰吐稀白或夹少量血液,骨蒸潮热,畏风,自汗,盗汗,腹胀食少,便清,面色眺白或有浮肿,舌质光剥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举例:补肺汤加减。
党参、白术、黄黄、山药各IOg,五味子3g,冬虫夏草3g,麦冬IOg,玉竹10g,制百部IOg。
此外,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当针对本病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几个主要症状,进行配伍加减。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及护理健康教育问答一、肺结核需要做哪些检查1.细菌学检查(1)痰涂片:这是最简单、快速、易行的方法。
2010年WHO推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荧光显微镜代替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以提高涂片镜检的阳性率及缩短检查时间。
(2)痰培养: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为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同时还可作药物敏感试验与菌型鉴定。
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MDR-TB的检出率,为临床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以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依据。
2.影像学检查(1)胸部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方法。
可以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病变性质、有无空洞、有无活动性及空洞的大小、洞壁的特点等。
(2)胸部CT:能够提供横断层的图像,减少重叠影像,易发现隐蔽的病变;能够清晰显示各型肺结核病变特点和性质,常用于对肺结核的诊断以及与其他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3.免疫学诊断(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该试验又称为PPD试验,是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手段。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不能区分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感染还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
若为强阳性(+++),常提示为活动性结核病,具有诊断价值。
需注意的是,若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的可能。
方法是取0.1ml(5IU)PPD于前臂屈侧中上1/3处(避开瘢痕及硬结)进行皮下注射,48~72小时后观测皮肤硬结直径大小。
(2)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该试验主要用于诊断潜伏结核感染和结核病临床诊断。
试验方法包括QFT-GIT和T-Spot。
(3)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该检测对于鉴别活动性肺结核和既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人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但鉴于血清学试验的高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用于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病的诊断的临床意义不大。
4.分子生物学检查该检查为结核病以及耐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肺结核健康宣教内容一、肺结核的基本认识1.肺结核的定义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导致肺部组织炎症、坏死和空洞。
2.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喷嚏、说话时产生的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结核病。
3.肺结核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密切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长期生活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的人、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等。
二、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
部分患者可能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2.肺结核的诊断肺结核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可以显示肺部病变,实验室检查如痰液涂片、培养等可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
三、肺结核的治疗与护理1.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原则。
抗结核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核心,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规范、全程、足量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2.肺结核的护理措施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充足休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四、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1.预防肺结核的措施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加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此外,加强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等也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2.肺结核的控制策略肺结核的控制策略包括病例发现、病例管理、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等。
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结核患者,及时给予规范治疗,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
五、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1.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心理护理旨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摘要】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国流行,全球近20亿人口受结核菌的感染,有2000万人患结核病,每年新发病人达800万~1000万人。
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的头号杀手。
我国结核病疫情属世界上高流行国家之一,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很多。
结核病在我国仍然是一个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发展成肺结核,亦可经淋巴与血液循环播散引起结核性胸膜炎及其他肺外结核病。
【关键词】肺结核;治疗1临床表现早期结核病无自觉症状,在健康检查时发现。
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
1.1呼吸道症状①咳嗽:咳嗽是肺结核的重要早期症状,也是排除气道分泌物的生理反应。
持续2周治疗不愈的咳嗽,应做痰结核杆菌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
如咳嗽伴有血痰、低热、盗汗与易疲倦则高度提示肺结核病的可能。
传染性肺结核和具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咳嗽频率比较高。
②咳痰:早期肺结核病人常常无痰,当结核病进展出现干酪坏死空洞形成或合并感染时痰量才逐渐增多。
痰是检查结核杆菌的有利条件。
但当病人化学治疗后,咳痰减少、消失,病人可能无痰。
③血痰或咯血: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20%~90%。
肺结核病变进展为空洞壁、支气管内膜结核溃及血管时,可出现血痰或小量咯血。
空洞内壁小动脉溃破可造成大咯血,导致致死性咯血。
④呼吸困难:一般肺结核病人无呼吸困难。
当气管受压、肺不张、病变广泛而严重影响肺功能时,病人才感到呼吸费力。
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和胸痛时,应想到并发自发性气胸或肺栓塞的可能。
1.2全身症状①结核病的早期可出现周身不适、疲倦、无力与盗汗。
②发热是早期活动性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轻症病人多为低热,病变恶化,合并感染或重症病人可有寒战高热。
结核病病人发热特点是:长期午后低热,次日晨前退热,亦称“潮热”。
经化学治疗后,50%~60%的病人2周内退热,20%~30%于10周内退热,尚有10%~20%持续到3个月左右③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体重下降。
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原则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疗肺结核,科学的抗结核治疗原则应被遵循。
本文将介绍肺结核抗结核治疗的原则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1. 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是抗结核治疗的关键。
一旦发现肺结核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等,应立即就医。
通过胸部X射线、痰涂片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能尽早确诊。
在确定诊断后,患者需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以减少传播和疾病的进展。
2. 选择正确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治疗的核心是使用合适的抗结核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结核菌毒性、患者耐药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通常,初始治疗应包括多种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的可能性。
3. 强化治疗阶段抗结核治疗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
强化治疗阶段的目的是迅速减少结核菌的数量,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疾病的进展。
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需要每天服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每个月进行药物复查并评估疗效。
4. 维持治疗阶段维持治疗阶段是为了预防肺结核复发和传播。
在此阶段,通常只需要选择一种或两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持续时间通常为6至9个月,具体时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而定。
5. 遵循完整疗程抗结核治疗需要严格遵守完整疗程。
患者应按时服用抗结核药物,不得中途停药或减量。
即使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仍需按医生指导完成整个疗程,以避免细菌耐药和复发。
6.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还需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尤其是会与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
例如,糖皮质激素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在同一时间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咨询医生避免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
7. 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抗结核治疗期间,医生将根据病情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复查胸部X射线、痰涂片和结核菌素试验等。
此外,患者需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皮肤过敏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传染源:痰中带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未经治疗者易感人群:人体自然免疫力低下者,老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人医学检验指标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确诊依据)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
也可行结核菌培养、动物接种,但时间长。
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核菌素试验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经48-72h测量皮肤硬结直径。
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小于等于4mm者。
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在5mm或5mm以上者为阳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 为中度阳性,20mm以上局部有水泡,出血、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均为强阳性。
4.特异性抗体测定酶联吸附试验,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5.胸腔积液检查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时有意义。
6.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重要方式,临床分型的诊断依据)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肺结核的必备手段,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
结核病防护隔离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肺结核注意事项:肺结核病人饮食原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并同时补充足够的矿物质,来增强抵抗力,补偿疾病所致的高消耗。
肺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
肺结核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鉴别诊断_治疗方法肺结核的名词解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1.症状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
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
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1)肺结核分型①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
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临床诊断病例肺结核诊断标准一、诊断要点1. 症状: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有咯血或血痰。
2. 体征:病变范围较小时,可无明显体征;病变范围较大时,可有肺实变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
3. 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显示不同形态的浸润影,如片状、条索状、斑点状等,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CT可显示病变范围和性质,有助于鉴别其他肺部疾病。
4.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通过痰液检查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
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怀疑有支气管结核的患者,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诊断标准1. 有肺结核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且痰液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者,可诊断为肺结核。
2. 有肺结核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但痰液检查阴性者,应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定期复查痰液,若仍未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者,可诊断为肺结核。
3. 有肺结核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但未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者,可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4. 无肺结核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但痰液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者,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是否为肺结核。
5. 对于无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痰液检查,若发现异常者,应诊断为肺结核。
三、鉴别诊断1. 肺炎:肺炎起病急骤,常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影像学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可伴胸腔积液。
与肺结核的鉴别点在于肺炎的痰液检查无结核分枝杆菌。
2. 肺癌:肺癌多见于老年男性有吸烟史者,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块状阴影或毛玻璃样改变等。
与肺结核的鉴别点在于肺癌的痰液检查无结核分枝杆菌。
3. 肺脓肿:肺脓肿多表现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空洞性阴影,周围有炎性浸润。
与肺结核的鉴别点在于肺脓肿的痰液检查无结核分枝杆菌。
4. 风湿性肺炎:风湿性肺炎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磨玻璃样改变等。
肺结核病的诊疗常规概述肺结核为一全球性疾病,经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呼吸道分泌物通过空气在人群间进行传播的一种疾病,并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不仅患病人群众多,而且随着低免疫状态人群的增多(包括老年、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和传染性性病人群,等等),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肺结核是社会上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发生伴有空洞且排菌的继发性肺结核更具传染性。
病史1.发病特点: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平缓;但有少数起病骤急,病情凶险,如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等。
2.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依据病变程度的不同,症状和体征的变异很大。
初始期结核杆菌局部感染时,并无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随着病情的进展,在对结核菌素产生高敏反应后(4~6周),出现低热、乏力等,有少部分患者出现高热。
因此,在临床上采集病史时,应注意肺结核的全身和呼吸道症状。
(1)全身中毒症状常见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病变进展时或某些特殊类型的结核病(干酪性、粟粒型、浆膜性、肺外结核等)可有高热;(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累及胸膜时出现胸痛,合并气胸或胸膜炎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合并ARDS时,出现呼吸窘迫。
3.诊疗过程和用药史:同其他疾病一样,要注意询问患者住院前的就诊情况,包括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胸片甚或胸部CT等,曾给予何种治疗,抗痨化疗时药物的种类、时间和疗效反应。
4.既往史:有无糖尿病、肿瘤手术后化疗和放疗、器官移植、AIDS病或梅毒等病史。
5.个人史:注意询问(1)有无与结核病患者、可疑结核病患者或高危结核人群密切接触史;(2)有无吸毒麻药物史;(3)是否存在高危患病因素:HIV感染、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低体重者(<10%理想体重)、尘肺(矽肺等)、胃肠手术和空肠吻合术等体格检查1.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特别是颈部、锁骨上窝和腋窝淋巴结群,应予以重视。
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一、肺结核的诊断原则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播和发展形势仍然严峻。
为了准确诊断肺结核,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诊断原则,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1. 临床表现评估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慢性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症状。
此外,还需询问是否有近期与结核患者接触史及其他相关风险因素。
2.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可能存在的情况(如胸部异常听诊声、杵状指等),从而提供进一步辅助诊断的线索。
3. X射线胸透和胸部CT扫描这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放射学检查方法,有助于发现肺结核相关异常影像学特征:如空洞形成、纤维化改变等。
4. 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斑点试验(TST)是最常用的结核菌素试验,可检测人体对结核杆菌抗原的免疫反应。
阳性结果提示曾被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能确定是否是活动性结核感染,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5.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通过培养患者的痰液或其他标本样本,可以确诊肺结核,并对药物敏感性进行判断。
二、肺结核的治疗原则肺结核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监测耐药情况、辅助器官功能支持等。
下面对这些原则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1. 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当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通常采取联合治疗。
患者需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避免漏服或停药。
同时应遵循多药联合使用以避免耐药产生。
2. 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患者根据其临床情况和耐药信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新发肺结核患者采用4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而对一些特殊情况如HIV感染者、老年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监测耐药情况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的出现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耐药情况,并根据结果对治疗方案做出调整。
4. 辅助器官功能支持患者在肺结核发展过程中,可能伴随肝功能受损、肾脏不全等问题。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对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彻底治愈患者,不仅在于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随着细菌学、影像学、免疫学等诊断技术的进展,短程化学疗法的广泛应用和老年患者、耐药患者、合并糖尿病、免疫损害等肺结核患者的增多,使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日趋复杂,需要建立规范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指导原则,以便结核病专业医师及其它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取得共识,正确掌握诊断技术,合理使用化疗方案,提高肺结核病的诊断和处理水平。
一、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下列表现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应进一步做痰和胸部X线检查。
应注意约有20%活动肺结核患者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1 咳嗽、咳痰三周或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发热(常午后低热),可伴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月经失调。
3 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结节性红斑、泡性结膜炎和结核风湿症(Poncet病)等。
4 结核菌素(PPDC5TU)皮肤试验:我国是结核病高流行国家,儿童普种卡介苗,阳性对诊断结核病意义不大,但对未种卡介苗儿童则提示已受结核分支杆菌(简称结核菌)感染或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当呈现强阳性时表示机体处于超过敏状态,发病机率高,可做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的参考指征。
5 患肺结核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肺部病变较广泛时可有相应体征,有明显空洞或并发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康尼峡缩小提示肺尖有病变。
二、肺结核的影像诊断细菌学检查是肺结核诊断的确切依据,但不是所有的肺结核都可得到细菌学证实。
胸部X线检查也常是重要的。
但是肺结核的胸部X线表现并无特征性改变,需注意与其它肺部疾病鉴别。
一般而言,肺结核胸部X线表现可有如下特点:1 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
2 病变可局限也可多肺段侵犯。
3 X线影像可呈多形态表现(即同时呈现渗出、增殖、纤维和干酪性病变),也可伴有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