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16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加工精度就是指加工后的零件在形状、尺寸、表面相互边线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合乎程度。
它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边线精度共同组成。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
边线精度: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之间的实际边线与理想零件各表面之间的边线的合乎程度。
(二)机械加工精度获得的方法1.尺寸精度的赢得方法1)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再调整,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2)调整法就是按试切不好的工件尺寸、标准件或对刀块等调整确认刀具相对工件定位基准的精确边线,并在维持此精确边线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对一批工件展开加工的方法。
3)定尺寸刀具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法。
4)自动控制法通过由测量装置、切削装置和焊接机构以及控制系统共同组成的掌控加工系统,把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调整和焊接加工等工作自动顺利完成,从而赢得所建议的尺寸精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机械加工中赢得一定形状表面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轨迹法此法利用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
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即成形运动。
用这种方法赢得的形状精度依赖于机床的成形运动精度。
2)成形法此法利用成形刀具代替普通刀具来获得要求的几何形状的表面。
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所取代,从而简化了机床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这种方法赢得的表面形状精度既依赖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又离不开机床成形运动的精度。
3)范成法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是在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运动中,由刀刃的包络面形成的。
因而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扼曲面,成形运动间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加工齿轮常用此种方法。
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方法研究一、引言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检测与校正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机械加工精度检测方法机械加工精度检测通过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参数来评估加工精度的合格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游标尺、千分尺等,可以直接读取尺寸参数,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的加工件。
然而,在复杂几何形状的加工件上,传统测量方法往往难以精确测量。
2. 光学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如激光测距仪、光学投影仪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量加工件的形状、位置精度等参数,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领域。
然而,光学测量方法存在测量范围有限、受环境光干扰等问题。
3. 三坐标测量系统三坐标测量系统可以测量加工件的三维形状、位置等参数,具有高精度和高测量范围的特点。
它通过测量加工件表面的坐标点,并根据坐标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得到加工件的各项精度参数。
三坐标测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中。
三、机械加工精度校正方法机械加工精度校正是针对检测出的加工误差进行修正,以达到规定的加工精度要求。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调整机床精度机床是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其几何误差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机床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校正,可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对导轨、滑块等部件进行调整和修复。
2. 优化刀具与切削参数刀具与切削参数也是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优化刀具的选择、研磨和切削参数的调整,可以降低切削力和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3. 修正工艺误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工艺误差,如温度变形、残余应力等。
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可以减小工艺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四、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的挑战与展望机械加工精度检测与校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精度检测仪器的开发、复杂加工件的测量和校正方法的研究等。
机械加工中尺寸精度的测量方法试切法试切法是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的操作流程,反复开展,直到到达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
先从加工表面上试切出一个很小的部分,对这部分的尺寸开展测量。
接下来,根据测量结果和加工要求,对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相对的位置开展适当地调整。
然后再试切,再测量。
经过如此往复的两三次试切和测量之后,当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到达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镜加工就应用了试切法测量尺寸精度。
采用试切法测量尺寸精度不需要复杂的装置,而且可以到达一个很高的精度值。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序比较复杂,需要开展多次的调整、试切、测量和计算,这样做效率较低,而且费时费力。
再有,这种方法对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有严重的依赖,质量不够稳定,所以往往只适用于较小批量的生产。
试切法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称为配作。
配作是以已经加工好的工件尺寸为基准,对另一个或者多个相配的工件组合在一起开展加工。
对被加工工件的尺寸须要到达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调整法调整法是利用样件或标准件,如机床上的定程装置、对刀装置或是预先调整好的刀架,修正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准确相对位置,使之到达需要的尺寸精度,然后再以此标准对一批工件开展加工的方法。
因为尺寸已经在加工之前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再需要开展试切,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例如,采用铳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
相比于试切法,调整法拥有更加稳定的加工精度和更高的生产率。
这种方法对机床操作员工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机床调整员工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调整法常用于零件的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在机床上按照已经事先确定的刻度盘刻度进刀,然后再开展切削,这也是调整法的一种类型。
这种方法需要在大批量生产之前,先采用试切法,确定刻度盘上的刻度。
定尺寸法定尺寸法是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精度的方法。
它开展加工所使用的刀具,如较刀、扩孔钻、钻头等,都具有非常标准的尺寸精度,利用该刀具的尺寸来决定加工面的尺寸,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可以得到较高的精度。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方法是指利用机床和切削工具对金属、合金、塑料等材料进行切削、锻造、焊接、抛光等操作,以达到工件设计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不同的机械加工方法有着不同的加工精度,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进行详细介绍。
1.车、铣、刨、磨加工:
车、铣、刨、磨加工是最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之一,其加工精度通常可达到0.01mm级别。
其中,精度最高的是磨加工,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1mm级别。
而车、铣、刨加工的加工精度相对较低,通常在0.01mm 至0.015mm之间。
2.钻削加工:
钻削加工是通过钻头旋转和轴向进给运动,以及工件的切削超前量来进行的。
其加工精度一般可达到0.02mm级别。
3.线切割加工:
线切割是利用金属丝或者金刚线经过电火花腐蚀加工,从而将工件切割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5mm级别。
4.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放电现象进行切削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加工精度可达到0.001mm级别。
5.冲压加工:
冲压加工是通过冲床对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弯曲、深冲等形变加工的方法。
其加工精度一般在0.05mm至0.1mm之间。
6.锻造加工:
锻造加工是通过加热和机械力的作用,改变金属原始形状并获得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方法。
其加工精度通常为0.2mm至0.5mm之间。
7.激光加工:
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束对工件进行切割、焊接等加工的方法。
其加工精度通常可以达到0.01mm级别。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法1.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工件的外径、内径等直径尺寸的测量。
该方法主要基于对比的原理,使用已知尺寸的模具或测量工具与待测工件进行对比测量。
常用的比较测量工具有卡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比较测量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准确度较低。
2.坐标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尺寸测量方法之一、它利用测量机床等设备,将工件放置于坐标系中,通过测量机床的坐标轴和传感器实现工件尺寸的测量。
坐标测量法适用于复杂工件尺寸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等优点。
3.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光学传感器或测量仪器对工件尺寸进行测量。
光学测量法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如曲面、曲线等。
常用的光学测量仪器有投影仪、显微镜、激光跟踪仪等。
光学测量法具有高精度、非接触、能够获取多个尺寸和形状参数等优点。
4.探触测量法:探触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机械探针对工件进行接触式测量的方法。
常见的探触测量法包括测微仪、测针、激光测距仪等。
探触测量法适用于表面形状复杂或无法用其他测量方法测量的工件。
它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和能够获取多个尺寸参数等优点。
5.三坐标测量法:三坐标测量法是一种先进的工件尺寸测量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机对工件进行测量,能够快速地获取工件各个尺寸参数。
三坐标测量法适用于高精度工件尺寸测量,具有高精度、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总结来说,机械加工中的工件尺寸精度测量方法有比较测量法、坐标测量法、光学测量法、探触测量法和三坐标测量法。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和精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资料(1)一、填空1、机械加工中,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四种。
2、切削加工中,工件上通常存在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三个表面。
3、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4、切屑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崩碎切屑四种。
5、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前面磨损、后面磨损、前后面或边界三种。
6、刀具磨损的原因硬质点磨损、粘接、扩散、化学四个方面。
7、刀具磨损经历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三个阶段。
8、目前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仍为高速钢、硬质合金两种。
9、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切削用硬质合金分为YG类、YT类、YW类三类。
10、切削液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个作用。
11、常见的切削液的使用方法喷淋法、高压冷却法、喷雾法有三种。
12、按照万能程度分机床可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三种类型。
13、为了实现切削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执行件、动力源、传动装置三个基本部分的元件。
14、车刀按其用途,可分为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三种类型。
15、砂轮的特性取决于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五个参数。
16、工业上常用的人造磨料有刚玉类、碳化硅类、高硬度磨料类等三类。
17、砂轮的组织是指磨料、结合剂和孔隙三者体积的比例关系。
18、外圆磨削方式可分为纵磨法和横磨法两种形式。
19、无心外圆磨削有贯穿磨法和切入磨法两种磨削方式。
20、齿轮加工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
21、齿轮精加工常用剃齿、珩齿和磨齿三种方法。
22、圆周铣削有逆铣和顺铣两种方式。
23、在孔加工中,钻孔和扩孔统称为钻削。
24、刨床类机床主要有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三种类型。
25、配合选择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和实验法三种。
26、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27、加工表面质量是指表面粗糙度、波度、及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
28、表面层冷作硬化程度,从冷硬层深度h、表面层的显微硬度及硬化程度N表示。
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考试重点.pdf△m<0的制造过程主要指切削加工。
(1)主运动:切下金属所必须的最主要的运动。
(2)进给运动:不断地把金属层投入切削的运动。
齿面加工齿轮加工方法:无屑加工:热轧、冷轧、压铸、注塑、粉末冶金。
切削加工:成形法、展成法。
复杂曲面加工1)仿形铣:2)数控铣:磨削加工特点:1. 属精加工,尺寸精度7~5, 值0.8~0.2m2. 能加工硬度很高的工件;3. 磨削温度高;4. 磨削的径向力大;1、切削运动金属切削加工:通过机床提供的切削运动和动力,使刀具和工件产生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从而切除工件上多余的材料,以获得合格零件的加工过程。
(1)主运动:切下金属所必须的最主要的运动。
(2)进给运动:不断地把金属层投入切削的运动。
2、切削要素已加工表面:已被切去部分多余金属而形成的新表面。
待加工表面:即将被切除金属层的表面。
加工表面(或称过渡表面):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
切削用量三要素:1)切削速度V:2)进给量f:3)背吃刀量(切削深度):3.切削层几何参素:(1)切削厚度 ()(2)切削宽度 () -沿加工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
(3)切削面积 () -切削层垂直于切削速度截面内的面积。
二、刀具角度:(图+角度)1)基面:2)切削平面:3)正交平面:道具分类:1.整体车刀;2.焊接车刀;3.机夹车刀;4.可转位车刀;5.成形车刀与焊接车刀比较,可转位车刀的优点:1)刀具使用寿命长;2)生产率高;3)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4)有利于降低刀具成本;麻花钻的工作部分:6面+1横刃+2主切削刃+2副切削刃+4刀尖。
麻花钻的缺点:1)主切削刃上前角不等;2)横刃长且为大负前角,切削条件差;3)排屑、断屑、散热困难。
钻、扩、铰孔的工艺特点比较(书P21 手抄表格 2-45)拉刀特点:1)生产率高;2)加工质量高;(一般为87,2.5 1.25μm)3)加工范围广;4)刀具磨损缓慢,寿命长;5)机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6)拉刀的设计、制造复杂,价格昂贵。
机械加工精度提升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减少原始误差:这是提高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
其中包括提高机床、夹具、量具及工具的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以及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
2.补偿原始误差:这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
误差补偿法包括误差抵消法,即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
3.转移原始误差: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
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
4.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技术:例如实现实时加工误差控制,采用“就地加工”保证精度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加工需求和条件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机械加工精度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在现代工业中,机械加工精度的测量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而为了确保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测量和评估机械加工精度。
一、测量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对加工零件进行测量。
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卡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和衡器等。
通过对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进行测量,可以判断机械加工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2. 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光学测量仪器有显微镜、投影仪和激光测距仪等。
通过光学仪器可以实时观察加工件的形状和表面质量,并对其进行精度测量。
3. 影像测量法:影像测量法是利用计算机和影像处理技术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将加工件的影像传入计算机系统,利用算法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加工件形状和精度的检测。
二、评估方法1. 尺寸精度评估:尺寸精度是评估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尺寸精度评估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种:误差评估、可测量性评估、均匀性评估和可调整性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评判加工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几何精度评估:除了尺寸精度外,几何精度也是评估机械加工的关键指标之一。
几何精度指的是加工件的形状、位置和运动精度。
在几何精度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有测图法、比对法和曲面测量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加工件的几何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表面质量评估:表面质量是评估机械加工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表面质量评估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目测评估和表面测量。
通过对加工件表面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判断其表面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改善方法当测量和评估结果显示机械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加工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改善方法:1. 优化工艺参数:通过调整加工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等,来提高加工精度。
2. 优化刀具和夹具: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夹具,以确保加工件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机械加工工件之前,必须获得位置精度,以便可以加工工件。
机械加工可以获取的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很多种。
我们今天为您介绍正确的方法来获得尺寸精度。
正确的安装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安装划线并直接修正安装。
线路对中装置是机械加工厂,以空白部件或半成品部件上绘制的线为参考点,通过这些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的安装方法。
找到对齐需要时间并且所需的技术水平,但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它仅用于处理具有小批量尺寸、复杂和笨重的工件或具有大的空白公差的工件。
直接对齐是在机械加工厂使用针和千分表,或直接目视检查,找到机床上工件位置的夹紧方法。
直接对准安装的生产率相对较低,要求工人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机械加工厂一直从事工件加工工作的认真负责,而工件加工需要获得尺寸精度。
有哪些主要方法?如下:
1)试切方法。
机械加工厂削减一小部分加工性能,测量所得尺寸,并根据加工要求调整刀具相对于工件的刀刃位置,然后测试、测量。
在两个或三个这样的步骤之后,达到所需的尺寸,然后整个工件被处理。
2)调整方法。
此方法需要样本调整、工具、夹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
该位置要求精确,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并且无需试切即可自动获得尺寸。
3)尺寸调整方法。
这种方法用于机械加工,以确保加工工件的加工部分的尺寸与工具的相应尺寸。
通过这种方式,工具使用标准尺寸加工,加工表面的尺寸由工具的尺寸决定。
零件机械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 制定精度标准:在开始加工之前,需要确定所要求的零件尺寸精度标准。
这需要根据使用场景、设计要求和加工精度等因素来决定。
2. 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切削工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加工质量直接和机床和工具的选择有关。
在选择机床和切削工具时,需要考虑到零件材料的硬度、加工形状和加工工艺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
3. 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决定零件尺寸精度的关键因素。
在机床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标准的工序流程和操作规范,精心调整各项加工参数,并对每个工序进行现场检验,确保加工精度符合要求。
4. 采用复合测量方法:零件尺寸精度不能依赖单一的测量方法。
采用多种测试装置、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整合各种测量结果,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值,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零件尺寸精度的准确性。
5. 实施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零件质量追溯档案,对零件加工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包括材料的处理、机床的调试、工具的选择、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以确保零件精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练习题(附答案)一、填空1、机械加工中,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四种。
2、切削加工中,工件上通常存在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三个表面。
3、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4、切屑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崩碎切屑四种。
5、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前面磨损、后面磨损、前后面或边界三种。
6、刀具磨损的原因硬质点磨损、粘接、扩散、化学四个方面。
7、刀具磨损经历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三个阶段。
8、目前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仍为高速钢、硬质合金两种。
9、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切削用硬质合金分为YG类、YT类、YW类三类。
10、切削液有冷却、润滑、清洗、防锈四个作用。
11、常见的切削液的使用方法喷淋法、高压冷却法、喷雾法有三种。
12、按照万能程度分机床可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三种类型。
13、为了实现切削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执行件、动力源、传动装置三个基本部分的元件。
14、车刀按其用途,可分为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三种类型。
15、砂轮的特性取决于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和组织五个参数。
16、工业上常用的人造磨料有刚玉类、碳化硅类、高硬度磨料类等三类。
17、砂轮的组织是指磨料、结合剂和孔隙三者体积的比例关系。
18、外圆磨削方式可分为纵磨法和横磨法两种形式。
19、无心外圆磨削有贯穿磨法和切入磨法两种磨削方式。
20、齿轮加工按其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类。
21、齿轮精加工常用剃齿、珩齿和磨齿三种方法。
22、圆周铣削有逆铣和顺铣两种方式。
23、在孔加工中,钻孔和扩孔统称为钻削。
24、刨床类机床主要有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三种类型。
25、配合选择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和实验法三种。
26、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27、加工表面质量是指表面粗糙度、波度、及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
28、表面层冷作硬化程度,从冷硬层深度h、表面层的显微硬度及硬化程度N表示。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尺寸精度的常用方法!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图纸规定的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
这种相符合的程度越高,加工精度也越高。
在加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不可能将零件的每一个几何参数加工得与理想几何参数完全相符,总会产生一些偏离。
这种偏离,就是加工误差。
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1.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3.获得位置精度方法1.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1)试切法即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调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
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
试切法达到的精度可能很高,它不需要复杂的装置,但这种方法费时(需作多次调整、试切、测量、计算),效率低,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质量不稳定,所以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作为试切法的一种类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
配作中最终被加工尺寸达到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2)调整法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
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试切,尺寸自动获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法。
例如,采用铣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
调整法的实质是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在机床上按照刻度盘进刀然后切削,也是调整法的一种。
这种方法需要先按试切法决定刻度盘上的刻度。
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定程挡块、样件、样板等对刀装置进行调整。
调整法比试切法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生产率,对机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但对机床调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 试切法--加工时先在零件上试切一小段,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与要求尺寸的差值,用进给机构或其它方法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然后再进行试切、测量、调整,直至达到规定的尺寸,最终正式切削出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的效率低,对操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高精度零件的加工。
2)调整法--按试切好的工件或标准样件或对刀装置等,调整刀具相对于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一位置,从而获得零件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调整法多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3) 尺寸刀具法--零件的尺寸精度是由具有肯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保证的,常用于孔、槽面、成形表面的加工。
4) 自动掌握法--通过尺寸测量装置、进给机构和掌握机构组成的刀具位置掌握系统,使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的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逐步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自动掌握法实际上是一种自动化了的试切法。
2、外形精度的获得方法:
① 成形运动法--使刀具相对于工件做有规律的切削成形运动,从而获得所要求的零件表面外形,如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和成形刀具法等,常用于加工圆柱面、圆锥面、平面、球面、回转曲面、螺旋面和齿形面等。
② 非成形运动法--通过对加工表面外形的检测,由工人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整加工,以获得所要求的外形精度。
尽管非成形运动法是获得零件表面外形精度的最原始方法,效率相对比较低,但当零件外形精度要求很高(超过现有机床设备所能供应的成形运动精度)时,常采纳此方法。
例如,0级平板的加工,就是通过三块平板配刮方法来保证其平面度要求的。
3、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① 一次装夹获得法--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在一次安装中,由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位置关系保证。
② 多次装夹获得法--通过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保证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
③ 非成形运动法--利用人工,而不是依靠机床精度,对工件的相关表面进行反复的检测和加工,使之达到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