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IP城域网建设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
浅析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网络逐渐地成为了电信网络的主流。
作为电信运营商,为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需要对其宽带城域网进行规划与建设。
本文从宽带城域网的特点、规划与建设步骤、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及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电信运营商在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建设正文:一、宽带城域网的特点宽带城域网具有以下特点:1. 网络范围广:覆盖面较大,涉及到城市甚至国家的多个地区。
2. 用户多样性:需满足对各种应用的需求,例如:视频、音频、网络游戏等。
3. 骨干网结构复杂:需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例如:ADSL、FTTH、CATV等。
4. 服务质量要求高:需要满足低延迟、高速率等要求。
以上特点对网络规划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步骤1. 网络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网络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有助于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规划网络。
2. 网络拓扑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拓扑设计。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节点数量、骨干网络等因素。
3. 路由协议选择选择适合网络的路由协议。
不同的路由协议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 安全策略制定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
安全的宽带城域网需要对各种攻击有充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 网络实施实施网络并进行监控。
规划与建设后,还需要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三、宽带城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以中心节点为中心,对终端节点进行连接。
这种拓扑结构适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景,有利于网络扩容和维护。
2.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中各节点两两相连,构成一个环形结构。
环型拓扑兼顾了骨干网的冗余性和节点之间的互联性。
3.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方式,各节点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多条路径。
面向业务,打造可持续发展的IP城域承载网摘要:运营环境正经历固移融合、三网融合、全业务运营等变化,随着竞争态势加剧,中国已经形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广电系统的激烈竞争局面。
另外,运营商网络服务的用户业务和内容服务商(SP)正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而蓬勃发展,汲取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而管道运营模式下的运营商未能随业务的发展而盈利,反而受到业务保障、带宽等方面的压力,运营模式亟需改变。
关键词:IPTV业务IP城域网新兴业务对承载网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视频及多媒体为主的综合业务对承载网的演进提出带宽、QoS等方面更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给移动网络的带宽带来新的压力;云计算的高扩展性、高可靠性、资源透明化、虚拟化、按需服务等特点将对承载网络的架构产生影响;物联网无处不在的传输网络和智能化的后台数据的特征,对运营网络提出诸如海量IP地址、无线网络覆盖、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
1、IPTV视频业务对承载网络提出高要求IPTV业务承载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网络质量需求。
IPTV作为高价值业务,给运营商带来高价值的同时,也对网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丢错包、抖动和时延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也是IPTV业务对于网络的关键要求。
(2)安全性需求。
IPTV业务需要一个高安全性的智能网络,包括:在网络终端侧,保证IPTV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安全隔离,限制非法用户的接入;在业务接入层限制二层网络中组播泛滥;在业务层,保证合法组播源的安全,限制非法组播源等。
(3)大量IP地址。
各类IP化的视频终端越来越普及,IPv4地址消耗巨大。
三屏融合的互通终端对IP地址的需求更多。
如果没有可分配的IP地址,就无法拓展新业务和新用户。
2、移动业务单元内核IP化、向LTE演进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增长迅速,电信业务的IP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同时3G 向LTE演进已成为运营商的共识,传送网的分组化也势在必行。
传统的SDH/MSTP设备由于维护复杂、接口汇聚比低、统计复用效率低、扩容能力受限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支撑未来业务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无锡广电广播电视信号IP 传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要点,并针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了描述。
本系统注重规划实施,简化结构,减少环节,降低了维护成本和难度,也为后续的扩容扩展留有充分的余量。
在全力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的基础上,有效支撑了节目信号对接新媒体业务,并着力推动了全台IP 化的进程。
IP 微波 IP 光缆 IP 监测 DCM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无锡有线网络前端机房实施搬迁改造,促使无锡广电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全面升级,为了更好地适应节目信号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灵活应用,此次升级规划为IP 传输系统,为此主要涉及台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所在地传媒中心与两个发射台站之间的IP 微波系统改造、传输至有线网络的IP 光缆传输改造、IP 信号监测系统的新增等。
整个项目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圆满完成IP 传输系统的建设。
一 IP 传输系统的整体规划无锡广电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主要分为微波与光缆两种方式,此次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升级将彻底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即微波E3接口和光缆基带信号直传的方式,实现全IP 的微波与光缆传输,整体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
在规划的系统方案中,主要涉及IP 微波和IP 光缆这两大传输系统,并利用思科DCM (数字内容管理器)强大的缆传输的互为备份与灵活调度。
每台DCM 设备可最大配置4块接口板卡,根据接入信号的接口不同有两种类型,分别为ASI 板卡和GbE 板卡,其中每块ASI 板卡有10个ASI 端口、每块GbE 板卡有4个GbE 端口,具体连接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灵活配置(如图1)。
系统方案中的传输节点包括台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送与接收信号的需求,承担的主要功能描述如下文所述。
1. 南7层电视播出机房传媒中心南7层电视播出机房(图1中蓝色)是台内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汇聚处,信号源包括8套广播节目、2套高清电视和6套标清电视,在主备DCM 的配置下,分别采用2台高清编码器实现高清节目的H.264编码输出、采用2台标清编码器实现标清电视MPEG-2和广播节目MPEG-1的编码输出,编码器输出的ASI 信号再分别接入主备DCM 。
省广电Cable Modem网络系统中IP地址的规划和维护摘要:随着广播电视传输总台Cable Modem 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原有的IP 地址池容量已经成了网络发展的瓶劲,因此我们对IP 地址进行扩容,同时根据目前的现实要求采取了一些IP绑定策略。
本文是该方面管理维护的一个总结。
关键词:Cable Modem IP 地址规划维护1 IP 地址规划和维护随着我公司Cable Modem 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原有IP 地址池容量已经成了网络发展的瓶颈,需要对IP 地址进行扩容。
1.1 CM系统IP 地址规划一个完整的IP 地址规划对网络及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规范、合理的地址IP 规划是系统不断扩展的基础。
IP 地址规划是在充分考虑当前网络规模、业务状况和将来网络发展的基础上,对IP 地址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案。
IP 地址的合理规划是Cable Modem 网络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对 IP 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并得到实施。
IP 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扩展,影响到网络的管理,也必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IP 地址空间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
1.1.1业务量和IP 地址需求数量的估算按照有线电视台宽带网络规划,市有六个核心站点,中远期共覆盖用户3.5万户。
最终用户的接入采用CM接入和以太网接入等多种形式。
CM接入的基本业务是上网服务,预计最终接入率为30%,每个核心站约1万户。
CM接入系统中对IP 地址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每个CM 本身需要一个IP 地址,CM下连用户计算机需要一个或多个IP 地址,CMTS(头端设备)互联本身需要IP 地址。
谈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系统IP化设计论文谈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系统IP化设计论文2013年,广电网络整合加速推进,全国各地广电网络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一省一网”整合工作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已超过2/3。
江西广电网络于2002年将省干线光缆网连通全省所有县级以上有线电视前端机房,于2003年实现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并于2009年完成了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平台建设。
由于整转初期江西广电网络省干线传输系统资源有限,前端建设时采用了以传统技术为主的方式设计节目平台。
随着近年省干线传输系统的扩容,以及数字电视技术和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
为此,江西广电网络于2014年对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进行了IP化改造。
该文将对此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总体规划1.1原有系统情况介绍为了发挥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的优势,江西广电网络在数字电视平台设计时采用了统一建设的方案,在省中心机房建设了一个全省数字电视总前端,大部分电视节目和增值业务总前端统一接收、编码、复用加扰后,通过干线传输网送到全省各级分公司有线电视网。
在各市县分公司建立分前端,将通过网络远程加扰本地电视节目、增值业务和接收下来的总前端信号一同送入本地有线电视网络。
在我省节目平台技术选型中,核心复用加扰设备选择了具备IP交换能力的大容量平台化产品:汤姆逊NetProcessor9040。
但由于我省干线传输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全IP化方案,节目平台总前端仍按8-10套标清一个节目流输出ASI信号,并通过适配器将ASI适配成DS3后通过省干线SDH网络向全省传输的方案。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2数字电视IP化的优势数字电视平台IP化减少了运行成本:IP化后系统结构简单节省了设备,干线传输中使用了大颗粒传输类型传输业务节约了板卡,在接收调制方面IPQAM成本也只有普通QAM的1/10。
数字电视平台IP化后另外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节目的调度方便:IP化后电视节目都将汇聚到核心交换机,需要任何电视节目只需在核心交换机进行调度即可,方便简捷。
《浅谈广电环网建设方案》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城市组团呈“一江两岸、三大片区”布局,是重庆第二大城市,辖区有41个镇乡,幅员面积广阔。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主要采取以下3种模式:城区网络为hfc+docsis结构组网,下行1310nm光传输,vod点播系统通过ipqam推流实现,宽带业务接入cmts;农村网络镇乡场镇采用epon+eoc技术构建数据通道,下行1550nm光传输,vod点播系统基于iptv流媒体技术,而村级网络采用ftth方式改造;从202x年开始,城网和农网新建及改造采用ftth建设,两纤三波模式组网双纤入户,分别接入下行广播电视和宽带接入、vod点播业务。
为适应光进铜退和宽带提速的发展趋势,升级改造现有城区和农网干线传输光缆网络,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搭建新的1550nm光缆传输平台,扩容ptn 城域网,是当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就此问题作阐述。
1光缆传输路(1)分前端机房的确定。
统筹规划各镇乡机房接入城区、农网分前端的联网方式,将城区原7个分前端撤并为4个,进行动力及环境建设标准化整改,有效避免有源机房过多带来的建设、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如以前果园分前端距中心机房仅2.8km,农网分别在天成、龙宝分前端原覆盖镇乡范围内根据光链路长度在镇乡设立分水、龙沙分前端,直连中心机房形成环路,以拆除原城区分前端的edfa,减少其级联数;五桥分前端覆盖的镇乡点多面广,光链路较长,因此依然从该分前端经edfa中继传输,设立龙驹分前端,直连周边覆盖的各镇乡机房,见图1所示,虚线为本次新增光缆。
(2)环网光缆容量。
城区环网光缆芯数设计为48芯,农网环网设计为36芯,按需分步实施,芯数分配为:有线电视数字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占用5至6芯;新建城区城域网为80g的ptn环,农网为2个10g的ptn环,主要承载宽带接入业务、vod点播业务、专线业务等,占用6至8芯,部分大客户专线租用裸纤汇聚中心机房,占用4芯,本次主要利旧原环网光缆。
55技术与应用·研究嘉兴广电IP城域网无源化建设与管理摘 要:IPTV的高清化、4K化以及运营商高带宽业务对运营商网络的质量以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嘉兴华数广电网络公司融合了多平台管理的无源化网络建设与应用推广。
关键词:IP城域网;无源化改造;虚拟化;路由;管理平台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7-055-03DOI:10.19483/ki.11-4653/n.2018.07.014文/沈锋 俞骁敏概述嘉兴华数广电网络公司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战略,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接入传输和交换能力不断增强,而且随着互动业务向着高清化、4K化、多元化发展,这些对IP城域网的稳定性和延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有IP城域网络随着业务发展出现了以下问题:(1)骨干以及接入网络面临质量和性能的瓶颈。
(2)设备功能单一,管理分散,远程管理能力较弱。
(3)维护人员需要学习不同的设备指令(CLI)来维护设备,很不方便。
(4)广电传统的POP机房条件简陋,非标准化问题突出。
近年来,嘉兴华数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以网络的无源化改造为抓手,与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结合运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1.无源化建设1.1现状分析嘉兴华数四个核心机房分布在城区的四个方向,每个核心机房部署的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构成IP城域网的核心层+汇聚层网络,承担了嘉兴市区城域网业务的接收和转发业务。
四个机房之间的核心层网络共同组成了嘉兴华数城域网的骨干网络。
核心机房位于城区的四个方向,有利于城市环网的建设,但是,每个机房内大量的网络设备和分散的地理位置也给设备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核心层网络与省公司浙江华数的省干网络设备有大量的互联业务,这就需要两者之间建立大量的互联路由来维持通信工作,保证业务的正常运作。
在IP城域网中,随着高带宽宽带业务和高清视频业务的规模化,原有的核心—汇聚—小区机房—LAN光点(图1)这种组网模式无论是接入模式还是硬件性能都已经无法满足高带宽业务的需求。
关于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发展的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技术进步•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发展策略目•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未来发展•结论录引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信息化社会发展新的传输技术、编码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技术进步推动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已经实现了对大部分地区的覆盖,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覆盖率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覆盖面广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传输容量也在不断提升,能够传输更多的节目内容。
传输容量提升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服务质量也在持续提高,高清、稳定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主流。
服务质量提高满足民众信息需求: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对信息的需求,提升民众的信息获取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发展,能够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无线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其发展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总的来说,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技术进步数字技术可实现信号的高效、高质量传输,提高音频和视频的清晰度。
数字信号传输数据压缩技术抗干扰能力强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在相同的带宽内传输更多的内容,提高频谱利用率。
数字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保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信号的稳定传输。
030201数字技术的应用基于IP的网络化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分组化传输,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IP化传输通过宽带化建设,可以容纳更多高清、超高清节目的传输,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宽带化建设网络化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与其他新媒体的融合传播,拓宽节目传播渠道。
融合传播网络化技术的发展移动接收接收技术的进步使得无线广播电视信号能够在移动设备上稳定接收,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观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