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张家港市金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贾玉彬结合本人从事土建工程多年施工所积累的经验,谈一下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心得。
一、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现象: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缩,房屋各部分构件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形,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存在差异,这二种不同的材料在基体交接处极易产生裂缝。
因屋面温度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便被拉裂。
这类裂缝通常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形状成八字型,轻则在1-2开间的范围内,重则会发展至房屋1/3长度内并由顶层向下数层发展,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
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
当外纵墙两端房间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水平裂缝则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通常沿外墙顶部间断分布,两端比中间严重,在转角部位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
原因分析:1、八字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房屋顶层纵墙面上,这种裂缝往往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凝土浇筑后,而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不同,混凝土比砖砌体约大一倍,较大温差使材料胀缩,在应力作用下,纵墙因不能自由胀缩而在两端产生八字斜裂。
无保温屋盖的房屋,经过冬季和夏季的变化也容易产生八字裂缝。
2、檐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的竖直裂缝,产生的原因与以上原因基本相同。
预防措施: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
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做好保温层,中间有一段间隔时间,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
屋面挑檐要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混凝土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治理方法:对于墙体产生裂缝的部位首先应做好观察工作,注意裂缝发展规律。
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的一般性裂缝,如若干年后不再发展,则可认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局部宽缝处基层清理后用水泥砂浆堵抹即可;对于抗震设防地区或影响安全使用的结构裂缝,应进行加固处理。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在我国,砖混结构建筑所占比例大、分布广,其墙体裂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有着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正确分析其原因和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分析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的特点及类型,针对地基不均匀、温度应力原因产生的墙体裂缝提出防治措施。
1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的特点及类型砖混结构的温度裂缝一般是在房屋使用后1年-2年内多发生于房屋的顶层,楼房的中间轻、两端重,具有对称性,房屋的西面比东面严重,南面比北面严重。
从房屋顶层向下一层延伸,其裂缝比顶层少。
但这种开裂很少引起破坏,因为收缩本身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开始微细象发丝一样,而后逐渐增大。
1.1房屋顶层纵向墙的斜裂缝包括:正“八”字形裂缝、倒“八”字形裂缝等。
这类裂缝多数发生在屋面顶层两端内外墙门窗洞口的上下角上,对称发生,纵墙上的门窗洞越大,则裂缝也相应比较大。
没有保温层或保温效果不好的墙体裂缝,要比有保温层或保温性能较好的屋面严重得多。
双层屋面、上人屋面其墙体裂缝相对比较少,缝宽比较细。
斜坡瓦屋面的墙体裂缝更轻微。
1.2房屋顶层纵、横向墙的水平裂缝常发生在顶层圈梁下的水平砖缝中,有的在两端间四周墙上有一圈水平裂缝。
有时第二、三间也有裂缝,当纵墙门窗洞口多时。
水平裂缝就发生在门窗洞口上的砖缝中。
水平缝一旦产生,屋面钢筋砼等构件的热胀冷缩作用的约束得到解除。
该房屋斜裂缝的产生便减少。
1.3砖砌女儿墙的水平裂缝这类裂缝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即沿顶层圈梁上1皮-2皮砖的水平灰缝上,裂缝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
裂缝在纵墙中间轻、两端严重。
平面错位凸出部位较严重,两山墙上的女儿墙裂缝比纵墙上严重。
2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2.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由于地基原因、荷载原因等会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地震、滑坡等原因也会引起地基的动态变形,地基的变形会引起上部结构中内力的变化。
由此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弯距和剪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分析和防治措施砖混结构墙体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裂缝的成因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二是荷载引起的裂缝。
根据国内外的资料调查,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属于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约占80%;属于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20%,本文仅讨论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1温差裂缝温度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砼屋面的砖混结构中。
屋面材料钢筋砼板与墙体材料砖砌体膨胀系数相差两倍,而屋面比墙体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接受的辐射热平均要比墙面大两倍左右。
所以屋面温度隔热层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较大的温度膨胀变形(冬季会产生冷缩变形),使屋面与墙体间产生较大的拉剪应力,而当屋面与墙体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受剪。
当屋面拉剪应力大于砌体抗剪拉应力时,墙体更会开裂。
温差裂缝有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
1.1 斜裂缝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墙上都可能产生裂缝。
大多数情况下,纵向墙的上两墙部出现裂缝的概率高,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对角,且在窗口处缝宽较大,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在内部的横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呈正八字形。
有些裂缝在建筑物的下部外墙也呈正八字,其形状是下部裂缝宽,向上部逐渐延伸缩小宽度。
在个别建筑物上,也发现过倒八字形裂缝。
1.2 水平裂缝由于上部砌体抗拉与抗剪强度的非均匀性,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组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组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一般均沿灰缝错开,而斜裂缝,既可沿灰缝,也可能横穿砖块。
1.3 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上,窗孔的两个下角处,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二层以上很少发现。
门窗洞口上设置钢筋砼圈梁、过梁等构件,在梁端部的墙面上常出现局部竖向或稍倾斜的裂缝。
裂缝中间宽,上下端小,有的还通至窗口下角附近。
当过梁不露明时,裂缝细微或不易发现。
过梁外露部分裂缝都很明显,过梁越大,裂缝亦较宽较长。
简述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因素及加固措施现代住宅楼工程建设中,对于墙体的的施工大多都使用砖混结构,但砖混结构墙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墙体裂缝出现的位置不一,裂缝长度与尺寸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会扩散,这使得建筑墙体结构出现一定的损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减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给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本文就建筑砖混结构墙体出现裂缝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混砖墙体施工中对于裂缝防治的措施提出合理建议。
标签:建筑物;混砖结构;墙体;裂缝;分析引言:住宅建筑砖混结构墙体通常意义上是指具有承重结构的墙体或者顶梁支柱等,采用砖块垒砌,附加钢筋混凝土稳定结构的基本混凝土结构工程。
砖混墙体的施工比例是按照小规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大规模外围砖体结构共同组成的墙体承重结构,这种结构又被称为是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由于建筑物砖混结构墙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粘土砖,建筑物的承重强度与粘土砖自身抗压能力、硬度具有直接的联系。
在通常施工过程中,所有砖块形状规则,表面平整,充分粘合,则墙体承重结构的承压能力越大,房屋所具有的抗震等级也就越高。
砖混结构墙体在住宅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其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1、粘土砖作为标准建筑单位,具有堆砌性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以堆砌任意高度和形状特点的墙体;2、粘土砖具有持久的稳定性,不易受到腐蚀;3、混砖结构可以有效节省建筑材料的使用,只需要很少一部分钢筋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拼接,節省工程造价;4、砖混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在住宅建筑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
一、砖混结构墙体出现裂缝的常见类型(一)内、外墙体出现“八”字形裂缝这种墙体裂缝类型常见于墙体的顶部或者底部位置上,一般在房屋的门、窗部位出现较多,从门、窗框的棱角处延伸为“八”字形裂缝,这种裂缝会不断延长,并且裂缝的“八”字形分支会逐渐增多,当裂缝延伸至房屋端部时,受到剪力墙的拉伸影响,停止延伸。
“八”字形裂缝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房屋墙体的中部不易出现,房屋端部的门、窗部附近比较常见,但延伸至墙体的端部位置时会逐渐消失。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处理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提纲:1.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2. 墙体裂缝的分类及对砖混结构的影响3. 预防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措施4. 处理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方法5.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一、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有多种,包括结构本身的问题、外界因素的影响等。
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如下:1. 建筑物基础沉降或下沉。
这是导致墙体裂缝的最普遍原因之一,通常由基础设计不当、没有为土壤性质进行恰当的考虑、施工质量差和地基结构的不稳定等因素导致。
2.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问题。
墙体裂缝还可能由结构设计问题引起,如没有设计适当的支撑和加强结构、没有进行适当的荷载计算和应力分析等。
3. 温度变化等气候因素。
这些因素也会导致砖混结构墙体的裂缝,因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建筑物会出现膨胀和收缩,这些变化将导致相应的应力。
4. 土壤水分的变化。
墙体裂缝还可能由土壤水分的变化引起,如当土壤变干时,可能导致地基沉降和建筑物结构产生不均匀的应力。
二、墙体裂缝的分类及对砖混结构的影响墙体裂缝根据其类型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包括引起塑性变形的裂缝、引起弹性变形的裂缝、引起材料损伤或松散的裂缝等。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对于建筑结构存在潜在的危害,它可能会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例如,装饰层受损、门窗框变形、墙面脱落等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裂缝还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完全崩塌。
三、预防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措施为避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基础。
保持基础的稳定性和完好性,还需要正确地进行设计和施工。
这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定期的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恒定。
通过稳定室内温度和湿度,可以使建筑物避免因为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导致裂缝的产生。
3. 正确设置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承重结构是连接建筑物与地基的关键部分,必须正确定位、正确设计和安装。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砖混结构建筑是量大面广的建筑结构形式,为广大城市和农村所普遍采用,但是砖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本文通过对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总结归纳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裂缝;原因;措施目前,在城市、小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新建房屋大都采用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房屋产生裂缝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墙体裂缝是建筑的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因此,研究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其控制措施,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产生裂缝原因分析砖混结构的房屋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墙体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
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
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
如果房屋设计的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未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
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呈正八字形。
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2) 温度引起墙体膨胀产生的裂缝房屋在夏天太阳光线直射下,屋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产生热胀现象,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仅为混凝土的一半,此时,屋面板或圈梁的伸长受到砖砌体的约束,因此在屋面板或圈梁与砖砌体的接触面上产生剪切应力,使砖砌体处于受剪、受拉状态。
浅谈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杨柳(新疆民用建筑设计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工程技术漪要】砖混结构建筑在新疆是比较常见建筑结构形式,造价低康施工周期快是它的特点,但是由于砖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垫街陛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有温差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以及结构裂缝三类。
为此,在进行工程设计、璇工缦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既键词]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1裂缝对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危害砖混结构出现裂缝和产生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结构安全性和房屋使用功能两个方面,砌体结构受力裂缝的出现预示着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结构变形的出现虽然对砌体抗压承载力没有直接影响,但贯穿性裂缝的形成会刚氏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外墙、楼板和屋面结构裂缝会影响结构防水,造J五掳屋渗漏,明显的结构裂缝或较大的变形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2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砖混结构的房屋的裂缝一般是单因素典型裂缝,而这种裂缝的形态与产生的原因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大致分为温度收缩裂缝、地基沉降差异裂缝、结构裂缝及干缩裂缝等几种类型1)温差收缩裂缝产生原因。
我们知道混疑土与砖砌体性能有较大差异。
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0x10,砖砌体线膨胀系数为5X10),其数值大,J、相差—倍。
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屋盖产生热账冷缩变形比较大,而砖砌体变形则小得多,两者之间因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薄弱环节(部位)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
特别在圈梁和砖墙接触处容易产生—个剪应力使砖墙处于受剪及受拉状态而出现裂缝。
裂缝沿屋顶圈梁与墙体交接面水平分布及墙体外角斜向分布,其次是门窗洞口45度斜向分布。
这类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结构温度收缩变形不协调所致。
2)地基沉降差异裂缝产生的原因。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处理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砖混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会对墙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对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成因分析:1.基础设置问题:墙体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基础质量不良等问题,会导致墙体受力不均,产生裂缝。
2.外部荷载引起的应力问题:墙体受到外部荷载的作用,比如窗户、门洞上的荷载、风力和地震等等,这些荷载会引起墙体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形成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墙体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如果墙体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措施,就容易产生裂缝。
4.土壤问题:土壤的沉降、膨胀和地下水位变化等问题,会对墙体产生侧向压力,从而引起墙体裂缝。
二、防治措施:1.基础设置问题的防治:a.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和基础深度,确保基础的均匀承载。
b.确保墙体基础的均匀沉降,可以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时采用合理的浇筑工艺保证墙体的整体稳定。
2.外部荷载引起的应力问题的防治:a.合理设置门窗洞口,并加强框架和墙体的连接,增加墙体的承载能力。
b.考虑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遭受的地震和风力荷载,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设立加强筋等。
3.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问题的防治:a.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合适的节能措施,如合理设置保温层,减少墙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b.采取合适的温度补偿措施,如设置伸缩缝等,减小墙体内部应力的积累。
4.土壤问题的防治:a.针对土壤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管道,保持地下水位的平稳。
b.对于土壤的膨胀和沉降问题,可以进行地基处理,如进行土壤改良和预压等措施,以减小对墙体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砖混结构墙体的裂缝,我们需要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已出现的裂缝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缘由及预防措施1 墙体裂缝产生的缘由1.1 设计缘由1)基础刚度和强度设计不足,甚至基础纵横墙未能贯穿封闭,形成整体,从而造成结构整体刚度较差,导致弯曲变形过大;2)门窗洞口设计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处应力集中,变形加大;3)建筑物设计过长,内纵墙过少,伸缩缝设定不当,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裂缝; 4)电线管和其他管线暗埋在墙体中,过分集中,处理不当,造成区域性墙体强度减弱,产生裂缝。
1.2 材料缘由1)砌体用砖是脆性材料,其极限应变很小,他的抗拉强度很低,且一般墙体多为无筋砌体,抗裂效能极差,由于砌体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因此,在应力集中区域易产生裂缝;2)砖块与砌筑砂浆的离散性较大,使砌体强度均匀性差;3)砖块在乾燥的自然条件下,其收缩变形较大,导致墙体开裂。
1.3 施工缘由1)施工速度过快,砌体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砌体内部产生过大的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基因;2)砌筑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级配不均匀,施工协作比不準,计量不严格等造成砂浆强度不高,形成潜在的裂缝基因;3)砂浆搅拌不均,和易性差,灰缝不饱满,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下降;4)施工工艺不当,砌体施工缝处留直槎,甚至阴槎;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未对墙体有效爱护,由于混凝土流淌产生的侧压力,使墙体倾斜,形成水平裂缝。
1.4 地基不均匀沉降缘由1)房屋长高比较大,中间沉降较多,使建筑物产生整体弯曲,在前后墙檐部产生八字形裂缝,有时,两端沉降较大,产生倒八字形裂缝;2)建筑地基範围内,土层分布不均,或区域性有软土、深坑、墓穴、旧房基础、古河道等,如处理不当,将会产生区域性下沉,造成墙体裂缝;3)建筑立面有错层或立面布置複杂,上部荷载分布不均,也易造成不均匀沉降;4)地基反力对簿弱墙段产生不利影响,特殊是首层窗下墙体,由于目前视窗留置过大,造成窗间墙刚度降低,弯曲变形增大,引起墙体消灭垂直裂缝。
浅谈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砖混结构墙体出现裂缝是一种质量通病,它对建筑物危害较大,轻者影响外形美观,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损害结构整体性,降低工程寿命。
甚至绐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质量问题。
东北地区墙体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及基础不均匀冻胀、温差变化影响及砌体本身承载能力不够等四个方面因素造成。
在施工中消除裂缝隐患是防止墙体裂缝最积极的办法。
下面介绍一下墙体裂缝原因和防治办法:
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1.1裂缝发生的部位及现象
(1)斜向裂缝:该裂缝多发生在外级墙的端部。
一般都与地面成45。
左右的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处。
(2)水平向裂缝:一般发生在窗间墙,靠近窗口处,沉降大的一侧裂缝在下,沉辟小的一侧裂缝在上,两裂缝平行出现。
(3)竖向裂缝:该裂缝发生在纵墙的中央顶都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最宽处可这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l.2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拉力和剪力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湿陷性黄土地基被水浸馒日{起的不均匀沉降。
这种土质在天然翕水量时往往具有较高强度.压缩性也很小但在施工中或建成后若遇到降大雨或下水管漏水,浸泡了黄土地基则会引起局部下抗;
(2)地基挖完后验槽不认真或验槽基底土质不均,软硬度不致,造成在墙体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弹睁的河晦帚。
(3)回填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施工时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加上回填土质棍杂、土层厚薄不均匀,在荷载作用下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1.3防治措施
(1)按规程合理设置沉降琏:凡高低相差较大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复杂、同一房屋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都应该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
(2)加强结构的刚度和墙体抗剪强度;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带型基础;在基础上部或墙的顶部及中间楼层、窗口上适当的加设圈粱来提高结构的雕度,或适当减少墙端部的门窗数量,都是减少裂缝或不发生裂缝的有效办法。
在墙体施工过程中按操作规程浇砖.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的饱满度,并按操作规程在墙体加设拉结筋,可有效地提高砖勒体的整体性和抗剪强度。
(3)加强地基的验槽工作:在地槽开挖到基底标高时,组织参建五方责任主体进行联舍检杳,并做好踌蔽工程检查记录,确保基底满足设计要求。
(4)回填土地基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必须加强上部结构的剐度,增设圈粱,墙体转角处按规定设置拉结筋。
(5)施工中窗下墙体最好不使用或不集中使用半砖,并保证砂浆的强度,使砌体增加整体性和拉剪能力。
2、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出现裂缝
2.l裂缝发生的部位和现象
(1)八字缝:该缝多发在纵墙两端成倒八字形.左右对称。
外纵墙端部设有窗时.裂缝在窗台上,上宽下窄。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皮砖的水平灰缝处。
2.2裂缝出现的原因
八字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墙体本身不均匀伸缩而产生的。
冬季气温下降.砌体要收缩,温度较高的砌体收缩较小,温度较低的砌体收缩较大。
由于收缩不同.砌体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剪应力,因而在砌体断面较弱、应力较集中处被拉开或剪断而出现裂缝。
水平裂缝的产生只要是由于混凝土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0.5×10-5,二者差别很大。
由于施工季节的极限温差过大(极热或极冷),而使结构产生不均匀伸缩,在圈梁与砖墙接触面上产生一个剪力,把砖墙沿水平缝剪开、拉裂。
2.3预防措施
(1)对钢筋混凝土屋盖加设隔热保温层,在屋面结构施工时尽量避免高温或低温季节。
(2)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不宜露出室外。
(3)采取分块预制挑檐或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混凝土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3、地基不均匀冻胀引起墙体开裂
冻胀性土在温度降到0℃以下,由于毛细作用,下部未冻结水不断上升在冻结层形成冰晶,使土的体积膨胀,向上隆起。
如果基础埋深在冰冻线以上,当地基遭冻之后,建筑物的自重无法抵抗冻胀隆起的向上法力,建筑物的局部就会被顶起来。
又由于基础埋设深度、土的冻胀性、日照及其它因素影响,挤出各部位地基冻胀程度也不一致,就发生了与地基不均匀沉降相类似的情况,引起砖砌体裂缝。
产生这种裂缝主要是设计原因:把基础设计在冰冻线以上;对冻结深度了解不够未考虑到土冻胀,造成地基不均匀冻胀而引起砖墙裂缝。
4、砌体本身承载力不够引起的裂缝
4.1砖砌体承载力不够,当全部或部分荷载加上去之后,将出现局部被压裂、压碎、剪断、拉裂等现象
(1)压裂、压碎现象一般发生在高厚比较小的、应力比较集中的构建,如独立砖柱、砖壁柱、窗间墙上等。
大梁支座和局部承载能力不够,也会出现被压碎的现象。
(2)拉裂现象一般发生在轴心受拉构件上。
砖墙承重的建筑物其底层宽度较大的窗台是受弯构件,由于地基反力作用下产生了弯矩,受拉区因承载力不够而被拉裂。
(3)剪断现象常常发生在把大梁架在门窗洞口上而又没有设置托梁的工程。
4.2造成砖砌体承载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
(1)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采用的截面偏小,使用的砖和砂浆标号偏低,钢筋混凝土大梁支座处未设置梁垫,把大梁架在门窗洞口上而没有设置托梁,以及砌体的高厚比等构件不符合规定等。
(2)施工原因
①砖的质量不合格;②砂浆强度偏低;③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够;④组砌不合理;⑤随意打洞或留洞位置不适当。
4.3防治措施
从设计施工两方面加强技术管理,正确计算墙体的局部抗压能力和墙体的承载能力,随时检查施工质量,加强砌体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