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乳腺灌注成像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7.13 MB
- 文档页数:22
乳腺磁共振成像补充筛查可改善乳腺癌平均风险女性的早期诊断乳腺癌仍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充分理由寻求改进方法。
长期以来,磁共振(MR)成像被公认为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方法,比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的灵敏度更好。
目前,指南为有家族史或其他特定乳腺癌风险因素的女性保留乳腺MR成像检查。
既往研究认为MR 成像筛查对于平均风险女性而言并不必需,并且由于成本较高,MR成像在人群中的普及存在障碍。
2017年2月21日,北美放射学会官方期刊《放射学》在线发表德国亚琛大学、波恩大学的研究报告,发现MR成像作为补充筛查工具可改善乳腺癌平均风险女性的早期诊断效果。
该前瞻观察研究于2005年1月~2013年12月入组德国亚琛大学和波恩大学乳腺医学中心2120位无乳腺癌相关风险因素(终生风险<15%)且常规影像结果正常(乳腺钼靶筛查±超声筛查)的40~70岁女性进行MR成像补充筛查。
如果发生乳腺癌,残留乳腺组织量至少可供病理检查(美国放射学会分类A~D)。
结局衡量指标为癌症补充检出率、筛查间期癌症发生率、MR成像补充检出癌症的生物学特征、MR成像筛查的特异度(真阴性率)和阳性预测值(PPV)。
使用组织学诊断或2年随访确定参考标准。
结果共进行了3861次MR成像检查,人均观察期3.3年。
乳腺MR成像补充发现60例乳腺癌(导管原位癌20例,浸润癌40例),总的癌症补充检出率为15.5‰(95%置信区间:11.9~20.0)。
初次筛查时补充检出48例乳腺癌(癌症补充检出率为22.6‰)。
后续筛查1741次,发生13例癌症,其中12例由MR成像单独发现(癌症补充检出率为6.9‰)。
1例癌症被3种方法(乳腺钼靶、超声、MR 成像)同时检出,其余59例仅被MR成像检出,无癌症病例仅被乳腺钼靶或仅被超声检出。
MR成像诊断出的癌症都较小(中位8mm),93.4%的病例为淋巴结阴性,未分化(高分级癌症)筛查患病率为41.7%、筛查发病率为46.0%。
乳腺磁共振检查有什么意义作者:李清涛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8期随着近几年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MRI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了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下面本文就重点探讨一下乳腺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
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意义就乳腺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来说,其敏感性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方式,还能够实现三维立体的观察病变,不仅能够采取动态化增强的方式提供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还能够将病变形态学特征显示出来。
MRI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广泛的运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隐性乳腺癌或是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1.由于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较高,能够作为B超检查与X线的有力补充,是一种世界公认的对浸润性乳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检查方式,在对乳腺疾病性质无法进行准确判断的时候,就应当利用乳腺磁共振检查。
因为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率高于传统的x线,能够为医学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2.在进行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多平面的扫描或者是重建,还能够将病灶的形态、位置及大小展现出来,对于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临床上有些乳腺癌仅仅表现为腋下淋巴结肿大,利用X线以及常规检查都无法发现病灶,但是利用乳腺磁共振检查就能够发现较小的原发灶。
另外,对于做过乳房整形手术的女性来说,不仅可以鉴别是否有癌灶,还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假体渗漏的问题。
4.针对于打算保留乳房手术的病人来说,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有利于更加精准把握手术指征。
其主要意义就在于不仅能够完全去除肿瘤,还能够更好的保留乳房。
由于常规使用的B 超、X线不够全面,医务人员往往会低估了肿瘤的范围,病灶的显示不够完全。
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检查,可能会发现其他部位是否有问题,而决定是否能够进行保乳手术。
5.在进行乳腺核查共振检查的过程中,不会对乳房进行压迫,受检者只需要俯卧,保证双俱吼房能够自然垂于乳腺线圈中央即可。
・乳腺放射学・乳腺病变CT灌注的血流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祖德贵刘庆伟葛全序曾庆玉吕守臣李昕【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病变CT灌注的血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22例乳腺癌及11例乳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
先行CT平扫,确定肿块后行多同层电影模式灌注扫描。
在AW4.1工作站使用perfusion3软件包分别测量乳腺肿块边缘区域、肿块中心区域及化疗前、后(7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乘积(PS),并对恶性肿块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良性肿块及化疗前、后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肿瘤的血流灌注值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域血流灌注值代表。
结果乳腺癌肿块边缘与乳腺良性病变的BF、BV、MTT及PS的中位值分别为31.78ml・min-1・100g-1、6.98ml・100g-1、12.13s、16.34ml・min-1・100g-1和10.45ml・min-1・100g-1、2.02ml・100g-1、15.49s、3.33ml・min-1・100g-1;乳腺癌肿块中心区域的BF、BV、MTT及PS的灌注值的中位数分别为23.07ml・min-1・100g-1、2.43ml・100g-1、11.77s、5.99ml・min-1・100g-1;7例乳腺癌化疗前后的BF、BV、MTT及PS的差值中位数为15.02ml・min-1・100g-1、1.93ml・100g-1、1.98s、8.01ml・min-1・100g-1。
乳腺良恶性肿块、恶性肿块边缘与中心区域及乳腺癌肿块化疗前后的BF、BV及PS的灌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其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灌注可以间接地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化疗疗效评价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流Study on cha racteristics of CT perfusion for breast cancer a nd its clinica l va lue ZU De-gui,LIUQing-wei,GE Qua n-xu,ZENG Qing-yu,L Shou-chen,LI Xin.Center for PET-CT,Shandong Provincia lHospital,Shandong Univ ersity,Jina n25002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Qing-wei,Email:liuqingw ei6@【Abstra 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hemoperfusion for breast cancer and itsclinical value.Met 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 ith breast cancer and11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s wereall proven by surgery or ing a spiral plus16(Light Speed)scanner,an plain scan w as performedthrough the anatomical region in question.Then sections through the tumor were ing an injectorpump,nonionic contrast agent was injected via cubital vein at a rate of3.5ml/s,and5s delay,then amultisection perfusion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 ith a cine mode up to50s.The parameters ofhemoperfusion such as blood flow(BF),blood volume(BV),mean transit time(MTT),and 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PS)in tumor peripheral zone,central portions,and contralateral normal breast tissuewere acquired by using a software package.Seven patients w 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underwent the second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 w ithin a week after their first therapy.The values of hemoperfusion were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The median of BF,BV,M TT,and PS in malignant tumor and in benignlesions were31.78ml・min-1・100g-1, 6.98ml・100g-1,12.13s,16.34ml・min-1・100g-1,and10.45ml・min-1・100g-1, 2.02ml・100g-1,15.49s, 3.33ml・min-1・100g-1,respectively.Themedian of BF,BV,MTT,and PS in the central portions of malignant tumor were23.07ml・min-1・100g-1, 2.43ml・100g-1,11.77s,and5.99ml・min-1・100g-1,respectively.The median of thedifference of BF,BV,MTT,and P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w ere15.02ml・min-1・100g-1, 1.93ml・100g-1, 1.98s,and8.01ml・min-1・100g-1,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of BF,BV,and PS betweenbreast cancer and normal breast tissue,between peripheral zone and central portions of tumor,and betweenpre-therapy and post-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w 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ow ever,thedifference of MTT between breast cancer and normal breast tissue,between peripheral zone and central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2005GG3202064)作者单位:250021济南,山东大学省立医院PET-CT中心(祖德贵、刘庆伟、葛全序、吕守臣、李昕);北京煤炭总医院影像科(曾庆玉)通信作者:刘庆伟,Email:liuqingw ei6@portions of tumor,and between pre-therapy and post-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w 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T hemoperfusion is an indirect reflection of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reast cancer and may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diagnosis,prognosis,and therapy monitoring of breast cancer.【Key wor ds】Breast neoplasm;Breast diseases;Tomography,X-ray computed;Perfusion自1991年M iles[1]提出CT灌注成像以来,人们对多个脏器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联合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诊断中运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1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波谱成像(MRS)、动态增强(DCE)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MRS、DCE-TIC以及DWI的准确性分别为75.41%(46/61)、77.05%(47/61)、86.89%(53/61);而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分别为91.80%(56/61)、95%(19/20)、90.24%(37/41)。
结论:临床上运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可以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乳腺疾病乳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为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当前在诊断乳腺疾病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乳腺MRI比较常见,并且关于乳腺MRI功能成像的研究也明显增多。
因此,本文对联合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运用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5岁,平均(47.1±20.5)岁,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本组的61例患者中,共65个病灶,其中20个为良性病灶(4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乳腺增生、10个纤维腺瘤;45个恶性病灶(5个黏液癌、6个导管原位癌、34个浸润性导管癌)。
1.2方法1.2.1检查方法选择PHILIPS 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运用8通道相控阵线圈,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自然伸直双手,自然下垂双乳至线圈洞穴内,中心为双侧乳头连线,从上腋窝开始扫描,朝下将整个乳腺包完。
磁共振MRI灌注成像阅片、成像方法、不同灌注图像识别、灌注成像意义及常见疾病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神经科疾病的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概念:MRI 灌注成像是指利用磁共振快速扫描技术显示组织微血管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提供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目前,常用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有三种方法:①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MRI);②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CE-MRI);③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MRI)。
前两者需要静脉团注射对比剂(如 Gd-DTPA),后者无需注射外源性对比剂。
现将三者的核心要点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对比总结:不同灌注图像识别临床上DCE 灌注在神经系统不常用,介绍ASL灌注与DSC灌注。
01.明确灌注成像是否注射造影剂,如果未注射造影剂,可能是ASL灌注成像;反之是另外两种灌注成像。
02.可以根据图像上的参数进行判断,如果仅有一个参数(CBF),可能是ASL灌注成像;有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是DSC灌注成像。
图 1. 仅有 1 个参数 CBF(左上角),可以判断为 ASL 灌注成像图 2. 图中 CBF、CBV、MTT及TTP 参数(左上角),可判断为 DSC灌注成像灌注图像判断:1)以图2 中DSC 灌注为例,图像灌注的高低可以通过伪彩图的彩阶进行评估,可与对侧正常的脑组织进行比较,判断灌注的高低。
对于 CBF 和CBV,颜色越接近图像左侧色阶的上方,灌注越高(越红),反之灌注越低(越蓝);而对于 MTT 和TTP 来讲,颜色越接近色阶的上方,代表MTT 和TTP 延长,反之正常或缩短;2)可以通过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04. 不同灌注参数代表的意义如下:脑血流量(CBF):代表每100 g 脑组织内每分钟的血流毫升数(单位:mL/100 g/min);脑血容量(CBV):每100 g 脑组织内含血容量的多少(单位:mL/100 g);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从颅内的动脉侧到静脉侧所需要的时间,所有通过时间的平均值(单位:s);达峰时间(TTP):从造影剂到达成像脑区的主要动脉时开始,至造影剂达到最大量的时间(单位:s);Tmax:指造影剂可以到达所有组织的时间,代表脑组织储存血液功能到达最大值的时间,是反应组织灌注改变和脑组织梗死的敏感指标。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0019近些年来,女性乳腺健康问题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重点。
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并逐渐年轻化。
在这个过程中,若能及时地发现,便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在临床上,对于乳腺的检查有三种,分别为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增强磁共振。
其中,对于磁共振检查很多人都不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乳腺磁共振检查,分析其优势,并指出检查时的注意事项,以此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
1什么是乳腺磁共振检查乳腺磁共振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从而进行诊断的新医学影像新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强磁场作用于乳腺组织,从而产生磁共振信号,多次采集形成图像,它的成像具有无辐射、高精准的优势。
与此同时,采用乳腺磁共振进行检查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图像,将病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对乳房的整体情况进行精准的判断,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2乳腺磁共振检查的优势(1)无放射性损伤在进行检查时,由于磁共振主要是通过强磁场作用于人体,人体中的质子受到高频电磁波的激发后产生的能力变化而成像。
在临床检测当中,乳腺磁共振能够有效地避免钼靶X射线对人体造成的微量放射影响,不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不受乳房密度的影响。
(2)不受乳房密度的影响磁共振检查的组织分辨率高,其敏感性高于乳腺钼靶X线检查,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
通过磁共振检查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供病灶的特征,还能提供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乳腺磁共振检查还能够清晰地将正常乳腺和病灶分开,特别是针对乳腺体密的早期乳腺疾病患者的筛选,结果更加准确。
(3)检查多病灶磁共振检查也能有效地检测出多病灶的乳腺癌、评价淋巴癌是否已经出现转移以及乳腺癌手术前化疗疗效等具体情况。
在临床当中,使用乳腺磁共振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弥补钼靶检测的弊端,同时也能有效弥补B超对微小病灶难以确定的问题。
未来医学的先锋:乳腺磁共振成像技术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为了更早地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科学家们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项重要的乳腺影像学技术——乳腺磁共振成像。
乳腺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来获得乳腺内部的详细图像,从而实现更准确和敏感的乳腺癌筛查和诊断。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乳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前景,揭示乳腺癌诊断中的秘密。
二、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基本步骤2.1 原理乳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来获取乳腺内部详细图像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X射线乳腺摄影,乳腺磁共振成像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更好的对比度,特别适用于软组织的观察。
其工作原理遵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产生的共振信号,并经过探测和分析,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在乳腺磁共振成像中,我们采用专门设计的乳腺器官扫描序列和技术,以获取乳腺的立体三维图像,以协助医生对乳腺结构和异常病变进行评估。
2.2 步骤乳腺磁共振成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a) 患者准备:为确保图像质量,患者需躺在磁共振扫描床上,并维持静止不动。
在乳腺磁共振成像中,我们使用专用的乳房线圈,将患者的乳房放入其中,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图像。
b) 定位和校准:通过将患者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和方向,并结合参考标记,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 图像获取:使用磁场,扫描仪会对乳腺进行多个方向的扫描,以收集数据并生成图像。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时间。
d)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生成高质量的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三、乳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3.1 早期发现和筛查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项先进的筛查技术,具有出色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通过展示乳腺组织的微观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乳腺MRI能够帮助医生发现那些在传统的乳房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中难以察觉的微小肿瘤。
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研究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66例乳腺疾病患者行乳腺CT灌注扫描。
乳腺癌组33例,以乳腺癌患者健侧正常乳腺为对照组;纤维腺瘤组17例,其他良性病变组16例,6例患者化疗2个月后复查并采用同样的灌注扫描方法,将此6例设为复查组,扫描后行乳腺CT 灌注扫描,利用灌注软件Basama6.0测量病变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乳腺癌组与纤维腺瘤组的TDC曲线可归为Ⅰ、Ⅱ、Ⅲ型,乳腺癌的TDC曲线主要为Ⅰ、Ⅱ型曲线,而纤维腺瘤TDC多表现为Ⅲ型曲线。
乳腺癌组CT灌注参数BF、BV均高于健侧正常对照组,TTP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各参数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组BF高于纤维腺瘤组,TTP低于纤维腺瘤组,两组间BF、TTP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BF、BV平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TTP平均值低于良性病变组,二者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复查组化疗后BF低于化疗前,TTP较化疗前有所延迟,化疗前后BF及TTP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V平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TDC不同,以此可鉴别乳腺癌与纤维腺瘤,不典型病例的鉴别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诊断。
乳腺癌表现为高灌注,有助于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为较高灌注,与乳腺癌灌注参数BF、TTP有明显差别,乳腺癌和其他良性病变灌注参数有明显差别。
乳腺癌化疗前后BF及TTP平均值均有明显差异,化疗后BF平均值有所减低,TTP也有所延迟。
标签:乳腺肿瘤;增强CT;X线计算机;血液灌注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的CT灌注成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4月~2008年4月患乳腺疾病的女性66例,扫描后行乳腺CT 灌注扫描,扫描前均做过乳腺X线铝靶摄影及超声检查。
妇幼健康分析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 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万宇星,黄辉,刘彬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 分析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病变组(52例)和恶性病变组(108例),全部患者实施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灌注成像(PWI)扫描,比较两组MSD、ADC值,并分析诊断结果。
结果 恶性病变组MSD值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
DWI、T2 PWI及DWI联合T2 PW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且三组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将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应用于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中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利于尽早确诊乳腺癌。
关键词:乳腺病变;MRI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是乳腺疾病的一个统称,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乳腺疾病,其发病属于综合性,主要包括良性的乳腺增生或者是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也包括乳腺癌[1]。
乳腺病变一般是指乳腺纤维腺瘤,该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属于良性肿瘤,多为单发,边缘光滑,活动度较好,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2]。
此外,乳腺小叶增生也是育龄期女性比较常见的疾病,乳房的疼痛通常伴随月经周期,月经开始后,症状明显缓解,可以触及到肿块,发病与不良饮食、激素水平紊乱及情绪变化等有关,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诊断实施治疗措施改善病情。
如果出现乳腺病变,最主要是区分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预后相对较差,需要尽早行手术切除治疗才可达到更好的预后[3]。
本研究旨在分析经MRI 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应用于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实际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1年3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结果分成良性病变组(52例)和恶性病变组(10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