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8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主题介绍学习主题:元素周期表使用教材:人教版版高一年级必修化学2册第一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本节的重难点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学习主题相关的语句: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征。
3、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教材阅读,元素周期表解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2、感受周期表的结构美,从周期表发展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本质在于不断的探究。
核心素养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学生特征分析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学生初步了解了周期表和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3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广州一中罗婉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卤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掌握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2.通过比较卤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层数)的不同点,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学会分析递变性的原因。
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以IA和VⅡA族为例,知道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相似和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初步掌握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素材的分析来归纳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位置反映结构”的化学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加深对“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等哲学规律性认识,体会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方法:对比归纳实验探究演绎四、教学过程(一)碱金属元素环节1:理论探究,对比归纳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创设】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活动】:(科学探究1)查阅元素周期表,填写教材P5中的表格,对比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不同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追问】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根据上述结构的异同,推测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点?【学生】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碱金属可能像钠一样能与氧气和水反应,但反应程度可能不同。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环节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钾和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钾和钠与水的反应,对比钾和钠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
本节课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进一步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其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因此,本节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具体教学中,应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同时,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要重视实验活动,防止空讲理论。
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C)。
(2)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C)。
2.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对比实验的探究,学习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注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懂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L-1盐酸酚酞试液1 mo· mo·L-1NaOH溶液、6 mo·L-1NaOH溶液、3 mo·溶液、水、砂纸、镊子、滤纸、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通过问题,引入新课: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其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如何递变又如何反映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演示实验(可适当改做学生实验):1钠与冷水;2镁带与冷水;3镁带与热水;4铝与冷水;5镁铝分别与稀盐酸;6氧化铝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NaOH溶液至产生大量A(OH)3白色絮状沉淀,把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1 2《必修Ⅱ第1章第1节 元素周期表 核素》(第3课时)编制:杨 忠 审核:杨 晓 斌【课标要求】1. 学会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2. 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重点难点】1. 掌握原子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之间的关系;2. 正确区分核素与元素,核素与同位素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学】 ①阅读教材p 9-p 10并回顾有关初中知识。
1、原子的构成:原子2、相对(原子、质子、中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②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电子的质量可以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一、质量数1、什么叫质量数?(请用文字简明扼要的回答)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与中子数(N)之间有何关系?(请用公式回答)3、解释符号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思。
4、试比较146C 与126C 在结构上有何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 二、核素1、定义: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的 的一种 .2、举例:认识氢的三种核素 原子符号(三、同位素1、定义: 相同而 不同的 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2、举例:列举两个互为同位素的例子如: 如:3、同位素的 性质不同 性质相同. 【巩固训练】1、用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同位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3)元素有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决定;2、有以下一些微粒: ①②③④⑤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 和 、 和 。
3、Cl 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在形成的Cl 2分子中,会有 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 。
4、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1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讨论总结;第二课时:问题式教学;第三课时:讲授、阅读。
【教学用品】坩埚、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酒精灯、培养皿、试管、胶头滴管、钾、氯水、 NaBr 溶液、 KI 溶液、溴水、四氯化碳、投影仪、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
(导入)正如我们外出旅游离不开交通图、外出探险离不开指南针一样,我们学习化学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实践活动汇报)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元素依次排列,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直到 20 世纪原子结构理论有了发展之后,元素排列的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才发展成课本后的形式。
(阅读) P4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投影并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采用 Flash 动画形式,每一板块点击出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一)编排原则:(横七竖十八)将元素: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横行;②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2)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碱金属及卤素的原子结构有关资料以学案形式下发或课上以投影形式呈现。
理论探究──比较、归纳、抽象。
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见活动建议。
3.关于核素内容的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流程:介绍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事例分析→得出概念→概念辨析→应用→课堂练习→开放性作业。
说明:问题创设──考古(146C)、氢弹(21H,31H)的制造等。
内容呈现──氢、碳、铀同位素资料卡片、幻灯。
方法手段──比较、类比、抽象。
评价反馈──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同步测试等;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读书报告会形式进行交流。
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实验1-1】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实验操作:① 向U形管中加入约2 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 mm×150 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图1-1的装置连接。
② 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蓝色、紫黑色、红棕色。
打。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卤族元素一、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二、设计内容: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卤族元素)三、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位置——承前启后。
在学习了碱金属之后,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各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卤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前,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节。
因此,它是后面元素周期律知识的重要基础。
放在学习元素周期律之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2.解释可逆反应的涵义;3.识别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能力目标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2.通过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学会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情感目标通过对卤族元素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上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学习,进一步接受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
3.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让学生预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通过探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接受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
使学生初步领悟通过实验归纳、推理研究物质性质的认知方法。
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解决办法]①指导学生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卤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入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推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以加强学生对物质结构知识的了解,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②关于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可通过实验、展示样品、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列出的数据,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的规律。
并以此对学生进行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③关于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应抓住卤素原子结构的相同与递变,引导学生分析、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与递变。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练习1]填表:[练习2](1)X共有x个电子,则N=(2)A X x-共的x个电子,则N=(3)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g A2-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1H、21H、31H三种不同核素。
教师:思考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除中子数)。
但由不同的同位素构成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
③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即某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 1/12的比值。
例如, 12C 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 ,一个Fe 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 ,则该Fe 原子相对质量为=55.923。
所以,同一种元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同位素(即不同的原子),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不同的。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即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平均值。
设某元素各同位素(即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M 1、M 2……,各同位素(即各原子)原子个数百分含量分别为x 1%,x 2%……,则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M 1x 1%+M 2x 2%+……,若用同位素质量数和原子百分含量计算出的平均值为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A 、金刚石与石墨B 、D 2与H 2C 、40 19X 与 40 20YD 、35 17Cl 与3717ClE 、水和重水(D 2O )F 、纯碱和烧碱G 、氕和氘(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和 探究二、比较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核素)例1. 某元素的阳离子n R ,核外共用x 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A .n x --AB .n x +-AC .n x -+AD .n x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核电荷数和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及离子电荷数的关系。
由于阳离子带正电,为原子失去电子的结果;阴离子带负电,为原子获得电子所致。
所以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该是原子的质子数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
根据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要求中子数必须先要知道质量数和质子数。
根据题意,质量数为已知,而质子数则可根据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它的核外电子数求得。
阳离子+n R 核外电子数为x ,则该阳离子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n x +,核内的质子数也为n x +。
所以n x n x N --=+-=A )(A 答案为A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D .、、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例3.根据下列叙述填写相应微粒的符号:A .某微粒一般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是____。
B .某微粒是阴离子,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是K 层电子数的3倍,这种微粒是____。
C .某微粒氧化性极弱,但得到一个电子后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_。
D .某微粒还原性很弱,但失去一个电子后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
分析:电子层结构为由其最外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该微粒可以是中性原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A .该微粒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它是稀有气体原子,其原子核核电荷为18,是氩元素。
B .该微粒还原成中性原子,最外层是K 层电子的3倍,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阴离子为S 2-。
C .某微粒氧化性很弱,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原子,此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这种微粒应为K +。
D .某微粒还原性很弱,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原子,该微粒为氯原子,氯原子氧化性强其微粒应为Cl -。
答案为:A .Ar B .S 2-C .K +D .Cl-。
例4.设某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m +C .若碳原子质量为g W ,此原子的质量为g )(W n m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例5. NMR C 136-(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 136表示的碳原子是(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参与成键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分析:从C 136分析,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13-6=7,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为D 。
(五)、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答题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5B 和115B ,已知硼元素的原子量为10.8。
下列对硼元素中105B 的质量分数的判断正确的是A.等于20%B.略小于20%C.略大于20%D.等于80% 2、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的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16+A n (A -N +8) B . 16+A n (A -N +10) C . (A-N+2) D . An(A -N +6) 3、某微粒用R AZn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所含质子数=A -n B . 所含中子数=A -Z C . 所含电子数=Z +n D . 质子数=Z +A4、11H 、21H 、31H 、H +、H 2是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5、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
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 32B . 67C . 99D . 1666、钛(Ti )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
钛元素的同位素Ti 4622、Ti 47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中,中子数不可能为A . 30B . 28C . 26D . 247、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I 治疗肿瘤。
该同位素原于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 72B . 19C . 53D . 1258、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A . 136B . 50C . 86D . 2229、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 、17O 、18O ,氢的同位素有 H 、D ,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A. 3种B. 6种C. 9种D. 12种 课后练习与提高 二. 填空题:10.用符号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E :电子层数,填写下列各空:(1)原子种类由 决定;(2)元素种类由 决定;(3)核电荷数由 决定;(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5)元素的原子半径由 决定; (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 11.将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_____; (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5)24.2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一种原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