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书传奇 九七之寿有玄机——论齐白石的年龄
- 格式:pdf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4
知己有恩——齐白石与朱屺瞻在近代中国有两位极著名的长寿画家,南朱(朱屺瞻)北齐(齐白石),齐白石终年97岁(白石老人在一九三七年旧历计年七十五岁时,因信相命家言,改称七十七岁以趋吉避凶,故虽云享年九十七,实九十五耳),而朱屺瞻则活了105岁,他们之所以长寿的秘诀也就来自于这份寄情于丹青的仁心和智慧。
难得的是,两人之间还有着一段十分深厚的友谊。
齐白石(1864—1957年),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
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
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
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朱屺瞻(1892-1996),号起哉,别号二瞻老民,斋名癖斯·居梅花草养菖蒲室等。
江苏太仓人。
我国著名长寿画家。
自幼酷爱书画,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50年代后主攻中国画。
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
作品融会中西、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谭》、《朱屺瞻画选》、《当代中国画名家朱屺瞻》、《世纪丹青——艺术大师朱屺瞻传》。
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
朱屺瞻与齐白石的友谊始于1929年的冬天。
这一年,朱屺瞻第一次见到了齐白石的山水画,被其粗疏厚拙的风格深深吸引;但当时,朱屺瞻并不知道“白石”为何人。
不久,老同学徐悲鸿在上海举办画展,邀请朱前去参观。
在一帧画上,朱屺瞻见到了一方“心游大荒”的闲章,乍看之下,刀法逋峻雄逸,酣畅淋漓,心中喜欢极了。
史记齐白石传齐白石,本名纯芝,湖南湘潭人,字渭清,名号颇繁,以白石名。
祖籍砀山,同治癸亥岁(1863年冬,公历1864年)生,闾里为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
白石家贫甚,力耕,然常饥寒,爨不得燃薪,以牛矢代。
白石自为传,开卷则曰:“甚哉,吾家之贫也。
”家中无纸笔,祖父抱白石,以火钳画地,曰:“小子可记,此芝字也”。
乡里以阿芝呼之。
十四岁,从叔祖为梓人,筑屋,所谓大器作也,白石力弱,不胜其重,叔祖曰:“去,尔之器不堪梓人之任”。
乡里亦轻之,白石窃曰:“吾才不堪为大器作,然终当为大器”。
十六岁,师周之美,学雕花,白石性长巧思,手亦能从,雕花颇有可观者,或以所见草木鸟兽为点缀,或以古史豪杰为刻画,了了可爱,能动人意,乡里始奇之,皆曰:“不意此子手聪如此”,遂以“芝木匠”名之。
弱冠,始逢“芥子画谱”,如获和氏璧,至中夜,不忍眠,立灯下,勤揣研,以竹纸勾影。
自此,凡为雕刻,皆以画谱为之,始有丹青格局。
白石有弟,佣工道观,白石常往之。
戊子岁(1888),某夕,白石游道观,有本家齐铁珊者,见白石,问曰:“阿芝近日所画大好,然皆多神鬼,终非了局,吾乡有画工萧芗陔者,能画人,尔可师从”。
盖白石当时为画,谓之神像功对,多神事,然白石不好此道,乃以闲暇所见人物,移为鬼像,化人为鬼,故其神像多人意。
既有意萧公,意恐不获己,乃画铁拐李往投之,萧公见画大喜,曰:此子可成。
遂以山水人物授之,白石于斯技大进。
明年,往赖家垄作艺,逢马迪轩,乡绅也,谓白石曰:“吾亦杏子坞人,多闻尔名,见尔所画,亦足可称,或可成也,欲读书乎?欲学丹青乎?”。
白石喟然曰:“呜呼,吾虽有此志,然恨家贫,不得遂意”。
马公曰:“尔若有志,夫复何惧?”。
马公有连襟,曰胡沁园,乡里呼寿三爷,工汉隶花鸟,一时豪杰,或曰孔北海。
白石借马公往胡府,胡公见白石,大喜,见陈少藩于座,曰:“君若读书,可从陈公;君若为画,可从吾”。
白石惶恐曰:“善则善矣,然高堂饥馁…………”马迪轩止之曰:“名师在迩,何以患贫”,二公以苏洵事勉之,遂投门下。
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学过木匠,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
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
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人民的艺术家。
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
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
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勤劳的一生——齐白石先生生平介绍蔡若虹齐白石先生于1861年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吉子坞星斗塘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
父亲名贳文,母亲周氏,全家靠种田、织布为生。
白石先生幼年好学,六、七岁的时候,他的祖父用火钳在炉灰上写字教他认字,他就能过目不忘。
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将辛苦积蓄下来的一点零钱,买了纸、笔、书本送他到外祖父处读书,但是未满一年,就因为家里需要劳动力停止了上学。
于是他就帮助父亲放牛、砍柴,像所有农家少年一样,很小就参加了家庭的生产劳动。
他在劳动之余,非常喜爱画画,也喜爱写字,因为家境贫寒,他只能把旧账簿上的纸裁下来作为画画和写字的用纸。
他的祖母感叹地对他说:“三日风、四日雨,哪有文章锅里煮;明天没有米,看你怎么办?”可是他不怕困难,贫穷不能阻止他学习的愿望;当他放牛的时候,总是把书本儿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他从小就有这样坚强的性格,既参加劳动又不放弃学习。
当他十二岁的时候,因为身体很弱,不能种田,他的父亲就送他到木匠齐满家里去当学徒,他开始学粗木工,十五岁以后,才转学雕花木工,雕刻家具上的精细花纹。
因为他雕花的手艺非常出色,又因为他的小名叫阿芝,所以乡里的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芝木匠”。
他做了十多年的木工,也练习了十多年的绘画,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才认识了当地有名的文人和画师,他经常向他们请教,逐渐在诗文和画理上得到了启示。
从此以后,他就在劳动生活的基础上开拓了艺术生涯;他不仅学习写诗、刻图章,而且兼作画工,为乡里人作衣冠像(肖像)。
他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忠实和刻苦的。
在没有灯油的夜晚,他烧起松火束读书;为了练习刻图章,他总是把石头刻了又磨掉,磨掉了又刻,他在学画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
他吸收了古人艺术的优点,但总不忘记自己的创造;他反对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强调实际生活现象的观察,他经常注视鸟兽、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描写它们的动态;他曾经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只有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这就说明了他在青年时代,就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观点,这给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字佩玉,号琴樵,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被誉为“白石先生”。
在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被公认为是中国画坛的宗师之一。
他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代的艺术发展,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个人背景齐白石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原名齐士奇,后改名齐白石。
他的父亲是一位五代碑刻艺术家,对齐白石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齐白石自小喜好绘画,展现出卓越的绘画天赋。
他曾在湖北美术学堂学习古代书画技法,并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在他的绘画生涯中,齐白石将自己的作品创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艺术风格齐白石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化。
他擅长传统山水绘画、花鸟绘画、人物绘画和石刻艺术。
他的山水画以形象奇特而又自然生动的笔墨著称,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神韵和气象;花鸟画则以细腻而且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表现为主,富有动感和情感;他的人物画则给人以朴实的感觉,塑造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角色;而在石刻方面,他通过细致入微的刀法表现出了石头的质感和艺术感。
3. 艺术成就和贡献齐白石是中国画坛中的巨人,他对中国现代绘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积极推动了绘画技法的革新和创新,尤其是在创作和发展水墨画方面。
他以超脱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创造力,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具现代感和个人风格的作品。
齐白石还积极参与文化和艺术教育事业,不断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
他在教学上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私地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为中国现代艺术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
4. 影响和价值齐白石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展览中获奖,广受赞誉。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对中国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轰动,也对国际艺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作为本学期的第一课,既是本学期课程开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授课时间有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绘画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确定了本课有以下三个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和艺术特色等。
技能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运用艺术的语言(如写意、工笔等)描述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并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勤奋”和“毅力”带给人的影响,并且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切才能感受到美,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和艺术特色。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应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一到十二岁左右,虽然处于高年级学段,但仍然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因此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说,他们对于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也有更深层次的求知欲。
作为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传授相应的美术知识。
三、说教法、说学法:教师的教法: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法、师生互动法、情感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探究,其中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运用了欣赏法和评价法引导学生探寻绘画作品中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