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区康复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172.91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精神分裂症实施系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康复系统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将40例慢性精神病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病人入住“精神病康复者之家”,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训练、服药、社交技巧、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财、工作等方面;对照组病人在精神科普通病区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18个月后,以“生活技能评估表”评估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经18个月的系统功能康复训练后,个人生活自理、服药自觉性、社交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财、工作等方面能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实施康复系统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疗效很好,对其各项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系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80-01慢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
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大多明显受损,对周围的人和事基本都是态度冷漠、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因此,全面加强对精神病病人的康复训练,促进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至2011年7月的慢性精神分裂症40例,病程5年以上,住院2次以上的共有24人。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0人,男11人,女9人,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42.4岁;对照组20人,男12人,女8人,年龄在29-68岁,平均年龄31.8岁。
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系统康复训练方法:将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病人入住“精神病康复者之家”,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训练、服药、社交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财、工作等方面;对照组病人在精神专科普通病区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保持原来所用药物不变。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方法与建议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
康复是帮助患者实现社会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方法和建议,以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心理疾病急诊干预心理疾病急诊干预是精神分裂症康复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暴力控制、危机干预和症状缓解。
在发作期,患者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和自伤行为,治疗和干预应针对这些症状进行。
同时,家庭成员和社区应积极配合,提供安全保护。
通过心理急诊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减轻他们的痛苦。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手段。
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式,可以减轻病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的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和家庭成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此外,药物治疗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提高康复效果。
三、认知训练和社会技能训练认知训练是帮助患者改善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等认知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认知训练,患者可以增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
社会技能训练主要是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认知训练和社会技能训练可通过个别辅导或群体治疗的方式进行。
四、亲属教育和支持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影响,也对其家庭成员带来许多困扰。
亲属教育和支持是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和应对精神分裂症的重要途径。
亲属教育课程可以提供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知识和应对技巧,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患者,并改善家庭氛围。
此外,亲属支持组织也可以为亲属提供情感支持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更好地应对困境。
五、康复日程和目标设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日程和目标设定是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环节。
康复日程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日常起居和生活习惯,保持稳定。
目标设定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具体的康复目标,逐步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
康复日程和目标设定应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和康复阶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活动方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活动方案1今年上半年,我院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重性精神疾病指导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在我院精神卫生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目前我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人,进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网络录入13人,精神分裂12人,双向障碍1人。
具体工作如下:一、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组织建设,加强领导力度。
切实把精神卫生工作纳入街道日常工作。
根据机构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和精防看护网人员,并对精防网护网成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
二、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重点精神病患者监护责任制度,对易肇事、肇祸,影像社会治安的患者及时签订监护责任书,落实亲属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实效。
三、村卫生室兼职人员及居委会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精神病人做好定期随访、动态管理、督促其就医服药,加强家庭康复指导,做好评估工作。
四、加强精神卫生培训与宣传:每月对辖区乡医召开精神卫生会议,并学习精神卫生相关知识进行考核。
年内安排不少于4次对居委会精神疾病防治的培训,提高对辖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技能及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精心组织4月x日“世界卫生日”及10月x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助残日”的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加强法制观念,反对歧视精神病患者,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提供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对精神病患者的监护和管理,对有肇事、肇祸苗子的患者及时按有关政策落实经费送院治疗,严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发生,确保社区治安稳定。
六、认真执行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调整和规范化工作,积极配合区卫生工作的调研。
七、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帮困、帮扶力度,切实落实好政府优惠政策,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有经济困难者,每逢重大节日政府给予一定物质及经济方面的补助,以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八、认真做好区精神卫生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估、各类统计及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正确。
社区护士如何做好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科普宣教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在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慢病管理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六大重型精神障碍患者人数比例高达55%。
精分症患者无论是门诊治疗还是住院回社区后,都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稳定病情。
尽管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对患者的整个康复状态,需要社区护士加强科普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家属乃至居民的认知,达到稳定病情、减少复发、维护社会稳定的最佳效果。
社区护士可以从心理、生理和病情等方面进行护理,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消除负性情绪,稳定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知晓遵医嘱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服药依从性,保障病情稳定,改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因此如何做好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科普宣教,社区护士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科普形式1.1上门随访一对一宣教根据随访要求需上门面访、或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家庭,进行一对一宣教,针对家庭成员不同的个性及心理状况,随机宣教,个别指导,这样有利于其分散思维,情绪好转。
1.2集中式教育集中式教育有讲座形式、情景剧演示教育、课堂小测试等几种形式,其中讲座形式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要求是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言语简单,少使用医学术语,做到通俗易懂,语气和蔼,重点突出,但讲座内容时常要合适。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讲解和情景剧演示教育,将精神分裂症的内容及要点制作成视频,配合轻松音乐科普精分症的治疗和康复。
1.3网络宣传利用网络便捷、信息传达迅速的优点,采取网络宣传,例如制作微信文章科普、科普视频推送等,还可以在社区群聊或朋友圈推广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需要治疗、需要康复、需要社会系统支持。
2.科普内容2.1精神分裂症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复杂,起病时间较长,表现为思维、情绪、行为等多个层面改变,心理行为紊乱,难以自控。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四川省广安市精神病医院 638000该疾病属于常见的精神病,目前为止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和社会、生活等。
精神分裂症具有三高的特点,分别是指致残率、发生率和复发率,患者患上精神分裂症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比如,反应迟钝、孤僻少语、生活懒散、兴奋吵闹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可能会给患者的社会功能带去严重影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结果显示,给患者提供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对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行改善,但是对患者的自尊水平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则不理想,导致整体治疗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所以,早期配合针对性康复训练措施很重要,可以保证患者早期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具备时效性。
1、精神分裂患者采取阶段性康复训练的作用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会呈现出一些显著的障碍,比如,行为方面、情感方面和思维方面等,和环境或者是精神活动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发病初期,患者会表现出一些症状,比如,生活懒散、孤僻少语、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等,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出现能够彻底治愈的药物,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会威胁到其生命健康,这就需要早期配合对症康复训练,减少疾病给患者带去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阶段性康复性训练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计划,定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锻炼;通过进行社交技能训练,能够锻炼和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训练中体现出患者的价值,提升他们的信心,确保患者可以有效的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合理的增加和周围环境的接触,调控患者的病性精神活动,有利于对患者的孤独感进行减少。
通过每周给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可以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清楚认识到康复治疗的作用,让患者和家属可以正确的理解疾病知识,增加他们的疾病知识,进而主动沟通,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进行优化,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给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提升他们的训练依从性,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严格的依照医生的嘱咐规范的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者是停止用药。
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观察作者:邢锋鲁青芳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17期[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 2011年以来收集太和县范围内的重性疾病管理项目(简称686项目)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3个月、6个月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量表(ITAQ)、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3个月、6个月时用PANSS、ITAQ、SSPI和GQOLI-74评分康复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社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自知力,恢复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 康复训练;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79-03疾病康复的重点不仅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是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1]。
在长期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其残留的精神症状越难消除。
而精神药物治疗合并康复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起到较好效果。
为此,我们专门应用康复训练,做一研究,并设立相应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以来收集太和县范围内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简称686项目)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病程≥5年。
(3)排除体检、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明显异常;严重躯体疾病;精神性物质监用史;严重自杀倾向者。
入组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