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4_201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第8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Ⅰ)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
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1)表现型: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1)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答案(1)√(2)√(3)×(4)√(5)√(6)√填空: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专题01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论回顾】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的优点:⑴豌豆是严格的传粉、授粉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⑵花大,容易去雄;⑶具有明显容易区分的。
2、豌豆杂交的步骤:给本去雄→套袋→→套袋。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⑴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用小写字母表示;⑵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⑶在形成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⑷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4、概念汇总:⑴相对性状:一种生物性状的,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⑵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⑷纯合子:具有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dd;杂合子:具有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Aa、Dd等。
⑸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矮茎,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等;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为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等;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D和d,A和a等。
⑹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或同株自花传粉;杂交:任意两个个体交配;测交:待测个体和杂交的过程。
⑺父本:提供的个体;母本:提供的个体(或接受的个体)5、相关符号:×表示。
亲P表示,F表示,“X”表示,○本产生配子种类及配子间的结合过程用“→”表示。
6、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后后代。
【想一想】例题1: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例题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练一练】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B.猫的白毛和蓝眼C.兔的长毛和短毛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它能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为分离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答案』 D『解析』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A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B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错误,D项正确。
2.(2019·南充模拟)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C.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单倍体育种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答案』 C『解析』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A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这样可以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C项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D项错误。
3.(2018·岳阳期末)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答案』 C『解析』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项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B项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 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AA、aa,D项错误。
3.1.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含答案)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实验1.实验材料豌豆,其作为遗传材料的特点及优势特点优势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子代个体数量多统计结果可靠2.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紫花白花F1F21F1的性状为紫花,称为显性性状。
2F2的两种表现型及比例3.相关概念1性状与相对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例1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答案B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只有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子二代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统计的样本越大,误差越小,越接近31。
例2对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一定要让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一定要实现两个亲本之间的有性杂交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A.B.C.D.答案B解析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正确;该实验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因此不要求母本的性状表现一定为显性性状,错误;通过去雄.套袋和人工授粉来完成亲本间的有性杂交,正确;杂交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而不是雌蕊,错误。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解释1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第 1 课时基因的分别定律(一)1.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解析。
( 要点 )2. 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讲解。
( 重、难点 ) 3.经过性状分别比的模拟实验理解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讲解。
一、阅读教材P27~28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资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拥有一些牢固的、简单区分的相对性状,获得的实验结果比较可靠。
2.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 亲本 )紫花×白花↓(1)P 拥有一对相对性状;F1( 子一代 )紫花(2)F 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3)F 2出现性状分别现象,分别比为显性∶隐性=3∶1F2( 子二代 ) 紫花∶白花比率凑近3∶1二、阅读教材P28~29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讲解(1)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且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F 1能够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F 1自交时,不相同种类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概率相等。
(5)遗传学家将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基因。
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决定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判一判(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 √)(2)性状分别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3)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 √)(4)F 1自交时,雌雄配子( 花粉和卵细胞 ) 结合的机遇均相等。
( √)(5) 决定紫花的基因和决定白花的基因是一同等位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 ×)连一连将以下豌豆的4 对相对性状配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豌豆拥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为了便于解析,第一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
结合教材完满以下列图,理解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做的实验。
(1)图中,实验用的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相对性状,其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有多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D.豌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自交,后代都是纯种。
] 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表现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兔的长毛和细毛是一对相对性状D.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B[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正确。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GG×gg B.GG×GgC.Gg×Gg D.gg×ggC[由图中信息可知,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双亲至少各含一个G,双亲基因组成表示为G_,又因子代出现了矮茎gg,两个g基因分别来自两个双亲,则可确定双亲基因型都为Gg。
本题亦可根据后代高茎∶矮茎≈3∶1判断,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实验结果,故推测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Gg。
]4.在实践中常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B[鉴定某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说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
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进行杂交,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江苏省启东中学【最新】高一苏教版必修2生物课时练习: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A.紫花×紫花→紫花B.白花×白花→白花C.紫花×白花→紫花D.紫花×紫花→紫花、白花2.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B.C.D.3.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 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C.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4.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5.某植株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1∶1),则生物A.一定含有一对等位基因B.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C.不可能含有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D.一定产生两种数量比值相等的配子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接连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Aa,则他第4次抓取Aa的概率是A.1/4 B.1/2 C.0 D.17.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③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比例为1∶1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某种猪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两只杂合黑猪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猪是白猪,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猪,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二、实验题9.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1.某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判断错误的是基因分离定律课后练习题()A .若红花×红花→红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B .若红花×红花→301红花+110白花,则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C .若红花×白花→粉红花,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a ,则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D .若红花×白花→红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2.在下列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符合3:1性状分离比情况的是()A .基因型为bb 的豚鼠在胚胎时期死亡B .若红花(AA )×白花(aa ),则子代开粉红花C .基因型为Gg 的波斯猫在形成配子时,g 配子失活D .高茎(Dd )豌豆产生的D 、d 两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3.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后,让所有植株自交。
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 遗传因子组成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A .B .C .D.4.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的是()A .纯合红花紫茉莉与纯合白花紫茉莉杂交,子一代都为粉红花B .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C .一对血型分别为A 血型和B 血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 血型D .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都为高茎5.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四种,分别由基因Q a 、Q b 、Q c 、Q d 控制,四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Q a >Q b >Q c >Q d (前者对后者为显性)。
现有基因型为Q a Q d 与Q c Q d 的个体杂交,则后代个体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A .紫色:粉红色:白色=2:1:1B .紫色:红色:白色=2:1:1C .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1:1:1:1D .紫色:白色=3:16.某植物种群中,AA 、Aa 和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40%、40%、20%。
(完整版)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习题讲解.doc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课题背景】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
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
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
二、【知识准备】(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2)dd × dd dd 全隐(3)DD × dd Dd 全显(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 =1:1(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 =3: 1(6)DD × Dd 1/2DD : 1/2D d DD:Dd=1 : 1(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1、正推法(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
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 a 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
即Bb×Bb→3B︰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
即Bb×bb→1Bb︰ 1bb。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即BB×→B。
【总结】: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 三 ) 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1.确定显、隐性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8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Ⅰ)目标导航 1.能够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从中发现的基本规律,了解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学习其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2.理解分离定律,掌握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者:________。
2.实验材料:______。
该材料是严格的__________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
3.杂交实验中所用符号及含义P:________ F1:________ F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杂交实验过程P 紫花×白花↓F1______↓F2紫花∶白花3 ∶ 15.杂交实验中几个重要的概念(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理解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植株种子形状:圆滑与皱缩;子叶颜色:黄色与绿色;花的位置:叶腋与茎顶。
但是,狗的白毛与猫的黑毛不是相对性状,因为它们分别属于两种动物;豌豆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虽为同一种生物,但不是同一种性状,所以也不是相对性状。
(3)正交与反交:这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若以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为“正交”;则以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为“反交”。
(4)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后来遗传学家把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叫______,同源染色体上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
2.F1体细胞内遗传因子________各自独立,彼此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
3.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存在的。
4.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的。
6.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遗传图解7.对分离现象解释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纯合子与杂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的个体为纯合子(如AA、aa);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Aa)为杂合子。
(4)杂交与自交: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而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在植物体中是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三、边做边学: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实验用的1号、2号两小罐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1号、2号小罐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__________的随机组合。
2.目的要求: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______和配子的__________与______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3.注意事项:(1)抓取彩球时眼不要看彩球。
(2)罐内两种彩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而且每次抓出的彩球记录后,须放回原小罐之中,切记不能将两小罐中的彩球相混。
(3)每次抓取彩球前,再顺便搅拌一下小罐内的彩球,抓取时,从两个小罐内随机摸取一个。
(4)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理论值。
知识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2.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4.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是纯合子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杂合子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遗传因子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知识点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5.某同学用黄、白色的乒乓球各20个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将红色的D、d分别贴在黄、白球上表示雌配子,黑色的D、d分别贴在黄、白球上表示雄配子。
实验中他左手伸入桶中搅拌一下抓取一小球,再将抓有一小球的左手伸入另一桶中搅拌一下又抓取一球,右手记录抓取两球的组合,再将小球放回原桶中,如此反复50次,实验结果如下:组合数目实验百分比理论百分比DD 10 20% 25%Dd 22 44% 50%dd 18 36% 25%试分析该同学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落实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2.人的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3.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4.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 ) 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B.F1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C.F2的各种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D.以上都是能力提升6.性状分离是指( ) A.杂合子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B.染色体的分离C.遗传因子的分离D.以上说法都对7.两杂合子黄色子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纯合子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 A.0粒B.30粒C.60粒D.90粒8.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子叶黄色,F2中子叶绿色豌豆有1 942粒,那么子叶黄色豌豆的总数和杂合的子叶黄色豌豆粒数依次为( ) A.3 884和1 942 B.1 942和647C.5 826和1 942 D.5 826和3 884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AA,则他第4次抓取小球的组合是AA的概率是( ) A.1/4 B.1/2 C.0 D.110.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显性∶隐性=3∶1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D.单眼皮遗传因子和双眼皮遗传因子发生了互换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1.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__。
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___种。
(2)操作①叫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茎。
(5)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年对______代进行观察。
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_,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______________,比例接近________。
1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为探究一高茎玉米穗上所有子粒是全为纯合子、全为杂合子还是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的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子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
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一、1.孟德尔2.豌豆自花受粉纯种3.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4.紫花二、1.遗传因子基因等位基因2.A和a3.成对4.彼此分离5.随机6.紫花三、1.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雌雄配子2.分离随机结合性状对点训练1.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可知,B 项和C项不正确,因为它们虽都说的是同种生物,但却不是同一性状。
D项不正确,因为马和鼠根本不是同种生物。
]2.B [B项中高茎与高茎杂交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约为3∶1,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3.D [高等生物的雄配子数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数。
]4.A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
杂合子的双亲有可能是纯合子与杂合子组合,也有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