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培优班资料(3)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第五章抛体运动易错题培优(难)1.一阶梯如图所示,其中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0.4m,一小球以水平速度v飞出,欲打在第四台阶上,则v的取值范围是()A6m/s22m/sv<<B.22m/s 3.5m/sv<≤C2m/s6m/sv<<D6m/s23m/sv<<【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若小球打在第四级台阶的边缘上高度4h d=,根据2112h gt=,得1880.4s0.32s10dtg⨯===水平位移14x d=则平抛的最大速度1112m/s0.32xvt===若小球打在第三级台阶的边缘上,高度3h d=,根据2212h gt=,得260.24sdtg==水平位移23x d=,则平抛运动的最小速度2226m/s0.24xvt===所以速度范围6m/s22m/sv<<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对于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可以通过画它们的运动草图确定其临界状态及对应的临界条件。
2.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甲、乙两物体连接,两物体分别套在水平、竖直杆上。
控制乙物体以v =2m/s 的速度由C 点匀速向下运动到D 点,同时甲由A 点向右运动到B 点,四个位置绳子与杆的夹角分别如图所示,绳子一直绷直。
已知sin37°=0.6,cos37°=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在A 点的速度为2m/sB .甲在A 点的速度为2.5m/sC .甲由A 点向B 点运动的过程,速度逐渐增大D .甲由A 点向B 点运动的过程,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将甲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如图所示,拉绳子的速度等于甲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设该速度为v 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B 点的实际速度cos53B v v =︒绳同理,D 点的速度分解可得cos37D v v =︒绳联立解得cos53cos37B D v v ︒=︒那么,同理则有cos37cos53A C v v ︒=︒由于控制乙物体以2m s v =的速度由C 点匀速向下运动到D 点,因此甲在A 点的速度为1.5m s A v =,AB 错误;CD .设甲与悬点连线与水平夹角为α,乙与悬点连线与竖直夹角为β,由上分析可得cos cos A C v v αβ=在乙下降过程中,α角在逐渐增大,β角在逐渐减小,则有甲的速度在增大,C 正确,D 错误。
高一物理培优资料运动学(一)班级姓名一、匀速直线运动1.巧选参考系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立即返航追赶。
当他返航经过一小时追上木块时,发现木块距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求河水流速。
练1: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 ,通讯员从队尾以速度v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2返回队尾,求在此段时间内队伍前进的距离。
练2: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
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
则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若,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若,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结合图像下图为甲、乙、丙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则在时间t2内[ ]A.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C.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D.甲的平均速率最大练1: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1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A.甲车先到达B.乙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练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从此开始甲车一直匀速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速度又相等,则()A. 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 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 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
高一物理必修一培优 1匀变速直线运动强化训练1—2—11.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2. (2011·安徽·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2Δx (t 1-t 2)t 1t 2(t 1+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C. D.2Δx (t 1+t 2)t 1t 2(t 1-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3. 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 s 就有一个小孩子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 m 和17.5 m ,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 取10 m/s 2)(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4.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二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5.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 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1)火车的加速度的大小;(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6.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7.刹车问题的处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与5 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5∶4 B.4∶5 C.3∶4 D.4∶38.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9.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位移是A.3.5 m B.2 m C.1 m D.010.(2011·新课标全国·2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高一物理必修一培优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2—2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恒为g的匀变速运动,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降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3.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1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图1强化训练1—2—21.(2011·重庆·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2.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3.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边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4.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归于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到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 )A. B.8HT 2-T 214H T 2-T 21C.D.8H(T 2-T 1)2H 4(T 2-T 1)2运动图象1 1-3-1 考点 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 -t 图象和x -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x -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 -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 和t 的乘积v t =x 有意义,所以v -t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 -t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 =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 -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 -t 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强化训练1-3-11.如图1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1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图线3和图线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图线2和图线4中,t2、t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2. (2010·天津理综·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0.25 m/s 向右图2B.0.25 m/s 向左C.1 m/s 向右D.1 m/s 向左3.(2009·广东理科基础·3)图3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图3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4.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4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图4 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 s末离商船最近D.海盗快艇在96 s~11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3-2 运动图象25.2011年12月23日下午瓦良格号三度海试,为飞机降落配备的拦阻索亮相,这使得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降成为可能.若该机在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视歼15舰载战斗机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经过图线上M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 m/sB.在t=2.5 s时的速率等于4 m/sC.在2 s~2.5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2 mD.在2.5 s~3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2 m6.美国国会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的调查小组2010年2月23日就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举行听证会.美国田纳西州退休妇女朗达·史密斯在听证会上诉说了自己2006年10月驾驶丰田雷克萨斯ES350型汽车的生死经历.史密斯当时驾驶那辆开了不到5 000千米的新车行驶在公路上,突然间,汽车莫名地从时速70千米加速到时速100千米.此后大约10千米距离内,无论史密斯怎么刹车都不管用(可看成匀速运动).按照史密斯的说法,“上帝干涉后”车才慢慢停了下来.如果用图象来描述当时这辆车的运动情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可以简化为匀变速运动,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7.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高中物理培优讲义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及规律的科学,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出以下物理课堂讲义,供学生参考。
一、力学1. 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质点的概念- 力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牛顿三定律及应用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直线运动的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3. 动力学- 动量及动量定理- 冲量及冲量定理- 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 功和功率的概念4. 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的概念及性质- 万有引力及引力定律- 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二、热学1. 热力学基础-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及变化定律-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等容、等压、绝热过程的特点 - 热机效率及其计算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及增大原理- 卡诺循环及其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4. 气体动理论- 理想气体模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理想气体的内能、功和热的关系三、光学1. 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物体在不同光学器件中的成像2. 波动光学- 光的波动模型- 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光的干涉条纹和光栅衍射规律3. 光的光子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康普顿效应和光子能量四、电磁学1. 静电场- 电荷的守恒和电场的概念- 静电场的场强和势能- 高中物理中与静电场相关的题目分析2. 电流和电路- 电流密度和电流连续性方程- 电阻、电阻率和电路中的基本规律 - 牛顿第二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3.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洛伦兹力和感生电动势4. 电磁波-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以上物理课堂讲义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高一物理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g=10m/s 2)1.站在磅秤上的人,由直立开始下蹲到最低处的过程中,磅秤的读数变化情况是( )(A )始终不变, (B )始终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前后车轮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为( ) (A )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都向后, (B )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都向前,(C )前车轮所受摩擦力向后,后车轮所受摩擦力向前, (D )前车轮所受摩擦力向前,后车轮所受摩擦力向后。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为1 m / s ,加速度为2 m / s 2,则该物体第1 s 、第2 s 、第3 s 、⋯⋯第n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3:5: ⋯⋯:2n -1, (B )1:2:3: ⋯⋯:n ,(C )2:4:8: ⋯⋯:2n , (D )1:4:9: ⋯⋯:n 2。
4.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 ,而 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B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C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D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5.如图所示,A 、B 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 、BO 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 为一根轻杆,转轴C 在AB 中点D 的正下方,AOB 在同一水平面内,∠AOB =120︒,∠COD =60︒,若在O 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 所受的拉力和杆OC 所受的压力分别为( )(A ) 3 3 mg ,2 3 3 mg , (B )mg ,12 mg ,(C )2 3 3 mg , 3 3 mg , (D )12mg ,mg 。
6.汽车和自行车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速度为10 m / s ,自行车速度为4 m / s ,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做加速度大小为2 m / 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两车再次相遇所需时间和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 )(A )6 s ,24 m , (B )6 s ,25 m ,(C )6.25 s ,24 m , (D )6.25 s ,25 m 。
高一物理培优资料(三)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1. A 、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水平面上, 若两物体的质量 m A > m B , 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s A 与s B 相比为 ( )不能确定 D. s C. .B s .A A B A A B B s s s s <>=2. 一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下滑时, 恰好做匀速运动, 若把斜面的倾角加倍, 则下滑时加速度为 ( )g D g C g B g A ⋅⋅⋅⋅ααααααα2cos 22sin . sin 3sin . cos 3sin .tan . 3. 在升降机中挂一个弹簧秤, 下吊一个小球, (如图2), 当升降机静止时, 弹簧伸长4 cm. 当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 cm, 若弹簧秤质量不计, 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以1 m/s 2的加速度下降B.以4.9 m/s 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1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D.以4.9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4. 如图3所示, 质量为m 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 人鞋与梯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扶梯倾角为θ, 若人随扶梯一起以加速度a 向上运动. 梯对人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分别为 ( )A. N=ma sin θB. N=m(g+a sin θ)C. f=μmgD. f=ma cos θ5. 如图4所示, 有A 、B 两物体, m A =2m B , 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 在它们下滑的过程中 ( )A. 它们的加速度a =g sin θB. 它们的加速度a <g sin θC. 细绳的张力T =0D. 细绳的张力θsin 31g m T B =6. 如图5所示,光滑斜面CA 、DA 、EA 都以AB 为底边.三个斜面的倾角分别为75°、45°、30°.物体分别沿三个斜面由顶端从静止滑到底端,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图2图4A .物体沿DA 滑到底端时具有最大速率B .物体沿EA 滑到底端所需时间最短C .物体沿CA 下滑,加速度最大D .物体沿DA 滑到底端所需时间最短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
2017年高一年级优生辅导物理资料(3)1、 (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 .t =2 s 时最大B .t =2 s 时最小C .t =8.5 s 时最大D .t =8.5 s 时最小【解析】人受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答案】AD2.用细线将篮球拴在升降机光滑的侧壁上,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四位同学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与判断,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升降机的加速度大于g ,侧壁对球无挤压B .升降机的加速度小于g ,侧壁对球有挤压C .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 ,侧壁对球无挤压D .升降机的加速度等于g ,侧壁对球有挤压【解析】若细线有拉力,则T cos θ+mg =ma ,可知a >g ,此时侧壁对球有支持力;选项A 错误;若细线无拉力,则mg =ma ,可知a =g ,此时侧壁对球无支持力;升降机的加速度不可能小于g ;故选项C 正确.【答案】C3.(多选)(2015·全国卷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B .10C .15D .18【解析】由设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 ,P 、Q 挂钩东边有k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km =23F n -k m,解得:k =35n ,k 是正整数,n 只能是5的倍数,故B 、C 正确,A 、D 错误.【答案】BC4.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体顶端,弹簧与斜面平行。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精选(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答案】AD【解析】【详解】AC、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时间相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C错误;BD、三个质点从A到B的过程中,路程不全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图象知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从M到N过程中,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路程不等;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段的比值.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方向可能相同【答案】AD【解析】【详解】C.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向南运动,故C错误;A.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也向南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故A正确;BD.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乙车向南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北运动.故B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3.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心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C.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0.5 m/s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质点每秒匀速移动1 m,则质点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为1 m/s,故A正确;BD.2s末质点到达B,故前2s2m 2m/s,故B正确,D错误;C. 4s末质点到达C,故前4s内的位移大小为2m,平均速度为0.5 m/s,故C正确;4.如图甲所示,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将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作出xtt-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出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的速度大小为v 0B .滑块经过甲、乙两光电门最长时间为t 0C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v t D .图线下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大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位移公式得:2012x v t at =+和速度公式0v v at =+变形得: 12x v at t =- 由图可知,滑块经过光电门乙的速度(末速度)大小为v 0,故A 正确;B.由A 项分析与图可知:02vt a=是滑块从静止释放到光电门乙的时间的两倍,不是滑块经过甲、乙两光电门最长时间,故B 错误;C.由A 项分析与图可知:022v a k t ==,故C 错误;D.图是x t t-,不是速度图象,所以图线下所围的面积不表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大小,故D 错误.5.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 .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地球的质量、体积当对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 、B 选项都不对.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没了大小,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所以D 选项正确. 故选D .6.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 )A .在0~1 s 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 .在1 s ~2 s 内,物体向右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 .在1 s ~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 2D .在3 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左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0s ~1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一直向右做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在1s ~2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大小在减小.故B 正确.C .在1s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2244m/s 4m/s 2v a t --==-= 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 2.故C 错误.D .由图象的“面积”看出,前2s 内物体向右运动的位移大于第3s 内向左运动的位移,所以在3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故D 错误.7.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v t -图像,则该质点在ls 末时的速度为A .1m/sB .1.5m/sC .2m/sD .3m/s【答案】C 【解析】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找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由图可知,2v t ,所以该质点在ls 末时的速度为2m/s ,故C 正确. 故选C .8.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低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A .位移一定相同B .时间一定相同C .末速度一定相同D .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下滑过程中的始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由于两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所以导致运动情况不同,即运动时间,以及到达末端的速度不一定相同,A 正确BC 错误;位移大小相同,而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所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B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的话就没有人的动作可言了,A 错误;B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B 错误;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相对于“万重山”在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C 正确;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大地为参考系的,D 错误。
必修一物理培优资料### 必修一物理培优资料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涉及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基础内容。
以下是针对必修一物理的培优资料,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 一、力学基础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必修一中,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牛顿运动定律: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功和能: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而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
3. 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二、热学基础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必修一中,热学部分主要包括: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热量是物体间热传递的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即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三、光学基础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必修一中,光学部分主要包括: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是光学成像的基础。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波在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而在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3. 光的偏振:光波的振动方向可以被限制在特定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偏振。
#### 四、电磁学基础电磁学是研究电场和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必修一中,电磁学部分主要包括:1. 电场和磁场: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而磁场是由电流或磁体产生的。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这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波动,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5级高一物理培优资料(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1、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用水平恒力F 拉A,使A 、B 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这时弹簧长度为L 1,若将A 、B 置于粗糙水平面上,且A 、B 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相同的水平恒力F 拉A,使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2,则( )A 、L 2 = L 1B 、L 2 > L 1C 、L 2 < L 1 D.由于A 、B 的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L 1、L 2的大小关系2、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 、B ,用轻质弹簧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恒力推木块A ,则弹簧在第一次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A 、A 、B 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 a BB 、A 、B 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 A >a BC 、A 、B 加速度相同时,速度υA <υBD 、A 、B 加速度相同时,速度υA >υB3、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A 叠放在长方体物块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kg 2m ,kg 6m B A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A 、 当拉力F<12N 时,两物块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块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C 、 两物块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D 、两物块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但A 、B 间存在静摩擦力,其中A 对B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 向右4、如图甲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B施加一水平变力F ,F -t 关系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 、t 0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B 、t 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C 、t 0~2t 0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 、t 0~2t 0时间内,物体A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 的方向相同5、如图所示,质量M = 8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 ,F = 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 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 1.5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 = 10m/s2).6、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5kg的物块A。
高一物理培优班资料(3)
(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2010年广东茂名质检)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A.动能B.速度C.加速度D.合外力
2.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无数人的协作和努力,终于在2007年10月24日晚6点05分发射升空。
如图所示,“嫦
娥一号”探月卫星在由地球飞向
月球时,沿曲线从M点向N点飞
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在
此过程中探月卫星所受合力的方
向可能的是()
3.(2010年中山四校联考)某人以一定速度始终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河水匀速流动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
4.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在互相垂直方向上的两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4-1-17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
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5.如图4-1-19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
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
中的伤员B.在直升机A和伤员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
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一段时间内,A、B之间的距离以l=H-t2(式中
H为直升机A离地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
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
A.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
B.悬索不可能是竖直的
C.伤员做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伤员做加速度大小增加的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当放在墙角的均匀直杆A端靠在竖直墙上,B端放在水
平地面上,当滑到图示位置时,B点速度为v,则A点速度是。
( 为已知)
7.河宽l=300 m,水速u=1 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3 m/s,
欲分别按下列要求过河时,船的航向应与河岸成多大角度?过河时间是多少?
(1)以最短时间过河;
(2)以最小位移过河;
(3)到达正对岸上游100 m处.
平抛物体的运动
1.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垒球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仅由初速度决定
B .垒球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C .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决定
D .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2.质点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越大,水平位移越大
B .初速度越大,落地时竖直方向速度越大
C .初速度越大,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D .初速度越大,落地速度越大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
一小球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 边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 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 )
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ϕ满足 ( )
A .tan ϕ=sin θ
B .tan ϕ=cos θ
C .tan ϕ=tan θ
D .tan ϕ=2tan θ
5.在高处水平抛出一物体,平抛的初速度为v 0,当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物体的水平位移x 与竖直位移y 的关系是( )
A .x =y tan θ
B .x =2y tan θ
C .x =y cot θ
D .x =2y cot θ
6.(2010年黄冈第二次模拟)如图4-2-20所示,在一次演习中,离地H 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 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 ,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 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 ,若拦截
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 1、v 2的关系应满足( )
A .v 1=v 2
B .v 1=H
s
v 2
C .v 1=H s v 2
D .v 1=s
H
v 2
7.(2010年江南十校模拟)如图4-2-21所示,某同学为了找出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小球在O 点对准前方的一块竖直放置的挡
板,O 与A 在同一高度,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v 1、v 2、v 3,打在挡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 、C 、D ,且AB ∶BC ∶CD =1∶3∶5,则v 1、v 2、v 3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
A .v 1∶v 2∶v 3=3∶2∶1
B .v 1∶v 2∶v 3=5∶3∶1
C .v 1∶v 2∶v 3=6∶3∶2
D .v 1∶v 2∶v 3=9∶4∶1
8.如图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 1. 8 m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其水平位移s1= 3 m.着地时由于存在能量损
失,着地后速度变为v=4 m/s,并以此为初速沿水平地面滑行
s2=8 m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m=60 kg。
求:
(1)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度。
(2)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9.如图所示,从H=45 m高处水平抛出的小球,除受重力外,还受
到水平风力作用,假设风力大小恒为小球重力的0.2倍,g取10 m/s2.问:
(1)有水平风力与无风时相比较,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否相同?
如不相同,说明理由;如果相同,求出这段时间?
(2)为使小球能垂直于地面着地,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为多少?
10.(2010年广州、肇庆、珠海部分重点中学调研)如图所
示,在距地面高为H=45 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 m/s
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
速度v0同方向滑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
均可看作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A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和这段时间内的水平位移;
(2)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
11.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m,设网的高度为2m,运动员站在离网3m远的线上正
m/s)
对网前竖直向上跳起把球垂直于网水平击出。
(g=102
(1)设击球点的高度为2.5m,问球被水平击出时的速度在什么
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出界。
(2)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球被水平击出时的
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出此高度。
(答案:(1)既不触网也不出界的速度范围是:9.5m/s<v≤17m
/s。
(2)高度h=2.13m。
)
【解析】(1)人和滑板一起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初速为0v ,飞行时间为t ,根据平
抛运动规律有t
=
10S v t =
解得0
m/s 5m/s v =
==
(2)设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 ,根据动能定理有
221
02
fS mv -=-
解得22
2604N 60N 228mv f S ⨯===⨯
【解析】(1)如图所示,排球恰不触网时其运动轨迹为I ,排球恰不出界时其轨迹为Ⅱ。
根据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t v x 0=和2
2
1gt h =
可得,当排球恰不触网时有:1111,3t v x m x == ①
,5.025.21m m m h =-=2
112
1gt h =
② 由①②可得:s m v /5.91
=。
当排球恰不出界时有:2222
,1293t v x m m m x ==+= ③
,5.22m h =2
222
1gt h =
④ 由③④可得:s m v /172
=
所以既不触网也不出界的速度范围是:9.5m /s<v ≤17m /s
(2)如图所示为排球恰不触网也恰不出界的临界轨迹。
设击球点的高度为h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则有:1
11
,3t v x m x '== ⑤ ,21
m h h -='2
112
1t g h '=' ⑥ 2
222,1293t v x m m m x '==+= ⑦
2
22
2
1t g h h '==' ⑧ 解⑤~⑧式可得所求既不触网也不出界的速度范围是:9.5m /s<v ≤17m /s 高度
h =2.13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