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致变态反应的1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78.26 KB
- 文档页数:1
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致无菌性化脓反应1例报告关键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无菌性化脓反应临床资料患儿,女,2006年12月8日出生,2007年5月11日按照约定,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第3针。
门诊工作人员在预检查体后,确定无接种禁忌证,用2ml无菌注射器配5.5号针头,按照操作规程,给患儿肌肉注射全细胞百白破0.5ml,(批号:060405-5;生产厂家:武汉生物制品厂;效期:2007.10.13)。
同时告知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2008年6月10日,患儿到接种门诊注射百白破加强疫苗免疫,预检登记时家长告知医务人员,患儿左侧臀部红肿,系上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反应。
经门诊工作人员检查发现,左侧臀部外上象限可见约3.5cm×3.5cm大小的硬结,中心皮肤呈暗紫色,触之有波动感,周围皮肤颜色正常。
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后,门诊主任立即电话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及院领导。
下午该患儿去省级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左臀部慢性感染”,予以穿刺引流,并做引流物活检。
第1次共抽出咖啡色脓液约10ml,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4天后复查,抽出土黄色脓液15ml,同时用15ml氯化钠注射用水局部冲洗。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细菌培养阴性(未发育、未培出厌氧菌)。
7天后复查,抽出浅咖啡色脓液7ml,同时用7ml氯化钠注射用水局部冲洗。
10天后复查,抽出脓液1ml,未冲洗。
经治疗,患儿局部消肿、无脓液,仍有直径约1cm硬结,压之无痛感,待慢慢吸收。
大夫告知家长回去后继续用云南白药+白醋外敷。
讨论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后一般反应不需要处理,必要时可作局部热敷,并预防继发感染。
如有硬结经机体缓慢吸收,数周、月可消失。
硬结不消退者,可采取热敷或理疗,促进吸收。
患儿自接种之日至就诊,时间跨度1年零1个月,发病时间之长比较罕见。
这期间她共接种了乙肝疫苗、流脑疫苗(初免2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部位均无异常反应。
在每次的接种预检查体时,家长均未告知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患儿左臀部局部有红肿现象。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我社区对辖区儿童实行计划免疫,以预防免疫和控制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回顾从2011年1-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959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1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9%。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者,共接种1959人次,无发热不适,年龄3个月~2岁无禁忌证的健康儿童为对象。
接种疫苗后全身反应6例,其中轻反应(腋温37.7℃~37.6℃)4例,重反应(37.7℃~38.8℃)2例;局部反应4例,其中轻反应(局部红肿直径0.5~2.5cm)4例,均为正常反应,由于护理措施正确,处理及时,均安全度过不良反应期,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内容与方法接种前了解接种对象近期的健康状况、有无感冒发热、有无过敏史等,上次接种百白破有无不适。
接种后嘱在接种点观察30min后无特殊再离开,回家后嘱家长多注意观察,如出现不适及时联系,并详细登记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及时上报市疾控。
观察内容包括:①局部反应:注射后局部红、肿、疼痛、发痒,局部硬结、压痛等。
②全身反应:烦躁、哭闹、发热、寒战、头痛、疲倦、皮疹、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
③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
3护理体会3.1 疫苗接种前的宣传为让儿童家长了解传染病后遗症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主动配合计划免疫人员的疫苗接种工作和了解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求。
儿童接种疫苗后,适当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或使身体过于疲劳,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发生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
3.2 一般反应接种疫苗后,有些小儿会在24h内出现接种部位疼痛、红晕,轻微发热,体温<38℃,个别出现注射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这时让患儿多饮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和降低体温,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明显,直径大于5cm,一般发生在接种后1周左右,体温<38℃,可用清洁的毛巾湿热敷,方法是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在60℃~70℃的热水中,稍拧干后敷在硬结部位,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min,每日至少1~2次,同时按摩效果更佳。
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2T15:06:05.4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作者:普亚兵[导读] 分析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普亚兵(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北京100013)【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方法: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共1200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对发生AEFI的病例,根据不同剂次,阐述其症状。
结果:接种百白破后在第一剂至第三剂中各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互比(P>0.05);但是在第四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高于第一剂、第二剂以及第三剂,互比P<0.05。
结论:百白破疫苗注射第四剂中AEFI发生率最高,为此在为儿童接种第四剂百白破疫苗中应在当天加强预防措施,以此来减少AEFI的发生率,提升百白破接种的质量。
【关键词】百白破;不同剂次;AEFI;症状百白破为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以及百日咳菌苗混合而成,接种后用来预防白喉、破伤风以及百日咳。
当前,就我国免疫规划来说,百白破疫苗为接种次数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疫苗[1]。
每位接种儿童需要接种四针,时间分别为出生3个月、4个月、5个月,三次为基础注射,最后一针在18至24月龄,为加强针,然而在疫苗接种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AEFI[2]。
基于此为提升接种质量,同时为改进疫苗质量提供相应的依据,笔者将总结分析不同剂次百白破接种后发生AEFI,相关材料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共300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其中男童为165例,女童为135例,年龄在3个月至26个月区间,平均(16.5±1.65)个月。
所有接种儿童均无接种禁忌,且本次研究得到了监护人的同意和支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均排除先天性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
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护理体会百白破疫苗是我国现行的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针次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
回顾2009年1~12月中,对980名幼儿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基础免疫的接种者,接种前后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资料来自我院社区2009年1~12月,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者,共接种98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80人次,加强免疫200人次。
男455名,女525名。
年龄3个月~2岁无禁忌证的健康儿童为对象。
接种剂量为0.5ml/人次(单人份)。
方法:采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吸附百白破疫苗,严格按照疫苗操作规程要求和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告知其监护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注意事项。
观察内容及方法:接种后嘱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后无特殊再离开,回家后嘱家长多注意观察,如出现不适及时联系。
观察内容包括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24小时左右接种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现象,强烈反应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一般是低热,严重者可以超过38.5℃,有的人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变态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是罕见的,病人可以出现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晕厥和过敏性休克等。
结果本组980例百白破疫苗接种者。
不良反应28例以主要以低热和中等热为主。
注射部位红肿、硬结8例,皮肤红疹2例。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
讨论加强接种人员的岗前培训,百白破疫苗中的吸附剂极易沉淀,如果对注射百白破疫苗的技术掌握不足,疫苗很容易注入皮下组织,难于吸收。
或针头固定不牢上下移动,使部分疫苗注入皮下。
如接种人员工作责任心差,在疫苗使用过程中接种对象选择不当(如未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操作不规范或不严格执行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如接种剂量过大、注射过浅,接种方法、途径不正确,不安全注射,未充分摇匀等)都会使接种反应增加和加重。
所以要求我们要加强责任心,掌握接种技巧,严格遵守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百白破等各种疫苗的技术要点[1]。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调查报告一、引言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然而,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及时、准确地调查和处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起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客观、科学的信息。
二、调查背景(一)疫苗接种情况本次调查涉及的疫苗为_____疫苗,接种对象为_____人群,接种时间为_____。
(二)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自疫苗接种以来,共报告了_____例疑似异常反应病例。
这些病例的症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三、调查方法(一)资料收集收集了接种单位的接种记录、疫苗冷链运输记录、受种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二)现场调查对接种单位的接种流程、人员资质、疫苗储存和运输条件等进行了现场检查。
(三)病例调查对每例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部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四)实验室检测对部分病例进行了血常规、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四、调查结果(一)疫苗质量经调查,涉事疫苗均为合法生产、运输和储存,疫苗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接种操作接种单位的接种人员均具备相应资质,接种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三)受种者个体差异部分病例存在基础疾病或过敏体质等个体差异,可能增加了异常反应的发生风险。
(四)异常反应类型经过专家诊断,本次事件中的异常反应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五)因果关系评估综合考虑疫苗质量、接种操作、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对每例病例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_____例病例与疫苗接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_____例病例可能与疫苗接种有关,_____例病例与疫苗接种无关。
五、处理措施(一)医疗救治对出现异常反应的病例,及时组织医疗机构进行了积极的救治,确保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过敏性皮疹一例毕业论文引言百白破是一种由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共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全球的公共卫生。
目前,通过疫苗接种已成为预防百白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于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性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疫苗接种后的副作用。
本文介绍一例因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导致过敏性皮疹的患者,并对其病情、治疗和建议进彳亍讨论。
主体病例报告患者基本情况:女性,24岁,毕业生。
主诉: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皮疹。
就诊时间:2023年6月15B0既往病史:患者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
接种史:患者早期接种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次数为3次。
主要症状:于接种疫苗后30分钟内出现了紫斑状皮疹,病情持续2天后自行缓解。
体格检杳:全身皮肤无明显异常,体温、血压和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检查正常。
诊断:过敏性皮疹。
治疗和建议:1针对过敏症状,给予抗过敏治疗,包括口服抗过敏药、使用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等。
2.建议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3.暂缓接种疫苗。
讨论疫苗接种后皮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稍后时间内,在接种疫苗后约1到2周内,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过敏性的皮肤疹也可能与疫苗成分产生的过敏反应有关。
过敏性皮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斑丘疹和尊麻疹。
斑丘疹是一种红色、疼痛和剧烈瘙痒的病变,而尊麻疹是一种皮疹形式,通常发作在上体部、颈部、面部和四肢,并常常伴有瘙痒和皮肤滚烫的感觉。
在本例中,患者接种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约30分钟,出现了紫斑状皮疹,病情持续2天后自行缓解。
仅从临床症状来看,患者可能是由于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导致皮疹,而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均正常。
综上所述,本例可能是一种过敏反应,但为了确诊过敏,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性。
治疗上,针对过敏症状,应给予抗过敏治疗并注意休息,同时建议患者暂缓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