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万千(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32
人文地理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第2课时气象万千(1)教学设计课题气象万千单元二学科人文地理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能够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点;3.认识植物的指示性作用。
重点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点。
难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维尔霍扬斯克,在西伯利亚东北部亚纳河畔,地处北极圈以北1度,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大陆上最冷的地方。
11月末至次年2月末,昼夜平均气温低于-40℃,绝对最低温曾达-70℃。
这里夏季短暂温暖,七月平均气温16℃。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2020年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测得38℃高温,打破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
这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局地极端天气现象。
北极地区海冰大量融化,北极熊骨瘦如柴……请看视频《我想有个家!》师:这是“全球气候变暖”惹的祸之一。
学生阅读新闻,观看《我想有个家!》视频,感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用一则新闻和视频导入,让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候?世界各地的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怎样避免或减小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让我们进入本节学习导入对气候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认识气候的特点1.根据人们的感受,认识气候:(1)人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时使用了哪些词语?(2)气候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特点?【新知辨析】下列词句描写气候的是:。
A.四季如春B.全年严寒C.秋高气爽D.冬冷夏热E.暴风骤雨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G.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疑难点拨】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故选ABCD。
E、F、G、H描写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等,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属于天气。
第1篇:《气象万千》教案给大家带来《气象万千》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一、导入一则出错的天气预报。
【问】你认为这则天气预报有何不妥之处?【承】我们今天就去了解温州乃至世界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二、展开1.读一读:图上内容细阅读(1)【问】要了解温州乃至世界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你觉得我们应该阅读什么图?(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你能从图上读出下列信息吗?(课件展示:温州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的什么位置?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出来的?(2)【承】(从学生回答中总结)我们可以从哪两个方面去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气温和降水。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一个地方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我们可以专门绘制一种图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温州的气温曲线图。
(课件展示:温州市的气温曲线图)你能读出下列信息吗?(最冷的月份和最热的月份分别是在哪个月?这两个月的平均气温分别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读出来的?你能据此描述温州气温的变化特点吗?【承】(练习:学习单──两地的气温曲线图)请你根据刚才习得的读图方法描述两地的气温特点,并请尝试判断它可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3)【承】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温州的降水量柱状图吗?(课件展示:温州市的降水量柱状图)你能读出下列信息吗?(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其降水量大致是多少?)据此你会怎样描述温州降水的特点?【练习:学习单。
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请你根据刚才习得的读图方法描述两地的降水特点,并请尝试判断它可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联一联:多种信息巧联系【承】(课件展示:温州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现在老师把温州的气温图和降水图结合起来,你发现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生】略。
【承】现在有没有同学能为大家总结一下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呢?【生】略。
【承】最后我们把读到的信息用一句简单话概括起来,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这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气象万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雨、雪、风等。
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学会读取简单的气象图表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让学生认识到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气象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复杂气象现象的形成机制。
运用气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常见气象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象现象。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象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进行气象观测和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天气变化的视频,如从晴天突然转为暴雨,引发学生对气象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气象的初步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20 分钟)介绍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多云、阴、雨、雪、风等,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
讲解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如雨水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展示实物并简单讲解其使用方法。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特殊的气象现象?气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实践操作(15 分钟)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如测量温度、风速、观察云的形状等,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5、知识巩固(15 分钟)展示一些气象图表和数据,让学生读取并分析。
初中地理必备——《气象万千》教案气象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涉及天气的变化、气候模式、大气和海洋的科学,以及与天气相关的自然灾害等。
在教学中,了解气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天气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气象万千》教案是一本初中地理必备的辅导材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气象知识。
一、教案的概述《气象万千》教案是一本初中地理辅导材料,由著名的气象学家杨昊编写而成。
全书共计8个章节,内容涵盖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天气的变化规律、气候与环境、气象与社会等方面。
教案的编写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气象学的知识。
二、教案的主要内容1.第一章:气象学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与特性、大气的循环、大气压、湿度、气压与温度、气压计、大气稳定性以及气象学的基本概念等。
2.第二章:天气的变化规律本章主要介绍天气的变化规律,包括风、云、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和分析等。
3.第三章:气候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气候概念、气候带及其特征、气候要素、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4.第四章:气象观测与预报本章主要介绍气象观测的原理、仪器及应用、天气预报方法、气象资料的利用和气象信息的传播等。
5.第五章:气象与环保本章主要介绍气象与环保的关系,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特征、控制方法以及气象影响环境的过程和结果等。
6.第六章:气象与人类生活本章主要介绍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气象对人类各方面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类对气象的利用与保护、气象预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帮助等。
7.第七章: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本章主要介绍气象灾害的种类、发生规律、预报与防治,包括台风、龙卷风、地震、泥石流、水灾、干旱等灾害。
8.第八章:气象学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气象学在航空、航海、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展示了气象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三、教案的教材特点1.编排完整性《气象万千》教案共有8个章节,内容涵盖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天气的变化规律,气候与环境,气象观测与预报,气象与环保,气象与人类生活,气象灾害及其防治以及气象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