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常用药物入药部位
- 格式:docx
- 大小:11.38 KB
- 文档页数:9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中。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指药材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不同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常见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介绍。
1. 根茎类根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茎,如黄芪的根,党参的根茎等。
根茎类中药材常用于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等方面。
例如,黄芪的根被用来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的根茎则被用来益气健脾、增强体力。
2. 叶类叶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叶子,如菊花的花瓣、柴胡的叶子等。
叶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平肝和胃等方面。
例如,菊花的花瓣被用来清热解毒、降火明目;柴胡的叶子则被用来平肝和胃、解郁宽胸。
3. 茎类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茎,如藤黄的茎、地黄的茎等。
茎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藤黄的茎被用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地黄的茎则被用来活血化瘀、滋阴补肾。
4. 花类花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花朵,如金银花的花蕾、玫瑰花的花瓣等。
花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面。
例如,金银花的花蕾被用来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玫瑰花的花瓣则被用来凉血止血、调经止痛。
5. 果实类果实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果实,如枸杞子的果实、山楂的果实等。
果实类中药材常用于益气养血、健脾消食等方面。
例如,枸杞子的果实被用来益气养血、明目养肝;山楂的果实则被用来健脾消食、消食导滞。
6. 根皮类根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皮,如白术的根和皮、陈皮的根皮等。
根皮类中药材常用于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等方面。
例如,白术的根和皮被用来健脾消食、固表止汗;陈皮的根皮则被用来行气止痛、理气消食。
7. 树皮类树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树皮,如桂皮的树皮、杜仲的树皮等。
树皮类中药材常用于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桂皮的树皮被用来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杜仲的树皮则被用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中国药典药用部位分类中国药典是我国药物研究和制造的指导性参考。
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药典将药材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皮、皮髓、根茎、叶茎、花茎、花蕾、花果和叶草等十四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分类。
首先是根(Rhizoma)。
根是指植物的根茎或根系中有特殊药用价值的部分。
根具有植物营养的生理功能,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
常见的根类药材有黄连、人参、茯苓等。
接下来是茎(Caulis)。
茎是植物中连接根和叶,支撑和传输养料的部分。
茎类药材常具有固骨生肌、活血化瘀等功效,如当归、川芎、甘草等。
第三类是叶(Folium)。
叶是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负责转化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养料的部分。
叶类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等功效,如银杏叶、菊花、绿茶等。
第四类是花(Flos)。
花是植物中的繁殖器官,负责产生花粉和卵子,进行受精和繁殖。
花类药材常用于理气、活血等功效,如金银花、郁金香、玫瑰花等。
第五类是果(Fructus)。
果是植物中的结实部分,成熟后含有种子。
果类药材常用于消食化湿、润肠通便等功效,如山楂、枸杞、柿子等。
第六类是实(Drupa)。
实是由果皮和果肉组成的坚果类果实。
实类药材常用于补肾壮阳、敛肺止咳等功效,如杏仁、核桃仁、银杏子等。
第七类是皮(Cortex)。
皮是植物干燥的外层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组织和调节水分的作用。
皮类药材常用于消炎、止痒等功效,如薄荷脑、橙皮、肉桂等。
第八类是皮髓(Cortex et Medulla)。
皮髓是植物中的外层皮和内部髓的组合。
皮髓类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滋润燥热等功效,如南金藤、麦冬、枸杞子等。
第九类是根茎(Rhizoma et Radix)。
根茎是植物中根和茎的过渡部分,具有根和茎的特征。
根茎类药材常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如天麻、延胡索、白芷等。
第十类是叶茎(Folium Stipula)。
叶茎是指植物中叶和茎的合并部分。
叶茎类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功效,如蒲公英、笔筒草、大叶薯蓣等。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第二部分来源总结一、植物类药材(一)菌类(4种)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 2.麻黄科:麻黄(六)被子植物(139种) 1.双子叶植物(108种)(1)单种科(共21种)(2)含2个种的科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桑科:桑叶、桑白皮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葫芦科:天花粉、瓜蒌(3)含3个种的科有科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秦连女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有科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商陆科:商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远志科:远志紫草科:紫草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车前科:车前草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木通科:木通、大血藤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报春花科:金钱草;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5)含5个种的科有2科五加科:西洋参红参人参、三七、通草五西洋红人三通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
茜草栀子钩茜巴(6)含7个种的科有1科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7)含8个种的科有1科蔷薇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8)含10个种的科有1科毛威川草附二芍通黄牡升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川木通、黄连、牡丹皮、升麻(9)含11个种的科有1科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伞形科: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10)含13个种的科有1科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
根及根茎类1.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得干燥根茎。
2.狗脊: 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得干燥根茎。
3.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 )、药用大黄 (叶片浅裂 )干燥根及根茎、北大黄就是道地药材,其中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如栓水型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如西宁型大黄;南大黄主产于四川如马蹄型大黄、雅黄。
4.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得干燥块根。
5.怀牛膝: 为苋科植物牛膝得干燥根。
6.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得干燥根。
7.威灵仙: 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得干燥根与根茎。
8.川乌: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得干燥母根(主根)。
9.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得侧根(子根)得加工品、10.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得干燥根。
11.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得干燥根茎、药材依次习称“味连”、“雅连”、“云连”、12.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得干燥块茎、13.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得干燥根及根茎。
14.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得干燥根。
15.人参: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得干燥根。
16.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得干燥根。
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17.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得干燥根。
18.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得干燥根。
19.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得干燥根、20.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得干燥根茎。
21.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得干燥根。
药材习称“关防风”。
22.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等得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与“南柴胡”。
23.龙胆: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得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24.紫草: 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紫草及内蒙紫草得干燥根。
依次称“软紫草"、“硬紫草”、“内蒙紫草”。
25.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得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药用部位总结中药药用部位总结1.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金银花、槐米。
2.花序:菊花、旋覆花。
3.开放的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4.柱头:西红花。
5.花粉:蒲黄、松花粉。
6.藤茎:大血藤、鸡血藤、木通。
7.心材:苏木、降香(树干和根的心材)、沉香(含树脂的木材)。
8.茎髓:通草、灯心草。
9.块根: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百部、天冬、麦冬、郁金、地黄。
10.块茎: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11.鳞茎入药:川贝、浙贝、百合。
12.根与根茎:细辛、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羌活、藁本、龙胆、丹参、茜草。
13.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14.干皮根皮枝皮同时入药:厚朴。
15.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16.干皮枝皮:秦皮。
17.叶:石韦、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罗布麻叶。
18.复叶小叶:番泻叶。
19.枝梢和叶:侧柏叶、紫苏叶。
20.近成熟果实:木瓜、乌梅、吴茱萸。
21种仁:薏苡仁、肉豆蔻。
22.果肉:吴茱萸。
23.未成熟果实:枳壳。
24.种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25.果实: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豆蔻、益智。
26.全草:紫花地丁、金钱草、车前草。
27.地上部分:淫羊藿、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
28.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肉苁蓉。
29.草质茎:麻黄。
30.带叶茎枝:槲寄生。
31.茎:石斛。
32.真菌:冬虫夏草、灵芝、猪苓、茯苓。
33.干燥成熟孢子:海金沙。
34.贝壳类:石决明(贝壳)、牡蛎(贝壳)、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
35.角类:鹿茸(幼角)、鹿角、羚羊角(角)、水牛角鳞。
36.甲类:穿山甲、龟甲(背、腹甲)。
药用部位一、根入药的品种:何首乌(块根、牛七、川牛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芪、远志、白蔹(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根茎入药的品种: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二、茎木类中药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三、皮类中药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四、叶类中药叶入药的品种:石韦、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五、花类中药花蕾入药的品种: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果实入药的品种: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葶苈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种仁入药的品种:薏苡仁七、全草类中药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槲寄生、桑寄生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薷、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苁蓉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八、藻、菌、地衣类中药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九、其他类中药成熟孢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植物?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清代、儿茶、芦荟虫瘿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十、动物类中药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蚚、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动物体的某一部分: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③骨类:豹骨、狗骨、猴骨④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⑤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动物的生理产物: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②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卵蛸、桑螵蛸(属于其他生理产物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十一、矿物类中药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硝、硫黄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石燕。
中国药典药用部位分类
中国药典对药用部位有着明确的分类。
根据药典记载,中药的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脂、动物的全体、矿物等。
每种药材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和用途也不尽相同。
例如,有些药材的根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等作用,如黄连、甘草等;有些药材的茎叶可以入药,具有疏风散热、解毒等作用,如麻黄、蒲公英等;有些药材的果实和种子可以入药,具有健脾消食、润肠通便等作用,如山楂、大枣等;有些药材的树脂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等作用,如乳香、没药等;有些药材的动物全体可以入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等作用,如蜈蚣、全蝎等;有些药材的矿物可以入药,具有镇惊安神、收敛止血等作用,如石膏、滑石等。
通过对药用部位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材的性质和用途,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使用中药材,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鉴定药用部位总结汇总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中药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树脂、树胶、树叶、树根、菌丝、菌体、菌核、虫类、鱼鳞、骨骼、角、胆、甲壳、毛发、芽、干燥细胞、蕨类、苔藓植物等各种药用部位。
根类药材主要包括白术、白茅根、党参、石斛、升麻、天冬、天麻、土茯苓、穿心莲、大血藤、大戟、茯苓、山药、山茱萸、青黛、石菖蒲、三七、茜草、首乌、木贼、木香、木通、木瓜、木蝴蝶等。
这些中药的根部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茎类药材主要包括桑枝、头孢、曼荼罗、秤砣、沉香、人参、人参果、人参果梗、芍药、棕榈梗、龟蒿茎、康定乌头、钩藤茎、巴豆茎、玫瑰、赤石龙、龙胆、菱藻、冬葵、陆英、地骨皮、地黄、地龙、地榆、海藻、海金沙等。
这些中药的茎部常用于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叶类药材主要包括透骨草、仙茅、同风、芦荟、枸杞叶、枸杞丝、鼠尾草、五味子、牡丹、太子参、天门冬、宫苏草、灯心草、华山碎米草、半夏、厚朴、天南星、古吉、扶桑、黄莲、白蔹、鸽肝菜、培养等。
这些中药的叶部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花类药材主要包括红花、菊花、牡丹花、黄连花、巴戟天、丹参花、连翘、连钱草、麦冬、葡萄柚花、苦参花、都柏林、当归、木犀草、玫瑰花、金银花、金钱草、金樱子、金线莲、百合、百合花、紫茉莉等。
这些中药的花部常用于治疗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抗菌消炎等。
果实类药材主要包括柴胡、乌梅、乌荊子、王不留行、王家渡、王瓜子、裸地黄、黄芪、七叶木、李子、厚朴果、白术果、马齿苋、连翘果、生地、生石斛、青皮、囊萼藤、囊萼双芒、榧子、金鱼藻、铁皮石斛、芡实等。
这些中药的果实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种子类药材主要包括豆蔻、豆科植物种子、茺蔚子、广藿香、三七花、墨子、防己、五加科植物种子、厚壳桂、昆布、海藻、冬虫夏草、木香果、四叶正中子、植物群种子等。
中药入药部位总结
1. 中药入药部位是指中药材中使用的植物的不同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因此在中药的制剂中选择合适的部位非常重要。
2. 根:中药材的根部通常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成分。
例如,人参的根部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和抗疲劳。
黄连的根部则被用作清热解毒、止泻和消炎的药物。
3. 茎:中药材的茎部通常含有丰富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例如,白芍的茎部被用作活血化瘀、止痛和调经的药物。
茎叶部分的药材如黄芩则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4. 叶:中药材中的叶部通常富含挥发油、鞣质和维生素。
例如,罗汉果的叶部被用于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抗菌。
菊花的叶部则被用作清热解毒、降压和消肿的药物。
5. 花:中药材的花部通常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和挥发油。
例如,桂花被用于活血祛瘀、消食和祛寒。
连翘的花部则被用作清热解毒、解热和止痛的药物。
6. 果实:中药材中的果实部分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例如,
枳实被用作消食、祛痰和润肠的药物。
山楂的果实则被用于消食、健胃和降脂的药物。
7. 种子:中药材中的种子部分通常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
例如,白芥子被用作祛痰、止咳和消肿的药物。
薏苡仁的种子则被用于利尿、消肿和养颜的药物。
总结起来,中药材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都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制剂中,以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根及根茎类1.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2. 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3.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药用大黄(叶片浅裂)干燥根及根茎。
北大黄是道地药材,其中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如栓水型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如西宁型大黄;南大黄主产于四川如马蹄型大黄、雅黄。
4.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5. 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6.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7.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
8.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根)。
9.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10.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11.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药材依次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12.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13.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14.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16.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17.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18.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19.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20.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21.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药材习称“关防风”。
22.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等的干燥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 和“南柴胡”。
23.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24.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紫草及内蒙紫草的干燥根。
依次称“软紫草”、“硬紫草”、“内蒙紫草”。
25.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26. 黄岑: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27.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28.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29.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
30.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干燥根茎。
3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32.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33.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34.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35.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36.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37.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38.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温郁金、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39.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40.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或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
药材商品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名称亦不相同,前两者分别称为“温郁金”和“黄丝郁金”。
其余按其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茎木类1.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2. 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3.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4.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含有树脂的心材。
5.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无柄果钩藤及华钩藤U.sinensis (Oliv. )的干燥带钩茎枝。
皮类1.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2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3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4.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及黄檗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叶类1 . 蓼大青叶: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2 .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3 .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树或尖叶番泻树的干燥小叶。
花类1 .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2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的干燥花。
3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4.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5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6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果实及种子类1 .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
2 .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或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前者习称“南葶苈子”,后者习称“北葶苈子”。
3 .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4.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
5.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6.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
7.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8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9.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10 .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11.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干燥果实。
12.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或云南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13.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14.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15.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16.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17.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
全草类1 .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2 .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前二种习称“辽细辛”3 .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4.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5. 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6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7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8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马鞭石斛、环草石斛和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等的新鲜或干燥茎。
藻\菌\地衣类1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的干燥藻体。
前者习称“小叶海藻”,后者习称“大叶海藻”。
2.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3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4.松萝:为松萝科植物松萝和长松萝的干燥地衣体。
树脂类1 .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2 .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3 . 安息香:为安息香科白花树的干燥香树脂。
4.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树脂。
其它类1.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及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的带叶嫩枝的干燥煎膏。
前者习称“儿茶膏”,后者习称“方儿茶。
”2 .五倍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
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3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
前者习称“老芦荟”,后者习称“新芦荟”。
动物类1 . 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
前一种习称“广地龙”。
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2 . 珍珠:为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
3 . 牡蛎:为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4.斑蝥: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5.蟾酥: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6.蛤蚧: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
7 .金钱白花蛇: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干燥体。
8 .蕲蛇: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9 .乌梢蛇: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
10. 麝香: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11. 鹿茸: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麝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
12. 牛黄: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习称“天然牛黄”。
羚羊角: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矿物类1 . 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2 .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3 .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
4.雄黄:为硫化物类雄黄族雄黄的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