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林业的内涵
- 格式:pdf
- 大小:124.90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林业思想内涵研究现代林业思想是指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林业领域科技的不断革新和经济需求的提升,林业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现代林业思想的出现,标志着林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深刻变革,不断提升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管理林业系统现代林业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管理林业系统”,其包括林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及再造等各个环节,这是对传统林业管理概念的延伸和升华。
管理林业系统从农民林、国有林、荒山荒地到城市绿化,保障了建设科学、稳定、经济、适应性强的林业资源和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生态承载能力理念现代林业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承载能力理念”,其核心是在林业经营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即认真对待和维护森林植物、动物等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从而使森林地区实现持续发展、长期的利益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三、环保意识现代林业思想的实质还表现在倡导环保意识上,即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通过理性开发和升级林业科技水平,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现代林业科技现代林业思想的又一个标志是现代林业科技。
现代林业科技不仅包括新种植技术和营造技术,更包括营销手段和区域综合,它的实施将极大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甚至改变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态势。
此外,现代林业还注重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
在森林灾害、森林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现代林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和化解,不断保障森林的生态安全。
总之,现代林业思想内涵丰富,全面,它包含着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观点,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有序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林业也正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现代林业的精髓,逐渐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摘要:本文从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着手,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和谐发展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
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
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
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
现代林业的内涵与特征论文[五篇]第一篇:现代林业的内涵与特征论文摘要:现代林业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林和谐。
我们要从林业发展全局谋划入手,以科技创新为构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体系提供有力工具,坚持经济收益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实现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平衡;生态发展目前,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脚步,既是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手段,也为促进我国农林业经济进入崭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在全面了解“现代林业”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以可持续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林业经济新结构,能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开放、绿色的新思路,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现代特色林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提升现代林业管理与治理能力也有积极帮助。
1“现代林业”的内涵现代林业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投入到农林生产与运营当中,旨在实现林业产业的最大化效益,以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和谐发展成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主旋律,当生态关系与社会关系能够和谐相处时,现代林业就真正走向了文明时代,可以从3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林业的内涵: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森林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要搞好林业经济,就必须要充分调动林业从业者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升现代化森林质量,以宝贵的森林资源为契机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要不断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现代林业是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系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林业生产来说,主要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林农在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出现一些功力化的负面问题;人林和谐,这也是现代林业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尊重林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确保生态平衡,通过打造现代生态林业,以确保子孙能共享现代林业盛果,这成为加速我国林业科学化发展的毕经之路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2.1现代林业的生态特征林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建设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主动力,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营现代林业经济的根本原则,这需要根据各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林业生产规模与种类,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节奏。
现代林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林业的内涵与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侵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现代林业正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一、现代林业的内涵1.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林业的核心理念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针对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之福的重要性,进行科学规划和资源融合,合理分配和保障各种资源。
2.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林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负有重要责任,在生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科学与技术先进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健康,同时也保护了人类的资源和环境安全。
3. 提升森林资源的品质与效益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现代林业重点关注森林资源品质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
在现代林业管理中,通过生态工程、种植与管理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现代林业的特征1. 界定森林资源的范围在现代林业中,对于森林资源的界定是基于政策与技术手段相结合而产生的,即森林资源不仅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也包括人工林和城市绿地等。
并且对于林地的利用也不再仅仅集中在木材生产上,而是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和开拓木材、竹子、草药、绿化和生态旅游等全面收益。
2. 强调资源的整体性与综合利用现代林业强调资源的整体性和综合利用,它不仅包括森林和水源,也涉及到演替群落、物种组成、土地、人类活动和文化遗产等多种因素。
因此,现代林业的管理模式要以资源的整体性和综合利用为基础,注重各种资源之间的协调和资源经营的全过程。
3. 强调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现代林业也致力于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对于现代林业管理至关重要,必须认真考虑林业管理策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进行严密的规划和有效的监管,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概念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
内涵“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业。
”“经营培育用材林的生产事业。
”上述引证说明人们多把林业看作为挖坑栽树,伐木砍树的产业,忽视林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
中国林业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辽阔国土,治理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使命。
2、林学的概念与内涵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科学。
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括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多学科。
3、林学在国家学科分类中的地位国家学科分类共13个,分别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艺术学。
林学是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农学涵盖8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
4、林学的二级学科林学的二级学科有7个: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6、林学专业开设情况全国开设林学本科专业的院校40所左右,实力最强的当属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其次有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以上8所大学的林学都是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单位,同时也都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综合实力较强。
浙江林学院西南林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7、和林业有关的专业本科专业: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消防工程。
现代林业的概念
现代林业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它涵盖了森林规划、林木培育、森林保护、采伐与调查、森林经营和交易等多个领域。
现代林业强调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它注重科学的森林规划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造林、林木培育和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
现代林业也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维护。
通过采用可持续的采伐和调查方法,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寻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现代林业还涉及森林经营和交易的问题,包括森林产品的种植、生产和销售,以及国际贸易、认证体系和碳排放交易等。
通过开发森林经济,发展森林旅游、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之,现代林业是为可持续发展而生,旨在综合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模式。
诠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加强。
在现代化的林业模式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重要的目标。
对于现代林业的诠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理念之一,它通过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式,以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对于现代林业来说,绿色发展理念的加强,不仅可以推动林业产业向低碳、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做到“听林者言,观林者行”。
二、科技创新思想突出科技对于现代林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林业的创新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推动。
在今天的现代林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科技手段和设备都在不断地得到应用和推广。
例如,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无人机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林业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林业生产的优化提供了支持。
三、多元化经营思想贯穿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中,多元化经营也是一种重要的理念。
随着人们对林业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产品的种类和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多元化经营思想的贯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加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思想不断加强对于现代林业来说,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林木资源的思想也越来越重要。
这种思想的贯彻实施,不仅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能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回收。
因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思想在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综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过程。
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多元化经营、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思想,都是构成现代林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林业的发展和进步。
浅析现代林业思想内涵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于林业的发展、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理念和观点。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现代林业思想越来越受到关注。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浅析现代林业思想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社会参与。
第一,可持续发展。
现代林业思想提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林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追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优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的短视行为。
林业要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过度采伐、过度破坏生态环境,从而保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生态保护。
现代林业思想强调林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林业要注重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此外,还要注重保护水源地、土壤和湿地等自然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为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三,生态修复。
现代林业思想提倡林业生态修复的理念,通过人为干预和管理来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可以包括森林植被更新、退化地区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重建等方面。
对于退化的森林地区,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人工林更新和造林工程等手段来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社会参与。
现代林业思想强调社会的参与和合作,鼓励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林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社会参与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林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设立林权制度,鼓励农民和当地居民参与到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中。
社会参与可以提高林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加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现代林业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现代林业思想指导着林业对于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概论教学辅导第二章现代农业概论教学辅导:第二章现代林业学习目标:掌握:森林的作用;主要造林营林技术;熟悉: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现代林业的内涵及特点;了解:林业发展历程;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及应用。
本章要点: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森林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林业是经营森林的事业,是一项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1.维护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1)固碳增汇,缓减地球温室效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
加快培育森林,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成为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2)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荒漠化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呈扩展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展林业,建立农、林、牧、水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植被有蓄水保土的重要功能。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加上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使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削弱,加剧了水土流失。
(4)防灾减灾,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自然灾害频发,与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密切相关。
森林的林冠、枯枝落叶层可以减弱降水对土壤的冲刷,使林地可在连续降雨中蓄积降水,森林土壤的渗水速度是裸露地的10倍以上。
森林在减弱风速、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等方面功能十分显著。
(5)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陆地生物多样性最大的载体,是绝大多数生物依存的必要环境。
以森林为主体建立的各级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卓有成效。
林业知识要点一、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内涵。
定义是,现代林业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追求森林多种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供给能力,结构合理,功能协调,高效及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方式。
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二、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目标特征:①现代林业是适应现代需求产生的林业发展方式;②现代林业旨在追求森林的多样产出;③现代林业是通过不断调整森林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并使结构不断优化来满足现代需求的;④现代林业是高度社会化的林业;⑤现代林业是高效及可持续的林业。
我国在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必须抓好林业生态安全、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文明等三方面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共同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
发展现代林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三、我国现代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的内容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2 退耕还林工程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6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1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其原则森林永续利用指的是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浅议现代林业的内涵及国有林场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高耀旭一、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基本内涵(一)、现代林业的概念:现代林业是以生态、社会、经济最优整体效益为中心,以保护森林、优化环境、发展经济、富裕人民,以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为目标,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本点,以林业产业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生产为产为内容,以建立林业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能源、环境等各个方面,以及林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协调的高效益持续优化发展系统为宗旨的林业发展模式。
(二)、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现代林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随着人类对林业需求的改变、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并赋予不同的内涵。
1、现代林业必须以持续林业理论为指导。
即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目前,我省林业还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水平,林业行业面临着由传统林业向可持续林业转变的历史使命,需要总结过去成功的林业经营管理经验,研究可持续林业发展的理论、策略和技术,对林业的多种效益进行综合规划,将森林的木材永续利用转移到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可持续林业。
2、现代林业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要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科技对林业建设的贡献率,全面推进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化方面的科技进步。
3、现代林业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传统林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林业,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政策,已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
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建设和完善现代林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满足人们对森林多种效益和林产品的需求,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现代林业必须在改善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