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后续
- 格式:doc
- 大小:4.93 KB
- 文档页数:1
26 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的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西门豹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理解西门豹的智慧与勇气,学习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门豹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特别是西门豹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难题。
2. 引导学生从西门豹身上学到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西门豹治邺》。
2. 相关图片或插图。
3. 黑板、粉笔。
4. 学生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西门豹的形象。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西门豹的形象,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你们知道西门豹是如何治理邺城的吗?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 老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智慧。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老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智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 西门豹的智慧与品质。
作业设计1. 列出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
2. 分析西门豹的智慧与品质。
3. 写一篇关于学习西门豹治邺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西门豹的智慧与品质。
西门豹治邺后续作文400字
西门豹治邺,统治了数百年,直到今日,这个地方仍然风雨而立。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西门豹治邺的伟大历史。
在西门豹治邺的时代,它拥有健康的农业,许多强大的军事力量,丰富的宗教文化,并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安康方式,最后使邺成为当地的安康之乡。
随着西门豹治邺的结束,邺仍然维持着它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节日和其他精神活动得以发展和演变,并带来更大的兴盛。
例如,在重大节日和庆典中,宗教活动日益增多,并且社会文化不断升级。
例如,在传统宗教活动中,西门豹在家中被认为是家里最晚被信仰的佛教。
今天,该城市的信仰越来越多,融合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宗教信仰。
这种宗教融合和多元信仰的混合,铸就了安康之乡的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
此外,西门豹治邺的遗产还在另一方面表现出它的特色安康之乡的流动性。
从西门豹治邺以来,城市一直依靠着多元文化传播和流动性,让许多文化元素融合为一体。
总之,西门豹治邺的伟大遗产将永远留存于世。
正是这种传统安康之乡的文化多样性,忙碌的宗教活动以及流动的性质,使其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的地方,也被认为是安康之乡。
我们当代人应该以西门豹治邺的精神,让安康之乡保持它自己所拥有的多样性和文化特色。
- 1 -。
《西门豹治邺》续写作文西门豹工作报告我受魏王派遣,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发现这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于是我展开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了解,查明原因我通过向一位老大爷了解情况,了解到这都是河伯娶媳妇闹的。
河伯是漳河里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据说,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给淹了。
所以当地的巫婆和官司绅每年都出面给河伯办喜事,我问新娘从哪里来的,老大爷说是哪家有漂亮的姑娘,巫婆就去哪家选。
到了娶媳妇那天,他们把女孩放在苇席上打扮一番,漂到河中心就沉下去。
所以这里有女孩的人家都逃到外地了,这儿的人就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穷。
二、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以牙还牙,将计就计的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破除迷信。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漳河边站满了人。
我也带着卫士去了,那个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背后还跟着十来个女徒弟。
我说:“把新娘领来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姑娘带过来,那个姑娘泪流满面,于是我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女孩不会令河伯满意的,请你去对河伯说我要挑选一个漂亮的女孩”。
过几天就送去。
然后叫卫士把她投进河里,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过一会,我又对官司绅头子以婉转的口气将他请入了漳河。
这些官绅连气都不敢出,我看官绅们诚心改错,就将他们留下来帮我治理邺地。
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也没有再提给河伯娶媳妇了。
三、开凿渠道,年年丰收在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基础上,我发动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西门豹战国时期西门豹工作报告我受魏王派遣,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发现这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于是我展开了以下工作.一、调查了解,查明原因我通过向一位老大爷了解情况,了解到这都是河伯娶媳妇闹的.河伯是漳河里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据说,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给淹了.所以当地的巫婆和官司绅每年都出面给河伯办喜事,我问新娘从哪里来的,老大爷说是哪家有漂亮的姑娘,巫婆就去哪家选.到了娶媳妇那天,他们把女孩放在苇席上打扮一番,漂到河中心就沉下去.所以这里有女孩的人家都逃到外地了,这儿的人就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穷.二、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以牙还牙,将计就计的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破除迷信.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漳河边站满了人.我也带着卫士去了,那个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背后还跟着十来个女徒弟.我说:“把新娘领来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姑娘带过来,那个姑娘泪流满面,于是我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女孩不会令河伯满意的,请你去对河伯说我要挑选一个漂亮的女孩”.过几天就送去.然后叫卫士把她投进河里,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过一会,我又对官司绅头子以婉转的口气将他请入了漳河.这些官绅连气都不敢出,我看官绅们诚心改错,就将他们留下来帮我治理邺地.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也没有再提给河伯娶媳妇了.三、开凿渠道,年年丰收在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基础上,我发动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西门豹战国时期。
西门豹治邺续写作文500字的西门豹工作报告我受魏王派遣,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发现这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于是我展开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了解,查明原因我通过向一位老大爷了解情况,了解到这都是河伯娶媳妇闹的。
河伯是漳河里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据说,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给淹了。
所以当地的巫婆和官司绅每年都出面给河伯办喜事,我问新娘从哪里来的,老大爷说是哪家有漂亮的姑娘,巫婆就去哪家选。
到了娶媳妇那天,他们把女孩放在苇席上打扮一番,漂到河中心就沉下去。
所以这里有女孩的人家都逃到外地了,这儿的人就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穷。
二、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以牙还牙,将计就计的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破除迷信。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漳河边站满了人。
我也带着卫士去了,那个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背后还跟着十来个女徒弟。
我说:“把新娘领来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姑娘带过来,那个姑娘泪流满面,于是我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女孩不会令河伯满意的,请你去对河伯说我要挑选一个漂亮的女孩”。
过几天就送去。
然后叫卫士把她投进河里,巫婆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过一会,我又对官司绅头子以婉转的口气将他请入了漳河。
这些官绅连气都不敢出,我看官绅们诚心改错,就将他们留下来帮我治理邺地。
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也没有再提给河伯娶媳妇了。
三、开凿渠道,年年丰收在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的基础上,我发动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西门豹战国时期。
西门豹工作报告我受魏王派遣,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发现这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于是我展开了以下工作。
一、调查了解,查明原因我通过向一位老大爷了解情况,了解到这都是河伯娶媳妇闹的。
河伯是漳河里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据说,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给淹了。
所以当地的巫婆和官司绅每年都出面给河伯办喜事,巫婆就去哪家选。
西门豹治邺续写400字作文四年级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
一天,西门豹要去治理一个地方。
当他来到那里以后,看见人们正为缺少水而发愁。
原来这里的土壤很干旱,大家连吃水都很困难。
更可气的是官吏还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弄得民不聊生。
秦国有个叫西门豹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决定去管这件事。
于是他买通并逮捕了邺县的县令,趁机就把漳河的水引入了西门豹治理的地区。
从此,农田里再也没有干涸过,老百姓们种出来的粮食也越来越多。
不久,漳河两岸绿树成荫,花儿开满了整条小路,鸟儿欢快地唱着歌,庄稼结出来的果实像金子般黄澄澄的。
因此,这里的老百姓给西门豹起了个外号——“神仙”,并把它传颂下来。
几年以后,西门豹被调往其他地方任职,但他经常想念自己的这块故乡。
邺县是一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有巍峨高耸的土山、千姿百态的假山和无数的名胜古迹。
如今虽然城里的变化很大,但人们仍怀恋这里优美的风景。
- 1 -。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西门豹治邺》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县时,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邺县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故事。
文章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西门豹言行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智慧、果敢和一心为民的品质。
教材选编此文,旨在让四年级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学习西门豹善于观察、勇于破除迷信、积极为民办事的精神,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述上的差异(相较于学生之前接触的文言文,此文表述更接近现代口语)。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古代故事有了一定的接触。
然而,对于古代社会背景、封建迷信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来加强这些能力。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荒芜”“巫婆”“官绅”等。
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感受西门豹语言的巧妙和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小组合作等方法,分析西门豹的治邺策略及其所体现的智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中,体会西门豹一心为民、敢于破除迷信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白迷信是不可取的,要相信科学,依靠智慧和努力解决问题。
教学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难点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办法及其目的,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西门豹》梗概(200字以内)
战国时候,魏王让西门豹去治理邺。
西门豹上任后,弄清了邺地贫穷的原因。
原来,这都是巫婆和官绅互相勾结,以河伯娶媳妇为由来骗钱财。
西门豹想了一个好办法。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了。
他让巫婆把新娘子领来,故意说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到河伯那儿报信,说改日换人。
西门豹又叫官绅们去催巫婆,把他们一一投进漳河。
这样,老百姓全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
接着,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邺地年年丰收。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课文三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文《西门豹》时要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习啦我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西门豹》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课文原文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zhāng)河边上的邺(y)。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w),人烟稀有,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qǔ)媳(x)妇给闹的。
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秀丽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老大爷说:"巫(wū)婆说的。
地方上的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bī)着老百姓出钱。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装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
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老大爷说:"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hn)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知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chu)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装扮好的姑娘领了来。
四年级《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一、导入西门豹,一位古代的智者,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治理了邺县,使这个地方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了解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二、生字生词1.生字:豹、邺、溉、袍、旱、绸、徒、饶2.生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灌溉、旱灾、开凿渠道、老百姓三、课文分段1.第一段(第1-9自然段):西门豹到邺县担任地方官,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了解,他知道是当地的巫婆和官绅用“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活动导致这里的情况如此糟糕。
2.第二段(第10-15自然段):西门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邺县。
他先是说服百姓,让他们认识到“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然后,他决定开凿渠道,灌溉农田,解决旱灾问题。
3.第三段(第16自然段):西门豹成功治理邺县,使这里变得富饶而繁华。
他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四、重点句子解析1.“西门豹到了邺县,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向一位老大爷了解情况。
”解析:通过描述西门豹的初步观察和询问,展示了他的细心和敏锐。
2.“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解析:西门豹明知“河伯娶媳妇”是骗局,但为了揭穿这个骗局,他表示要亲自参加。
这表现出他的机智和勇气。
3.“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了漳河边上。
他叫卫士把要嫁给河伯的姑娘扔到河里,过了一会儿,见姑娘没浮上来,他就催卫士把巫婆扔下漳河去。
”解析:西门豹以实际行动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且以果断的方式处理了问题的根源——巫婆。
这显示了他坚定的决心和毫不含糊的态度。
4.“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到田里。
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解析:通过描述西门豹的后续措施——开凿渠道和灌溉农田,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和为人民谋福利的决心。
这也预示着邺县即将迎来繁荣昌盛的未来。
五、中心思想本文讲述了西门豹如何通过调查了解情况、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等措施成功治理邺县的故事。
《西门豹》后续
自从西门豹揭发了巫婆的鬼把戏后,邺年年有好收成,人多了,地富了,
再也不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了。
可是有一天,一位巫婆来到了邺,说:“过
几天漳河要发大水了,快给河伯送好酒好菜,必要时还要送小孩,你们快点去
准备!”乡亲们信以为真,马上去准备,可是转念一想,上次河伯娶媳妇不也
是假的吗,这次也一定不会是真的。
他们吸取了上次河伯娶媳妇的教训,就去
找西门豹商量对策,怎样揭发巫婆的把戏。
商量好后,就分头去行动。
他们找
一个会游泳的小孩,当乡亲们把他扔在河里后,又悄悄地岸上,看看这几天有
没有发大水。
到了那天,西门豹也来了。
乡亲们对巫婆说:“我们没有好酒好
菜了,要一个小孩行吗?”“可以,不过事成之后要给钱的。
”巫婆奸笑着说。
“好的,好的。
”乡亲们笑着说,“我们会重重地酬谢你的。
”接着乡亲们把
小孩扔下去了,小孩又悄悄地回来了。
果真这几天漳河都没发大水,巫婆就向
乡亲们去要钱,可当那个被扔下河的孩子走过来时巫婆傻了眼,满脸疑问:
“他不是被扔下河了吗,怎么还在这里?”西门豹神气地说:“是啊,可他又
悄悄地回来了,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这就说明了,你说的话是骗人的,乡亲们
快去把这个害人精扔进漳河!”话音刚落,乡亲们就把巫婆扔进了漳河。
从此以后,巫婆再也不敢来邺害人骗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