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常德市丁玲公园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座知名公园,以其优美的园林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植物而闻名。
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一直备受关注。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园林树种配置的调查与评价,以了解公园内植物种类的种类与数量,及其在园林美观、生态功能以及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表现。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丁玲公园内多个不同区域进行了走访与调查,其中包括公园核心区域、景观道路、湖滨区以及草坪区等。
我们通过直接观察、文献查阅以及与公园管理人员的交流,掌握了公园内各类树木的种类与数量,并对其树种特征、生长状态以及环境适应性等进行了初步评价。
二、树种配置情况在丁玲公园内,我们发现了多种常见的树木品种,包括榉树、柳树、樟树、柚子树、橡树、银杏树、松树等。
这些树木种类丰富,对于丰富公园的景观效果和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南方特有的植物,如木兰、桂花、广玉兰等。
这些植物的种植,为公园增添了更多的特色和魅力。
在树种配置方面,公园内的植物布局合理,各类树木分布均匀,种类也较为丰富。
整体而言,丁玲公园的树种配置较为多样化,既有国内的扬州风格的园林,也有国外的园林建筑,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树种评价1. 园林美观性在园林美观性方面,丁玲公园的树种配置表现良好。
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公园内的湖泊、草坪和绿化带等不同场地,为游客提供了观赏价值和美感体验。
植物品种和色彩搭配合理,给人一种自然与和谐的感觉,使得公园整体氛围愉悦而宜人。
2. 生态功能公园内的树木不仅美观,还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发挥减少噪音、调节气温、保持空气湿度等作用,这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休闲娱乐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环境适应性对于公园内的树木种植而言,其环境适应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经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丁玲公园内的树木种类较为丰富,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部分树木的生长状况良好,生命力强,对于公园的园林改善和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一、前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主要是指随着城市对用地需求的增长,如何在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的基础上选择城市用地以及在宏观上如何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对于一个新城而言,也包括如何选择城址的问题。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命运,合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是维持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使其达到合理化?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虽然任何城市用地的布局都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进行相应的布局。
但科学的用地布局思想和理论却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集中与分散是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理论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城市用地演变过程中永恒交替的规律,即:集中之后走向分散,分散之后又走向集中。
经过无数城市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在生态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城市用地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的集中或有机的分散才是科学的选择。
传统上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多是采取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从城市用地的可否建设性及可建设的适宜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虽然对城市方案的实施及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但却忽略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现实,同时也割裂了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要维护城市的可持续性,其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并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对城市用地需求的过度增长,以使城市用地的扩张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在平衡状态。
因此,如何在区域的范围内,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常德市丁玲公园是一座风景优美、环境舒适的城市公园,也是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园内的植被景观是构成公园整体美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园林树种配置更是决定了公园的整体氛围和风貌。
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进行调查与评价,有助于了解园内植被资源的分布特点,为今后美化和改进公园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1. 调查目的通过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进行调查,了解公园内主要植被种类、分布情况,掌握园林树种的数量和健康状况,从而为今后对公园的修缮、美化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2. 调查意义调查评价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能够掌握公园内的植被资源状况,为后续公园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有助于改善公园环境,提升游人的休闲体验和观赏效果。
二、调查方法1. 现场调查采用实地勘察的方式,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木进行逐一登记和分类,记录树种名称、数量、分布位置等信息,并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2. 文献资料搜集收集公园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园林树木的配植方案、树种介绍、养护管理等相关资料,以及对公园环境进行改善和美化的规划和措施。
三、调查内容1. 园林树种分类统计对园内的树木进行分类统计,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在分类的基础上,记录各种类的树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树种健康状况评估考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叶片状况、树皮状况、虫害病害情况等,评估树木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
3. 树种适应性评价评价园内树木的适应性和宜植性,包括其在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美化效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1. 树种配置分布特点通过调查统计,了解丁玲公园内主要的园林树种配置特点,包括园内树木的分布密度、种类多样性、乔木和植物的布局和搭配等情况。
五、调查评价建议1. 加强管理和养护针对调查发现的树木病害、虫害情况,提出加强管理和养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树木修剪整形等措施,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
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常德市丁玲公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园,它位于常德市区的东北部,是一个占地面积超过30公顷的绿地公园,是常德市最大的公园之一。
丁玲公园由常德市林业局设计和建设,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和文化景观为一体的公园。
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对于公园的整体效果和生态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一、调查1.园林树种总体情况在丁玲公园内,主要的园林树种有香樟、黄杨、红枫、银杏、鸡爪槭、山楂、槐树等。
树木高度一般在5-15米之间,总面积达到了150千米左右。
其中香樟占比最高,达到了30%,其次是黄杨和红枫,分别占比20%和15%。
2.香樟情况香樟是丁玲公园内最常见的树种,分布范围比较广。
在香樟树的树干上,常常有蔓藤类植物爬附,如常春藤等。
香樟的叶片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下面有细毛。
花期在冬季,开出的是小黄绿色的花,具有清香。
3.黄杨情况黄杨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丁玲公园内比较重要的树种之一。
它耐阴、适温、根系发达,能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
黄杨的树皮浅灰色,嫩枝黄绿色,叶片椭圆形,互生,有光泽,常常用于修剪造形。
4.红枫情况红枫是丁玲公园内比较常见的观赏树,叶片呈掌状,5裂,叶缘各有3-5个浅齿,叶片的背面有银白色的绒毛。
红枫耐寒,喜湿润,喜温暖的气候,适宜生长在土质酸性且富于有机质的土壤中。
5.银杏情况银杏是丁玲公园内另一种较为重要的树种,它属于落叶乔木,是一种生长非常缓慢的树种。
它所生长的土壤必须是排水良好、肥沃且湿润的深层土。
6.鸡爪槭、山楂和槐树情况鸡爪槭、山楂和槐树在丁玲公园内也比较常见。
鸡爪槭是一种小型的树种,在秋季变色较为明显。
山楂被称为“草木皆兵”,在丁玲公园内还种植了一些红皮山楂。
槐树是一种喜温暖、喜湿润的树种,生长在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深层土壤中。
二、评价1.生态价值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种植比较丰富,不同种类的树木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
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
常德市丁玲公园是一座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大型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较大。
园林树种的配置是衡量一个公园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对常德市丁玲公园园林树种配置进行调查与评价。
我们需要对丁玲公园内的主要树种进行调查。
公园内的树种种类繁多,包括了松树、柏树、枫树、柳树、榆树等多样化的树种。
这些树种的配置,既要考虑各树种的观赏性和美化作用,也要考虑到它们的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等特性,以保持公园内绿化环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我们需要对丁玲公园内树木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公园内的树木应该合理分布在不同区域,形成绿荫遮阳的效果。
一般来说,公园的入口处和主要道路两旁适合种植高大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以形成宏伟的景观;而广场、草坪和休息区域适合种植树冠较为扁平的树木,如柳树、榆树等,以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
我们需要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价。
树木的生长情况除了受到树种自身的影响外,也受到土壤、水源和光线等环境因素的制约。
在评价丁玲公园内树木的生长情况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综合评估树木的健康状况和整体生长态势。
我们还需要对丁玲公园的园林树种配置进行评价。
该公园的树木种类繁多,多样化的树种配置能够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美化作用,使人们在公园内散步、休闲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而且,公园内树木的分布相对合理,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公园内的树木生长情况较好,大部分树木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势头较强。
64 公关世界 \ PRWORLD城市公关 │ CITY PR常德是上古先贤善卷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方,是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幸福乐土,一篇《桃花源记》,千百年在世人心中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构筑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精神家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进一步把常德的休闲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走进桃花源里、畅享休闲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常德发展休闲旅游遇到了大好形势、大好机遇。
从发展大势来看,现在休闲时代即将来临,休闲经济将加快发展,成为下一个席卷世界的经济浪潮,发展休闲旅游就是把握住时代脉搏,抢占发展的先机;这切合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城市的本质功能是让生活更加美好,建设休闲城市顺民意、利民生,是为市民创造舒适、快乐、幸福的生活;这切合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休闲催生的是服务、是需求,休闲经济是最大的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必将成为一个地方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步伐的强大动力和支撑。
从区域发展来看,这是我们融入大湘西旅游经济圈的最佳切入点。
在这个圈中,三个市州各自打好特色牌,张家界主打观光旅游,湘西主打文化旅游,常德主打休闲旅游。
各自都是龙头,靠拢也是一个整体。
游在张家界、品在湘西、乐在常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利互补的旅游金三角、一个共生共赢的旅游生态圈。
从资源禀赋来看,常德发展休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到过常德的人,都有个共同的感受,这里生态好、城市好、民风好、资源禀赋好。
目前,常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主要流域和湖泊水质常年都在I I I 类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常德从地域上讲,是湖湘文化和楚文化汇合交融的地方,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并且富有地方特色;常德山水灵秀,风光优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国最早的古城址城头山、休闲运动胜地柳叶湖、生态宝库壶瓶山、中华一绝中国常德诗墙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都值得看一看、品一品。
常德市区的景点
常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它既有古朴的文化底蕴,又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其中,我最喜欢的地方要数位于城区中心地带的“柳叶湖”了。
柳叶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湖南十佳湿地公园、中国最美十大湖泊之一。
柳叶湖位于常德市城区中心地带,南起常德大道,北至南环路,东临柳叶大道,西临临澧县。
湖区总面积72.5平方公里。
柳叶湖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人,其中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名人、艺术家和学者等等。
她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还保留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柳叶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柳叶湖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柳叶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 1 —1 —。
常德市生态景观建设初探【摘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常德市生态廊道、斑块建设,融“三山三水”的城市自然山水景观格局为一体,保持山水城市特色,把常德建设成为城美、山美、水美的全国一流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关键词】廊道;斑块;异质性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将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化进入加速期,流动人口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冲击将会更加猛烈、更持久,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比人们预想的更超前、更严峻。
常德市自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以来,经过20多年建设,城区面积、人口增加了十几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远离自然,走进了“钢筋水泥的丛林”。
承受着诸如“热岛效应”、噪声、酸雨、空气质量差、交通堵塞、住房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通病”的折磨。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能合理的景观生态布局,造成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不能相互协调,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速度远落后于高楼大厦的增长速度,以及城郊边缘区的生态隔离带不断被蚕食,削减了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所致。
1概述常德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分,雨水集中,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年均气温16.7 ℃,年均降水1200-1900mm。
常德地区西北部属武陵山系,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其间也出现断块隆起山(如太阳山)和蚀余岛状弧形山;东部为沅水、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区;西南部为雪峰山余脉,组成中山区,整个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由于地处洞庭湖平原,全市水系完整,河流稠密,数百条溪河汇于沅、澧两大水系。
境内沅江长164公里,澧水长169公里,水能资源丰富。
常德地区地下水分布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6.5%,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
全区有地下暗河139条,地下热水(温泉)13处。
全市现已查明有裸子植物69种,被子植物2248种。
近年来,常德市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按照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着力推进景观园林、生态园林建设,使常德市呈现出绿色、生态、山水并貌、城景交融的美丽画卷;常德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常德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2010年4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结合常德实际,提出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有关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探讨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方法,发挥常德“三山三水”的地理优势,保持山水城市特色,把常德建设成为城美、山美、水美的全国一流的生态园林城市。
2重视廊道建设20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了大气污染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同心圆、带状、方格状、放射状和星状等城市形态中,星状城市景观对消除大气污染最好。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经济学家和城建专家又提出了廊道效应、扩散与反波效应等[1]。
廊道(走道)(corridor)即一条带状的土地,在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廊道是各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城市的廊道分为两大类: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
人工廊道以交通干道为主,自然廊道以河流、山脉、植物带为主(包括人造植物景观)。
2.1自然廊道2.1.1河流廊道从经济角度出发,在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共同作用下,城市景观结构是在中心与干线形成的多边形实际地价梯度场向同心圆理想地价梯度场趋同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
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城市的发展是由内到外的摊大饼式的倾向,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经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格局,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平衡,而且由于各种物流、能流的阻塞,加速了中心区的衰退和死亡。
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必须考虑利用自然廊道来限制这种摊大饼现象发生。
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心市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2]。
常德市的自然廊道十分发达,主要的河流水系廊道有沅江、澧水、穿紫河水系、新河水系、花山河水系、护城河等 6 条;这些廊道象人体中血脉一样,起到了吐故纳新作用。
在物质的运输、饮水、水汽的输送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云:“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水体是大地之肾,水是智慧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园林之神。
沅江是大自然赋予常德人民最珍贵的礼物。
建设好两岸沿江风光带、诗墙公园、江南外滩公园,不仅要疏通航道、减污排污、保护水质,修堤护岸,提高沅江的运输和防洪安全的能力,两岸要避免高大厚实的建筑物。
建筑界面应多样丰富,虚实相间,高低错落有致。
穿紫河水系、新河水系、花山河水系、护城河为常德江北城区内的环城水系,流量较小。
在2010年启动了常德江北城区环水系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通过对环城水系的整治,使整个城区内水系开敞通畅,改善城区内水系的水质,提升水系周边的环境质量,两岸应以居住、休闲、旅游为主,并控制至少20米以上的绿化带。
2.1.2山脉廊道根据常德市城市特点,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将山、水、林、城联成一体,做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廊道、斑块,形成“长藤结瓜”的格局。
常德市山脉廊道较为发达,西侧近郊有河洑山山脉;北面有太阳山山脉;南面有德山山脉廊道。
这些山脉是常德市的生态屏障,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各种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态“孤岛”,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遗传贫瘠”,这些天然廊道彼此相依相连,有利于各生物种的繁衍、保存、流动(动物);这些廊道森林覆盖率高,可以吸收大量城市二氧化碳,通过光和绿叶的共同作用制造新鲜的氧气输送城市,是常德市的肺,同时还在气流的交换、以及空间异质性、生境异质性等都有重要作用。
这些廊道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力所不及的。
作为生态公益林,要切实保护好、利用好。
2.2 人工廊道人工廊道主要指人工修建的铁路、公路及其它通道。
在物质运输、人员流动、气流交换、生物流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市主要外向廊道有黔张长高速铁路、石长铁路复线、长常高速、长益常城际铁路、常岳高速、机场快速等 6 条运输干线。
两侧建筑较多,现有景观资源散乱,沿线尘埃、噪声、废物、废气污染严重。
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乔木树种,营造多树种、复层绿化带,提高林木密度,实行乔、灌、草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在树种配置上 ,常绿、落叶相结合,高大、中等、矮小相配合。
靠近通道内侧选择中、小乔木,中间栽植高大乔木,外侧栽植小乔或灌木,横断面上呈现出“山”字型,增强林带的抗风能力和行车安全性。
3突出斑块建设斑块(patch)是城市景观要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按其起源分为4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按其区位分为 3 类:城区斑块、城郊斑块、湿地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班块也是可相互转换的。
3.1城区斑块城区斑块以建筑物、公园、街道、生产、生活为主。
其生态建设的以公园、街道为主要内容。
常德市区公园不多 ,而且特色不明显 ,应该列为城区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保持现有滨湖公园、屈原公园、孤峰公园、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等公园基础上 ,新增一些具有明显地方、文化、纪念意义的主题公园。
如丁玲公园、白马湖公园、江南善卷文化产业园、姚湖公园、花山湿地公园、沅江三桥桥头公园等。
在选址上结合民间传说、地形、地貌以及人口布局等因素,科学设计,充分表现湖湘文化、善卷文化的特点。
3.2城郊班块城郊班块以山林、田园、村庄、道路(廊道)为主。
常德市郊山林相对发育,环绕四周,以建设森林公园为主要内容,与城市廊道、自然保护区、生态防护带的建设相结合。
做到“廊上有园,园外有廊”。
要充分依托本地有山有水的优越自然条件,开发森林、水体的旅游景观资源,将太阳山、河洑山、德山等建设成具有森林游憩、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健身娱乐、科普教育等不同功能的生态旅游场所。
3.3湿地班块湿地(wetland)是地球表层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众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大地之肾”。
常德市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都较为发达,湿地与陆地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休闲、观光旅游以外,还要对各种水鸟类的保护,为其创造扑食、栖息、繁殖的场所。
栽种一些耐水湿的枫杨、柳树、杨树等树种,既可为鸟类栖息,又可防风减浪。
现已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湿地有蚂蝗溶湿地、花山河湿地公园,主要用于休闲旅游。
4保留景观建设的异质性景观的异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景观的多样性。
城市景观分为廊道、斑块、本底等不同的景观要素,就一个城市而言,这些要素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廊道、斑块彼此相连,廊道上的景点构成板块,斑块相互联结形成廊道。
街道联系着街区,街区构成一座城市,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每个相对独立街区在外观、大小、功能以及特性上又各不相同,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多彩的城市景观[3]。
城市的公园、绿地、水面、建筑物、街道、工厂等 ,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斑块,正是这些班块的存在,增加了城市景观的破碎性和异质性,也正是这些色彩斑澜、功能各异的景观,增加了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一个美丽多彩的现代化城市必定有其独特景观异质性。
山脉起伏连绵,有高有低,具有保存生物种类多样性,调节城市气候的多重功能,公路、铁路具有物流、联结的功能,还有人流、噪声、废气等,这也是城市景观异质性。
在公园内有水面、树木、草地、房屋、活动场地等,这些不同功能的地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供人们娱乐、休息的公园,这也是一种景观的异质性,在形态上也存在景观的异质性。
建筑物要有高楼同时也要有平房,有现代建筑更应保留历史文化遗址,有宽广街道也要有石板小巷,公园要有休闲游乐公园也要有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园和生产性参与园,要有高山也要有湿地,在生物种类选择上要有高大的乔木同样也要有低矮的灌木、草地,要有常绿种类也要有落叶种类,要有树木也要有鸟类,要有春、夏、秋、冬花植物也要有观叶、观形、观势植物等。
只有在时间、空间分布的这种不均匀性构成城市景观的异质性,才能构成多彩的城市景观。
5植物景观建设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构成空间、引导空间、美化空间,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时代的变化[4]。
它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体现了其它园林要素难以媲美的优势。
用植物要素造园已被文明素养日益提高的人们所重视,植物已不仅仅作为建筑等硬质景观的附属、陪衬,更多的是通过搭配种植独立构成空间及景观画面。
在利用植物改善环境,建设绿草、花园、林荫道等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