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3
《17.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3.认识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以及能源的消耗与可持续发展是重点和难点。
课前预习学案一、自主预习1、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给人类带来了便利。
现在社会,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
人类在使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人类不应当无限制的详大自然索取,而必须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持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预习课本P158---P166,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后预习下列问题:预习1:阅读“人类进步的阶梯”,讨论能量的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明确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了解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能源革命。
预习2: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明确教师先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再问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进而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预习3:学生阅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讨论新能源。
明确师生共同讨论环境污染、新能源等。
二、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并将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全班交流。
第四节能源革命●授课时间:3 月 19 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变化,大致知道三次能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3.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不可逆性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保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一人类进步的阶梯吧.二、新课教学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如图1所示,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为: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图1(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柴薪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当时的人类用树枝、杂草等作为燃料,用于燃烧、煮食和取暖,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相对于当时的人口和当时的生产力,柴薪是一种数量巨大、能够方便获取的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仅用于燃烧,还被用于饲养牲畜,靠人力、畜力并利用一些简单机械作动力,从事手工生产和交通运输活动.从远古时代直至中世纪,在马车的低吟声中,人类度过了近一万年的悠长的农业文明时代.(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18世纪西欧产业革命开创的工业文明,逐步扩大了煤炭的利用.煤气灯的使用,照亮了人类的漫漫长夜.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以煤炭作燃料的蒸汽机的应用,使纺织、冶金、采矿、机械加工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得到巨大进步.19世纪以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由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发电机开始出现,煤炭作为一次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二次能源——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它最终还要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才能为人类所用.电能被广泛应用,是由于它的优势是便于输送和转化.(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公元前250年,中国人首先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液体.1854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工业由此发端.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内燃机和狄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此后,汽车、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石油发电等,将人类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几十年来,核电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由于核电比火电更清洁、安全、经济,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的能源消费大幅度增长.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均为矿物能源,是古生物在地下历经数亿年沉积变迁而形成的,不可再生,其储量极为有限.按现代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生物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200年内逐渐耗尽.另外,大量矿物能源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绿色能源,包括新能源(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绿色能源将有望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在课本中豆子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应为B、A、C、F、E、D.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植物生长、花开的次序逆向,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性的.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显然不能.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162STS, 讨论: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造成了麻烦,说一说你的看法?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又有哪些了解?四、板书设计:第四节能源革命一、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二、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在这部分教学中,通过学生查资料,使其对能量的转移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对能源危机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和对世界环境的危害有更为直观地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内容:能源的分类,核能、太阳能、人类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进步历程、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复习目标:1.让学生系统了解常见的能源和能源的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2.让学生认识能源利用和开发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能源大量使用出现的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复习重点:1.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利用。
2.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复习设计:一、课标考点课前学生根据下顾问题先进行复习整理,上课时师生共同讨论与交流:1.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一次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常见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电能、生物质能(存储在动物、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化石能源(存储在煤、石油、天然气中的化学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化石能源、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
电能等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为二次能源。
2.举例说明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被重复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
3.什么是核能?怎样和平开发和利用核能?核能是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和平开发和利用核能主要是利用核能发电,利用核反应堆,控制核裂变速度缓慢释放热能,再利用这些热能加热水,推动蒸气涡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4.核能有哪些优点,使用核能可能带来什么问题?(1)核能发电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源,用料省、运输方便,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2)核废料处理和核电站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很高。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能源家族●授课时间:3 月12 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二、新课教学1.能源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2.能源的种类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中90%以上是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的开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尽管丰富,但终究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长期大规模开采,终有开采完毕之日.水能是可以再生的,但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有限,全世界每年可以开发的水能只占现在能源总需求量的百分之十几.一旦化石能源用完,只靠水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可能说我们可以用电能.要知道电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等.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费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量的0.2%.这个比例虽不大,但绝对值很惊人,光合作用消费的能量是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的40倍.可见,生物质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实际上,自然界提供的能源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化石能源、水能、风能都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即太阳能.化石能源可以用完,但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自然界存在的潮汐能、地热能也还没有充分利用.随着人类日益深入地认识自然,上世纪还发现了核能.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三、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四、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家族一、能源的概念: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二、能源的分类: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章复习课导学案(共1课时)课型: 新授 上课教师 : 审核:打通中学初三备课组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对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举出实例。
2、知道什么是核能及太阳能的优点以及带来的相应的问题。
3、能客观分析现代人对于能源所面临的情况,对节约能源能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过程与方法:学会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复习,使学生能观注自己周围的生存环境,具有节约能源及其环保的意识,另外要鼓励学生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将来的能源发展提出设想。
教学重点:① 能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对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核能及其优点和缺点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1、引导学生看书145---166,思考本章所学知识点(教师巡回指导:(一)能源家族、第一次能源革命:。
、第二次能源革命: 。
、第三次能源革命: 。
、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世纪的能源趋势:、原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① 、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条件 ② ③ ④ 4、未来理想的能源是: 。
(测)1、(山西省)人们常说,太阳是能源之母,从能源能否可以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角度年看,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在石油、天然气、煤、核能中不是间接来自太阳能的是_______。
2、(福州市)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福州打造海西“多电型”能源基地据2009年5月21日《福州晚报》报道,随着海交会开幕和一系列能源项目的开工建设,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发展和保障体系已使福州能源建设走在海西前头。
不久的将来,我市公交车将用上天然气做燃料,这种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随着红庙岭垃圾发电厂的建设,节能环保、替代型能源有了新的突破,目前焚烧1吨垃圾能发电220kW·h ,可供普通家庭使用一个月。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教案一.教材自阅(课外)二.教学目标:1.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3.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三.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了能源危机等问题,以引起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四.教学内容(牢记):(一)能源家族 2、能源 分类:(2)按开发早晚分(3)是否可再生分3、化石能源:4、生物质能:1、原子由 、 、 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 荷,电子带 电荷,中子 电。
2、 (1)定义: ; (二)1、第一次能源革命: 。
2、第二次能源革命: 。
3、第三次能源革命: 4、能量转移的方向性:1、21世纪的能源趋势:2、原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① 1、能源:(1)产生方式分:a 、一次能源:b 、二次能源:a 、常规能源:b 、二次能源:a 、可再生能源:b 、不可再生能源: 核 能 核 能 (2)获得核 能的途径 a 、核裂变 ①定义: ②链式反应: ③应用 (1)核电分子:核心:核反应堆 (2)原子弹: b 、核聚变 ①定义: ②应用: ③特点: (三)太 阳 能 1、太阳能: 2、太阳能利 利用的方式 (1)间接利用的:化石能源(2)直接利用太阳 能两种方式 (1)集热:例(2)太阳能电池: 3、太阳能优点式:a 、 b 、 c 、(四) 太 阳能 (四)能 源与能 源 与 探 索 续 发 展3、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条件②③④4、未来理想的能源是:。
五.基础练习(巩固):六.中考练习(提高):一、填空题1.最大的天然能源是__________能。
2.太阳把地面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
热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能与可持续发展》20.1 能家族区别一次能和二次能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可再生能”和“不可再生能”,都是对一次能而言的,即只有对自然界中现成存在,可直接取用的能讲,才能说其是属于“可再生能”或“不可再生能”.考点1、能分类新能1、在下列各种能属于不可再生能的是,属于可再生能的是。
A、太阳能B、地热能C、水能D、风能E、生物质能F、潮汐能G、煤H、石油I、天然气J、核能图中交叠区域的能A ,B 。
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我们应尽量减少能的使用。
2、在节约能的同时,还应开发和利用新的能.作为未的理想能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不是理想能符合的条件是()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D.必须足够昂贵,可以保证节约使用20.2 核能考点2、核裂变核聚变1、下列关于原子核聚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C.大量的氢原子核聚变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D.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原子核聚变2、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A.核电站利用聚变,原子弹利用核裂变B.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原子弹利用核聚变C.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不加控制D.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不加控制考点3、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先后顺序是()A.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考点4、核能及利用1、平南白沙核电站,又名广西桂东核电厂,2009年8月3日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平南县政府签约建设.初步确定核电站站址位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白沙村,距贵港市约100m .工程总投资约500亿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核能是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的能量B .目前的核电站是通过聚变反应利用核能C .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也是一次能D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2、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能是可再生能B .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是不加控制的链式反应C .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 .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20.3 太阳能考点5、太阳能的转化,利用1、太阳是人类能的宝库,下述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太阳能是核反应产生的B .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C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D .自然界的风能、水能、潮汐能也都自于太阳能2、太阳能路灯设计优美,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如图是一款路灯的图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灯泡供电B .两只灯泡可以用一个开关控制,说明两灯是串联连接的C .灯罩的作用除防尘外,还可以使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反射变得柔和D .漫反射也遵循反射定律3、对太阳能的直接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太阳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B .用硅光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 .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有一种电能辅助式太阳能热水器,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水平台面上,并注满水.晴天时它接收太阳能的真空镀膜管的总有效面积约为1.5m 2,阴雨天时用电加热.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1)热水器水箱中注满水时,水的质量为多少?(2)杭州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J . 若每天日照时间按10h 计算,则它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E )约为多少?若这些太阳能有5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3)阴雨天时需用电加热,如果所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将上述同样质量、初温的水升高同样的温度需多长时间?(4)从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提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主要理由是(要求写出两点).[ρ水=1.0×10g/m ,c 水=4.2×10J/(g •℃)].型号 JLD-88 水 容 量/L 100 电热管功率 2000W 自身质量/g 4022.4 能革命考点6、能革命关于能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次能革命B.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二次能革命C.电能的大规模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三次能革命D.可控核能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三次能革命考点7、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1、关于能量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有可能增加B.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C.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节约能没有必要D.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且现有可利用的能有限,故必须节约能D.既然能量是守恒的,所以我们不必要节约能2、2013年1月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德州市环保局也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以下措施与改善空气质量无关的是()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椎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D.限制节日爆竹燃放,减少有害气体排放.20.5 能与环境考点8、能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012年1月16号第五届世界未能峰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会议的主题是“鼓励可持续创新”.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投资者将对未可再生能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评估,着重讨论与能相关的问题.下列对能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能是守恒的,永不枯竭B.太阳的能量给地球带了云、雨、风浪和滔滔江河C.自然界可以长期为人类提供煤、石油、天然气等可再生能D.剧烈的核反应会发生强烈的爆炸,人类无法利用核能《能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答案。
17.1 能源家族目标要求:1、了解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
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化石能源:。
2、一次能源:。
3、二次能源:。
4、生物质能:5、不可再生能源:。
6、可再生能源:。
合作交流:一、填空题1.我们学习过了很多种能,能源就是 ,比如 , .2.能源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根据能否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我们可将能源分为能源和能源;根据能源的物质来源,可将能源分为能源和能源;根据人们对能源利用时间的长短,可将能源分为能源和能源.3.将下列给出的各种能源进行分类,并写明分类依据.煤炭,木柴,石油,太阳能,电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划分依据:分类:(1)(2)划分依据:分类:(1)(2)划分依据:分类:(1)(2)二、判断题1.化石能源是一次能源.( )2.运转的发电机产生电能,它是一次能源. ( )3.风能、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 )4.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它的使用率. ( )三、选择题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A.电能B.风能C.核能D.水能2.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柴草B.树木C.石油D.地热能3.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B.风能C.太阳能D.水的动能4.下列能源中,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的是A.核能B.柴草C.煤D.风能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就是能源B.核能是一种新能源,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C.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也是一种一次能源D.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四、简答题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新的能源,你知道哪些新的能源呢?(如果对这些你还没有什么了解的话,不妨查查相关的材料或者上网转转,说不定你还有许多意外的发现呢!)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