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其形成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普通话也是这个内容: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普通话的定义正是从这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但这三个方面只是粗略的勾勒出了普通话的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确。
如“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不是北京话的语音都可以作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那么,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举例说明,如老舍、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此外这些人的作品中是不是每个句子都是规范的呢?所以这个定义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还很不明确。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从文献来看,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
在春秋时期这种汉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
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
可见,“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
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被称为称“国语”;在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mandarin)的。
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谈。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4.XXX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XXX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心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XXX: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障碍而形成的音叫XXX。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首的子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了解)1.定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放族的语言,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也是是汉民族和兄弟民族、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它包括普通话和方言。
2.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其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于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界定)二.现代汉语方言(★:了解)1.北方方言(占70%)。
四个次方言: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占8.4%)江浙一带(代表是苏州话\上海话)3.湘方言(4%)湖南大部(代表长沙话)4.赣方言(2.4%)江西大部及湖北东南部(代表南昌话)5.客家方言(4%)粤闽赣效界处及海外(梅县话)6.闽方言(4.2%)闽南方言(厦门)闽东(福州)闽东(建瓯)7.粤方言(5%)广东中西南、广西东南、港奥、海外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1.大力推广应用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
(首要任务)2.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
1955年《第一批民体字整理表》1964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简化字总表》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练习题1.语言有哪些基本特点?(语言的符号性和交际工具性)3.现代汉语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声调,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在词汇方面合成法是主要的构词法,构词单位以单音节实语素为主,类似于印欧语的前缀和后缀,虚语素数量有限,且构词数量也不多;在语法方面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像印欧语那样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对应关系,句子和短评的构造基本一致,且拥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4.试述普通话和方言和关系。
5.简述现代汉语规范化及其意义。
6.怎样实现现代汉语规范化?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况一.语音的性质(★★:理解)语音就是人们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1.语言了解定义语言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必考现代汉语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说采纳北京话的音系)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用其词汇)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必考的,尤其会考填空题。
必背!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3.方言了解定义: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俗称地方话。
4.必考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 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数最多吴方言以苏州话(也有说上海话的) 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这个比较特殊,注意一下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5.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1.语音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这其中,社会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
例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_____。
2.语音四要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调不同,音高不同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在语音里的表现主要是轻、重音和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普通话里的轻声的音长比一般的音节短很多音色又叫音质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3.音节在语音一章还会重点讲音节定义:这会出填空题的。
音节是一个语音系统中听觉上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里,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
4、音素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很多人会分不出一个音节里面有到底几个音素。
这个只要看国际音标就可以了。
我在这里也不能教大家汉语国际音标,举几个例子吧:chang 切分为 ch a ng 是 3 个音素;er 是 1 个音素;bao 切分为 b a u 是 3 个音素;jiang 切分为 j i a ng 是 4 个音素;体会一下。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论一、语言(一)语言的特征1.本质特征: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功能特征:思维工具,交际工具;3.结构特征: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的构成语言的构成要素有三: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词汇、语法的表现形式。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方式。
(三)语言的功能变体:口语、书面语。
•二、现代汉语(一)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二)现代汉语指的就是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汉语(白话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指的是"五四"以前的汉语。
实际指的是古代书面语,即文言。
"现代汉语通常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本课程讲述的是普通话。
•(三)汉语的世界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大国之一,汉族是文化发达最早并且是具有高度成就的民族,对人类的文化有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形式,因此汉族在输出文化的同时,汉语的语词也输出了,给其他民族语言以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亚洲各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加显着。
如:•日本语中的汉语借词很多,有人统计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中华"、"京师"、"疾病"、"生徒(学生)"、"先生"、"汉书(中国书)"、唐风(中国式)、"电话"、"散步"、"手表"、"落花生"、"砂糖"、"米"、"书"等等。
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有两个组成分,一是汉字,一是假名。
汉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自造的字,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言语的物质外壳,是言语的社交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言语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统统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分别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子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二、知识点:1、口语特点: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2、书面语特点: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文言(周秦时期)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5、现代汉语的含义: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三、简答题: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答:A、古代有入声。
B、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代词和量词仍以单音词为主。
C、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如长修饰语、多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如何正确认识规范化问题?答:A、语言是发展的,原来认为是不规范的说法,若干年以后可能成为合法的。
如五十年代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劳动改造”不能简化成“劳改”,当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后来人们承认了这种简称,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B、要区分对错问题与规范问题。
如使用方言这种修辞手法。
C、不能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第二章语音一、知识: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音具有三方面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3、语音的物理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
4、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汉语: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
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
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
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
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辬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胡闹、胡扯、胡说、胡缠、胡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又有了胡椒、胡杨、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辬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
这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辬准音,是符合人们使用汉语的客观情况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共同语都需要有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为辬准音,而不能把不同地方的语音拼凑成一种辬准音,汉民族共同语也是这样。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辬准音,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辽、金、元、明、清以来的800多年,大多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即“官话”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五四”运动以后的“国语”、“国音”也都以北京语音作为辬准音,以北京语音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辬准音,是大势所趋。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辬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辬准,并不包括北京人口语中的土音以及过多的轻声、儿化现象等。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定义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第二章语音一、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属性1、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即可2、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3、语音有系统性,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4、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四、语音单位:音素、音节、生母、韵母、声调、音位1、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以五四运动作为现汉与古汉的分界线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前三个是静态单位或叫是备用单位,后两个是动态单位或叫交际单位)语言的性质: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
(任意性,链条性,系统性)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从思维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书面语。
现代汉语有发达的文学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然和共同语同时存在。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三、现代汉语方言方言的定义: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分支,不是一种独立语言。
形成方言的因素:社会,历史,地理,语言本身。
七大方言区的分布情况:北方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占汉族人口73%。
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7.2%。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3.2%。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3.3%。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3.6%。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闽北,闽中,仙五个次方言。
占汉族人口5.7% 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4%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汉语比较:语音方面:语音系统较古汉语简单(声母:30多--21/韵母:46—39)浊音声母大量减少,入声调消失,轻声变调儿化等使普通话有了清新悠扬的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