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闪电探测技术-1
- 格式:ppt
- 大小:11.80 MB
- 文档页数:113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当依据气象台站所在城镇经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统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经批准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气象台站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
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4.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气发〔2004 〕247号);5.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苏气发[2008]83号)6.《地球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
第二章探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第五条编制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的保护标准: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太阳辐射观测站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如下:注:“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2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防雷探测方法研究防雷探测方法研究1. 引子在现代社会中,雷电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雷电防护的效果,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有效的防雷探测方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讨防雷探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2. 概述防雷探测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雷电活动进行监测、预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通过及时发现雷电活动和提前预警,可以有效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 传统防雷探测方法传统防雷探测方法主要包括雷电感应器、雷电定向接收器和雷电定位系统。
雷电感应器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对雷电活动进行监测和处理。
雷电定向接收器通过设置多个接收天线,利用信号强度的差异判断雷电方向。
雷电定位系统是在雷暴区域设置多个接收站,通过多点触发计算出雷电的位置。
4. 新型防雷探测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防雷探测方法也不断涌现。
其中,红外线成像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防雷探测方法。
红外线成像技术通过探测目标周围的温度变化,判断是否发生雷电活动。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的优点,能够及时发现雷电活动并进行预警。
5. 防雷探测方法的评估对于防雷探测方法的评估,我们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进行考量。
深度评估主要关注方法的准确度、可靠性和响应速度。
广度评估则注重对多种情况的适应性和可行性的评估。
综合考虑深度和广度的评估结果,可以找到最优的防雷探测方法。
6. 防雷探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将防雷探测方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雷电活动的预测准确度。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无人机应用于雷电活动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雷电防护的效果。
7. 结论防雷探测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雷电防护的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防雷探测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基础,而新型的防雷探测方法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可能。
通过对防雷探测方法的评估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提高雷电防护的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雷电探测与预警系统DW100 雷电探测器是在雷云的云闪或地闪电前提供雷电防护安全决策的信息系统。
原理:当雷云形成雷爆核心及其周边区域的地面的静电场会发生巨大变化,正常条件下(开阔平地、晴天以及没有尖端放电效应),场强约为250 ~270V/M ;当雷爆核心出现的过程中,场强会以KV/M 的倍数增加。
整个增加过程耗时大约20 ~25min 。
DW-100 探测器的天线能够在雷击发生数毫秒内测出雷击发生的确切方位;探测器的主机能够根据接受到的信号强度来发出警报声,同时估算出相应的距离,在计算机中显示出来对应位置。
组成:主机、天线、其他配件以及相应的处理软件等。
主机正面主机背面接收天线传输导线软件主界面雷击速率包括近距离雷击/ 分钟以及严重雷击/ 分钟,可以通过之前的雷击率趋势图显示出来,从而可以容易地知道雷击是在增加还是在衰减。
显示范围有100 ,200 ,300 英里(对应160 ,320 ,480 公里) 3 种选择,您可以根据所关注的区域设置显示范围。
DW-100 显示的是实时雷击速率!当雷击发生时,它只需要几个毫秒就可以捕获其信号并且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DW-100 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您的计算机的USB 或者COM 口上,从而通过软件对雷击数据进行记录、分析。
在您的电脑处于关机状态下,DW-100 依然能够探测到雷击的发生;当DW-100 发出警报声或者雷击显示灯开始闪烁时,您可以打开计算机来查看雷击发生的具体位置。
DW-100 主机具有两个内置的警报器:近距离雷击警报器和严重雷击警报器。
当探测到的雷击距离小于设定值时,近距离雷击警报器将被激活;而当探测到的雷击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雷击次数)大于设定值时,严重雷击警报器将被激活。
DW-100 能够当任何一个警报器激活后发生警报声。
前置面板上的按钮可以将雷击声和警报声设置为失效。
在电脑中可以设置警报声或者弹出式菜单来确认警报的发生。
警报的状态通过在地图窗口左上角的近距离雷击距离旋钮颜色已经严重雷击状态指示器来显示。
闪电探测技术
黄苗青;孙胜利
【期刊名称】《红外》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1 闪电探测的意义云中的颗粒在积聚增大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部分颗粒通过碰撞而带电。
通常,较小的颗粒带正电,较大的颗粒带负电。
在大气的上升作用
及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云的上端积聚正电荷,而云的下端积聚负电荷。
电荷的分离在
云与大地之间及云内部形成了巨大的电能,有时高达几百万瓦。
电荷不断积累,直至电场使空气发生电离,在地面与云的下部或云层的不同部分之间产生放电。
放电过
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时高达10^(12)瓦。
当大气放电使大气温度达到20,000℃时,周围受到压缩的空气产生强大的冲击波,经过延迟,
【总页数】6页(P1-6)
【作者】黄苗青;孙胜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15.35
【相关文献】
1.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J], 张义军;孟青;马明;董万胜;吕伟涛
2.论闪电探测技术在雷电防护上应用 [J], 周扬;伍瑞林;范昊澄
3.静止轨道闪电探测性能实验室验证技术研究 [J], 李云飞;鲍书龙;王志强;唐绍凡;
张如意
4.基于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的高原闪电探测分析 [J], 文刚;邹斌;周仿荣;方明;钱国超;黄然;马御棠;潘浩;姚年鹏;蒋尧
5.闪电探测仪中干扰抑制技术 [J], 李蕾;薛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