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v.3
- 格式:pdf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48
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系统调控技术的研究摘要: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实施并网运行,从而形成多方互补智能调控的用电网络,在保障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调节控制以及管理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电网供电成本以及环境污染,其已成为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以及主要运营模式,因此加强对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文章主要对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以及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分析,以期为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分布式光储微网系统;调控技术;研究引言基于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技术的微电网能够整合分布式发电的各种优势,便利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协调分布式电源与大电网的利弊并成为大电网的有益补充。
微电网的容量优化配置是微网规划设计阶段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将分布式发电单元连接成为微电网并接入配电网,能够更好地发挥分布式电源的特点,有利于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
1 含风光储的独立微电网结构所研究并微电网系统主要由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微燃气轮机组、储能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和控制中心组成。
系统各部分功能如下:(1)光伏发电系统(PVGS, PhotovoltaicGener-ationSystem):由太阳能电池板串、并联组成,光伏电池吸收太阳能并发出直流电,经DC/AC变换器接入微电网系统。
(2)储能系统(ESS,EnergyStorageSystem):在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多由锂离子电池或铅酸电池并配备合适的双向AC/DC变流器组成。
根据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及负荷情况,储能系统可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
(3)微燃气轮机组(MTGS,MicroGasTurbineGenerationSystem):以甲烷等可燃气体为燃料驱动汽轮机发电,发电成本低,环境友好,是系统主要电源之一,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充。
(4)柴油发电机:由于发电成本较高且环境效益差,功率调节缓慢,在本文所研究的系统中作为备用电源。
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微电网技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微电网技术成为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一、技术原理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指将发电设备分布在用户侧,通过小型化的发电装置进行电能的生产。
而微电网技术则是将分布式发电系统与传统电网相连接,形成一个小型的电力系统。
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在于能源的分散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分布式发电系统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将电能直接供给用户。
这种分布式的发电方式能够减少能量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分布式发电系统还可以通过能量存储装置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微电网技术则是将分布式发电系统与传统电网相连接,形成一个小型的电力系统。
通过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微电网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调度和优化控制。
当传统电网出现故障或停电时,微电网可以独立运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二、应用场景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微电网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偏远地区或无电区域,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善生活条件。
其次,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分布式发电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温室、城市照明和交通系统等领域。
微电网技术在城市和社区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通过将分布式发电系统与传统电网相连接,微电网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灵活调度。
在城市中,微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动车充电桩的管理和优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社区中,微电网可以实现对居民家庭能源的管理和监控,促进能源的节约和环保。
三、未来发展方向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微电网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源需求。
其次,需要加强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微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以实现对能源的优化调度。
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的微电网控制策略摘要:近些年来,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的应用正逐步崛起,新能源发电技术也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这将逐步缓解全球电能紧张并减轻全球各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些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过程中,其不确定性等劣势逐步体现出来,对现有的电力网络及微电网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分布式系新能源发电并网,对微电网提出三级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加以讨论。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微电网引言大部分电网的传统的发电模式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他能源为辅。
在我国,2020年上半年火力发电在整个发电行业占比达到75%。
火力发电优点是稳定性、可靠性高,但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储量逐年减少及随之排出酸性气体、粉尘造成大气污染,因此转换或减少对传统发电的依赖已经迫在眉睫。
近些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崛起让电力行业看见新的希望。
201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近20%,预计2023年新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达到29.3%。
以上海某电气集团为例,2020年在我国新疆单一地区新建分布式风电及光伏发电场的数量就有十余座。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厂的并网也逐渐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单场容量低,分布分散及不稳定性高对电网控制的影响尤为显著。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传统电网引入了微电网的概念,在本文中提出了三级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策略,其中一级主控制和二级辅助控制与微电网本身的运行有关,而三级主网控制则是关于微电网和主电网的协调运行,在后续章节会分别详细讨论。
微电网及现有的微电网控制策略微电网属于大电网/智能电网的重要的一部分,由电源/分布式发电(DG)单元、储能系统、负荷及保护等部分组成。
它们协同工作,可靠地供电,并与配电系统的主电源系统以公共耦合点连接。
对于现有的电力系统,在微电网的控制结构上可以大体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控制方法——集中式控制和分散式控制。
现运行的完全集中式控制方式主要依赖于专用中央控制器收集、整理、计算的数据,并通过中央控制器和受控单元之间进行多次往复通信,以此来确定单个点上所有单元的控制动作。
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李建林;靳文涛;徐少华;魏达【摘要】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电力用户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应用场景多样化,对于电网来说是潜在的优良资源.然而其容量小、数量多、分布不均衡、单机接入成本高、系统操作及管理困难,给电网的规划运营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和技术难题.本文就用户侧中的分布式储能典型应用模式及接入方式进行介绍,阐述各应用场景下分布式储能的应用模式和方案,并分析了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储能运行效果.通过对分布式储能系统技术形态和载体的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分布式储能汇聚协调控制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期刊名称】《储能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8(007)001【总页数】10页(P80-89)【关键词】分布式储能;电力用户侧;应用模式;储能汇聚;协调控制【作者】李建林;靳文涛;徐少华;魏达【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湖南省德沃普储能有限公司,湖南邵阳422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国内基于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1-2],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输配电、用户侧以及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等领域已建成了多项示范工程,并开展了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控制策略等多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3-4]。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保持快速发展势头[5],分布式光伏在区域电网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6]。
储能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的关键技术[7-8],可提高其系统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削峰填谷、提高调节灵活性、参与需求响应等[9-10],从而增强可再生能源功率输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使其满足并网的要求。
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微电网中的运行与控制研究摘要: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意识加强,分布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供应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电网作为将分布式发电系统与传统发电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电力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电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微电网中的运行与控制,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1. 引言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指将发电设备分布在用户侧,将电力系统的产、配、用同步起来的发电系统。
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电力系统,由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传感器等设备组成,具有独立的供电能力。
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微电网中的运行与控制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微电网中的运行2.1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类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
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之间需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供电平衡和能量的有效利用。
2.2 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单向供电和双向供电两种类型。
单向供电结构是指分布式发电系统向用户提供电力,用户之间无法相互供电;双向供电结构则是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供电,实现电力的互补。
3. 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微电网中的控制策略3.1 电力负荷管理通过对用户电力需求的监测和预测,采用合理的负荷管理策略,实现电力的平衡供应和需求侧管理,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2 能量管理与储能装置控制微电网中的储能装置可以对不稳定的能源供应进行平衡调节,降低电力系统的波动性。
能量管理和储能装置的控制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3.3 统一控制与协同控制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系统需要通过统一的控制平台实现整体的协调与管理。
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4. 分布式发电系统在微电网中的挑战与展望4.1 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系统需要通过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交互,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 A 〕。
A.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C.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2.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可以简要概括为〔A 〕。
A.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B.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C.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D.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3.电能质量检测和治理装置是〔 B 〕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内容。
A.发电B. 配电C. 用电D. 调度4.智能发电主要涉及〔 C 〕等技术领域。
A.可再生能源,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B.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C.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D.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5.上风向风机的特点是〔 B 〕。
A.风电机组的转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B.必需安装调向装置来保持风机始终对准风向C.风速变化时,风电机组的转速几乎保持恒定D.风电机组无需调向装置,能够自动对准风向6.电化学储能分类中的液流电池的特点是〔 B 〕。
A.技术成熟,本钱低;寿命短,存在环保问题B.寿命长,可深度放电,便于组合,环保性能好;储能密度稍低C.比能量与比功率高;高温条件、运行安全问题有待改进D.比能量高,循环特性好;成组寿命有待提高,安全问题有待改进7.柔性沟通输电技术是在传统沟通输电的根底上,将〔 A 〕与〔〕相结合。
A.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掌握技术B.输电技术,现代掌握技术C.电力电子技术,输电技术D.输电技术,掌握潮流8.柔性沟通输电装置种类较多,承受不同的电力电子器件,以不同的方式与电网连接,掌握方式不同,功能也各具特点。
其中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掌握方式为〔A 〕。
A.触发相位掌握B. 脉冲宽度调制C. 快速投切D. 慢速投切9.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C〕的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负责采集状态监测数据,上传至省网侧状态监测数据库,供PMS 高级应用模块及其他应用系统使用。
1 微电网的组成微电网由分布式发电(DG)、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四部分构成,微电网对外是一个整体,通过一个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与电网连接。
1)分布式发电(DG):DG可以是以新能源为主的多种能源形式,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也可以是以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或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CCHP)形式存在,就地向用户提供热能,提高DG利用效率和灵活性。
2)负荷:负荷包括各种一般负荷和重要负荷。
3)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可采用各种储能方式,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用于新能源发电的能量存储、负荷的削峰填谷,微电网的“黑启动”。
4)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构成控制系统,实现分布式发电控制、储能控制、并离网切换控制、微电网实时监控、微电网能量管理等。
2 微电网总体架构微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与微电网规模、微电网电源的种类、容量及接入方式、并网点注入电流及运行电压范围等密切相关。
考虑微电网的应用目的,目前微电网的电压等级主要有10kV(20kV)和380V 两种。
由于微电网与配电网存在并网运行模式,其变压器接线形式应与地区配电网相匹配(10/0.4kV通常为D11,yn)。
下面以380V微电网为例对微电网的基本结构进行阐述。
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微电网系统由分布式发电系统(DG)、储能装置、滤波补偿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和负荷构成。
其中可以包含多个DG和储能装置,这些DG和储能装置联合向负荷供电,整个微电网相对大电网来说是一个整体,通过主隔离设备和大电网相连接。
微电网中DG除可以提供电负荷外,还可以通过热电联产(CHP)或冷热电联产(CCHP)的形式就地向负荷用户供热或制冷,提高能源多级利用的效率。
就电负荷而言,其按性质亦可分为三类:重要负荷、可调节负荷和一般负荷。
微电网论文:基于储能装置的微网运行特性研究【中文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风力发电等各种分布式能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然而分布式能源尽管优势明显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单机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等问题。
微电网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微电网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负荷作为一个整体,既可作为一个特殊负荷与电网相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电网孤网运行。
微电网作为超高压、远距离、大电网供电模式的补充,代表着电力系统新的发展方向。
微电网进入孤岛方式时仍要保证负荷稳定运行。
同时由于微网内不同微源的特点,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并网运行时,微电源只要满足功率平衡,大电网负责电压和频率的平衡;当出现故障时,微网由并网方式转换成孤岛模式,由微汽轮机做主控制单元负责电压和频率的调节,光伏电池仍然采用PQ控制。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对并网和孤岛运行都有影响,因此采用光伏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搭配的方式来抑制电压波动和功率波动。
最后,通过对微电网在孤网和并网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以及孤网模式下负荷突变、短路故障等情况进行动态仿真与分析,验证了对不同微源所采用的综合控制策略可以较好地保证微电网系统平...【英文摘要】Due to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me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 such as micro turbines, photovoltaic, fuel cells and wind power, have entered people’s field of vision. However,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distributed generators can cause as many problems as it may solve, which including problem of high access costs and single DER control. The micro-grid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make e use of DER. Micro-grid is a small-sized grid that integrates a number of micro-sour...【关键词】微电网 PQ控制 V/f控制运行模式切换超级电容器储能【英文关键词】micro-grid PQ control V/f control Operation mode transform 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基于储能装置的微网运行特性研究摘要5-6Abstract6 1 绪论9-18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1.2 微网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1.2.1 北美的微网研究11-12 1.2.2 欧洲的微网研究12 1.2.3 日本的微网研究12 1.2.4 国内的微网研究12-13 1.3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概况13-14 1.4 超级电容器在微网中的应用14-16 1.4.1 提供短时供电15 1.4.2 作为能量缓冲装置15 1.4.3 改善微电网的电能质量15-16 1.4.4 优化微电源的运行16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2 微电网概念及组成18-29 2.1微电网概念18-19 2.2 微电网中微源构成19-25 2.2.1 风力发电20-21 2.2.2 光伏电池21-23 2.2.3 微型燃气轮机23-24 2.2.4 燃料电池24-25 2.3 微网储能设备25-29 2.3.1 飞轮储能25-26 2.3.2 超级电容器储能26-27 2.3.3 蓄电池储能27-29 3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29-42 3.1 微电网运行特点29-30 3.2 微电网控制策略分析30-31 3.3 微电网控制策略31-35 3.3.1 主从控制法31-33 3.3.2 对等控制法33-35 3.4 微源逆变器的控制方法35-38 3.4.1 恒功率控制36-37 3.4.2 恒压恒频控制37 3.4.3 下垂控制37-38 3.5 逆变器的电路结构38-39 3.5.1 逆变器电路38 3.5.2 Park 变换38-39 3.6 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9-42 4 微电网模型的建立42-51 4.1 仿真软件介绍42-43 4.2 微型燃气轮机模型的建立43-44 4.3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44-46 4.4 微电网运行仿真及分析46-51结论51-52参考文献52-56在学研究成果56-57致谢57。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两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可持续性以及能源效率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分布式发电,简单来说,就是将小型的发电装置分散地布置在用户附近,实现就地发电、就地使用。
这些发电装置可以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小型燃气轮机发电等多种形式。
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方式相比,分布式发电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分布式发电能够有效地减少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由于发电设备靠近用户,电能传输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线路电阻带来的能量损失。
这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还降低了对输电线路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其次,分布式发电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模式中,如果大型发电厂出现故障或者输电线路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停电。
而分布式发电系统分布广泛,即使部分发电设备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
此外,分布式发电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紧急情况下为重要用户提供电力保障。
再者,分布式发电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广泛、清洁环保的特点,但由于其能量密度较低、间歇性强等原因,在大规模集中式开发中面临诸多困难。
而分布式发电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分散性和随机性,实现就地开发、就地消纳,为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然而,分布式发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容量较小、输出功率不稳定,其接入电网可能会对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电压稳定性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分布式发电的管理和调度也相对复杂,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控制机制,以确保其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管理分布式发电资源,微电网技术应运而生。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等组成的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它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姓名:学号:1. 对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微电网的概括分布式发电技术指某些与用户侧安装相靠近的中小型发电装置,该技术可直接接入配电网络,与公共电网共同供给电能,亦可以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供给电能。
现阶段分布式发电技术比较常用的有:生物质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微燃机、内燃机及燃气轮机等为核心的发电系统。
此外,储能技术也在分布式发电中得到应用,且超导储能、高密度电容储能、飞轮储能技术的发展速度也相当的快。
分布式发电的优越性主要包括:节能性、环保性、可靠性、灵活性、能源多样化、效率高等,且电力市场化也推动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
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疗养院、医院等)等。
微电网(Micro-Grid)也译为微网,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是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系统单元。
微电网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
微电网是相对传统大电网的一个概念,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至常规电网。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2.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仿真研究2.1 光伏电池建模与仿真分析光伏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简称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器件,光伏效应就是当光伏电池受到外界光照时,其内部的电荷发生运动而产生电流和电动势的一种效应。
通过光伏电池组件将外界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系统称为光伏发电系统。
目前,光伏发电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是硅光伏电池,已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2.1.1 光伏电池特性硅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可用一个等效电路来描述:图 1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根据图1中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得出普遍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通用模型:()exp 1s s p ph p rs p s sh V IR V IR q I n I n I n kTA n R ⎧⎫+⎡⎤+⎪⎪=---⎨⎬⎢⎥⎪⎪⎣⎦⎩⎭ (1) 由于实际当中,太阳能并联电阻sh R 的实际值很大,s R 的实际值很小,故有:V exp 1p ph p rs s q I n I n I kTA n ⎧⎫⎡⎤⎪⎪=--⎨⎬⎢⎥⎪⎪⎣⎦⎩⎭(2) ()1100ph sc r S I I k T T =+-⎡⎤⎣⎦ (3) 311exp G rs rr r r qE T I I T kTA T T ⎛⎫⎡⎤⎡⎤=- ⎪⎢⎥⎢⎥ ⎪⎣⎦⎣⎦⎝⎭ (4) 式中:,I V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电压(单位:A ,V ); ,s p n n ———为光伏阵列串列和并联的电池个数;ph I ———为太阳能电池光生电流,单位为(A);sc I ———为短路电流,单位为(A);q ———为电子电量(1.6×19-10C ); k ———为 波 尔 兹 曼 常 数 (1.38×23-10J/K ); A ———k 为无纲量任意曲线的拟合常数,取值在1~5之间;T ———为太阳能电池绝对温度(单位:K ); r T ———为太阳能电池参考温度(单位:K );rs I ———为太阳能电池阵列反向饱和电流(单位:A );rr I ———为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单位:A );G E ———为硅的禁带宽度;1k ———为短路电流温度系数;S ———为光照强度(单位:2W/m )2.1.2 光伏电池的工程用数学模型的建立由于现有硅太阳能电池工程数学模型精度不高,方法不够简化,容易出错的缺点,基于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数学模型,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硅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工程简化数学模型。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及其关键技术刘业胜【摘要】首先对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以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有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期刊名称】《电气开关》【年(卷),期】2013(051)004【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关键技术;储能;并网;控制;保护【作者】刘业胜【作者单位】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深圳518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自动19世纪末期,世界上诞生首个发电企业以及电力网以来,受制于电力能源的单一性以及发电设备的高成本,长期以来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建设规模更为广泛以及强大的电力网,一直是世界电力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
但是近年来在火力、水力等常规发电技术仍然作为主角的同时,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不断兴起,引发了世界能源及电力范围内一次新的革命,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几次大面积停电,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大电网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一旦出现故障影响范围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及生活,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发电及电网模式近年来受到更多重视及研究。
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
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等,往往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为主。
目前对微电网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
首先它是一个可孤立运行的小型发配新系统,在不与外界连接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分布式电源(可以是常规发电设备,也可以是新型清洁能源)发电并通过内部供电网实现对内用各用户的供电,并可将多余的电能通过储能装置进行储能,以便于在用电高峰或者设备故障时作为后备电源使用,配电网内还需具备相应的电力保护及监控设备,以便于在供电系统内部出现短路等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防止事故扩大影响网内用电及设备安全,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的能量管理系统,对各用户的用电进行调度管理。
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系统接入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作者:吴夕发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7期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各种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和可再生能源,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幅提高用电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探索全面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的实现途径,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的灵活接入与协调控制;通过储能装置接入和有效控制手段,克服可再生能源自身存在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对配电系统及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初步实现智能微网系统,使之成为提高分布式电源可靠接入及提高重要负荷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做好含分布式电源系统(微网)的新型配电系统的结构设计,实现与配电自动化的有效、合理集成。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原则;技术一、基本原则1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原则(1)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之后,使配电网从原来的单一受电结构变为多电源结构,给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谐波、继电保护等带来很大影响。
应根据电源容量合理选择接入电压等级及接入方式,并配合必要的控制手段,减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2)提高能效,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分散性的特点,结合智能化监控和微网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管理水平,使分布式电源及微网成为电网接纳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电网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功能及作用,体现智能电网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
(3)技术先进,适度前瞻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微网项目应注重先进电网技术、信息技术在地区建设的应用和示范。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应处理好智能化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建设储能装置和微网示范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微电网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集中式电网模式下,难以解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安全稳定供应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微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系统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电网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二、微电网技术的概念和原理1. 微电网技术的定义微电网技术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储能系统和电网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电力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微电网技术的原理微电网技术采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在系统中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储能系统(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以及传统能源发电设备(如燃气发电机、燃油发电机等)。
这些设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相互配合,实现能源的互补和优化利用。
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组成和特点1.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组成分布式能源系统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储能设备、能量转换设备、能量管理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核心。
2.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特点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扩展,适应不同规模和应用场景。
(2)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采用多种能源并行供应,能够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3)协同性和互补性。
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实现能源的互补和优化利用。
四、微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领域1. 电力系统的供应保障微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为偏远地区、岛建设和抢修等特殊需求提供灵活和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
2. 城市建设和能源转型微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对城市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造,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3. 工业生产和商业用电微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为大型工业企业和商业建筑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降低其对传统电力网的依赖。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下,能源需求量逐渐增长。
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能促进城市的绿色化和清洁能源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能为现代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保证电网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技术在中国经济快速提升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其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尤其是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该发展背景下,对城市的建设思想和发展模式有序转变,加大力度引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模式等,促进整体的规模化发展。
一、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意义第一,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能确保清洁能源的有效应用。
基于太阳能、风能等多个形式清洁能源的应用,能保证能源的灵活接入和智能化控制,将其应用到智能终端进行消费,促使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二,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也能提升总体的供电可靠性。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投入以及微网的统一管理,在先进系统和设备下,为电网运行提供强大保障,促使电能质量更可靠。
第三,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也能为其提供双向互动用电服务模式。
基于微网、智能家居和分布式发电,能为系统提供统一接口,维护用户和电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能使用户获得新的体验。
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将其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主要部分,是新时期建设与发展下的主要模式,也承担者社会建设职责。
其中的分布式能源,在智能集成模式下,能保证接入系统的安全与可靠,也能确保微网更灵活。
所以,加强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是城市绿色、清洁能源推动和应用的主要条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将其渗透到工作中,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1]。
二、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关键(一)容量配置清洁能源具备明显的间歇式能源特点,受到天气情况影响较大,电能的输出波动大。
基于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各个单位组成模式下,对其容量有效配置,确保风能、太阳能相互应用,发电单位和储能单元之间也能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