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董斌
- 格式:pdf
- 大小:296.93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6-03-21T17:07:29.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作者:韦秀白[导读] 身份证号码:452224************ 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工艺的内容包括开挖、支护、土壁稳定、排水、填土与压实、混凝土灌注等等。
身份证号码:452224************1 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工艺的内容包括开挖、支护、土壁稳定、排水、填土与压实、混凝土灌注等等。
在进行基坑的开挖时,必须要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首先进行开挖的顺序,以及分层厚度的确定,其次进行连续的施工,以此来防止地基土出现松动的现象,在整个开挖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地下水位以及挖土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降水。
在进行土方填筑以及压实时,首先要在进行土料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方面,碎石类、砂土以及含水量与压实的要求较符合的黏性土可选做填筑土料;另一方面,淤泥、膨胀性土,冻土等不能作为填筑土。
压实的方法包括振动发、夯实法、碾压法以及通过相应的辅助工具进行压实的方法等等。
在压实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压实的功与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的土层厚度。
填土要求由低到高进行填土,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者夯实。
当天填筑要在当天进行压实,填土的质量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进行。
2 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2.1 浅基坑的开挖技术以及支护技术在进行浅基坑的开挖时,一是,土方的边坡要以当地的土质、开挖的深度以方法、边坡的留置时间、排水、降水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来进行确定,二是,在土质均匀、湿度正常、基坑或者管沟地面的标高高于地下水位,且裸露的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在挖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可以进行放坡与加支撑,与此同时,开挖的深度不能超过相关规定的标准。
三是,在土质与湿度比较适宜,地质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基坑或者管沟的底面标高超过地下水位时,开挖的深度要在五米内,而且不可以加支撑。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分析刘钰发布时间:2021-05-07T10:12:40.64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作者:刘钰[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各个行业均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青岛中建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各个行业均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尤其是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更是非常快。
但其中仍然有着诸多问题存在,诸如稳定性不佳、抗震能力不强以及结构不合理等。
因此,相关人员理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人们的居住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1地基施工技术的概述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特殊的施工技术来处理地基基础,有效防止地基基础出现沉降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降低房屋倒塌的可能性,提升房屋建筑的承载能力。
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2.1注浆法注浆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基础处理中,适用于软土土基,改善软土土基含水量高等缺点,并且具有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注浆法施工原理为,将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浆体注入软土土基中,改变软土土基性质,提高软土土基承载能力。
利用注浆法对地基基础进行改善时,技术性要求不高,适用于大部分软土土基。
首先,技术人员应先对软土土基进行分析,找到土基中较为薄弱的点,进行打孔处理,此过程需要施工单位配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确保注浆法对软土土基承载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再将混凝土浆液灌注到已打好的孔洞中。
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对材料质量及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控。
在对材料进行把控时,如混凝土浆为现场拌和时,应先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并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应对拌和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混凝土质量。
如选择商品混凝土时,技术人员应对混凝土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资质,进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并检查混凝土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在混凝土浆液灌注孔洞中时,应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进而保证注浆法改善软土土基力学性能的有效性。
建筑基础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0施工技术董青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地矛盾逐渐激化。
为了解决城市人地矛盾,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增加。
同时,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其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充分发挥深基坑支护施工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1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征1.1深基坑的深度数字更大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因此,城市空间的合理应用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当前建筑行业的突出特征就是基坑深度加大,立足当前发展趋势,未来还会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
1.2面临愈加复杂的建筑施工条件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条件更加复杂,尤其是深基坑支护技术面临更加严重的施工条件。
面对地形异常特殊的沿海地区,在地质构造方面存在异常的复杂性,给整个深基坑之后技术造成要严重的阻碍,尤其是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周边建筑造成不良影响,隐患较多,直接影响建筑后期是使用周期。
在深基坑之后施工中,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管道的铺设,其复杂程度增强,尤其是面对一些老的建筑,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都很大。
1.3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在深基坑施工的进行中,对周边地质环节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威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全隐患较大,很容易引发事故的出现。
尤其是在一些施工中,鉴于支护工作的不到位,外界影响影响较多,支护工作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严重威胁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事故不可避免。
支护工程一旦引发安全事故,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增加投资成本的增强,甚至造成工程矛盾和纠纷,形成较大的资金和社会压力。
1.4面对的支护类型较多当前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类型较多,技术程度比较成熟,存在多种施工方法和类型,主要分为,悬臂式、混合式、重力式等支护类型。
结合支护的形式,主要分为支挡型和加固型。
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技术董吉摘要:施工技术是房屋建设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建筑工程领域,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工程项目施工的核心宗旨,也是人们关于住房提出了基本性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而为了能够提高与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准确掌握关键施工技术。
基于此,本文以建筑工程为切入点,对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基坑开挖;混凝土;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突出的工作成果就是实现了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使施工技术可以科学、合理指导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切实保证工程总体施工质量。
从本质上分析,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建筑行业取得的成果,就必须分析与综合研究施工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但要严把质量关,也要提高施工进度,由此关键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基坑开挖施工技术从建筑工程方面分析,基坑开挖虽然分成深基坑与浅基坑开挖,但是开挖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法的设计必须相同,而且还要严格贯彻“开槽支撑、分层开挖”基本原则。
在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需要注意下述几点:①基坑开挖前需要完成测量与定位,抄平放线,明确基坑开挖具体长度,根据防线分块、分层进行开挖。
②基坑的上口宽度需要根据基坑底面宽度和边坡坡度进行设定。
③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如果基坑含水量比较大而发生失稳,或者是边坡比较陡、土壤质量比较差,那么就需要进行临时支撑加固,以免造成地基土出现扰动[1]。
④关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开挖,需要提前挖好排水沟与集水井,从而保证基坑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⑤雨季时施工,必须分段分时开挖,每开挖好一段,就要进行浇筑与垫层,而且还需要在周围砌筑土堤或者是挖好排水沟,以避免地面雨水进入到基坑中。
与此同时,也要对边坡支撑进行定期检查,以避免坑壁遭受雨水冲刷、浸泡而出现塌方。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1T08:13:29.57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杨子麟陈文杰杨洋[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住宅建筑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 250104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住宅建筑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是决定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后期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也是进入施工环节的基础。
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受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在建筑需求的影响下,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础处理的质量也变得更加严格。
因此,基础施工工艺的选择十分重要,能够优化基础的抗压承载力,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目前,在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科学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基础施工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减少不均匀沉降。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建筑施工基础施工要点。
1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内容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本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在基础施工时,需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工作。
基础施工要求保证牢固度,可防止倒塌、施工缝等质量问题,避免房屋施工项目后期投入使用后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结合各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基础施工技术,避免地质灾害的负面影响,保证住宅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
进入现代社会后,住宅建设项目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建设过程也随之增加。
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要保证各个过程之间的有效联系。
只有上一道工序的施工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开始后续各环节的施工。
因此,这也赋予了施工过程隐蔽性的特点。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张斌摘要:建筑基础施工质量对于建筑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一些关于建筑倒塌的新闻报道中,其倒塌原因就是基础设计存在问题,施工质量不足。
本文首先分析建筑基础施工特点,地基类型选择方法,之后分析施工技术应用,最后就一些常见质量问题进行防治探索。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引言: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质量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工作不到位,会对上部的主体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主体工程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还会影响建筑使用安全性。
研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操作上的失误,提高操作施工的规范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
1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1.1工程勘察技术进行基础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地质、现场勘查,使设计人员可以详细了解、分析现场情况,确定地层构成,为施工提供详细地层数据。
要根据设计与实际情况编制工程勘察方案。
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多种方法进行试验分析,进行多角度研究,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设计、施工需要。
勘察人员要对钻探、抽检、测试等认真负责,保证结果准确全面。
1.2土方开挖技术根据实际调查现场情况制定开挖方案。
要合理选择施工工序、方法与机械设备,在开挖中要注意对孔深的控制。
一般要求重要孔位孔深要深入硬持力层5m以上。
具体深度视实际情况加深。
施工人员要以现场情况为依据做好项目施工分析处理。
如承台基坑开挖要参考土层土质合密实性来确定合适开挖坡度,结合承台尺寸做出外扩1.5m作业施工面。
1.3基坑支护技术1.3.1排桩支护排桩支护有锚杆式、拉锚式、悬臂式等多种形式,通常是以锚杆、钢桩、混凝土灌注桩加上基坑土层内支撑共同作用,从而实现支挡作用。
排桩支护常采用套管、泥浆护壁、干作业等灌注桩工艺技术,在施工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对灌注桩的施工工作,施工完毕后做好养护管理工作,最后做破桩冠梁施工。
1.3.2逆作法该法在经过不断发展后,已经成为成熟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基础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张彬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对于地基的处理成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关键。
高层建筑对于地基基础的要求非常高,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在不断应用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工程特点科学的选择基础施工技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基础;特点;技术;在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可能面临不同的地质情况,因此需要做好前期考察,并制定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案,合理运用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确保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1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1.1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基础工程研究工作是一项综合应用岩土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改变恶劣的天然地基条件,使地基及基础能够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工程技术。
我国国土辽阔、地质差别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震区域面积占比大的复杂地质条件,对基础工程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于基础工程的隐蔽性、安全隐患的潜在性、地基处理的困难性、施工工期的紧密性,且基础回填速度较快,加之各地区地基条件千差万别,直接导致了基础工程在施工和质量控制上的巨大困难。
所以在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到基础工程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的严重后果,对整个工程施工工作充分控制、严格把关,避免造成损失。
1.2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为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及空间更合理的利用,高层建筑基础深度往往在6-10m以上,因此常采用建设多层地下室来解决。
片筏基础,箱基、桩基及桩筏和桩箱基础等深基础形式,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应用较多。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中,往往首要考虑高层建筑基础占地面积较大,要充分合理利用建筑地形地势。
其次要根据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厚、基坑开挖深的特点,严格把控关键施工环节。
最后针对沿海地区等地质条件差、地基土质较软的地区,在设计上往往充分利用长桩作人工地基加固。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董望发表时间:2019-07-18T15:29:44.2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作者:董望[导读] 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要求逐渐完善各项施工技术,有效的保证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湖南省衡五建设有限公司湖南衡阳521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这使得其对房屋质量的要求也逐年提高。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施工要求逐渐完善各项施工技术,有效的保证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删除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引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各地区房屋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特别是高层房屋建筑蓬勃发展,地基基础工程作为一项隐蔽项目,若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不达标,必然会影响整个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且后期返工维修难度较大,给房屋建筑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严格把关地基基础施工各个环节,消除质量隐患,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概况地基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建筑项目整体的质量。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因各个区域地质条件的不同,因而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来开展施工活动。
为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可以更好的、有效的提升,这就需要利用一定的处理措施改进并完善施工技术工艺。
就现有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来说,压缩性、剪切性、透水性是其自身的基本特征。
目前,若想使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够整体的提升,地基基础一定要有最强的承载能力。
假如地基基础自身承载能力与施工要求不符,建筑结构就会直接出现失稳的现象以及剪切性的破坏,这就需要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有很好的抗剪能力。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3-17T00:58:10.21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0期作者:韩非飞[导读]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房屋建筑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受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韩非飞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摘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房屋建筑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受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房屋建筑因质量问题引发的伤亡事故不在少数,而造成这些事故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房建工程的地基施工不到位所致,这样房屋建筑的承载力将得不到保障,自然而然会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确保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给人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建筑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措施分析1 建筑施工中基础施工的特点1.1 区域复杂性带来的处理困难住房建设作为民生的基础,必须在大量的地方进行。
因此,问题在于地基处理的复杂性所造成的困难。
在平原地区,地基处理往往是开挖和填筑加固类型,但也因地形平坦而土壤坚硬,无须做太多的处理。
而一些软土在地下,需要挖深和大量的砂石回填,会给房屋地基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对而言,冻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情况较为严重。
在挖填工程中,由于土地冻结,常被误认为地质坚硬,后续回填不到位。
当天气变暖时,土壤发展,地基失去刚性,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甚至经济损失。
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后续工作,但施工要求不应降低,以避免难以挽救的后果。
1.2 施工处理的多样性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缺乏住房建设专业知识,导致住房建设不合格,影响居住条件。
基础施工中有很多情况,如地基基础认识不足、施工简单、地基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等。
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实施一些伦理措施,比如之前经常听到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建筑公司施工“给的分量少了”,导致房屋稳定性降低。
浅析土建施工管理以及绿色施工的思考董裴发表时间:2018-12-26T10:33:24.3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8期作者:董裴[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我国的土建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建筑的范围也不断扩张。
而随着土建工程的发展,人们对工程的质量以及环保性能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董裴南京老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我国的土建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建筑的范围也不断扩张。
而随着土建工程的发展,人们对工程的质量以及环保性能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因此,必须要落实科学的土建工程管理以及绿色施工管理,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文章主要研究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
关键词:土建施工;管理;绿色施工引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筑土建工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土建工程是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石,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土建工程质量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而想要确保土建工程具有良好的质量,就需要加强土建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做好工程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土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1土建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1.1创新管理技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之中,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主要是人工管理。
但是,随着现代土建工程工程量以及工程成本的不断提高,人工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难以保证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另外,其成本的投入较大,不利于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1],所以,需要对工程的管理技术进行有机的创新。
以工程的成本管理为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节省管理计算的过程,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建模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更加可靠性的工程造价分析结果。
因此,就可以实现更好的工程造价管理,加强对工程的成本控制,落实工程的经济效益。
1.2创新管理结构在以往的土建工程之中,普遍应用纵向的层级式管理结构。
浅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技术董滨发表时间:2020-01-10T10:13:46.2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8期作者:董滨[导读] 还能实现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有效开展,保证安全设施工程的顺利施工,成为当前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
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总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和通畅,近年来,我国的交通网络不断拓展,城市之间、乡村之间甚至城乡之间的各类公路纵横交错,规模庞大,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而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行驶安全的基础配套设施,能够有效地保障公路很好地产生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给城市交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如何保证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的同时,还能实现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有效开展,保证安全设施工程的顺利施工,成为当前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
1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分类及其主要作用1.1防护栏交通防护栏一般可分为中央分隔栏、路侧防护栏、桥梁防护栏3种,其主要的作用是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各种人为的或者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车辆失控越出公路,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安全事故,威胁公路上其他车辆或者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2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公路上设置交通标志的目的是保持其通畅,维护其结构,按照功能一般可分为指示标志、指路标志、警告标志和禁令标志4种。
其主要作用是对行车驾驶者进行传达信息、指路、警告和禁止。
交通标线则是指为车辆驾驶人或行人提供准确方向指引以及通行区域划分,它可以在交通工程中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交通信号和交通标线的补充。
1.3隔离栅从结构上而言,隔离栅可分为混凝土柱、钢柱、焊接的网络隔离以及带刺铁丝隔离栅4种,其主要作用是科学合理的限制行人或是动物交通行为,防止其进入公路的禁行区域,同时防止非法占有或挪用的行为,保护国家公共财产安全。
探究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董彬摘要:近些年,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下,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研究课题,包含各个方面的工程管理工作,在其改进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管理思维的创新和改进。
文章首先对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包括提高工程管理重视度、平衡各项工作关系、突出质量管理重要性等方面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引言创新思维在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和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应继续扩大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按照正确的模式处理和解决问题。
①加强方案创新设计,科学设计重大管理方案、记录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管理需要;②采用安全手段和材料技术。
协调施工项目管理减少内部矛盾和冲突。
1创新思维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一个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管理就是一个企业的大脑,好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蒸蒸日上地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方面更是如此。
如今建筑工程的发展快速,但管理思维方面却稍显落后,这对于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创新思维是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1.1创新思维加强规范内部管理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科目,其中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设计、施工、后期的竣工和验收等方面。
庞大的建筑企业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创新学习的精神,这样才可以使整个企业发展的更好,更具有竞争力。
如今人们对于生活需求不单单满足于衣食住行,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和人们不断改变的需求,创新的管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有一席之地。
创新管理模式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人员管理的创新,让员工学习创新管理技术,使员工生活与工作进行适当的调和,并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
1.2平衡各项管理工作关系建筑工程管理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安全管理到质量管理,从进度控制到成本控制,不同的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性。
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重点研究董彬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任何一项技术都必须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角度进行充分的运用研究。
这也是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障。
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其自身已经相对成熟。
本文结合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对其技术实施的质量可靠性做了建议的给出,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引言对于任何工程来说,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都决定了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基础工程中,并且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房地产、市政工程、水工建筑等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对于新建市政工程来说,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加强质量控制,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从钻孔灌注桩工艺本身来说,该项技术的应用流程较多,为了确保基础工程建设质量,必须要全面掌控每个施工环节、确保各个环节实施质量,这样才能够发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效益,确保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1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势1.1渗透性能非常好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时候,可以发现其渗透性能非常好,以此能够有效保证桩基和土壤层结合在一起,确保地基更为牢固。
同时注浆也有着很强的加压效果,同样能够提升地基的牢固性效果,进而防止下陷情况产生。
1.2地基稳定性非常强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时候,可以对土壤的渗透、劈裂和压实效果展现出来。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土壤的表现情况极为复杂,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因此三种作用带来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然而无论有任何一种情况产生,都能够使得地基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1.3成本投入非常低通过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基本上各种地质问题都能够得到处理,同时还能结合现有的具体情况,对地形的条件进行优化。
由于技术方式的噪音相对偏低,因此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的整体寿命。
不仅如此,当技术应用了之后,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率也会随之增强。
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白慧琴【摘要】从基础埋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基坑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阐述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及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品质.【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03【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作者】白慧琴【作者单位】山西宏厦第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53在实践的过程当中笔者发现,最终给企业带来效益损失严重的并不是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地下隐蔽工程问题。
我们分析工程造价可以发现,在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中的30%都是基础工程造价。
在其中安全管理的力度、造价控制成效、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以及技术管理的成绩都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工程施工企业的后续发展。
所以为了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企业的后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在建筑工程中相关企业的基础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最终保证技术管理造价和安全。
近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的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除此之外楼房建设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化,因为城市基础设施速度和规模的扩大,将会让城市的用地状况变得紧张,最终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
在这个阶段房地产投资企业必须要考虑到土地的使用权。
作为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在土地价格提高的同时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应,更多的企业追求高层建筑,以此来减少土地使用成本,让土地使用成本在整个建筑当中占有的比重减小,另一方面也很好的提高了在城市内土地的使用效率,建筑高度的提高虽然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对于基础工程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
所以能否保证基础工程质量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和基础工程施工当中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相对于其他建筑更深基础的埋设,我们知道深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来确定的。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朱凯季鑫王宗汉刘迅韩虎许硕硕发布时间:2021-08-16T09:18:27.66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朱凯季鑫王宗汉刘迅韩虎许硕硕[导读] 随着当今时代的城市项目建设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求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深入剖析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运用特点,经过健全该技术实践运用的前期工作,选用恰当、合理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建筑架构的安全与稳固。
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城市项目建设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求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深入剖析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运用特点,经过健全该技术实践运用的前期工作,选用恰当、合理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建筑架构的安全与稳固。
鉴于此,文章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桩基础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概述地基基础通常是建筑架构最下端的结构机制,具体包括黏性土、岩石层、人工填土、砂土层等。
建筑工程的负重一般较重,且一些地区的土质岩层无法完全满足建筑施工需求。
因而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这样才能使得建筑工程顺利实行,同时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随着当今时代的城市项目建设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求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深入剖析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运用特点,经过健全该技术实践运用的前期工作,选用恰当、合理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建筑架构的安全与稳固,从而有效提高当代城市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准,确保建筑使用人员的生命和财产不受威胁。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要点2.1施工前期准备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都特别重要。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准备环节,施工单位要准备充足的物资,同时技术人员还要提前深入工程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调查,进一步了解工程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软土地区,技术人员要加大调研力度。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王颖发布时间:2021-06-28T14:58:27.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王颖[导读]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对住房建筑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身份证:33068119910116XXXX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对住房建筑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住房建筑的质量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于地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在深入分析地基工程施工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设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施工技术引言房建工程的基础就是地基工程。
地基工程中,墙体结构和主体结构的承载力、强度决定了工程的质量。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做好受力分析工作,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确保地基工程的稳定性。
同时,针对地基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1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1.1 强夯置换施工技术强夯置换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技术操作改变土质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湿陷性,有效控制地基工程的变形问题。
此类施工技术可以被应用于碎石处理土、低保和的粉土、湿陷性的黄土的地基工程施工中。
借助重锤实现对重力的应用。
重锤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是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冲击力会对地基造成影响,增强地基土体的密实度。
使用强夯置换施工技术需要注意施工细节,比如需要做好土质的分析工作,若是施工区域内土体的饱和度较高,则不可以使用该项技术。
需要做好施工部位的处理工作,在完成对确定部位的强夯操作后,对高低不平的部位进行摊平处理[1]。
针对游离水较多的施工区域,可以配合使用竖井排水技术或砂石填充技术,降低土体的湿度。
此外,需要加强对土层厚度的控制,将其厚度控制在之内,避免夯实过程中发生地基下陷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董喜香发布时间:2021-06-23T15:48:01.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作者:董喜香[导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其数量在不断提升,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尤其是房屋建筑的建设需求也变得更多,但是,在房屋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作为房屋建筑基础的地基工程,其自身的施工问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当前,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其数量在不断提升,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尤其是房屋建筑的建设需求也变得更多,但是,在房屋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作为房屋建筑基础的地基工程,其自身的施工问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相关施工单位要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要根据地基基础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将其科学应用到施工之中,确保地基基础得到良好的处理,以此为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保障。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处理措施1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地面高一万英尺的建筑物,任何建筑物都必须在基础支撑和承重的情况下建造和生产。
如果基础不牢固且墙壁陡峭,则建筑物将重重且坍塌。
因此,房屋建筑的良好基础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垂直系统的载荷,确保房屋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为确保房屋的整体功能奠定基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雨后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基础设施项目,例如住房建设,并且规模正在扩大。
在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并且人们越来越重视住房建设质量的环境中,基金会在住房建设项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做好基础的技术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为重要。
做好房屋建筑基础加固,夯实基础对房屋建筑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详细检查。
2房建工程项目地基结构基础工程特征2.1隐蔽性从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基础施工是工程的关键环节。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董斌
发表时间:2018-12-16T15:03:44.5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董斌
[导读]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人类活动规模逐步扩大,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河南德宁园林建设工程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土地平均用水越来越少,高层建筑的建筑发展越来越明显,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础是建筑物底部的构件,承载建筑物的所有负荷并将这些负荷传递到基础。
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
建设项目竣工后,很难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
如果建筑基础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将导致整栋建筑物沉降,歪斜,甚至造成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
因此,研究和探讨地基工程事故的成因,采取有效的基础工程事故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措施
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人类活动规模逐步扩大,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减轻陆地压力,现代建筑倾向于以高度间隔的方式设计,增加建筑物高度和层数。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建筑物对土地的需求,但也对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建筑物的基本部分,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底部,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负荷,并承担将这些负荷转移到基础的重要责任。
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随着建筑物高度和楼层数量的增加,地基上的荷载会增加,基础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会提高。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
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1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
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1.基础轴线位移原因。
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
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
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2控制措施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标志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
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标志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
标志板也可以在槽开挖后钉设,从而便于机械开挖基槽。
(2)横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
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一样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中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候应该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
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复核相邻轴线距离,验证中心桩是否有位移。
(3)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均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该在基础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标志板。
1.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
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1.2.1偏差原因。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
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1.2.2控制措施。
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在进行基础砌筑前,应尽量将基土垫平。
一般情况下,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方木或者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
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
另外,对宽大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应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1.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
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
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1.3.1防潮层失效原因。
施工中浆混用,将砌筑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
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了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
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
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1.3.2控制措施。
施工前对基面进行清理,确保其干净、无杂物,从而保证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程度。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表面抹灰均匀,做好养护,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防潮层的强度和密实度,避免出现裂缝。
2确保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涉及到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运营,施工环节数量众多,彼此间多有交叉,互相影响。
如果不能做好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工程不但不能顺利实施,反而会因为各道工序间的相互影响、干扰,给工程施工造成不可预知的混乱,甚至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
高水平的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有效进行,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
在施工正式开始前,要
详细、全面得检测各项开工条件是否达成,物资、设备、材料、人员是否到位,状态是否正常,施工开始后是否能够持续进行。
各项保障措施是否就绪,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等各类技术文件是否制定完成,是否通过验证。
施工开始后要严格依照规范制度进行管理,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每道工序都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由质检人员进行检测、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各项检测均要记录在案,相关人员要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如果检测质量不达标,必须予以整改,坚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
各项作业内容要严格依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实施,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作业标准。
各项检测要依照国家或行业规范实施,工序检查记录要采用框图形式,以方便检查人员得到最直观的印象。
当各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还要进行一次整体的系统检查。
除了施工产品本身的检查外,还要汇总、统计材料、设备等各方面与之相关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给出最终检查结果。
全部检查都要留有有效记录,以便在需要时可以追溯。
2.2加强测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放线工作。
这些测量作业的结果是否准确,精确度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比如在基础施工时,基础桩位的测量就必须足够精准。
行业标准对承台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做出了明确规定,精度很高。
在进行土方挖掘和底板基础施工作业时,要尽量减少对工作面以下土层的扰动。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土方开挖深度和位置。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此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
特别是建筑结构复杂、施工规模庞大的工程,其施工质量对于检测放线精准程度的要求更高。
一旦测量不准,就会引发钢筋、墙柱错位的问题发生。
结束语
在建设施工项目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对施工前的当地施工条件进行具体检查,并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选择相应的基础施工技术,以便确保施工基础施工质量。
加强建设项目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巍.对建筑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技术的几点总结[J].民营科技,2016(04).
[2]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