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自 1 9 1 7 年 2 月 《 新 青 年 》 刊 登 胡 适 首先,这四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颇类似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半”(一般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四
句就显得短了。 “风”“雨” 从大地 “卷”“来” ,气势十足。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卷”
写作特色
1.读来朗朗上口,别具韵律美。 首先,这四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颇类似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
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 “半”(一般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 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
写作特色
其次,这首诗的“韵”非常特殊。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 “着”,但读起来并不显得重复、拖沓。这主要是因为“着” 在此作为词的后缀出现,是虚化的。诗歌真正的“韵”落在倒 数第二个字,即第二句的“照”和第四句的“靠”,所以读起来 音调和谐。这两句不仅用了尾韵,也用了头韵,即第二句开头的 “月”和第四句的“却”,使其韵律感更强。
写作特色
2.文本的层次与结构非常协调。 这首诗层次分明,结构和谐,外在的平和与内在的情感张力互相支
撑,叙述了时间的连续延伸,心情的慢慢沉郁,使生者与逝者的对话,在 空旷的世界中相互呼应。六小时的行程喻指一种“长度”(时间上的、 空间上的),而且诗人也点明了它的性质,它令人感到寂寞。这种“长 度”里,还包含着一种“重”,即它通过寂寞给人带来了内心的沉郁, 揭示了我们内在意识中的生与死的关系。“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这一句,表露着一种动作上的短促与轻逸。一长一短,一重一轻,一生 一死,透露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