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
岩石地基上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抗剪设计初探徐诗童【摘要】岩石地基上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抗剪承栽力验算公式及验算截面.考虑跨高比的减小以及基础嵌岩段的侧向围压所引起的混凝土抗剪作用的提高,并将距基础柱边或基础变截面h0/2处基础截面作为抗剪验算截面,可有效减小岩石地基上独立基础的高度,节约工程造价.【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0(009)011【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岩石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抗剪承载力【作者】徐诗童【作者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在重庆等山地城市,由于基岩埋置较浅,加之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岩石地基上的独立基础(本文中独立基础均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采用越来越多。
规范规定,独立基础的设计应满足地基承载力、抗弯承载力、抗冲切承载力以及抗剪承载力的要求。
对于土质地基,通常的独立基础高度由抗冲切承载力所决定,在满足抗冲切承载力的情况下,一般也能满足抗剪承载力。
而在岩石地基中,由于其承载力高,直接置于岩石地基上独立基础的基底面积往往较小,抗冲切承载力一般均能满足要求,甚至基底面积位于450冲切角以内而无须验算抗冲切承载力,此时的基础高度由抗剪承载力所决定。
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简称《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尚未直接给出独立基础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其抗剪承载力验算一般均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简称《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公式,且验算截面取为基础柱边或基础变截面处,其结果往往造成岩石地基上的独立基础高度较高。
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基础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以及验算截面进行探讨。
2.1 基础抗剪承载力公式的不同规定(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4.9条规定[1],平板式筏板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边缘h0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如下:其中,Vs——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地基土净反力平均值产生的距内筒或柱边缘h0处筏板单位宽度的剪力设计值;bw——筏板计算截面单位宽度;h0——距内筒或柱边缘h0处筏板的截面有效高度;βhs——受剪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8条】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4:12345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
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分析认定: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2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3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4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6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6.3.16.4.17.2.77.2.81248.4.9平板式筏基应验算距内筒和柱边缘ho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梁板式筏基底板应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8条】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4)4563.0.5:123455.1.3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3.4规定采用。
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分析认定: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2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3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4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6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7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8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6.3.16.4.17.2.7膨胀土、7.2.88.2.712以及墙348.4.68.4.9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5 地基计算5.1 基础埋置深度5.1.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5.1.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 0.5m。
5.1.3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
5.1.5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5.1.6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5.1.75.1.8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对于深厚季节冻土地区,当建筑基础底面土层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土时,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小于场地冻结深度,基底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没有地区经验时可按本规范附录 G 查取。
此时,基础最小埋深 d min可按下式计算:d min=z d-h max(5.2.4)式中:h max——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的最大厚度(m)。
5.1.9地基土冻胀类别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可按本规范附录 G 查取。
在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地基上采用防冻害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表面应回填不冻胀的中、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 200m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保温性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桩),也可将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础;2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条件好的建筑场地。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岩溶地区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以及地基评价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标签: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岩溶地区岩溶地区普遍存在漏斗、暗河、溶槽、溶洞等地质情况,存在形式十分隐蔽。
岩溶作用指的是流水对岩石造成腐蚀与冲击,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机械式的侵蚀,使岩石形态发生变化。
岩溶不良地质所构成的岩溶地基普遍存在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地基塌陷或地基滑动。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岩溶地区兴建高层建筑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设计单位需要对岩溶地基建设房屋时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的解决,做好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工作,对岩溶地基基础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所制定的地基处理方案更具合理性与经济性。
1、岩溶地基相关方面的评价设计单位需要重点设计好岩溶地区的房屋基础,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工程的造价与施工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区域或周围所存在的岩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施工安全,需要对岩溶进行勘察,综合性地对岩溶地基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地制定地基处理方案。
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以及力学模型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步骤,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岩溶地基分析评价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尤其是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已经可以由以往十分繁琐的定量分析转化为直观、简化的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法通常应用于常规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与初勘阶段的场地选择,具体包含经验比拟法与综合分析法两种。
依照对洞体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与与洞隙边界条件做出合理的评价与综合性的分析。
半定量评价法是定性评价法的延伸与补充,具体包含顶板厚跨比法和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法。
其中顶板厚跨比法不需要考虑顶板性质、荷载和大小,选取顶部最薄处厚度和水平投影跨度两项数值,能够计算出厚跨比,该数值能够用来对顶板厚度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岩土工程师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负责土壤和岩石的工程性质研究,以及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
岩土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知识和对地质、土壤力学等领域的深入了解,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在岩土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案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土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案例一,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某地区的一座高层建筑在设计初期遇到了基础设计问题。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承载能力不足,传统的基础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岩土工程师在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和土壤力学试验后,提出了采用桩基础的设计方案,并对桩的类型、长度和布置进行了精确计算和优化设计。
最终,该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方案得到了成功实施,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案例二,某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处理。
在某条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质灾害问题。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变化大,导致隧道掘进过程中频繁发生地质灾害,如岩爆、岩层崩塌等。
岩土工程师通过对隧道周边地质环境的详细分析和监测,制定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同时,岩土工程师还针对地质灾害频发的区段进行了特殊处理,最终成功解决了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施工和通行。
案例三,某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
某水利工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师通过对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和监测。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岩土工程师采用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如加固、加密、排水等,最终成功改善了地基的工程性质,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岩土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岩土工程师的工作不仅关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更关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浅析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1、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1.8条:(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2)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1.3条是强条: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5.1.4条:在地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2、根据广东省高规13.1.7条:6、7度区地下室不少于一层(常规地下室层高约4m左右‘P280条文说明’)及8度区地下室层数不少于两层时,可不验算基础(包括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承载力.评价:1、国家规范没有按地震烈度划分埋深,6~9度的埋深都是1/15或1/18,但是9度的水平地震力是6度的8倍,8度是6度的4倍,如果在不同的地震区是相同的埋深,那么在低烈度区合适,在高烈度区就不合适,反之在高烈度区合适,在低烈度区就不合适.所以今后在修订国家规范时,要注意这个问题.2、广东省规范,比国家规范有进步,对地震烈度区进行了划分,对6、7度作为一档,设置一层地下室,对8度区作为一档设置二层地下室,缺点按照高规或者广高规10层及以上或高度大于28米的住宅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建筑是高层建筑,一个在汕头市或者潮州市8度区一个28.5高的住宅需要两层2x4.0米8米左右的地下室,合1/3.56,是不是有点浪费.广东省高规虽然进行了划分,但是其合理性需要在修订规范中考虑.3、如果不满足以上三个规范的要求,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的情况.(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1.4条文说明,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张在明在8度区的试验,当25层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3.8米(1/17.8),则稳定安全系数达到1.64,如果该稳定安全系数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5-2条公式(6.7.5-6)抗倾覆稳定性计算,那么就是不安全的.B—基础宽度.F—基底反力的合力X—非零应力区宽度G—建筑结构上部重力V—建筑上部水平力合力H—建筑物高度MON—V*2H/3(倾覆力矩)MO—G*B/2(抗倾覆力矩)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公式(B-X)/B=(3MON /MO-1)/2.(1)a、公式(1)当MO /MON=3时(B-X)/B=0,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为零,即没有零应力区.如果你看看SATWE和其他软件的计算结果中抗倾覆验算,当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3时,零应力区(%)是0,如果当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3时零应力区(%)就大于0.b、公式(1)当MO /MON=1时(B-X)/B=1,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为1,即全部零应力区.建筑物处于倒塌的零界状态.c、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7条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4条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小于15%,按照公式(1)计算得MO /MON=2.31d、按照张在明的8度区试验公式(1)当MO /MON=1.64时(B-X)/B=0.4146,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为41.46%,即有41.46%是零应力区.e、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5-2条公式(6.7.5-6)抗倾覆稳定性计算的要求: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1.6.(B-X)/B=0.4375,即有43.75%是零应力区.以上4、5款中1.6或者1.64的安全系数是指要倒塌的安全系数,不是零应力区的安全系数.零应力区过大对建筑物的危害计算如下:当按照a情况计算,最大荷载处是平均值的2倍,如果是桩基础,桩的承载力是按照极限承载力的0.5倍取值,也就是说,此时最大荷载处正好达到桩的极限承载力.当按照b情况计算基础,如果假定地基是刚性,那是在倒塌的边缘,但是地基不是刚性的,当地基压缩变形时,实际楼已经倒塌了.当按照c情况计算基础,平均承载力由(p)/1变为(p)/(1-0.15)=1.17p,最大边缘处的压力为2*1.17=2.35,2.35>2,即大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物可能发生倾斜.当按照d情况计算基础,平均承载力(p)/(1-0.4146)=1.71p,最大边缘处的压力为2*1.71=3.42,3.42>2,即远大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物倾斜很大,也可能倒塌.该情况是在8度区试验的结果,在6、7度区情况会比8度区好,因为没有试验,只能参考判断结果.当按照e情况计算基础,平均承载力(p)/(1-0.4375)=1.78p,最大边缘处的压力为2*1.78=3.42,3.56>2,即远大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物倾斜很大,也可能倒塌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Q.0.10条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p)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到不管用那种方法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如果单桩压力超过单桩极限承载力,单桩的沉降就会进入陡降段,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大,由上图曲线就知道结果.(2)如果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按广东省规范13.1.7条就需要验算基础(包括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承载力,按照13.1.7条文说明有地下室承担的水平剪力,现在由桩基承担,就需要验算桩基的水平承载力.(3)以上a~e的五种情况,只有d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在大震情况下的试验,e情况是在静力情况下的计算,a、b、c情况都是在多遇地震情况下的情况.如果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那么就需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0.1条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进行大震不倒的计算.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
岩石地基上的基础设计引导语:随着工业装置大型化、建设场地边远化的趋势,工业装置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建设场地不可避免地选择在了山区、丘陵等边远地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岩石地基上的基础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岩石地基,顾名思义,为由不同程度风化岩组成的地基。
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较高,通常大于200kPa,因此一般不需要人工处理即为理想的地基。
严格的来说,岩石地基指的是中风化岩石以上或较破碎以上的岩石地基,否则应为土质地基。
岩石的坚硬程度可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按下表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坚硬程度类别frk(MPa)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frk>6060 > frk>3030 > frk>1515 > frk>5ffrk < 5 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下表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
岩石地基的处理较土质地基来说简单许多,通常有强夯法、垫层换填法、振动碾压法等。
每种方法的具体要求参见相关规范,这里不再展开多讲。
由于岩石地基的高承载力,基础往往采用扩展基础即可满足要求。
扩展基础分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
当建、构筑物基础直接坐落在基岩上的基础,以及建、构筑物基础(如烟囱基础、塔基础、水池等)承受较大拉力(浮力)或水平力时,通常采用岩石锚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根据成孔方式通常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二种。
根据受力和计算分为普通灌注桩(机械成孔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嵌岩灌注桩。
根据文献1第条规定,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小于。
文献2第条进行了补充,对岩石地基不小于。
土质地基主要由于表层土稳定性较差,不进行特殊处理不宜作地基持力层。
而岩石地基不存在这些问题,基础埋深的确定主要考虑防风化问题,宜适当加宽散水,保护地基。
抗震设防区,岩石地基上高层建筑基础埋深不受建筑高度的限制,但应满足抗滑移和抗倾覆要求。
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时的设计探讨发表时间:2019-08-06T15:14:26.640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作者:谢武宁[导读] 本文结合高层实例,针对高层住宅不设地下室,基础埋深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进行结构分析,验算结构在水平作用下的抗倾覆和抗剪能力,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3 摘要:本文结合高层实例,针对高层住宅不设地下室,基础埋深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进行结构分析,验算结构在水平作用下的抗倾覆和抗剪能力,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础埋深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高层建筑宜设置地下室,是因为地下室及周边回填土能减缓地震作用,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作用。
同时高层建筑最初是出现在城市,城市用地紧张,需充分利用地上与地下空间,故一般设置地下室,以满足停车、设备、人防等功能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四五线城市的地产开发如火如荼。
四五线城市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便宜,开发商经常会为了节省造价,要求取消设置地下室,仅设地面停车场。
另外,坡地建筑越来越多,坡地建筑依山而建,尽量少挖少填,也会出现半地下室或者是一面靠山三面临空等无地下室情况。
取消地下室后,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根据地质情况可能很浅,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1/15或1/18建筑高度的深度。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从计算方面进行分析浅埋基础的受力状况,并从构造上进行加强,确保结构安全。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月亮湾,主要场地拟建高层住宅7栋(34F)、别墅多栋(2-3F)、商铺(1-2F)、门廊(1F),三栋高层设有一层地下室用作设备房,另四栋高层无地下室。
建筑层高2.9m,总高98.6m,纯剪力墙结构。
场地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类别划分II类,建筑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二修订的基本原则三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五地基计算六山区地基七软弱地基八基础九基坑工程十检验与监测十一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108号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进行全面修订。
参加修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998 年1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
修订组成员共27人。
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6次,大型研讨会2次,专题研讨会9次,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
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
1998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1999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2000年6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132个单位(其中设计院62个,科研单位40个,高等院校26个,施工企业4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43个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441条。
2001年2月19日至21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由18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3年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覃震林廖扬威发布时间:2021-09-07T09:08:17.66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作者:覃震林廖扬威[导读] 伴随建筑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需求越来越高,怎样实施成效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成了当前有关工作者重视的核心话题。
并且,基于建筑公司间激烈竞争趋势下,工程质量控制成了其获取市场竞争的重要模式。
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覃震林廖扬威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伴随建筑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需求越来越高,怎样实施成效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成了当前有关工作者重视的核心话题。
并且,基于建筑公司间激烈竞争趋势下,工程质量控制成了其获取市场竞争的重要模式。
由工程项目具体施工状况而言,地基处理是施工中最重要的工序,实施岩土勘察,同时完善好地基处理技术剖析工作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中附有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岩石勘察;地基处理;建筑工程;要点分析引言岩土勘察工程研究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我国的技术勘测系统以建国之初前苏联的知识为基础,包括地形勘测、技术地质和水文地质。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类项目的建筑施工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了工程研究。
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要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地面调查,了解基础实际情况,为基础的选择提供依据。
在地基处理方面,必须根据岩土工程数据选择相应技术,以保证地基处理的有效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1岩土工程勘察的概述及重要性1.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岩土工程勘察就是在工程建设前,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其目的为了收集施工场地地质、水文等方面的资料,通过准确了解工程地的地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工程与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保障建筑工程各施工工序安全有序的开展下去。
地质条件和建筑工程是相互影响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会使地质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不同的地质条件也会给工程建设效果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