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史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9
朝鲜战争课后练习(1)1.材料一朝鲜战争不仅没有在3周之内结束,相反却持续了3年之久。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面对敌人数量上的强大优势,兵力相对有限的美军与联合国军只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在武器装备与技术上的过人之处。
但是,朝鲜半岛不仅地势极为险峻,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与其说是朝鲜或者中国的士兵,不如说是这里冬季凛冽刺骨的严寒。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序言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
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
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
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1)材料一中,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双方的观点有什么区别?2.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通过上表可以看出(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B.南朝鲜反对盟军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D.朝鲜在战争中是非正义一方3.朝鲜战争是( )A.二战后美苏间的一次直接对抗B.美苏间冷战对峙的典型事件C.冷战背景下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D.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次武装冲突4.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A.黄鼠狼给鸡拜年 B.飞蛾扑火C.狗拿耗子 D.唇亡齿寒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
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A.人民英雄 B、革命烈士 C、最可爱的人 D、两弹元勋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7.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因素是美国()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的决议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8.美国干涉朝鲜内政的表现是( )①操纵联合国通过指责北朝鲜的决议②宣布援助韩国③命令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④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9.中国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相同的行动是( )A.向美国宣战B.派志愿军作战C.提供援助D.与被侵略国家结盟10.美国在越南和朝鲜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军”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 1)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数量众多;朝鲜半岛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美军和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的优势无法发挥。
朝鲜史(下)复习参考题名词解释:势道政治:受到国王委任而掌握政权的特殊人物及其追随者主导国家发展的政治形态。
原先的势道政治,意思是“政治是教化广大社会,位于世道中心公正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是出于朝鲜士林的统治理念,意味着理想的政治道义。
然后随着外戚权臣势力的不断坐大,朝鲜形成了一股专权的不公正的政治形态。
从权臣洪国荣摄政开始,“势道政治”一词经常被人使用,专指朝鲜后期朝廷里的权臣当道把持朝政的局面,尤其是外戚专权的局面。
大院君:(1820~1898)朝鲜历史上著名的执政者之一1865年12月,李朝25代王哲宗去世,高宗即位,封其父兴宣君为大院君,治理国事。
大院君掌权时朝鲜的封建制度已摇摇欲坠,于是提出了一系列弊政革新的改革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都做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改革。
但他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维护封建统治,具有封建性质。
大院君执政时期是朝鲜近代社会的开端。
1873年在政争中败于闵妃集团。
后被送到中国,被清朝幽禁在保定达三年之久。
舍门号事件:是继丙寅之后的另一个朝鲜与外国的冲突事件。
1871年,美国商船“舍门号”驶至平壤,船员靠岸后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更有部分船员被杀害。
美国追究此事,派船只“亚细亚号”攻打江华岛,并派军登陆。
江华村民五百人夜袭美军,美军狼狈而逃,是为“辛未洋扰”。
建立了“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的斥和碑。
朝鲜人民成功击退外敌,扼杀了外国强加不平等条约的借口,捍卫了国家主权。
云扬号事件:日舰“云扬”号接受了武装进攻李朝封建国家的首都首尔的关口和军事要冲江华岛的任务,于1875年8月20日侵入了月尾岛近海。
舰长井上以寻找水源为借口派20名日军乘小船靠近草芝镇炮台,一面侦察一面挑衅。
草芝镇官兵发现靠近炮台的侵略者,立即开炮。
云扬号用舰炮轰击炮台。
遇到炮台士兵的顽抗,便袭击丁山岛,杀害大批居民,烧毁民房。
又袭击了防备较薄弱的永宗镇。
敌舰在离永宗镇700米的海上用舰炮摧毁炮台,侵入城内杀害了居民,抢劫了财产,把永宗镇变成废墟。
高考历史战争复习题集第一题:高考历史战争复习题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战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渐掌握军事主动权?A. 抗美援朝战争B. 抗日战争C. 国共内战D. 抗战爆发前的敌我对峙2. 下列哪一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重要战役?A. 百团大战B. 平型关战役C. 开赴前线的红军会师D. 双十卫国战争3. 邓小平提出“千方百计、争取最后胜利”的口号是在哪一战争中?A. 现代抗战B. 朝鲜战争C. 下午战争D. 清倭之战二、填空题1. 1949年国共内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_。
2.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分别发起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战役。
3. 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派出了________个军,为朝中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请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中的三大主战场。
3. 请简述国共内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四、论述题请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题,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述。
五、高考样题请回答下列选择题:1. 抗日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战区是?A. 东北战区B. 菜籽油C. 解放区D. 中渔岛2. 下列哪位将领是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指挥官?A. 孙立人B. 开赴前线的红军会师C. 双十卫国战争D. 科尔沁河畔大捷以上就是高考历史战争复习题集的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成功!。
(16)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
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D.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2.从15-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3.1884年,英、法、德等国就非洲殖民地问题在柏林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这一决定( )A.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动摇了英国的霸主地位C.椎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D.导致了世界格局的改变4.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末期开始,拉美也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期间,对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B.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配合C.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D.启蒙思想的动员5.在拉丁美洲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保留的传统文化,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也有欧洲白人的天主教,还有非洲黑人带来的音乐舞蹈等因素。
该现象说明( )A.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多元性B.欧洲的宗教文化具有先进性C.印第安传统文化自成发展体系D.拉丁美洲文化受美国文化影响6.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7.20世纪初,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又实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德国提出深具进攻性的“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实行与别国结盟的政策。
延 边 大 学 成 人 教 育 学 院《朝鲜韩国简史》期末考试试卷(A 卷)1.汉四郡是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_______。
2.前三国三韩是古代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_______和弁韩。
3.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韩半岛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的__________,证明了韩半岛旧石器时代的存在。
4.新石器文化时期的代表性器物是栉文陶器和_________。
5.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为主,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出现了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_______为主,出现了陶器,在这个时代末期出现了金属。
6. 青铜器(Bronze Age )文化:BC.1千年前后出现。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是_______和青铜器(청동기)。
7.支石墓(고인돌):_______时代支配阶层的坟墓。
汉江南北有差异,北方式是桌子式,南方为基盘式。
8.新石器时代人和青铜器时代人一起形成了_______的祖先。
9.在铁器时代,主要是使用铁器进行生产活动,并且出现战争。
以______文化为基础,朝鲜半岛出现了最初的国家。
10.汉四郡(公元前108年~公元313年),是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征服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_______。
11. 韩国古代社会中的古朝鲜是指:_______、箕子、卫满。
12.朝鲜半岛三国时代(삼국시대)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_______(前57年-935年)。
13. _______年,土豪家庭出身的裨将甄萱在完山州(今全罗北道全州)割地自立,建立后百济国。
14.佛教在384年从高句丽传入百济,受到百济欢迎,此后,百济在传播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许多文化传播至日本,包括_________。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和新罗1、百济对外关系主要内容;(1)、与中国的关系:372年,百济近肖古王曾向晋朝朝贡。
429年,百济派使团到宋寻求文化和技术。
472年,百济盖卤王派使团到北魏寻求对付高句丽的军事援助。
百济武宁王和圣明王多次派使团到南梁。
武宁王的陵墓是按南梁的墓室风格建造的。
(2)、与日本的关系:百济与日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和其它文化都通过百济传入日本。
同时,百济得到了日本的物资和军事援助。
大量的日本皇族和学者来到百济进行教育和文化交流。
许多百济王族和贵族成员与日本皇族存在着联姻关系,百济的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建筑艺术。
(3)、与高句丽关系:在经济上,百济与高句丽一直保持良好的贸易交往,在国家关系上,百济与高句丽时战时和。
(4)、与新罗关系:同样,百济与新罗保持了良好的贸易交往,三国初期,由于高句丽过于强大,因而,百济与新罗形成了一种军事联盟,但随着三国后期新罗的强大,这种军事联盟也难以维持,因而破裂,最后百济被唐罗联军所灭。
2、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形成;(1)、高句丽的建国问题:高句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
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属于秽貊族系,《三国遗事》记载,高句丽为扶余别种,语言多与扶余相同。
据传,高句丽创始人朱蒙是扶余的贵族。
他在扶余王室受到排斥同乌伊、摩离、陕父等人一起南下,到达卒本地区(今辽宁桓仁县)与当地土著势力结合,与公元前37年建立高句丽国家。
高句丽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外征战的过程,尤其是第二代王琉璃明王迁都国内城后,战争更加频繁,先后征服了东沃沮等地方势力,到公元1世纪50年代,其势力扩大到清川江一代,成为较强国家。
(2)、百济的建国问题:据传,建立百济国的温祚王是高句丽王朱蒙的儿子。
在辰国处于分裂状态时,温祚同一部分高句丽人一起南下到汉江下游定居,在那里与当地新兴的封建势力结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封建政治势力。
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又继承辰国原有的文化。
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朝鲜战争(2)含答案朝鲜战争课后练习(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
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
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
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20世纪大博览》材料二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
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四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
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的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完成:(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能列举出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2.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良两种形式,在欧洲主要是“冷战”,在亚洲主要是“热战”。
(1)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2)形成什么结果及其原因。
(3)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
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③家属的重逢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A.①③④ B、② C、②③ D、②③④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鹤绿江,赴朝作战。
东北亚历史与文化复习题《东北亚历史与文化》思考题1、简述古代中国东北民族政权?答:古朝鲜、夫余国、高句丽、公孙氏政权、前燕、后燕、北燕、渤海、辽、东丹国、金(1115——1234)、东夏国、后金2、简述高句丽首都?答:高句丽(BC37——668年),朱蒙,首都有三:即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和下古城子,吉林省集安市的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北朝鲜平壤的长安城(平壤城)和大圣山城3、古代中世纪朝鲜半岛史上的三国分别是?答:高句丽,朱蒙;百济,温祚;新罗,朴赫居世4、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答:1976年在辽宁营口境内金牛山的洞穴内首次发现古人类化石,此后多次发掘,出土了较多的人类化石和大量的动物化石、石器、骨器等,属于一个25~30岁之间的男性,其年代为26万年前,金牛山人已能控制和保存火种。
金牛山人的发现,填补了从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空白。
5、试论中国东北四大族系及其演变?答:周代既是东北各原始部落向部落联盟、方国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东北各部族迁徙、融合,逐渐形成四大族系的时期。
有肃慎族系、秽貊族系、东胡族系、汉族、肃慎到了汉魏时期,以挹娄、勿吉的名称见于史册。
到了唐代更名为靺鞨,并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粟末靺鞨,北部称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中发展出女真族。
女真族最终发展为现今的满族。
东胡在汉初被匈奴打败之后,演变成许多分支。
余部形成乌桓、鲜卑两个民族。
一部分乌桓后来南迁,居住在五部塞外,后成为汉人的一部分;继续留在东北的则发展成为乌洛侯。
鲜卑有慕容鲜卑、拓拔鲜卑、宇文鲜卑等。
其中,宇文鲜卑后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发展出契丹、库莫奚(奚)。
辽国灭亡后,契丹的主体部分逐渐融入汉族之中。
又有部分鲜卑遗民发展为室韦组,室韦中的一部分蒙兀室韦后来发展成为元朝的建立者蒙古族的核心部分。
西周初期,在东北东部地区分布最广的民族是秽人。
这些部族与后来迁入这一地区的貊系民族相融合,形成了后来的的秽貊族系。
秽貊族系有夫余、沃沮、高句丽、东秽等民族。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北京四中赵利剑【重点难点】朝鲜战争的性质、目的及影响越南战争的深远影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的异同【知识梳理】一、朝鲜战争(1950-1953)(一)朝鲜战争的爆发1.朝鲜半岛的分裂: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6)及其扩大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1950年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日,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兵分三路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作战。
1951年7月,在苏联建议下,交战各方开始进行朝鲜停战谈判。
经过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三)朝鲜战争的影响1.朝鲜战争的特点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冷战年代的第一次热战,对主要参战国及东亚地区的国际局势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在朝鲜战争中明显获利的国家和地区苏联:使美国陷于远东长达三年,减轻美国在欧洲对苏联的压力;加强了对中、朝的影响日本:接受大量美军订货,刺激日本出口贸易,获得巨额利润;得以重新武装台湾:重新获得美国支持与扶植3.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得与失:①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②失:中美关系长期恶化;中韩相互敌对;失去了尽早实现中国统一的机会;使国民经济不堪重负二、越南战争(一)“印度支那问题”1.印度支那三国的独立二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美国势力进入越南和越南的分裂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后吗,越南形成南北分裂局面。
一、选择题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向韩国提供援助,后来又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半岛的目的是()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B.维护世界和平C.实现霸权的需要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解析: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认为这威胁到了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并且是苏联扩展势力的第一步,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悍然出兵朝鲜半岛,C是其意图之一;A、D不符合史实;B只是美国打的招牌。
答案:C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④包围和封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答案:D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其主要客观原因是()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是中国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①说法错误;②非客观原因;③④符合题意,选B。
答案:B4.朝鲜战争是二战以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②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使中美关系长期处于良好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朝鲜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包围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故④错误,排除带有④的选项。
答案:A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
高二历史下册第1课《朝鲜战争》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主要原因是()A.是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热战B.在该战争中,美苏并没有直接对抗C.美国参战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和苏联D.朝鲜战争并不激烈,类似于冷战【解析】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和苏联而出兵干涉朝鲜战争。
【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出兵朝鲜的目的()A.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B.进一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D.维护亚洲和平【解析】美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遏制苏联,进一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D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兵参战主要是因为()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东北地区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国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解析】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答案】C4.朝鲜战争的性质是()A.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B.朝鲜资产阶级革命C.朝鲜抗击日本侵略D.朝鲜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解析】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A.双方势均力敌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答案】C9.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在兵力和装备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最终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是()A.对地形不太熟悉B.苏联对朝鲜的暗中支持C.中朝两国人民的抗争D.中国的大力援助【解析】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朝鲜战争中美国的侵略性,中朝两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答案】C10.近年来,朝韩冲突不断升级,影响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回顾历史,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的社会背景主要是()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兴起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战争课后练习(1)1.材料一朝鲜战争不仅没有在3周之内结束,相反却持续了3年之久。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面对敌人数量上的强大优势,兵力相对有限的美军与联合国军只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在武器装备与技术上的过人之处。
但是,朝鲜半岛不仅地势极为险峻,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与其说是朝鲜或者中国的士兵,不如说是这里冬季凛冽刺骨的严寒。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序言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
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
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
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1)材料一中,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双方的观点有什么区别?2.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B.南朝鲜反对盟军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D.朝鲜在战争中是非正义一方3.朝鲜战争是( )A.二战后美苏间的一次直接对抗B.美苏间冷战对峙的典型事件C.冷战背景下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D.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次武装冲突4.下列选项中对中国抗美援朝意图描述正确的是()A.黄鼠狼给鸡拜年B.飞蛾扑火C.狗拿耗子D.唇亡齿寒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
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A.人民英雄B、革命烈士C、最可爱的人D、两弹元勋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朝鲜近现代史期末复习2012年6月12日一、名词解释1)势道政治 2) 大院君 3) 云扬号事件 4) ‘东学思想’ 5) ‘东道西器’思想6)三国干涉 7)俄馆播迁 8) 天津条约 9) 执纲所 10)日俄战争 11)乙巳条约12)朝鲜总督府 13)海牙事件 14) 间岛问题 15) 金玉均 16)全琫凖二、简答题、论述题1)如何评价大院君的改革及其历史地位?同学对此评价标准是什么?2) 论述在日本出现‘征韩论’的背景。
(1)3) 论述江华岛条约对朝鲜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4) 论述“开化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
5) 壬午军人暴动的原因、经过、意义、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4)6)甲申政变的经过、政纲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7,6)7)甲午农民战争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13)8)文化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9)朝鲜灭亡对中朝日三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简16)10)独立运动战争论。
11)独立运动的种类。
一、名词解释1)势道政治势道政治是指受到国王委任而掌握政权的特殊人物及其追随者主导国家发展的政治形态。
势道政治原指“世道政治”,即以引导世道人心为正道;然后随着外戚权臣势力坐大,把持朝政的不公正的政治形态出现。
该词演变成“势道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联合集团。
1800年,纯祖11岁即位,由于年幼,后党安东金氏掌权。
以外戚安东金氏为中心,形成了六大家族。
垄断国家统治机构,完全破坏封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
最大的弊端是卖官鬻爵。
2)大院君李昰应是朝鲜王朝高宗的生父、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家。
他早年被封为“兴宣君”,1863年其子李熙即位以后晋升为“兴宣大院君”。
由于高宗年幼,由大院君掌握实权,并且推动了一系列改革。
1873年,高宗的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排斥大院君势力,夺取大权。
1894年,日本扶植大院君上台,成立亲日傀儡政府。
1898年,逝世。
大院君执政时期是朝鲜近代社会的开端。
朝鲜古代史期末总复习第一章古朝鲜和辰国1、朝鲜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分布特点:(1)、北部主要有黑隅里遗址、力浦人、德川人、屈浦人。
(2)、南部主要有公州石壮里,京畿道莲川郡全谷里,江原道上诗里,忠清北道等。
(3)、这些遗址都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4)、形成原因:①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壤肥沃,水源充分;②平原地区地势广阔,耕地面积广阔;③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④业上的进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从而提高了人的存活率;⑤平原地区便于聚集生活,增加了克服自然障碍的力量。
2、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①经济方面比以前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养畜、农耕、制陶等新兴经济部门,说明当时人类不仅采集现在的天然物产,而且能利用自然条件从事生产,经济形态由采集生活向生产经济过渡;②在中石器时代发明的弓箭,到了新石器时代已经广泛普及;③当时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实行族外婚制。
④朝鲜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使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显现出来,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根本文化源泉。
3、朝鲜青铜时代文化特征;①人们虽然使用青铜制工具但整个青铜器时代仍广泛使用石器;②农业发展水平比较高,新型农具如石斧、半月刀、石镰、磨谷石得到广泛使用,新技术如耕犁法,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推广;③畜牧业也进一步得到发展,在遗址中常能见到猪、牛、马、狗等家畜的骨骸,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虽然还是挖坑筑房,但深度浅于前一时期,有的已经不是地穴式房屋;④手工业方面,使用陶器显著增加,由栉文土器逐渐过渡到无纹陶器;⑤从墓葬的陪葬品看,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⑥朝鲜墓葬形式有:A、支石墓(桌子式):北方经常出现;B、石棺墓(棋盘式):南方经常出现。
4、关于青铜器时代的起点史学界有何分歧;(1)、分歧:①韩国史学界一般将公元前10世纪视为青铜器的起始年代;②朝鲜认为朝鲜的青铜器文化是在公元前30纪开始的。
(2)、关于朝鲜青铜器时代起始年代的分歧:朝鲜的青铜器时代因为与古朝鲜的成立时间相联,所以十分重要。
黑龙江省绥化市朝鲜族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来华传教士郎世宁被誉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师之一,他的作品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添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趣味。
其主要意图是A.推动中西绘画技术的融合B.适应清廷文化专制政策C.提高个人在清宫中的地位D.减轻西画东传中的阻力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添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趣味。
”可知,郎世宁的这一做法可以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西方绘画,从而减少了西画东传的阻力,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推动了中西绘画技术的融合是该措施的客观效果,不是郎世宁的主要意图;B 选项错误,该措施与清朝文化专制政策无关;C选项错误,提高个人在清宫中的地位不是郎世宁的主要意图。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剧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C.内战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参考答案:B 3.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参考答案:A罗马法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解读材料可知,罗马市民的合法婚姻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男性确实适婚”、“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限制市民的婚姻自由。
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4. 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使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和新罗1、百济对外关系主要内容;(1)、与中国的关系:372年,百济近肖古王曾向晋朝朝贡。
429年,百济派使团到宋寻求文化和技术。
472年,百济盖卤王派使团到北魏寻求对付高句丽的军事援助。
百济武宁王和圣明王多次派使团到南梁。
武宁王的陵墓是按南梁的墓室风格建造的。
(2)、与日本的关系:百济与日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和其它文化都通过百济传入日本。
同时,百济得到了日本的物资和军事援助。
大量的日本皇族和学者来到百济进行教育和文化交流。
许多百济王族和贵族成员与日本皇族存在着联姻关系,百济的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建筑艺术。
(3)、与高句丽关系:在经济上,百济与高句丽一直保持良好的贸易交往,在国家关系上,百济与高句丽时战时和。
(4)、与新罗关系:同样,百济与新罗保持了良好的贸易交往,三国初期,由于高句丽过于强大,因而,百济与新罗形成了一种军事联盟,但随着三国后期新罗的强大,这种军事联盟也难以维持,因而破裂,最后百济被唐罗联军所灭。
2、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形成;(1)、高句丽的建国问题:高句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
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属于秽貊族系,《三国遗事》记载,高句丽为扶余别种,语言多与扶余相同。
据传,高句丽创始人朱蒙是扶余的贵族。
他在扶余王室受到排斥同乌伊、摩离、陕父等人一起南下,到达卒本地区(今辽宁桓仁县)与当地土著势力结合,与公元前37年建立高句丽国家。
高句丽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外征战的过程,尤其是第二代王琉璃明王迁都国内城后,战争更加频繁,先后征服了东沃沮等地方势力,到公元1世纪50年代,其势力扩大到清川江一代,成为较强国家。
(2)、百济的建国问题:据传,建立百济国的温祚王是高句丽王朱蒙的儿子。
在辰国处于分裂状态时,温祚同一部分高句丽人一起南下到汉江下游定居,在那里与当地新兴的封建势力结合,形成了一支新的封建政治势力。
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又继承辰国原有的文化。
因而迅速发展。
到公元前后百济更加壮大,不断向南发展,占据了锦江以北的地方,占领了马韩地区。
到公元1世纪中叶,百济已成为较大的封建国家。
(3)、新罗的建国问题:新罗国的中心地区是现在的庆州。
庆州地区是韩族早就定居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地区原有六个村庄,六村贵族是建立新罗国的骨干。
据传说,六村村长共推朴赫居世为居西干,建立了小国。
公元2世纪初,以六村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开始扩张,向北开辟了尚州以北的乌岭地区,西渡洛东江上游,扩张新的领土。
公元2世纪前半期,新罗已经成为封建国家3、高句丽的三次迁都(1)公元前37年朱蒙建立高句丽,定都卒本城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2)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3)公元427年迁都平壤4、高句丽古坟壁画的特点(1)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种。
早期和中期的壁画,拙朴、雅气,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幽默,好似一部形象的历史长卷,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
(2)古墓壁画除了上述反映生活风俗的内容之外,还有极大一部分是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特别是晚期的壁画,这种内容占了主体。
其中描绘四神的壁画较多。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题,独占四壁。
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
(3)高句丽壁画另一个特点是装饰图案。
主要有“王”字连续花纹,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等。
这些图案简洁明快,富丽高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5、新罗的花郎道文化:是朝鲜三国时期新罗为培养封建统治者的骨干而建立起来的特有的贵族青年团体。
在公元前6世纪真兴王是最为活跃。
花郎徒的培养强调:“世俗五戒”,即“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杀生有择、临战无退。
”它加强了新罗国家中央集权和扩大领土,在政治军事上起了先锋作用,新罗还通过它,选拔军政人才。
也是韩国跆拳道的前身。
6、百济文化的特点:(1)百济文化的传统性及多变性特点(2)文化发展的制约性和阶段性:百济社会不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在长达近七百年的统治时间里,百济统治阶层为了平衡国内人民矛盾以及外部势力带来的压力,不断变更着统治方式,因此百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制约及阶段性的特点。
(3)文化发展的地缘性:百济在与高句丽和新罗以及当时华夏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化交流,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4)文化发展的传播性:百济是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的国家,同时也向日本传授汉学和其他文化(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5)文化的并存性及融合性:儒学的传入应该是将百济传统的文化与华夏的儒学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百济特有的儒学文化。
另外,百济的文化是汉江流域的土著文化与高句丽系统的北方文化相结合发展而来的。
因此百济的文化具有将历史的传承与本土文化的构建相融合的特点。
7、三国之间战争的得失:8、好太王碑:又称广开土王碑,全称是「高句丽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太王碑」。
碑址现在树立于大陆吉林省集安县。
此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413~491年在位),为纪念其父广开土王(391~412年在位)的功绩,414年(长寿王二年,东晋义熙十年)立于好太王陵墓东侧。
好太王碑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韩国石刻文字资料,其内容大多不见于今传中外史籍,可补史籍的不足。
它不但是研究韩国古代史的重要史料,同时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以及同时代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史料。
9、丸都山城: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我国地方民主政权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
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2004年7月,丸都山城与国内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0、百济金铜龙凤:11、蓬莱山香炉:12、瞻星台:13、白村江战役: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14、武宁王:生于公元462年,公元501年~523年在位,姓扶余,名斯麻,或斯摩、隆、余隆,是百济第二十五代王,为东城王之次子。
1、统一新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新罗调整和充实了中央统治机构,其核心是进一步加强国王的绝对权威,保证国王的“制”“诏”顺利贯彻到全国各地,其主要措施是(1)提高执事不的地位,限制上大等的权力。
这样便树立了新贵族势力对六部门阀贵族的优势,和百会变为从属于王权的国王咨询机关。
(2)新设和扩充中央机构,充实和调高位和部的地位,使它变为重要的中央机关。
国王通过位和部直接管理官吏任免权。
此外,增加其他相关详细部门来加强王权。
(3)控制门阀贵族势力,国王以各种名义罢免官员职务,此为,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进行考试选官。
这些制度控制了门阀膨胀,加强国王中央权力。
(4)加强地方官吏的监督,控制和分散六部门阀贵族势力,积极拉拢地方新兴势力。
(5)完备和郡县制,这是7世纪中叶以后加强地方统治体制方面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
(6)迁豪。
公元674年,文武王制定了奖励京都贵族和豪族移居州和小京的政策。
2、新罗统一三国的历史意义3、张保皋:(790-846年),又名弓福,新罗著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
生平不详,疑为清海贱民出身。
曾为海盗,后来(819年)在平定平卢淄清李师道之乱中立功,以在唐新罗人为依托,奠定牢固的海上贸易基础。
828年回国任清海镇大使,扫荡海盗。
开始掌握东亚海上交易路。
他为新罗,日本和唐之间的经济文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后三国:在9世纪后半期出现全国性农民战争,新罗王朝名存实亡,在原新罗疆域形成了后百济,泰封国,新罗三国鼎立局面,史称后三国。
公元900年,甑萱脱离新罗独立,成立百济国,定都完山。
公元901年,弓裔自称为王,国号“高丽”,定都松岳,后迁都铁原。
新罗孝恭王在位,三国之间多次互相发动战争,后期各国内外出现问题。
经过多次战争,高丽王建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
5、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新罗著名哲学家、大儒学家。
在统一新罗末期哲学思想中,占主要地位。
在新罗封建贵族腐败并面临危机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一定批评,提出世界是源于“太极”的观点,反对佛教“一心”说。
在宇宙观上有唯物主义因素。
在认识论方面强调后天学习,人在认识真理方面没有贵贱之分。
他坚持儒教理论,鼓吹封建儒教道德,对农民起义采取敌视态度。
6、新罗坊:新罗人在唐朝的聚集地。
当时在中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如山东、江苏等地常有新罗商人的活动,并出现专为新罗人居住的新罗坊。
有自己的寺庙,有自己的坟地。
住在新罗坊的商人,不仅从事同唐朝的贸易,还参加唐朝的各项活动,甚至以唐朝为据点开展同别国的国际贸易。
新罗坊的存在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7、、骨品制:新罗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其特权地位,制定了等级制度,并在新罗贵族中实行“骨品制”,把贵族分为圣骨、真骨、六头品、五头品、四头品等五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分别制定出担任官职的最高限度。
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王权统治8、新罗的九州五小京制1、徐熙:朝鲜高丽时期的军事战略家,卓越的外交家。
993年10月,契丹军第一次大规模入侵高丽,他和爱国将领们顽强抵入侵。
安戎镇之战后,契丹军被迫与高丽进行谈判,高丽委派徐熙为全权代表与契丹军谈判。
在谈判中,徐熙痛斥契丹代表的荒唐要求。
在外交上战胜了契丹。
他不仅在反对契丹军的战斗中建立了伟大功勋,而且在与契丹军谈判中取得胜利,显示了高丽人民刚毅不屈的气概。
2、武臣专权:高丽统治者内部的争夺土地、权力和奴婢的斗争。
高丽毅宗继位后,生活骄奢淫逸,是中央集权更加混乱倒退,使封建剥削进一步加重,文臣和有地位佛教僧侣趁机大饱私囊,武臣受到极大的蔑视。
武臣们开始酝酿政变。
1170年8月,郑仲夫等武臣发动政变,废毅宗,扶植傀儡国王明宗上台,实权掌握在郑仲夫等武臣手中。
3、三别抄起义:1270年6月至1273年4月期间的,高丽人民反对卖国的全民起义。
是13 世纪后半期高丽人民最大的反侵略和反封建斗争。
三别抄军包括左别抄、右别抄和神义别抄的三部分。
1270年,高丽国王下令解散江华岛城内主力部队中最具有反蒙情绪的三别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