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共27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27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①中国遭到列强的疯狂侵略: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清政府,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领域,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③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抗争,不断探索④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1.中国遭到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步步加深:①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1840—1949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1883—1885年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趁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④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大起来也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及其《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几年中(1898年),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⑤1900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另外还有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共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担,还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从此,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外国列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
并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兴中会、同盟会以及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奋斗、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概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20世纪初中国的概况;(2)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辛亥革命的意义。
(4)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上台的举措;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军阀割据概况。
2.难点(1)兴中会的创建;(2)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3)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而中国山东问题也被列为重点问题。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合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
当时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合约。
中国战胜了却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受尽掠夺,那20世纪初的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1、(1)20世纪初的中国阅读课文,请从课文中归纳出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指出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清政府的支持;列强忙于一战无法顾及;有识之士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