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部分岩石教材共102页
- 格式:ppt
- 大小:11.69 MB
- 文档页数:102
地质学基础课矿物、岩石部分实验指导书适用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普地、工程地质概论、矿山地质学编写单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编写人: 李守春、胡绍祥、赵杰2006年8月实验一矿物的识别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实验项目名称矿物的识别实验项目编号:01011713学时数: 2 实验室名称:普地与构造实验室通过观察和认识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操作方法,为深入认识矿物及识别三大类岩石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观察、认识下列矿物:正长石K[AlSi3O8];石英SiO2;角闪石Ca2Na(Mg,Fe)4[(Si、Al)4O11](OH)2;辉石Ca(Mg,Fe、Al)[(Si,Al)2O6];橄榄石(Mg,Fe)2〔SiO4〕;白云母KAl2(AlSi3O10)(OH)2;石膏Ca[SO4]·2H2O;黄铁矿FeS2;状赤铁矿Fe2O3;高岭石Al4[Si4O10](OH)8;方解石CaCO3;滑石Mg3[Si4O10](OH)2。
二、实验指导㈠观察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1、观察矿物的形态(含晶面花纹和双晶)矿物有一定的形态,并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因此,观察时首先应区分是矿物的单体或集合体,然后进一步确定属于什么形态。
⑴单体形态矿物的单体是指矿物的单个晶体,它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由晶棱、面角和晶面所构成。
同种矿物往往具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几何形态,如立方体、四面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
矿物的形态是其内部结晶格架的外在表现。
因此,这些固定的几何形态是认识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矿物具有一定的结晶习性,有的矿物在结晶时,在某一个轴向上发育生长迅速,形成针状或长柱体晶体(如辉锑矿等);有的矿物在两个轴方向上均发育较快,形成板状(如石膏)和片状(如云母)晶体;还有一些在三个轴方向同等发育,形成粒状或等轴状的晶形,如立方体(黄铁矿)、八面体(磁铁矿)、菱形十二面体(石榴子石)等。
这三种情况可以分别称为一向延长、二向延长和三向延长型(图1-1)。
地质学基础
,南极则;北半球的中纬度
莫霍面
地球的层圈(slide)
莫霍面
地球的层圈(slide)
古登堡面古登堡面
纵波13.64降低为7.98km/s
古登堡面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
圈、地幔、地核,壳幔作
用,山脉-盆地,大陆-海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地域广大,地球各个演化时期信息丰富,物质记录齐全。
震惊世界的辽西中华龙鸟(北票,J3)、中华神州鸟(义县,K1,真正会飞的恐龙)
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神七遨游太空
航天员太空漫步
昔日美丽的汶川被地震摧毁的房屋
房屋倒塌,很多人无家可归温总理在搜救现场看着废墟中的汶川心情沉重。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三章 矿物和岩石第一节 矿物一、定义: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均质体,叫矿物。
二、物理性质: (一)晶体形态:⎩⎨⎧质点为有序排列)晶体矿物(组成矿物的火山玻璃、胶体蛋白的质点为无序排列):非晶体矿物(组成矿物⎪⎪⎩⎪⎪⎨⎧⎪⎩⎪⎨⎧、钟乳状状、粒状、块状、土状几何体:纤维状、鳞片立方体、菱面体片状、板状针状、柱状单体 (二)光学性质:⎪⎩⎪⎨⎧应后的颜色假色:矿物表面氧化反离子的颜色。
它色:矿物中混入色素的混合色。
长的光波后,其余光波自色:矿物吸收某一波、颜色1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土状光泽几何体光泽:丝绢光泽断口光泽:油脂光泽珍珠光泽晶面光泽:玻璃光泽、单体光泽:光的能力:、光泽:矿物表面反射3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的程度:、透明度:矿物透射光4(三)力学性质1、硬度: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在晶面上)摩氏硬度:滑石 石膏 方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 金刚石1 2 3 4 5 6 7 8 9 102、解理:外力敲击下,沿结晶薄弱面平行裂开的性能。
⎪⎪⎪⎪⎪⎩⎪⎪⎪⎪⎪⎨⎧⎪⎪⎩⎪⎪⎨⎧⎩⎨⎧︒︒︒︒见平整光滑处无解理:解理面肉眼难光滑较小,断口发育中等解理:解理面平整分光滑完全解理:解理面大部全光滑挤完全解理:解理面完解理程度:,辉石:,角闪石:解理交角:解理组数938756124⎪⎪⎩⎪⎪⎨⎧平坦状参差状锯齿状贝壳状沿任意方向的裂开:、断口:外力敲击下,3⎪⎪⎪⎪⎪⎩⎪⎪⎪⎪⎪⎨⎧⎩⎨⎧白云石:遇镁试剂变蓝气泡方解石:遇稀盐酸剧烈化学反应:磁性可塑性滑感挠性弹性(四)其它特殊性质:三、常见矿物的简易鉴定1、浅色矿物: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方解石 白云石 白云母 石膏 滑石 硬度大 硬度中等 硬度小半透明 肉红色 灰白色 菱面体 弯曲菱面体 薄片状 丝绢光泽 有滑感 断口油脂光泽 两组解理 遇HCL 起泡 遇镁试剂变兰 珍珠光泽 无解理 白色弹性2、暗色矿物: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绿泥石 硬度大 硬度小颗粒状 短柱状 长柱状 薄片状 薄片状 半透明 解理交角近90º 解理交角124 º 弹性 挠性橄榄绿色 多为黑色 黑绿色 黑色 墨绿色珍珠光泽第二节 岩浆岩岩石:造岩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地质学基础》讲义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