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部分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三议论文的开篇写作训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39.50 KB
- 文档页数:45
专题四远近高低各不一样——结构合理一、阅卷探秘秀外慧中引人目文章结构是组织安排写作内容的思路。
对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是:结构严谨、结构完好、结构基本完好、结构杂乱。
那么,阅卷老师眼中好的作文结构是如何的呢?1.相对稳固的谈论文结构模式。
即“三三五”式或“三二四”式,也就是全文分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论部分可分为三个或两个段落,引论、结论各一段,总合五个段落或四个段落。
全文以800~ 1 000 字计,引论、结论各写100 字,本论部分每段写200 字 (或300字 )左右。
2.正反对照式的谈论文结构。
正反对照进行论证,使阅卷老师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对考生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了如指掌。
3.记述文务必在开头或结尾点明所叙内容的要旨,使阅卷老师不再花时间去思索故事所表达的内涵。
4.相对有特点的记述文结构。
如:(1)铺垫映托式。
用此事来烘托彼事,用一个人来烘托另一个人,以求在层层铺垫中突出中心人物形象,并以此来突显主题。
(2)多方联想式。
现象(自然、生活、社会) →感觉→思虑 (感悟、揭露现象背后的规律) →联想 (思虑引起的思想联系,发散并加强思虑成就) →印证 (回归或升华 )阅卷感悟:结构要板块清楚,了如指掌,不可以信马由缰,凌乱无章,自然也要避开三段论。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状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快速看出这一段写了什么,段与段之间能否界限分明。
假如看不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不行能打高分。
把用于点题的几个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或者用小标题的方式展现,这应当是最清楚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佳作解析善待,人生境地开2013 年山高考分作文①面《字斟句酌》的挑,有名作家极以感和理解回,令人之容。
我以,惟有极面人的批和挑,人生境地才能不断升,生命才能日趋向不朽和大。
②挑的必需性,来自于主世界的狭小与片面。
我经常陶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傲的同保存一份面不足的卑。
附录精彩开头结尾赏析高考优秀作文精彩开头50例(各省市)1.创新是清澈的泉水,浇灌我们日渐枯萎的心灵;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不断勇攀高峰;创新是飞翔的翅膀,带领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个人,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幸福快乐;我们的民族,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繁荣昌盛;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创新才这么丰富多彩。
所以我们只有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2.江南的雨又来了,柳姿清妩,杏眉浅媚,万物尽是勾魂摄魄。
流风望着这天地,只是嘴角勾起一弯温柔,决然转身,山水又一程……远方,仍旧别有天地。
他明白!《走,将这一路走成风景》3.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可获得精彩的伟大。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由此可见,练就绝活筑精彩,普通技术也可变得更加完美!《平凡中练就绝活,筑就人生最精彩》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苏轼的名句,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人能被世人所铭记,记住他们的风采?是科学家,摄影家,还是电焊工在历史的碑文留下的印记最深?《江水滚滚,谁领风骚?》5.他们行走于茂林修竹的深山中,行走于波涛汹涌的海边,行走于小桥流水的他乡……他行走在一切美丽的世界之中,去寻找能够震憾人心、勾起人们的回忆、令人心生向往的作品,这就是本年度最具风采人物——小刘。
《源于那份热爱》6.眼睛只盯着前方,心中便只剩下了梦;做好眼前的事情,才能欣赏到人生的风景。
真正的追梦者,往往能够把握住眼前的一点一滴,于平凡中创造精彩。
爱岗敬业的老王,便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眼前的平凡,生命的灿烂》7.一个风采的人生,应该这样度过:决不再无谓地消耗一分钟,尽心尽意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让渺小的生命与一种广博的存续连接,让平凡的生命散发出永恒的星光,如同浪花在海洋中快乐嬉戏并生生不息。
所以,我认为小刘最具风采!《传达阳光的精神》8.即便是最为普通的陨星,也有勇气闪亮星空,从而被善于观察的人们捕到它瞬间的美丽;即使是最为平凡的普通人,也有可能登上舞台,站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间,尽情释放自我,被无数人所认可;即使是最普通的烟花,在它耀眼于夜空的时候,毫无疑问,它是美丽的,令人折服的,它所散发的美丽点缀了浩瀚的夜空,起码,此刻,它比夜空中的任何一颗星星都要闪耀,更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虽会消逝,但能够留下瞬间的美丽。
议论文的开篇写作训练好的开篇一般要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快——尽早入题:下笔就向主题靠拢。
②明——主旨明确:抓准中心,不偏离题意。
③美——文采形式:语言有文采,形式有美感。
④简——语言简洁:短小精悍,篇幅不宜过长。
前人论开篇: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
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
”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
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
1.请结合以上所学内容,运用以上四种开篇方式的任一种,为下面的作文题目写一段新颖而有特色的开头。
(2020·福建卷,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你的开篇:【答案示例】①笛卡尔曾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
”当我们在人生的这条路上“走的人多了”时,我们就不应该盲目跟随,而要正确地判断:这条路是不是很拥挤了?是不是很适合自己走?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走适合自己的路,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美好。
(引用式开篇)②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首要的是我们要锁定目标,即便一路荆棘,一路坎坷,一路鲜花,也要勇往直前。
(排比式开篇)2.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请补写合适的开头段,字数100字左右。
咀嚼苦痛,拒绝平庸[开头段]且看古人,屈原咀嚼苦痛,才有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才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陶渊明拒绝平庸,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畅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与期待;李白咀嚼苦痛,拒绝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雄奇,才有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部分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五议论文的叙例与析例的运用训练习题不分版本议论文的叙例与析例的运用训练中学生写作时,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例证法,要用好它一般需要把握住选例、用例、叙例、析例这几个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当属叙例与析例,叙例不好,容易写成记叙文,从而使文体不鲜明。
没有析例,往往造成叙例针对性不强,没有说服力。
所以要做好这两个环节,一要注意叙事的概括性(与记叙文有所区别);二要注意叙事的指向性(有侧重点);三对事实要有一定的议论分析(析例)。
1.请以“奖掖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为论点,合理表达下面的一那么事例。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
他很热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着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
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时机,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
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傅抱石这匹千里马哪会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答:答案: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就是一个慧眼识英的伯乐。
一次,他偶然发现了正迫于生计当街卖画的傅抱石,认为他绘画技巧高超,遂认定这是一匹“千里马〞,不但冒雨拜访还帮助傅抱石到日本深造,使傅抱石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傅抱石这匹千里马哪会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傅抱石的生活状况——删减概括(与“伯乐〞无关),徐悲鸿发现并帮助的过程——概括强化(不但……还)。
]2.有学生在写作《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一文时,这样叙例,请为这位同学写一段析例。
“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葛亮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真才实学的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
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惨结局。
作文议论文开头的写法一、议论文开头段常见问题:①开头完全撇开原材料或任务要求,或对原材料断章取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给人另起炉灶或似是而非的感觉。
②引述材料时容易出现原搬照抄、重点不突出。
二、开头段的一般标准:明确简洁切题精彩明确:开头要点题(点明中心),表达情感或表达看法。
点题的句子一般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简洁:开头要力求简洁、优美,语言精炼不拖沓。
字数尽量控制在150字以内,一般三四句话足矣。
切题:开头要和材料以及标题互相契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展开论述。
精彩:使用“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等技巧提升开头段落的形式美。
三、材料作文开头段的基本格式第一步:概述材料——谁+干何事+结果如何(最多不超过100字)第二步:写出评价(点评材料,联系现实,即把行文思路由“材料”转向现实生活。
)联系实际,如:①在生活中/现实社会中/人生中……②人生何尝不是如此?③物尚且如此,人亦然……④人生在世,当我们面对生活中……时⑤只有……,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⑥同样,人活于世,我们也应该……⑦在通往……的道路上,我们……古今对比,提出疑问,如:①历史已成烟云,伟人先哲已逝,却给现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迪着吾辈青年……②XX(先哲名字)的智慧可资借鉴……③读罢这个故事/这则材料,不禁让我们陷入沉思,XX为我们敲响了警钟……④针对XX(关键词)这一话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⑤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反之,那些难成大事者,往往是……(对比)⑥诚然,XX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处境下是无可厚非的,然而,XX放在新时代,更值得我们推崇。
(辩证思考)第三步:明确观点(就是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支持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的提示语:因此,我认为……/所以,我觉得……/综上所述,我的看法是……/我的观点是……/以我观之……/在我看来……四、精彩开头段写法:方法一:直引或摘引材料内容《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审题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意,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
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
1.(2020·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20年高考:高三语文,掌握议论文种开篇方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共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
这五个篇章代表了五个关键词:汉字——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
中华武术——蕴含着中华民族仁义正直、勇敢坚韧的精神,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气节。
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
围棋——小小的棋盘包罗万象,凝聚着东方的智慧,启发着无数的畅想;黑白棋子在往来之间,教会我们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
一带一路——唤醒了古老的丝路,也架起了新的桥梁;千年之路的美好约定,也会为我们带来崭新的文明的对话。
请从中选择两个关键词谈谈你心目中的“中华骄傲”。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浩浩汤汤兮,泱泱我中华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有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中华文化恰似这泱泱洞庭湖水,衔接上下五千年的风霜雨雪,吞吐锦绣八千里大好河山。
它源远流长,百花齐放,广袤无垠,包罗万象。
泱泱之水,源头便已是浩浩汤汤,势不可挡。
约十万汉字乘奔御风,湍流激荡,扑面而来。
在其他国家的文字都演变成了无生趣的符号时,中国汉字在历史的尘埃中洗尽铅华,脱颖而出。
它方正,如同中国人的人格,宁溘死以流亡,不忍满身媚骨向权贵低头,不忍委曲求全舍民族大义。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中国人就是一个个跳动的汉字,跃然纸上的,是无比鲜活的灵魂。
源头之水尚且已如此,又有支流汇集于此,万千文字著成诗词歌赋,著成小说散文,千古流芳。
一闭眼,心中腾起朵朵浪花,那站在浪尖上的风流诗仙手中携一壶醇酒,仰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转过身去,碣石山上,孟德伴着瑟瑟秋风,一咏满腔壮志,我仿佛看见了奔腾的战马,看见了挥舞着的长矛,看见了并不魁梧的身躯后面恣意蔓延生长的蓬勃野心。
第六部分写作题组一多材料作文1.(2018·四川省眉山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③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出世之人,往往因官场的肮脏、世俗的牵绊、人生的坍缩……你的心在天山,你的身却远贬沧洲,理想遥不可及。
因失望而绝望,愤然斩断与世间的千般纠缠,倔强地活在并非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
入仕之人,往往因心中对家国的一腔热情,对天下命运的担忧,铁肩担道!粉骨碎身不能动其志。
往往百年多病,僵卧孤舟,依然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
有人在官场被杀伐得支离破碎,仍然捧着一颗家国之心在顽强地战斗,宁教天下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有人哀叹着清新愉悦的田园生活,期盼着祖国的召唤;有人回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切化作烟云,仍能在尘垢纷繁的世间留下一抹自信的微笑;也有人奉行独善其身的信条,守着一方纯真,让灰色的世界无法晕染进来……这六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
2.(2018·甘肃省定西市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