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65.50 KB
  • 文档页数:5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 1、改变田间生物群落的组成相
➢ 控制减少害虫种类与数量。 ➢ 助长引进天敌种类与数量。
▪ 2、改变田间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 通过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改变田间小气候。
▪ 3、调整控制作物生育期,提高作物抗性
➢ 避开害虫发生盛期。 ➢ 选育应用抗虫品种。
▪ 4、直接杀灭害虫
➢ 农作制的设计和农业技术的采用,首先应服从 丰产的要求,不能单纯从害虫防治考虑。
▪ 2、地域性、季节性较强
➢ 一个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业技术措施是在 当地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如要加以改 变必须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因地制宜推行。
▪ 3、防治效果缓慢
➢ 在害虫已大量发生为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 各种植物病原菌、害虫、杂草等都有一定的地理 分布范围,但也有远距离传播和扩大分布的可能。
▪ 危险性病虫害一旦传入,后果十分严重。 ▪ 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是植保工作
的一项重要工作。 ▪ 植物检疫是控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组成的
重要方法之一。
Biblioteka Baidu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和内容
➢ 害虫爆发时,采取一切技术措施直接杀灭害虫控制其 危害。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五类:
➢ 植物检疫 ➢ 农业防治法 ➢ 生物防治法 ➢ 物理机械防治法 ➢ 化学防治法
害虫防治措施与防治基本途径
第一节 植物检疫
▪ 植物检疫就是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 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 防措施。
▪ 4、技术易于推广
➢ 农业防治法的有效措施一旦为群众接受,往往比较容易推行,防 治规模也就可能较大;加之措施多样化,能从多方面抑制害虫, 而且效果随着措施的连年实施而积累,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 点,这符合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子控制作用的策略原则。
(二)农业防治法的局限性
▪ 1、有时防治措施与丰产的要求相矛盾
▪ 对内检疫:
➢ 又称国内检疫,防止国内原有的、局部分布的或新从 国外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的扩大蔓延,将其封 锁于一定范围内,并逐步加以彻底消灭。
三、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 护区的划分 四、植物检疫的实施方法
▪ 自学该部分内容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 农业防治(cultural control)
(二)植物抗虫性的利用及抗虫品种的选育
▪ (1)植物抗虫性的概念
➢ 植物的抗虫性就是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 具有避免或恢复能力。
➢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植物抗虫性是植物与昆虫之间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协同进 化形成的。植物的这种特性与植物的某种生物化学或 形态结构特点有关,是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
▪ 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是:
➢ (1)做好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进出口或国内地区间调运 的检疫检验工作,杜绝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与 蔓延;
➢ (2)查清检疫对象的主要分布及危害情况和适生条件, 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同时对疫区采取 有效的封锁与消灭措施,
➢ (3)建立无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基地,供应无 病、虫种苗。
▪ (2)植物抗虫性机制
➢ 不选择性 ➢ 抗生性 ➢ 耐害性
(三)其它农业技术措施
▪ 1、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 2、科学播种 ▪ 3、合理施肥与灌溉
▪ 4、加强田间管理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
▪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 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有害生 物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和近年出现的 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
生物防治的优点:
▪ 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及农作物安 全,不会引起抗药性,不杀伤天敌及其它 有益生物;
▪ 同时在自然界建立起种群能使自己繁殖扩 散,因此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相对稳定;
▪ 一般来说与其它防治措施能协调应用,与 化学防治的矛盾可以通过不同的施药方法 加以解决。
▪ 我国利用生物防治的历史悠久,天敌资源 丰富,成本低,因此,这类防治方法有着 广阔的发展前景。
▪ 植物检疫的主要内容:
➢ 根据植物检疫具体任务的不同,植物检疫可分为对外 检疫和对内检疫两方面内容:
▪ 对外检疫:
➢ 又称国际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同植物及 植物产品(如种子、苗木、块茎、块根、植物产品的 包装材料等)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带到国外。也 就是防止国与国之间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
➢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益虫)、作物、环 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农作物整个生产 过程中一系列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 地改变害虫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虫的发生 发展,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或是直接 对害虫虫源和种群数量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方法。
一、农业防治的理论根据及其特点
▪ 农业防治法是传统的防治方法,随着农业 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有了更充实的内容, 在害虫综合防治中有着重要地位。
生物防治的局限性:
▪ 杀虫作用较缓慢,杀虫范围较窄,不容易批量生 产,贮存运输也受限制等,不如药剂防治比较单 纯。
一、天敌昆虫
▪ (一)天敌昆虫的类别 ▪ 捕食性天敌
➢ 昆虫分属于昆虫纲18个目,近200个科内。 ➢ 捕食性天敌一般一生要求捕食多个捕食对象,且虫体
▪ 其本质特征是内因治虫。
(一)农业防治法的作用与特点
▪ 1、控制田间生物群落
➢ 控制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作物危险期与害虫盛发期的相互 关系等均有重要作用。
▪ 2、结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进行
➢ 不需要为防治害虫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负担。
▪ 3、避免使用大量化学农药
➢ 减轻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以及杀伤有益昆虫的不良影响,并且 能和其它防治方法协调应用。
二、农业防治的措施
(一)调整耕作制度 ▪ (1)合理的作物布局
➢ 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不仅有利于作物增产,也有 利于抑制害虫的发生。
▪ (2)合理的轮作 ➢ 合理的轮作能抑制甚至直接消灭食性专一和活动 能力小的害虫。
▪ (3)合理的间作套种 ➢ 合理的间作套种主要是通过对害虫的食料条件、 田间小气候以及天敌生物作用而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