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

无线无源温度检测原理(借鉴实操)

无线测温技术方案 (基于EH技术) 1.EH技术说明 1.1. EH技术简介 环境能量采集(EnergyHarvesting)技术具有可循环、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它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微功耗技术的基础上,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涵盖了太阳能、风能、热能、机械能、电磁能采集等诸多方面。能量收集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交通、能源、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等等。把能量采集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必将为解决电网智能化运行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能量收集(EH)也称为能量积聚,使用环境能量为小型电子和电气器件提供电能。 能量收集系统包含能量收集模块和处理器/发送器模块。能量收集模块从光、振动、热或生物来源中捕获毫瓦级能量。可能的能源还来自手机天线塔等发出的射频。然后,电源经过调节并存储起来。系统随后按照所需的间隔触发,将能量释放给后续负载使用。 1.2.EH技术应用 在变电所、站的运行现场具有丰富的电磁能,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和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因此我们认为高压设备内是一个工频电场和磁场能量非常密集的区域。我们正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收集高压设备中的电磁能,并将其能量转化为无线温度传感器所需之电源。 将EH技术应用于高压设备一次回路的无线测温,解决了传感器的能量需求问题,使得传感器摆脱了对传统电池的束缚,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安装更方便,维护更简单,产品更环保,技术更先进。 2.基于EH技术的富邦电控FTZ600无线测温系统 2.1. 无线测温系统简介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西安邮电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书 系部名称:光电子技术系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班级:光电 实习时间:2013年6月3日至2013年6月14日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一】项目需求分析 承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温度是物联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对它的测量与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各类物联网的监控日益改善,各类器件的温度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温度监控与控制,本文设计了物联网家居系统中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随着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温度的监控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本次设计要求利用单片机及zibbee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实现温控范围调节及其超温范围报警 【二】实施方案及本人担的工作 1 .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系统设计分为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实现温度的检测、显示和发送,第二个部分为数据的接收和显示。第一个设计模块中,利用单片机STC89C52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定点检测和处理温度数据,并将当前温度显示在数码管上,接着单片机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控制,并将对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一定的转换和处理,然后存放在寄存器中,等待下一步处理,再经过无线发送无线zigbee模块将显示的数据打包发送给第二个模块。第二个设计模块中,同样利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主体,先控制zigbee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第一个模块发送的数据,然后将接收到数据在上位机上显示,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2. 系统硬件构成 系统硬件方面主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温度传感器DS18B20,4位共阳极数码管,还有zigbee无线收发模块,上位机显示模块组成,目的在于实现温度的准确检测和无线收发所检测的温度数据。 3.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串口电路和控制主体的STC89C52单片机。 电源电路由一个六脚的按键开关,一个1K的电阻,一个10uF的极性电容和一个显示电路供电状态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开关为了适应各种情况下能够方便供电,开关外接有一个USB接口和一个DC-5V的标准电源接口作为供电设备使用。除此之外还设计了一个外接电源接口。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设计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 技术方案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系统的意义 (4) 1.3设计依据和参考资料 (5) 二、系统特点 (5) 三、设计原则 (6) 3.1可靠性 (6) 3.2先进性与合理性 (6) 3.3开发性 (6) 3.4可扩展性 (6) 四、系统总体构架 (6) 4.1系统整体框图 (6) 4.2系统研究内容 (7) 五、系统组成 (8) 5.1软件组成 (8) 5.2 硬件组成 (9) 5.3 软件功能 (10) 5.4 开发环境 (14) 5.5 系统报价 (14)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我国把发展物联网已经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它不但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级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个产业被列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今后加快推进,其中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近一年里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物联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物联网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领域很多,包括RFID识别技术、泛在传感技术与纳米嵌入技术、IPV6地址技术以及等。从软件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软件技术研究方面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基础软件的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 面对物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量、数据时效性高、安全与隐私性要求高等挑战,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亲的解决办法。在物联网系统中,由于传感器节点及采样数据的异构性,基础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基础软件不仅屏蔽了各类传感器硬件及数据的差异,实现了物联网节点及数据的统一处理,而且实现了海量物联网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从而大大简化了物联网应用程序的开发。我们以动态位置感知类应用为例,相关的传感器可以包括GPS传感器、RFID传感器、手机定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综合 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蓝色慧通(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7月6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1.1项目背景 (3) 1.2设计目标 (3) 1.3设计依据 (4) 1.4设计原则 (5) 二、项目介绍 (6) 2.1、项目概述 (6) 2.2、对于安防报警数据的管理管控 (6) 2.3、对于环境数据的管理管控 (8) 2.4、针对消防报警的管理管控 (9) 2.5、对于结构体的数据监测 (9) 三、系统介绍 (10) 3.1、系统概述 (10) 3.2系统功能介绍 (11) 3.3系统拓扑图 (13) 3.4主要设备介绍 (13) 3.41、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13) 3.42、视频管理功能 (19) 3.43、LRRS无线专网基站 (21) 3.44、LRRS无线智能监测终端 (22) 3.45、LRRS无线手持终端 (23) 3.46、LRRS无线应急按钮 (25) 3.47、LRRS门禁开启关闭状态监测终端 (26) 3.48、LRRS无线智能控制终端 (27) 3.49、防爆型激光对射周界报警设备 (28) 3.410、温湿度传感器 (29) 3.411、烟雾报警设备 (30) 3.412、漏电传感器 (31)

3.413、高精度倾角传感器 (32) 3.414、三合一消防栓管道压力监测终端 (33)

一、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及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智能化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下游生态产品的不断出现,不仅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量将达到260亿,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亿美元,带动经济总量将超过1.9万亿美元。在国内,物联网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智能化行业而言引入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及生活安全和效率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智能化系统一般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建设时间较长,技术较为老旧,后续维保费用持续增加,第二,系统未采用最新的架构设计,每种系统均配有大量的控制主机及辅助软件,造成集成性差,通讯回路重复建设和运维费用高等问题,而且日趋严重,急需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从而降低投入建设成本,缓解运维人员工作强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系统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解决了老旧系统对信号线及电源线的过度依赖性,实现了远距离低功耗的探测目的,此次物联网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紧密融合窄带物联网技术,结合智能化行业现状,从根本上解决老旧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传统系统的一体化整合,不仅一次性投资金额减少,后期的维护维保费用也得到了降低,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故障排查更加简便易懂。 1.2设计目标 该系统设计要求充分利用的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及无线窄带数据组网技术,采用一个平台,一套通信回路,多种前端数据监测设备的模式,将智能化领域中的安防报警、智慧消防、环境监测、智能巡检、建筑安全等(传感器)融合到一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管控,针对上述系统传统的厂家均是开通系统软件平台接

基于51单片机系统的温度检测与无线收发设计概要

现代测控技术 课程设计 武汉工程大学 制 2018年10月30日 项目名称: 无线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李俊达 学生学号: 0904010209 学生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班级: 02 指导老师: 李国平 学生成绩: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第一章绪论 (5) 1.1 设计背景与意义 (5) 1.2 设计目的及应用 (5) 1.3 设计内容及要求 (5) 第二章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6) 2.1 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6) 2.2 系统总体框图 (6) 2.3 系统硬件构成 (6) 第三章系统硬件主要单元设计 (7) 3.1 主控制模块 (7) 3.2 数据显示模块 (9) 3.3 信号采集模块 (9) 3.4 无线收发模块 (10)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1) 4.1 程序设计思路 (11) 4.2 程序设计框图 (12) 第五章系统硬件调试结果图 .........................,,,,,,,,. (15) 5.1 系统仿真 (15) 5.2 系统硬件调试 (15) 5.3 调试结果 (16) 第六章心得体会及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一:原理图 (17) 附录:源程序代码 (18)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和传感器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新型DS18B20温度传感器摆脱了传统的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方法,而改为一种全新的,以数字温度传感器作感温元件的数字式温度计,解决了传统的温度检测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的缺点,它以单总线的连接方式,使电路大大的简化。DS18B20传感器利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简单而且易于智能化控制。设计中还加入了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可以实现一定距离的温度数据传输,使得设计模块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检测和控制。 此次设计根据具体实验制作,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硬件原理图及软件流程图。该设计模块测量精度高、扩展方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设计布线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扩展方便,可在一定距离进行无线检测,在大型仓库,工厂,智能化建筑等领域的温度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DS18B20 STC89C52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

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27962538.html, 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 作者:钟佳霖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33期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产业对环境的温湿度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目前的大部分的 温湿度监控工作仍然依赖于人工,不仅占用大量人力资源而且缺乏科学,甚至造成重大事故。本文分析了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后设计了一款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该系统使温湿度监控更科学高效,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使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产业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温湿度监控自动多点无线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011-0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对温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食品产业中,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带来食品变质,从而引发安全问题;温室种植和养殖对于温湿度要求极为严格,不当的温湿度会导致动植物减产甚至死亡;药品生产和运输过程必须按照相应的温湿度保存,不适当的环境会使药物失效,甚至变得有毒。除此之外,电子产品生产线、冷库、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领域也对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工作是以人工为基础,依靠轮流值班等方式测量和记录。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出错,甚至许多重大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目前我国的许多单位和个体仍采用人工方法监控记录温湿度,只有少部分单位引进了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 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能摆脱人工监测温湿度的模式,从而避免很多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这对科学的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完整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在国外已经非常广泛得到应用,在以下行业上的应用也比较成熟。比如高级酒店、宾馆、运动场所等地都已安装了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可以使室内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温湿度监控系统应用在医药行业,对药品的储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药品质量;在种植作物的温室大棚内引进温湿度监控系统,时刻的监控使作物科学生长。不难看出,国外的温湿度监控系统的研发现状已经到达实际应用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推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1 总体方案 多点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基于电气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温湿度监控系统能够检测监控地点的温湿度,并且能够将数据通过远程无线射频模块实时传送到本地。本系统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温湿度检测、数据远程传送以及数据的处理和记录,数据库的建立。

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协议

玉米协同创新基地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 项目实施协议 张掖市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合同书 合同号: 甲方(项目建设单位):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乙方(项目实施单位): 甲乙双方通过物联网、自动控制与云计算技术,将玉米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成生产灌溉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先进试验研究基地。为玉米协同创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科学研究、节水节肥、提高效益、增强品质的目的。以帮助生产与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田间生长环境信息,实现数据获取的精准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及时掌握作物生长环境参数, 及时发现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将试验生产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数据和软件为中心的智能化综合生产管理模式。 第一条合同标的 甲方因乙方实施玉米协同创新基地物联网智能化管理项目而给予乙方总额为40万元的项目实施费。 第二条资助项目的实施 1、甲方在乙方保证完整、正确履行本合同的情况下给予乙方本合 同第一条规定的项目实施费;

2、甲方将定期检查乙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拨 款时间及实际拨付金额; 3、乙方按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项目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内容。如确需修改项目实施内容,须另附协议经甲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变动项目施工方案。 第三条项目实施具体内容 1、田间气象自动监测系统; 2、试验基地水肥一体化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3、田间无线墒情监测系统; 4、作物生长势监测系统; 5、田间配套土建工程。 第四条项目完成目标 1、项目的实施期为项目立项至验收完成项目完成日期年月日前,项目验 收日期年月日。 2、项目实施目标 (1)总目标:包括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投资额、应用示范的目标及在国内外的水平。 (2)技术目标: 项目通过物联网、自动控制与云计算技术,将玉米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成生产灌溉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先进试验研究基地。 (3)实现目标:项目通过建设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并与田间控制设备相结合,以帮助生产与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田间生

无线无源温度检测原理

无线测温技术方案 (基于 EH 技术) 1.EH 技术说明 1.1. EH 技术简介 环境能量采集(EnergyHarvesting)技术具有可循环、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它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微功耗技术的基础上,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涵盖了太阳能、风能、热能、机械能、电磁能采集等诸多方面。能量收集技术应用范围极 其广泛:交通、能源、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等等。把能量采集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 的在线监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必将为解决电网智能化运行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能量收集 (EH) 也称为能量积聚,使用环境能量为小型电子和电气器件提供电能。 能量收集系统包含能量收集模块和处理器/发送器模块。能量收集模块从光、振动、热 或生物来源中捕获毫瓦级能量。可能的能源还来自手机天线塔等发出的射频。然后,电源经过调节并存储起来。系统随后按照所需的间隔触发,将能量释放给后续负载使用。 1.2.EH 技术应用 在变电所、站的运行现场具有丰富的电磁能,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 ),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和模具 ),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因此我们认为高压设备内是一个工频电场和磁场能量非 常密集的区域。我们正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收集高压设备中的电磁能,并将其能量转化为无线温度传感器所需之电源。 将 EH 技术应用于高压设备一次回路的无线测温,解决了传感器的能量需求问题,使得传感器摆脱了对传统电池的束缚,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安装更方便,维护更简单,产品更环保,技术更先进。 2. 基于 EH技术的富邦电控FTZ600无线测温系统 2.1.无线测温系统简介

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物联网的教室管理系统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教室使用率均存在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越来越多,而相应高校面积却没有扩建。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上课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是如今学生和自习座位现行的教学楼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教学楼管理内部还处于原始的人工管理阶段,无论对自习的学生还是对教学楼的管理者都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尤其是在高峰期形成拥挤的现象,极大的耽误了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标: 1、教室课程安排。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pad、电脑等设备对各教室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引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快速进入自己中意的教室,提高教学楼的使用率、提高学生满意度。

绿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50%以下。 蓝色:有课 黄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50%以上,70%以下 橙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70% 以上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PAD 、电脑等设备对每个教室本周的课程情况进行查询。 课程安排信息与教务处课程安排同步。需要教务处提供软件借口。 每个教室需要安装传感器进行监测教室中的人数。 如下图,是教室1.2米高处的截面图。虚线位置为传感器安放位置,其中传感器①安装在门框上,传感器②安装在与传感器①成30°角的位置。

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温度检测与显示的重要性。温度检测与状态显示技术与设备已经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市场上的产品层出不穷。温度检测及显示也逐渐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监控。本课题就是一个温度检测及状态显示的监控系统。 二、系统方案 本系统采用 AT89C51 作为该系统的单片机。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传感器电路,温度显示电路,上下限报警电路等。报警电路可以在被测温度不在上下限范围内时,发出报警鸣叫声音。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为:当DSl8B20 采集到温度信号后,将温度信号送至AT89C51 中处理,同时将温度送到LCD 液晶屏显示,单片机根据初始化设置的温度上下限进行判断处理,即如果温度大于所设的最高温度就启动风扇降温;如果温度小于所设定的最低温度就启动报警装置。 三、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AT89C51 的介绍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OM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主要性能参数: ·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4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 ·全静态操作:0Hz—24M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128×8字节内部RAM ·32个可编程I/O口线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6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功能特性概述: AT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 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 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引脚功能说明: ·VCC:电源电压·GND:地 ·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特征和智能接口,并且可以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起,构成未来互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计算、存储等处理方式构成相应的静态与动态信息的知识网络,用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中的“物”要满足一些条件才可以被纳入其范围:1 ?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有数据传输通路;3.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有CPU ; 5?有操作系统;6.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有可识别的唯一编码。 目前仓储管理一部分是人工管理,一部分实现了条形码管理,仅有少部分开始使用二维码或射频标签。条码系统与物联网RFID技术相比,存在识别速度慢、信息携带量小、尺寸大、易损毀等缺点。应用物联网RFID技术,能有效地解决仓库物资流动的信息管理问题。将物联网RFID标签贴在仓库内的托盘、包装箱或元件上。标签内包含元件规格、序列号等信息。当物资通过安装在预置地点的RFID识读器时,便可自动记录信息,无线局域网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信息系统,指挥中心就掌握了实时的物资储存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保管员使用手持条形码扫描器对仓储物资进行逐个扫描,这将大大加快物资的流动速度,且能减少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更加高效、准确地实现物资设备的仓储管理。将存储到仓库中的物资贴上RFID标签,能自动记录每件物资的入库、出库等操作,并

多点无线测温系统软件设计

多点无线测温系统软件设计 发表时间:2018-11-12T17:27:12.7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吴涛 [导读] 电厂、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开关的触头和母线等部位老化而导致接触电阻过大,使得设备发热,这些发热的部位温度比较难监测,由此最终会导致事故发生。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旌德县供电公司安徽宣城 242600) 1.课题研究意义 电厂、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开关的触头和母线等部位老化而导致接触电阻过大,使得设备发热,这些发热的部位温度比较难监测,由此最终会导致事故发生。 电力无线测温监测系统实时性强、性价比高、安全可靠。通过上述分析,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测量高压环境温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测温技术比较 开关柜无线测温是基于无线测温技术开发的针对开关柜进行测温的系统,可对开关柜分别为母线排、上下触头、电缆接头等部位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方便运维人员及远程监控中心掌握现场设备运行情况。而无线测温与上述其他测温方式相比,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2.1多点无线测温系统设计方案 2.1.1系统结构 多点无线测温系统由温度采集模块DS18B20、AT89C51主控CPU、nRF24L01射频无线收发模块和LED显示模块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1 多点无线测温系统整体结构图 2.1.2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系统的特点,总结系统的技术要求如下: 灵活性:测温系统体积要尽可能的小,便于安装和更换; 可靠性: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减少测温误差,要求通信可靠。系统要有一定的抗干扰性能。 经济性: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2.2主控模块AT89C51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单片机灵活性高且价廉,本设计采用AT89C51作为核心控制器件。 2.3温度传感器DS18B20 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温过程是控制器对温度传感器DS18B20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复位。2.存在脉冲3.控制器发送ROM指令。4.控制器发送存储操作指令。5.执行或数据读写。 2.4射频无线收发芯片nRF24L01 nRF24L01是由NORDIC生产的工作在2.4GHz~2.5GHz的ISM 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无线收发器包括:频率发生器、增强型“SchockBurst”模式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和解调器。 3.温度采集端硬件电路设计 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然后AT89C51单片机控制,经无线射频芯片nRF24L01将温度数据发出,以备数据接收端对温度数据进行无线接收。 3.1 AT89C51与nRF24L01的接口电路设计 本设计中使用了AT89C51单片机,用P1口的6个引脚分别和nRF24L01的SPI接口相连接。 3.1.1 DS18B20与AT89C51的接口电路设计 本设计中DS18B20采用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单片机端口接单线总线,为保证在有效的DS18B20时钟周期内提供足够的电流,可用一个MOSFET管来完成对总线的上拉。 这里我把温度传感器的DQ端与P2.7相接,以P2.7作为温度输入口。温度传感器VCC端接电源,GND端接地端。 3.2温度接收端硬件电路设计 显示电路是采用P0口输出段码至LED,P2口控制位选通的动态扫描显示方式,三只数码管用NPN型三极管驱动,这种显示方式的最大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课题背景与意义 (3)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4) 第二章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文献综述 (5) 2.1 物联网 (5) 2.1.1物联网简介 (5) 2.1.2 RFID简介 (8) 2.1.3 WSN简介 (9) 2.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 (10) 第三章研究内容 (12) 3.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ITMS的系统架构 (12) 3.2 物联网技术在ITMS中的应用 (13) 3.2.1 交通执法管理 (13) 3.2.2 需求管理 (14) 3.2.3 交通控制 (15) 3.2.4 交通诱导 (16) 3.2.5 紧急事件处理 (16) 3.2.6 其他 (17) 3.3 关键技术 (17) 3.3.1 城市交通领域专用RFID标签 (17) 3.3.2 基站分布网络的优化 (17) 3.3.3 多传感深度融合的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18) 3.3.4 交通信息深度挖掘 (18) 3.4 未来研究的方向 (19) 第四章技术路线 (19)

第五章预期成果与进度安排 (20) 5.1 预期成果 (20) 5.1.1 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 5.1.2 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 (20) 5.1.3 提出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20) 5.2 进度安排 (20) 第六章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外文资料的书面翻译 (21)

第一章课题背景与意义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频识别(RFID)时首次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构想中,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战略,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或Smart Earth)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战略。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物联网这个词在最近一两年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与物互联”的物的数量

物联网智能枪支管理系统

物联网智能枪支管理系统 201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论 (4) 1.1 背景 (4) 1.2 解决方案 (4) 第二章需求分析 (5) 2.1 智能枪支管理系统 (5) 2.1.1非法、误出入库报警 (6) 2.1.2枪支位移报警 (7) 2.2岗哨系统 (7) 2.3车辆管理系统 (7) 2.3.1授权车辆 (7) 2.3.2特殊车辆 (8) 2.4 应急报警联动系统 (8) 2.4.1 应急报警联动系统组成 (8) 第三章系统流程介绍 (9) 第四章系统软件介绍 (9) 4.1 系统“登录”界面 (9) 4.2系统设置 (10) 4.2.1切换账户 (10) 4.2.2 数据备份 (11) 4.2.3 数据还原 (11) 4.2.4 数据库设置 (12) 4.3 基本资料 (13) 4.3.1员工管理 (13) 4.3.2 枪支管理 (14) 4.3.3子弹管理 (14) 4.3.4 仓库管理 (15) 4.3.5 枪柜管理 (15) 4.3.6 RFID设备 (15) 4.4 设置 (16) 4.4.1 人员-标签 (16) 4.4.2 枪支-标签 (17) 4.4.3 枪柜-标签 (17) 4.4.4 货品摆放 (18) 4.5 查询管理 (18) 4.5.1 出库订单 (18) 4.5.2 回库订单 (19) 4.5.3 盘库订单 (19) 4.5.4新物资入库单 (19) 4.7 业务流程-快捷键操作 (19) 4.7.1 仓库列表 (20) 4.7.2 枪支入库 (20)

4.7.3枪支出库 (23) 4.7.4枪支回库 (24) 4.7.5库房盘点 (25) 4.7.6业务流程 (26) 第五章硬件清单 (27) 5.1创羿CY-SFPS-100定向读卡器 (27) 5.2创羿CY-WRT-200无线路由节点 (27) 5.3创羿CY-RZGG-200协调器系列 (29) 5.4创羿CY-RAT-105(新型)按键卡式电子标签 (31) 5.5 创羿CY-GAT-100枪支(钥匙扣式)标签 (32) 4.6创羿CY-RMP-203手持机系列 (33)

无线无源声表面波

产品名称:无线无源声表面波(SAW)传感器温度测量系统(用于电力系统)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超高压与特高压电力系统的逐步建立,大容量、大区域互联和西电东送等复杂系统的形成,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超高压输电系统全国联网、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建成、带有串补或静补的交流柔性超高压输电系统的采用,输电系统的短路电流将达到较高水平。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通过对系统内重要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特别是绝缘状态进行监测,检测各种关键状态量,对其进行分析诊断,发现设备的各种缺陷及其劣化发展,以求在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之前,及时维修、更换,避免发生危及安全的事故。其中,电力系统高压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表面氧化腐蚀、紧固螺栓松动、触点和母线排连接处老化等问题,造成设备过热甚至出现严重事故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为了及时发现或预知事故隐患避免故障造成严重后果,按电力行业的安全规范要求可行的办法就是实时在线监测电力系统一些关键设备或部位的温度,从而间接监测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目前在电力系统中急需在线监测温度的设备和部位包括:导电母排接头、电缆接头、电缆终端与电器设备的连接处、高中压开关柜触头、刀闸开关、干式变压器等设备。尤其是一次设备的开断接触点,由于设备制造的原因、设备受环境污染的原因、设备长期运行、严重超载运行、触点氧化、电弧冲击等原因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因此在运行时往往容易造成发热,温度不断上升,给设备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起火或爆炸,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这一现象在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显得尤为普遍。 此外,在用电高峰期及部分线路故障等情况下如何在现有输电线路的基础上提高输送能力成为“智能电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改变现有输电线路结构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建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监测系统可有效、安全地增加线路短期输电容量,以满足突发事件下的供电需要,符合电力部门优质供电、优质服务的要求。基于输电线导线温度检测的方法还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动态增容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温度检测正成为“智能电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输电变电线路和装备温度监测的特点和难点主要在于: (1)检测点的电压高达几十万伏,要求传感器必须易于安装并实现电气绝缘隔离,因此无线传感器较适宜; (2)检测的母排或输电线上电流几十安培甚至上百安培,且周围分布着极强的电磁场干扰,同时要抗雷击。采用感应供电的工作模式不稳定可靠; (3)我国在《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和《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的总体原则中,建议涉及高压设备本体,传感器尽量采用无源型; (4)温度传感器(包括其引线)除了必须满足高温测量的稳定性和耐热性要求外,还必须耐受短路大电流冲击时所产生的短时高温而不被损坏,寿命要超过15年甚至30年;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

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路综合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多点温度无线检测系统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论述的远程温度控制是将无线发射与接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基于这种技术,本系统以STC89C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采用Dallas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NRF905对温度数据进行远程无线测量与控制。整个系统包括主、从两个子系统,其中主系统完成对温度值、采集及显示、和接收数据功能;副系统完成温度采集、温度控制和发送数据功能。试验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功能齐全,通用性强,可被应用于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它可使操作人员与恶劣的工作环境分离开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STC89C51;温度传感器;NRF905;显示; Abstract The long-distance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this paper presents is a technology of linking wireless receiving and sending to automation.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control of STC89C51 SCM, using Dallas single line digital thermometer DS18B20, wireless receiving and sending module NRF905 to test and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a experiencing place. The whol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ain system and subsystem. The main system completes the functions of initializing and displaying the temperature value, displaying actual temperature, alarming when it is out of control, and receiving. The subsystem completes the functions of receiving, and temperature collecting, controlling, and sending. The design concludes that this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its uniqueness, simple, convenience, and such common using.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lots of industrial producing and controlling fields, applying this system can depart operators from exe crable environment, realize producing automation, and improve corporation’s produc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STC89C51; Temperature senior; NRF905; Display; 目录

多点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多点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基本部分 1、主机可监控不少于3个点的温度变化,轮流显示各点温度; 2、温度测量精度±2℃; 3、显示器分两段,第一段1位十进制数,显示测温点号;第二段2位十 进制数,显示对应点的测量温度; 4、所连接的测温点中只要有任何一个测量点的温度达到高温值时应给出 报警信号,当所有点的温度值降低到安全值后,停止报警。 发挥部分 1、温度传感器可在热敏电阻或集成温度传感器之间选择一种。无论选择 哪一种,都不采用A/D转换器进行信号变换 2、温度测量精度±1℃。 3、具有温度传感器失效判断与显示功能。 4、其他功能,尽量考虑降低成本。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通过温度传感器LM35将温度转换成电压信号,经模拟开关,A/D 转换,七段译码通过数码管显示温度数值;信号放大比较后通过蜂鸣器实现报警。 LM35 LM35 LM35 电压 跟随 模拟开关 A/D 转换 7段译码 数码管 计数器 7段 译码 数码管 振荡器 上电复位

三、 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 温度传感器 电压放大 电压放大 电压放大 电压比较 电压比较 电压比较 或门 信号放大 蜂鸣器

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LM35,其输出电压和温度线性成正比,其灵敏度为10.0mV/℃,0℃时,输出电压为0V。 (2) 温度输出显示部分 计数器输出作为模拟开关的地址对三个传感器的电压信号进行选通,模拟开关输出经过A/D 转换(MC14433)输出。输出经过七段译码器译码后接数码管显示,DS2,DS3选通个位与十位,三极管Q2、Q3用于提高DS2、DS3驱动能力。 (3)测温点显示和计数器部分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编号:0143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远程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系院: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03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08级 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 摘要

本文论述的远程温度控制是将无线发射与接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基于这种技术,本系统以AT89S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采用Dallas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对试验现场温度数据进行远程无线测量与控制。整个系统包括主、从两个子系统,其中主系统完成对试验现场设定温度值、设定值显示、实际值显示、失控报警和接收数据功能;子系统完成温度采集、温度控制和发送数据功能。该系统结构简单实用、功能齐全,通用性强,可被应用于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它可使操作人员与恶劣的工作环境分离开来,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AT89S51;温度传感器;NRF24L01;显示;报警

Abstract The long-distance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this paper presents is a technology of linking wireless receiving and sending to automation.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control of AT89S51 SCM, using Dallas single line digital thermometer DS18B20, wireless receiving and sending module NRF24L01 to test and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a experiencing place. The whol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ain system and subsystem. The main system completes the functions of initializing and displaying the temperature value, displaying actual temperature, alarming when it is out of control, and receiving. The subsystem completes the functions of receiving, and temperature collecting, controlling, and sending. The design concludes that this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its uniqueness, simple, convenience, and such common using.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lots of industrial producing and controlling fields, applying this system can depart operators from execrable environment, realize producing automation, and improve corpo ration’s produc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AT89S51; Temperature senior; NRF24L01; Display; Warn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