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实验:小鼠染色体
- 格式:ppt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11
小鼠染色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观察和分析小鼠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以进一步了解小鼠的遗传特征。
实验材料:1. 小鼠样本(小鼠尸体或小鼠细胞)2. 血细胞裂解液3. 显微镜4. 醋酸酒精定影液实验步骤:1. 取得小鼠样本并进行准备。
尸体样本直接取用,细胞样本需要分离提取。
2. 将小鼠样本悬浮于血细胞裂解液中,进行细胞裂解。
3. 用匀浆棒轻轻研磨,使细胞完全裂解。
4. 将细胞溶液滴于清洁平凹玻片上,并用平玻片将其铺平。
5. 将玻片加热至70℃,使细胞DNA捕获在玻片上。
6. 用醋酸酒精定影液浸泡玻片,使细胞核卷曲收缩。
7.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8.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长度和着色特点进行鉴定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小鼠样本的染色体观察,我们发现小鼠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着色特征。
根据染色体的长度和形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小鼠的染色体是否正常。
特定的染色体畸变或缺失可能表明小鼠有某些遗传疾病或突变。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小鼠的染色体数量一般为40个。
这与小鼠常见的染色体数目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本的正常性。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长度不一致,这是由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的数量和排列不同所致。
通过进一步的染色体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小鼠的遗传特征,如基因突变、遗传疾病等。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小鼠的遗传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相关疾病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对小鼠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小鼠的遗传特征。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基因信息,有助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小鼠的遗传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成绩________________姓名王大锤实验报告系列年级学号组别时间温度实验原理及目的实验目的1、学习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程序;2、掌握空气干燥法制片方法;3、观察了解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的形态。
实验原理1、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遗传学最基本的技术,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它技术(如显带、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2、骨髓细胞染色体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动物染色体制备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在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的指数很高,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像血淋巴细胞或其它组织需要经过体外培养。
3、空气干燥法指细胞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处理、充分固定和滴片等步骤之后,使载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齐U仪器:光学显微镜,2mL注射器,5号针头,10mL刻度离心管,吸管,试管,试管架,载玻片,盖片,离心机,光学显微镜,解剖器具(解剖盘,剪子、镊子)。
材料:小白鼠(Mus musculus 2n=40 ),体重约18-20g (65-90日龄),雌雄皆可。
试剂及其他:秋水仙素溶液(100卩g/mL), 2%柠檬酸钠溶液,0.075M KCl,冰醋酸,甲醇,Giemsa原液, 0.01 M 磷酸缓冲液(PBS, pH 7.4)1•预处理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进行秋水仙素处理。
取骨髓前3-4h给小鼠经腹腔注入秋水仙素(100卩g/ mL)0.3-0.4mL。
2. 取骨髓处死动物,立即取后肢骨。
用剪刀剪掉、清除腿部的皮肤和肌肉,然后从股骨两端关节头处剪下股骨,立即用2%柠檬酸钠溶液冲洗干净。
剪掉股骨两端膨大的关节头,使其露出骨髓腔,用吸有适当量的柠檬酸钠溶液注射器,从一端插入注射针头,将骨髓吹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可反复吹洗数次,直至股骨变白为止。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2. 观察并识别有丝分裂中期相的染色体形态。
3. 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数目。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具有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并分离到子细胞中,从而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本实验通过制作染色体标本,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小鼠骨髓细胞2. 试剂:甲醇、冰醋酸、秋水仙素、生理盐水、卡诺氏固定液、Giemsa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注射:提前2小时向小鼠注射秋水仙素,使其细胞分裂。
2. 处死小鼠:处死小鼠后,剪下四肢,剔除肉等,剪碎骨。
3. 制备细胞悬液:将剪碎的骨加入生理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4. 离心:将细胞悬液离心,取沉淀物。
5. 低渗处理:将沉淀物用生理盐水洗涤,加入低渗液,使细胞膜破裂,染色体释放。
6. 预固定:将低渗处理后的细胞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使染色体固定在特定时期。
7. 染色:将固定后的细胞用Giemsa染液染色,使染色体着色。
8. 滴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9. 观察与记录: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并进行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特征:观察到的染色体呈带状,具有明显的着丝粒,染色体长度不一,数目与小鼠染色体数目一致。
2. 染色体数目:通过观察,记录小鼠染色体的数目,与文献报道的小鼠染色体数目相符。
六、实验讨论1. 秋水仙素在实验中的作用: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停留在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 染色体固定液的选择:卡诺氏固定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固定液,可以使染色体固定在特定时期,便于观察。
3. 染色体的着色:Giemsa染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体染色剂,可以使得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了小鼠骨髓染色体标本,并观察了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小鼠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
2.计数并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基本原理】在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
骨髓细胞具有高度的分裂活性,经秋水仙素或秋水酰胺处理后,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再经低渗处理、固定、滴片、染色等步骤,可制作较好的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
【实验用品】1.器材:解剖刀、剪刀、镊子、注射器、离心机、离心管、恒温水浴箱、冰冷载玻片、酒精灯、大培养皿、显微镜、纱布,标签纸,记号笔等;2.试剂0.1%秋水仙素溶液、Carnoy’s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0.075 mol / L KCI溶液、Giemsa 染液等。
3.材料:65-90天健康小鼠(生技09级72人,新华09生物技术36人,生科08级75人,生技08级70人,共253人,需购小鼠110只)【方法与步骤】1.前处理取材前3~4 h,向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
注射浓度随动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每克体重注射2~6μg,注射总量不宜超过2 ml(例如一只体重50 g的蟾蜍,若按4μg / g注射,需注射浓度为0.1%的秋水仙素溶液0.2 ml )。
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增加中期分裂相的比例。
2.取骨髓细胞处死动物,用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反复冲洗出骨髓细胞,并用注射器筒轻轻吹打,使细胞团块分散,静置片刻、待大组织团块沉淀后,用吸管将骨髓细胞悬浮液移至离心管中,以1000 r / min 离心5~10 min,弃去上清液。
3.低渗根据骨髓细胞液的多少,加0.075 mol / L的KCI液5~6 ml,在37℃水浴箱中或室温下低渗20~30 min。
低渗时间过长,易造成细胞破裂;时间过短,则染色体难以分散。
4.预固定低渗完毕,立即加入1 ml 新配制的预冷Carnoy’s固定液,用吸管将细胞轻轻吹打均匀,进行预固定。